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46)
- 2023(11812)
- 2022(8802)
- 2021(7930)
- 2020(5947)
- 2019(12793)
- 2018(12876)
- 2017(22731)
- 2016(12973)
- 2015(14437)
- 2014(14697)
- 2013(14110)
- 2012(13292)
- 2011(12279)
- 2010(12764)
- 2009(11713)
- 2008(11328)
- 2007(10615)
- 2006(9719)
- 2005(8974)
- 学科
- 济(53441)
- 经济(53375)
- 农(49603)
- 业(37948)
- 农业(33173)
- 管理(28992)
- 业经(23485)
- 中国(18585)
- 企(17035)
- 企业(17035)
- 地方(14798)
- 制(14401)
- 农业经济(12756)
- 发(11965)
- 财(11941)
- 方法(11154)
- 银(11005)
- 银行(10984)
- 体(10860)
- 行(10675)
- 学(10401)
- 发展(9857)
- 展(9830)
- 村(9775)
- 农村(9755)
- 教育(9733)
- 融(9604)
- 金融(9597)
- 产业(9497)
- 数学(9151)
- 机构
- 学院(180696)
- 大学(174118)
- 济(68965)
- 经济(67085)
- 研究(65451)
- 管理(63626)
- 农(54385)
- 中国(53185)
- 理学(52810)
- 理学院(52246)
- 管理学(51241)
- 管理学院(50918)
- 农业(41148)
- 科学(39757)
- 京(37982)
- 业大(34434)
- 江(33148)
- 所(32903)
- 财(32873)
- 中心(32850)
- 研究所(29341)
- 省(26924)
- 范(26865)
- 师范(26557)
- 州(25740)
- 农业大学(25148)
- 北京(23564)
- 院(23448)
- 财经(23416)
- 技术(22690)
- 基金
- 项目(116930)
- 研究(93314)
- 科学(89937)
- 基金(79019)
- 家(69049)
- 国家(68194)
- 社会(57228)
- 科学基金(56831)
- 社会科(53423)
- 社会科学(53412)
- 省(49773)
- 编号(42606)
- 教育(42042)
- 基金项目(40815)
- 划(39615)
- 成果(35804)
- 自然(32368)
- 自然科(31520)
- 自然科学(31510)
- 农(31110)
- 自然科学基金(30914)
- 课题(30034)
- 资助(29909)
- 发(27540)
- 重点(26188)
- 年(25274)
- 部(24637)
- 创(24117)
- 性(23975)
- 国家社会(23527)
- 期刊
- 济(93243)
- 经济(93243)
- 农(61509)
- 研究(55349)
- 中国(53834)
- 农业(41237)
- 教育(31649)
- 学报(31457)
- 科学(26969)
- 大学(24909)
- 财(24394)
- 融(23321)
- 金融(23321)
- 学学(22902)
- 业经(22689)
- 管理(20386)
- 业(18888)
- 技术(18509)
- 农村(15295)
- 村(15295)
- 农业经济(15151)
- 图书(13943)
- 问题(13031)
- 版(12782)
- 经济研究(11046)
- 财经(10925)
- 书馆(10863)
- 图书馆(10863)
- 职业(10707)
- 社会(10250)
共检索到3050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马建斌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做好包括普惠金融在内的五篇大文章,为未来普惠金融发展明确了方向。青海省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农牧民担保抵押物缺乏的经济落后省份,普惠金融需求十分旺盛。近年来,青海省积极将大数据、金融科技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相融合,加强农村信用信息共享和应用,为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支撑,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青海省实践,系统梳理了制度安排加快、数字建设利好、发展态势跨体系、信用主体价值加速激活等全国发展趋势,深入分析了当前数字赋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乡村振兴存在的信息安全风险、信用评定标准缺乏、信息供需不匹配等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强化信息安全、统一信用标准、优化采集评价、丰富应用场景等建议。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农村信用体系 乡村振兴
[期刊] 征信
[作者]
郭保荣 巩晋伟
2021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有效改善农村信用环境、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山西省运城市调整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重点,创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方式方法,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更加适应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在阐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乡村振兴关系的基础上,总结运城市近年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好做法、好经验,重点归纳当前运城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新亮点及取得的新成效。最后,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徐文平
深入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促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江西省鹰潭市通过强化与乡村自治、金融科技、农村改革相结合,在创新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积极探索。从鹰潭市的实践出发,总结创建工作的做法和成效,分析存在的不足,对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信用体系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期刊] 征信
[作者]
倪海鹭 袁磊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新形势下,根植于"三农"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中国人民银行徐州市中心支行突出"一县一品"创建思路,初步形成了徐州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从徐州市实践看,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存在框架机制仍不适应、推进合力尚未形成、政策支持体系有待加强等问题。因此,应建立新时代农村信用体系总框架、新机制,强化农村信用体系合力保障机制,以机制创新推动制度性供给,促进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更好发展。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振邦 岳宗园 李卫红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乡村振兴之间具有高度的耦合性。一方面,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可以作为“软基础设施”在农业投融资、乡村治理、社会信用建设与法制建设等方面助推乡村振兴。另一方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样在战略支持、政策保障、拓展应用场景等方面反作用于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因此,应营造良好的环境催化耦合、开发利用新技术促进耦合、形成结果运用机制强化耦合、完善配套信用体系保障耦合,促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乡村振兴间的良性互动和耦合发展。
关键词:
农村信用体系 乡村振兴 耦合研究
[期刊] 征信
[作者]
温顺生 刘雅馨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乡风文明的实现载体、乡村治理有效的生动体现,在撬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广西巴马县探索实行的“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成效颇丰,但是在人才储备、信息采集、政策执行、产品供给、农户参与等方面仍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因此,应引入市场要素,扶持第三方机构;完善评级方案,规范评级程序;丰富信用产品,扩大发展空间;协调多方主体,发挥内生动力,不断优化我国农村信用体系。
[期刊] 征信
[作者]
魏平 姚路
结合青海省民族地区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农村信贷供需特点,分析认为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对于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青海省辖内民族地区信用体系基础薄弱、金融生态不良、信用体系不健全,导致信用体系建设滞后,对农牧区信贷市场和农牧民脱贫进度产生了较大影响。建议构建覆盖省州县的多层级牧民信用信息系统;从困难问题出发,改善民族地区信用环境;从多方面入手,为民族地区的信用体系建设提供良好环境;通过建设民族地区的信用体系软环境,保障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信用体系 乡村振兴战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云
伴随数字技术的迭代,数字化逐渐嵌入我国现代化建设当中,其日渐发展成为我国强基建、促转型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与此同时,刷脸支付、平台打车、线上缴费、直播带货等数字经济形式兴起,我们的生活也早已迈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经济,即依托于数字技术的经济形式,
关键词:
实践路径 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雷搏 陈树文
新一轮科学技术浪潮已经到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未来将在农业生产数字化、乡村治理现代化等领域不断渗透与应用。数字乡村建设是建设“数字中国”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将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面对重大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善于利用信息化、数字化,通过数字科技普惠服务,实现乡村产业转型和升级,提高乡村治理水平。通过数字乡村建设,不断提高乡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赋予新动能。
关键词:
数字乡村赋能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杰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的经济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相对于城市仍然处于较为落后的经济状态。随着现阶段国家对农村的不断重视,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也不断开展。乡村经济复兴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本文将结合现阶段农村经济层面发展趋势,并且对乡村经济振兴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关于乡村经济振兴的新思路。
关键词:
农村经济 乡村振兴 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丽 滕慧君
数字经济是驱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也是影响未来农村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面对乡村振兴的时代任务,要将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全环节有机融合,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战略的纵深推进,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与组织维度多频发力,形成雁阵效应,必将持续提升数字经济赋能乡村建设的实践效能。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振兴 传导机制 实践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文丰安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数字经济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及乡村振兴的发力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繁重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数字经济的红利扩散到农业领域和农村地区,形成了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可以为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提供新活力、新支撑,极大地促进智慧农业建设、催生乡村数字经济新形态和提升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但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乡村数字环境较差,数字基础设施尚未实现全覆盖;乡村高素养数字人才比较缺乏;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不够完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制度不够健全。进入新阶段,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重点需要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强化乡村高素养数字人才支撑、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格局和加强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法治保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婷婷 张益刚
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联系最为紧密的类型教育,能够依靠其教育性、经济性、职业性等基本属性散发教育能量,赋能乡村社会发展。在共生视域下,农村职业教育的能量供给与乡村振兴的现实需求之间仍旧存在矛盾:共生单元价值取向对立,农村职业教育陷入角色冲突;多元主体之间的质参量非兼容,共生模式失范;物质与生态双重共生环境缺失,农村职业教育人才成长土壤贫瘠。对此,提出共生视域下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进路:统筹共生单元的价值取向,厘清农村职业教育的角色定位;提升多元主体之间的质参量兼容度,优化共生模式;营造优良共生环境,培育农村职业教育人才成长土壤。
关键词:
农村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 共生理论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宏伟
本文在对我国十多年来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情况进行回顾的基础上,依据近年来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出现的新变化,从如何实施好新时期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程的角度,结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紧紧围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程的"建设主体是谁、信用信息的采集对象是谁、依托谁来建设、如何应用信用信息数据库"等重点问题,进行系统思考和深入分析,提出了符合成都市实际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程的建设定位、建设原则和建设方法。
[期刊] 征信
[作者]
操乐凤
安徽是农业大省,"三农"发展问题较为突出。近年来,安徽省作为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试点省,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通过梳理总结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践,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如何持续促进"三农"发展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