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73)
2023(14881)
2022(11471)
2021(10479)
2020(7672)
2019(17269)
2018(16716)
2017(30758)
2016(16750)
2015(18383)
2014(18184)
2013(17982)
2012(17064)
2011(15597)
2010(15876)
2009(14387)
2008(13943)
2007(12599)
2006(11522)
2005(10734)
作者
(47850)
(40511)
(39849)
(37597)
(25155)
(19361)
(17914)
(15635)
(15271)
(14334)
(13828)
(13425)
(12755)
(12681)
(12299)
(12282)
(11972)
(11618)
(11589)
(11455)
(10199)
(9965)
(9749)
(9380)
(9111)
(9089)
(9048)
(8724)
(8210)
(8042)
学科
(76734)
经济(76671)
(50051)
(49242)
管理(38539)
农业(33704)
中国(26604)
地方(26139)
业经(25402)
(23263)
企业(23263)
方法(17873)
(16260)
数学(15299)
数学方法(15150)
(15142)
(13099)
银行(13088)
(13026)
(13018)
地方经济(13017)
贸易(13001)
(12955)
(12856)
金融(12854)
(12848)
发展(12797)
农业经济(12769)
(12763)
(12557)
机构
学院(236143)
大学(228507)
(97467)
经济(95130)
管理(87097)
研究(86567)
理学(73452)
理学院(72566)
管理学(71537)
管理学院(71057)
中国(67217)
(56457)
科学(51325)
(49469)
(42909)
农业(42463)
(42160)
中心(41311)
(39407)
业大(38663)
研究所(38490)
(35700)
师范(35386)
(31957)
财经(31742)
(31334)
北京(31266)
(29638)
(28728)
经济学(28020)
基金
项目(157109)
研究(124984)
科学(123476)
基金(108551)
(93883)
国家(92908)
社会(79821)
科学基金(78795)
社会科(75194)
社会科学(75176)
(65178)
基金项目(56871)
编号(55159)
教育(55010)
(52680)
成果(45059)
自然(44424)
自然科(43258)
自然科学(43253)
自然科学基金(42412)
(41989)
资助(40577)
课题(37954)
重点(35643)
发展(34724)
(34117)
国家社会(33460)
(33425)
(33306)
(32470)
期刊
(124434)
经济(124434)
研究(71787)
中国(61851)
(61775)
农业(41975)
教育(34797)
学报(34742)
科学(32970)
(28754)
管理(28695)
大学(27625)
业经(27415)
(26806)
金融(26806)
学学(25481)
技术(22936)
(19899)
图书(18694)
问题(17168)
经济研究(17107)
农业经济(15445)
农村(15202)
(15202)
财经(14418)
书馆(14091)
图书馆(14091)
(13183)
世界(13041)
资源(12783)
共检索到3829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志平   苏子涵  
数字赋能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重要途径。作为一个发展视域性命题,数字赋能农村公共服务,超越微观服务质量管理逻辑。数字技术突破时空、资源限制,赋能农村公共服务,让农业农村农民提升人力资本、享有数字红利与共享公共服务资源,促进微观农民个体的全面发展、中观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宏观城乡融合发展。公共服务数字化是数字赋能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的重要机制,然而现实中存在数字人才、数字基础设施、数字资源配置等三大限度。超越农村公共服务数字化现实限度,要从农民数字素养培养、农村数字基础设施投资、城乡数字公共资源体制改革等方面着力,以更好发挥数字赋能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价值作用。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熊春林   贺容煜  
基于资源编排理论,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以长沙县为例,深入探究数字化驱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演进和逻辑发现。该县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发展经历了基础建设、初级应用、深度应用、全面应用四个阶段,实现了从全覆盖到高精度再到广扩展三次跃升。通过夯实数字基础、整合数字资源、撬动数字边界等行动,适时适应民众需求新变化,赋能资源“全连接”“全场景”、“全融合”,促进资源积累与部署、资源捆绑与协调、资源辐射与互补,提升资源集成能力、开发能力、联动能力,呈现出“数字赋能—资源获取—资源转化—价值传递”的高质量发展逻辑进路。以民众文化需求为导向、分阶段有序推进、适时创新应用场景,是数字化促进县域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薛德志  
数字技术赋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重要体现为借助数字技术驱动生产力发展,为农业发展提供新动能,借助数字技术优化农村发展环境,提高乡村建设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将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深入融合,依靠数字生产力、数字农业、数字化服务从整体上推动农业农村发展迈上新台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吕云涛  
数字赋能乡村产业兴旺,其根本路径是发展新业态。用好数字技术,发展农村数字经济,关键是要不断创新思路,让新生产模式扎根乡村,打破信息壁垒。以数字技术助力农村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的理论逻辑为出发点,分析当前影响数字技术优势潜能释放的限制因素。通过发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载体功能,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完善农村制度化保障机制,提高数字化服务供给水平;构筑数字乡村数字化人才培养新格局,探索农村新兴产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郝晓燕   韩一军  
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本研究深入探讨了粮食产业发展中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并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革命性突破、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升级,推动粮食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组织优化、经营增效、韧性增强和安全发展,从而实现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结合粮食产业的发展现状,本研究分析了新质生产力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包括前沿技术发展滞后、高水平人才支撑不足、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协同不足以及科研人才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合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研究提出了四大重点方向:核心技术集成创新、不同层次科技人才梯队优化建设、不同类型组织体系的协同创新以及重点区域基础设施的改善升级。最后,从顶层设计、重点任务支撑和政策支持三个角度,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施路径。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徐政   郑霖豪   程梦瑶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又一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的延续与创新。新质生产力作为新质态的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其关键特征为:以新发展理念为思想指引、以科技创新为根本驱动力和以产业培育为主要着力点。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实现发展目标、增强发展动力、改善发展结构、拓展发展内容以及优化发展要素,赋能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构想:逐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不断补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短板,利用数字融合改善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红利”以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政  左晟吉  丁守海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全世界所关注的共同话题,在此背景下中国承诺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本文梳理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历史动因与实施背景,表明"3060"目标与双循环战略的互融互通是实现经济绿色低碳升级的重要环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接着分别从国内大循环的供给端和需求端以及国际大循环的角度阐释碳达峰、碳中和对高质量发展赋能的内在逻辑。最后,从完善碳排放交易价格机制以显示高质量发展经济信号,重构能源体系以发挥高质量发展改革潜力,扩大绿色需求以牢固高质量发展外部支撑,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以激发高质量发展内在动力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洋   李浩源  
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前沿领域竞争加剧,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目标,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生产力演化实现从“旧质”到“新质”的能级跃迁过程中展现出的“以质促新”的核心要义,意味着创新驱动是新质生产力“新”的关键,高质量发展是新质生产力“质”的锚点。创新驱动发展成效的日益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及相对完备的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潜能优势。以深化改革建立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配的新型生产关系,以坚持践行绿色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注入绿色新动力,以完善人才制度体系建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积蓄最活跃因素,是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实践路径。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震宇   侯冠宇  
数字经济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文章厘清了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及其现实路径,分析了数字经济通过生产效率升级与经济结构优化、市场信息智能化与创造数据战略价值、经济模式的数字化革新等方面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是,数字经济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政策法规与发展模式限制、产业转型与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发展与人才结构失衡等困境。鉴于此,应在宏观层面科学规划,加强政策导向与经济体制创新;中观层面优化布局,推动产业升级与市场机制优化;微观层面加强调控,实现企业组织变革与经营能力提升,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陈亮   叶明裕  
以数字化转型为锚点擎动大学与数字技术融合创新发展,是有组织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题中之义。站在数字化变革的时代路口,高等教育既要从“术”的层面廓清数字技术嵌入大学产学研一体化的本质蕴意,更要从“道”的层面把握指向人的实质自由的人本逻辑、跨学科协同创新的知识逻辑、汇聚数字教育共同体的价值逻辑、致力解构大学复杂性的实践逻辑。面对数字技术单向度育人的隐忧、优绩主义对学科创新的遮蔽、管理主义对教育共同利益的僭越,数字赋能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应以“道”驭“术”,打造数字育人新范式,颠覆性创新大学知识生产模式,明确共同体成员的责任担当,追求富有人性灵魂的高质量立德树人之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耿松涛  张伸阳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需进一步探讨。基于乡村旅游产业的实践,以海南乡村旅游业的典型代表为分析对象,提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实践模式,进一步探索乡村振兴中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与意义。采用内容分析法,阐释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内生动力机制、差异化策略及乡村旅游空间生产能力的意义。其中,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机制包括识别资源优势、提升产业吸引力和塑造品牌文化;差异化策略在于技术创新、关系网络重构和乡村性意义建构;空间生产是由感知下的乡村空间实践、主题化的乡村空间表征和流动性的乡村表征空间共同呈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耿松涛  张伸阳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需进一步探讨。基于乡村旅游产业的实践,以海南乡村旅游业的典型代表为分析对象,提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实践模式,进一步探索乡村振兴中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与意义。采用内容分析法,阐释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内生动力机制、差异化策略及乡村旅游空间生产能力的意义。其中,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机制包括识别资源优势、提升产业吸引力和塑造品牌文化;差异化策略在于技术创新、关系网络重构和乡村性意义建构;空间生产是由感知下的乡村空间实践、主题化的乡村空间表征和流动性的乡村表征空间共同呈现。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弘  冯大洋  
以数字化、信息化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赋能助推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是优先发展农业农村、逐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应有的题中之义。作为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的命题,以数字赋能助推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聚焦"高品质民生观"和"整体智治观"的价值追求、遵循"城乡共同繁荣"及"均衡充分发展"的目标导向、回应"数字乡村建设"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探索,并最终指向促进"智"与"治"的高效融合、推动"质"与"量"的城乡均衡和实现"供"与"需"的精准匹配三大核心目标。因此"十四五"时期,要以数字赋能为手段,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数字化公共服务供给理念、营造以多元共治为核心的数字服务生态共同体、打造以公民参与为重心的数字公共服务包容体、形成以开放共享为准心的数字公共服务监管体,从而推动构成以数字化为重点的"一心三体"的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进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邓会敏   白玲   李桂婷  
数字技术重构了职业教育的存在形态、体系结构、育人模式和治理方式等,从根本上改变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常态和既定范式。数字化与职业教育在国家政策导向、工作世界变革和数字技术应用等方面存在深度耦合逻辑。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主要是依靠数字技术在教学模式变革、教育资源配置、产教融合、管理服务等方面发挥赋能增效作用。基于此,职业院校要以数字理念为指引,树立数字人才培养观;以多元主体为驱动,共建职业教育数字育人大生态;以服务学生为旨归,夯实高水平人才培养的“数字基座”;以师资建设为抓手,筑牢数字人才培养的坚实基础,实现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任保平  何厚聪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的发展主要通过提升整个供给体系的质量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两方面为高质量发展赋能。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要把以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体系、以数字经济产业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产业支持体系、以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支撑、以数字治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配套政策支持体系作为路径选择。在政策取向上,立足实体经济,以数字经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提高数字经济科技创新能力;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建立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型投融资机制;增加教育投资,培育创新型数字经济人才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