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62)
- 2023(16625)
- 2022(13262)
- 2021(11784)
- 2020(9487)
- 2019(21371)
- 2018(20743)
- 2017(38974)
- 2016(20283)
- 2015(22024)
- 2014(21643)
- 2013(21227)
- 2012(19058)
- 2011(16682)
- 2010(16444)
- 2009(15152)
- 2008(14786)
- 2007(12973)
- 2006(10983)
- 2005(9683)
- 学科
- 济(92733)
- 经济(92639)
- 业(90165)
- 企(81490)
- 企业(81490)
- 管理(77366)
- 方法(41208)
- 业经(34669)
- 数学(32108)
- 数学方法(31728)
- 农(31583)
- 财(29868)
- 中国(23287)
- 农业(23123)
- 务(21774)
- 财务(21728)
- 财务管理(21707)
- 技术(21183)
- 企业财务(20630)
- 理论(18160)
- 制(16573)
- 和(15996)
- 划(15731)
- 地方(15477)
- 策(15365)
- 贸(14311)
- 贸易(14296)
- 技术管理(14022)
- 易(13889)
- 产业(13551)
- 机构
- 学院(288865)
- 大学(284533)
- 济(125092)
- 管理(125049)
- 经济(122970)
- 理学(108960)
- 理学院(108010)
- 管理学(106631)
- 管理学院(106066)
- 研究(83058)
- 中国(66438)
- 财(58072)
- 京(56953)
- 财经(46751)
- 科学(46291)
- 经(42707)
- 江(42284)
- 农(40551)
- 中心(40136)
- 经济学(38431)
- 业大(37801)
- 所(36986)
- 商学(34996)
- 经济学院(34856)
- 财经大学(34771)
- 商学院(34693)
- 北京(34485)
- 范(34259)
- 师范(33995)
- 经济管理(33484)
- 基金
- 项目(197625)
- 科学(161048)
- 研究(150749)
- 基金(147246)
- 家(124998)
- 国家(123873)
- 科学基金(111483)
- 社会(101193)
- 社会科(96249)
- 社会科学(96230)
- 基金项目(77955)
- 省(77559)
- 自然(69218)
- 教育(68371)
- 自然科(67740)
- 自然科学(67729)
- 自然科学基金(66608)
- 划(63047)
- 编号(60425)
- 资助(56856)
- 创(47229)
- 成果(46645)
- 部(44045)
- 重点(43257)
- 创新(43133)
- 国家社会(42929)
- 发(42914)
- 业(40442)
- 制(40078)
- 人文(39603)
- 期刊
- 济(136604)
- 经济(136604)
- 研究(81039)
- 中国(52954)
- 管理(51541)
- 财(48248)
- 农(38945)
- 科学(35815)
- 学报(33591)
- 技术(28841)
- 大学(28470)
- 教育(28197)
- 农业(27437)
- 学学(26799)
- 业经(25549)
- 融(23346)
- 金融(23346)
- 财经(23122)
- 经济研究(20952)
- 经(20052)
- 问题(17433)
- 技术经济(17040)
- 业(16587)
- 财会(14978)
- 现代(14587)
- 商业(14376)
- 科技(14065)
- 策(13214)
- 图书(12878)
- 统计(12834)
共检索到4159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珊瑚 杨锦秀 曾建霞
数字技术正穿透所有经济和社会场域,乡村场域的数字技术应用和乡村创业的耦合需要更深入、更完整、更全面和更系统的理论指导。现阶段,返乡入乡人员创业面临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数字技术渗透水平有差异;数字鸿沟演变为数字红利歧视,返乡入乡创业主体的市场竞争地位有差异;数字技术应用存在工具陷阱,创业风险认知有差异等方面的问题。以赋能理论为基础,将返乡入乡人员视为有能力发展的行动主体,通过厘清数字技术与乡村创业质量的联系,试图构建数字赋能提升返乡入乡人员创业质量的优化理路。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李东 闫远凤
制度是铺设铁轨,战略是路线图,文化是动力燃料,团队班子是火车发动机,这是一个企业成长壮大、走向卓越的四大支柱,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近年来,我国的返乡创业企业和创业人员数量迅速增长,据估测,截至2019年中,我国的返乡创业人员累计可能要接近1000万人。近千万返乡创业人员的背后,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时代的创业型实体小微企业,且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传统企业,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有利于促进乡村充分、均衡发展的新生势力。
关键词:
返乡创业 战略管理 家族式管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费伟 崔钰
数字乡村治理是新时代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策略选择,与此同时也面临着城乡数字鸿沟、社会参与度低、数据融合性差等社会质量不高的问题。以社会质量理论为分析框架,在理清数字乡村和社会质量理论多维契合性的基础上,试图构建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当前,数字乡村治理提升社会质量遵循着增加农民收入、美化乡村环境、营造乡风文明、维护乡村秩序的实践逻辑,凸显了坚持村民主体、倡导需求导向、保障共同参与、实现权责对等的优势特点。然而,由于数字技术和乡村治理的融合是一个漫长发展的过程,现阶段数字乡村治理还存在着社会经济保障不足、政府绩效导向、短期碎片创新和传统乡村管理排他性的现实困境。基于此,未来数字乡村治理需不断推动社会经济保障、增强社会凝聚信任、构建社会包容机制、完善社会主体赋权,最终实现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费伟 崔钰
数字乡村治理是新时代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策略选择,与此同时也面临着城乡数字鸿沟、社会参与度低、数据融合性差等社会质量不高的问题。以社会质量理论为分析框架,在理清数字乡村和社会质量理论多维契合性的基础上,试图构建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当前,数字乡村治理提升社会质量遵循着增加农民收入、美化乡村环境、营造乡风文明、维护乡村秩序的实践逻辑,凸显了坚持村民主体、倡导需求导向、保障共同参与、实现权责对等的优势特点。然而,由于数字技术和乡村治理的融合是一个漫长发展的过程,现阶段数字乡村治理还存在着社会经济保障不足、政府绩效导向、短期碎片创新和传统乡村管理排他性的现实困境。基于此,未来数字乡村治理需不断推动社会经济保障、增强社会凝聚信任、构建社会包容机制、完善社会主体赋权,最终实现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曰影
数字经济发展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创业机遇和发展空间,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规模扩大、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数字经济模式下,农民工返乡创业活动在主体、领域和模式等方面呈现新特征新趋势。数字经济通过数字技术驱动、数字平台支撑、数字资源优化等机制助力农民工返乡创业,但农民工数字技能和素养不足、城乡数字鸿沟、创业公共服务和数字监管体系不完善制约了数字经济赋能,应在数字化能力建设、农村数字化服务与资源均等化、农民工创业支持体系、数字监管体系等方面加强政策支持。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民工返乡创业 乡村振兴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古川 尹宁 赵利梅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青年人才返乡创业是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有力举动。本文阐释了在青年返乡抉择、创业选择、创业成长、瓶颈突破和成熟进化阶段,社会网络和产业生态的调整变化及其对青年创业的影响。发现社会网络的规模扩大、密度增强和层次提升,帮助青年创业者不断获得要素资源,进而提高在当地产业中的影响力;本地产业生态也为创业提供了产业发展基础和价值成长机会,伴随生态位提高,创业种群也在不断扩大,进而集聚起更多关键产业资源,有更高环境适应性,这反过来又带动了社会网络影响的扩张。返乡青年亦是从非正式组织逐步进入正式组织,社会角色完成从晚辈后生、新农人、农业企业家、返乡代表到领头人的角色转化。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孙武军 徐乐 王轶
本文基于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开展的2139家返乡创业企业的调查数据,采用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研究创业者外出创业经历对其返乡创业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及其微观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创业者外出创业经历能够显著提升返乡创业企业的经营绩效;外出创业经历能够提升创业者的管理经验,扩大创业者的社会关系网络,有利于创业者获得更多的政策扶持,间接提升返乡创业企业的经营绩效。基于上述结论,建议地方政府积极吸引具有外地创业经历的企业家返乡创业,加大对返乡创业者的创业培训,提高返乡创业者的管理能力,支持创业者培育社会关系网络,加大返乡创业扶持政策的宣传,提升小微企业的经营绩效,助力乡村振兴。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孙武军 贾晓倩 王轶
基于2019年全国返乡创业企业调查数据,使用稳健的OLS回归方法研究民间借贷对返乡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民间借贷能够缓解金融约束,显著提升返乡创业企业的绩效。进一步研究民间借贷对不同层次创业企业的影响,发现民间借贷对生存型、发展型和价值型返乡创业企业的经营绩效、社会效益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对生存型、发展型返乡创业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正向影响要大于价值型返乡创业企业;对不同行业的创业企业而言,民间借贷对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和制造业返乡创业企业的经营绩效、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效益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只是对住宿餐饮业企业社会效益的影响要大于批发零售业和制造业;对不同区域的创业企业而言,民间借贷对东中西部地区的返乡创业企业经营绩效、社会效益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中西部地区返乡创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应正确引导民间金融流向,发挥民间借贷在解决中小微企业和返乡创业企业融资难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要发挥好政策性金融的补充与引导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莫经梅 张社梅
全面实现农业绿色转型的难点之一在于实践领域绿色创业的成功率偏低,打开农业绿色创业过程、识别关键影响因素和探寻绿色创业成功的条件就显得重要而紧迫。本文以7名返乡入乡农业绿色创业成功者为案例,重点探究创业者心理因素创业韧性和外部因素资源拼凑两者对农业绿色创业过程影响的实践逻辑。研究发现:(1)市场预测、资源积累和价值认同是驱使返乡入乡人员选择农业绿色创业的前提条件,只有同时具备这三个因素时,返乡入乡人员才会进行农业绿色创业;(2)创业韧性与资源拼凑是影响返乡入乡人员农业绿色创业的关键因素,但不同阶段二者发挥的作用具有差异性,资源拼凑在初期行动阶段更占主导地位,创业韧性在困境调适阶段更起支撑作用;(3)农业绿色创业推进过程中必须注重创业者胜任力与创业阶段所要求的综合能力相匹配,成功推进农业绿色创业需要充分考虑创业者个体内外部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本文解构了农业绿色创业过程中微观创业者内外部因素互动的影响机理,为提升农业绿色创业成功率提供新的实践启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轶 王香媚
乡村振兴离不开返乡创业,社会网络已成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成功的关键。基于2019年全国2139家返乡创业企业调查数据,将社会网络分为强、弱关系网络两个维度,研究了农民工的社会网络对其返乡创业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1)整体上看,农民工的强、弱关系网络均能显著提升其返乡创业企业的经营绩效,但两者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强度存在差异。(2)异质性分析发现,农民工的强关系网络对生存型返乡创业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更为显著,弱关系网络对发展型和价值型返乡创业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更为显著;在东中西部地区,农民工的弱关系网络对返乡创业企业的经营绩效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强关系网络对中部地区返乡创业企业经营绩效的正向影响明显;农民工的弱关系网络对第二、三产业的返乡创业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作用更显著。(3)机制分析发现,创新精神是农民工社会网络促进返乡创业企业经营绩效提升的作用机制。因此,建议地方政府要搭建促进返乡创业者相互交流的平台,努力实现返乡创业者强弱关系的双重嵌入,积极扩大返乡农民工的社会网络,同时要注重培养返乡创业者的创新精神,进而提升返乡创业企业的经营绩效,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轶 王香媚
乡村振兴离不开返乡创业,社会网络已成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成功的关键。基于2019年全国2139家返乡创业企业调查数据,将社会网络分为强、弱关系网络两个维度,研究了农民工的社会网络对其返乡创业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1)整体上看,农民工的强、弱关系网络均能显著提升其返乡创业企业的经营绩效,但两者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强度存在差异。(2)异质性分析发现,农民工的强关系网络对生存型返乡创业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更为显著,弱关系网络对发展型和价值型返乡创业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更为显著;在东中西部地区,农民工的弱关系网络对返乡创业企业的经营绩效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强关系网络对中部地区返乡创业企业经营绩效的正向影响明显;农民工的弱关系网络对第二、三产业的返乡创业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作用更显著。(3)机制分析发现,创新精神是农民工社会网络促进返乡创业企业经营绩效提升的作用机制。因此,建议地方政府要搭建促进返乡创业者相互交流的平台,努力实现返乡创业者强弱关系的双重嵌入,积极扩大返乡农民工的社会网络,同时要注重培养返乡创业者的创新精神,进而提升返乡创业企业的经营绩效,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昆 崔菁菁
返乡电商创业是青年对经济利益需求和自我价值实现的综合体现,顺应了当前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回应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需要。青年返乡电商创业打破了传统乡村农业产业发展的地域、资源限制,激活了乡村内生发展活力,助推了乡村产业资源整合,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助力小农户融入大市场。但在青年返乡电商创业的实践中仍存在着诸如技能不足且培训滞后、核心竞争优势不够突出、创业综合环境有待优化等问题。结合山东曹县与吉林蛟河两个典型地区的实践路径,提出青年返乡电商创业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可行方案,应基于技能培训的深度引领、乡村资源开发与产业环境的持续改善、强化政策供给,形成三方合力共同促进青年返乡电商创业。
关键词:
乡村产业振兴 青年返乡电商创业 农村电商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储德平 吴建垲 吴晓雨 黄成昆 王淑筠 王兰兰
作为广泛融入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乡村旅游业,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的重要抓手,也是返乡下乡人员进行创业的首选。运用罗伯特·卡茨的高效管理者的三种技能,提出不同阶段返乡下乡乡村旅游创业者所需具备的技术技能、人际技能与概念技能。目前,返乡下乡人员乡村旅游创业培训存在培训内容设计难、培训对象识别难、培训方式选择难、培训导师寻找难等突出问题。为此,需要精选培训对象、甄选培训内容、优选培训方式、严选培训导师。
关键词:
创业培训 乡村旅游 返乡下乡人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涛 宋加山 所丹妮 黄寰
文章基于2011—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探讨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内在机制和实现路径。结果显示: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共同富裕,在处理内生性问题以及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面板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会随着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而增强;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通过推动乡村创新和乡村创业来促进共同富裕;门槛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受到乡村创新双重门槛和乡村创业单一门槛的影响,当乡村创新和乡村创业处于更高的门槛区间时,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强;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共同富裕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中西部地区共同富裕的影响为正但不显著。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创新 乡村创业 共同富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汤龙 陈享光 赵妍妍
外出农民返乡创业是缓解农村就业压力、提高农民收入和推动“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本文使用双重差分法和全国县域面板数据,考察了返乡创业试点政策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与机理。研究发现,该政策通过促进创业、推动第二、三产业发展以及吸引要素流入等途径,显著提高了试点地区的农村居民收入,且这种政策效应具有较好的包容性和农村偏向性。各地区的消费市场规模、金融效率、产业集聚程度和创业环境的发展差异,都会对返乡创业试点政策的农民增收效果产生门槛效应。各地区应不断加强对返乡农民的创业支持和政策引导,持续优化创业环境、加快非农产业发展、提高地区的要素吸引力并创造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和推动城乡均衡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