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31)
- 2023(16687)
- 2022(13255)
- 2021(12275)
- 2020(9591)
- 2019(21711)
- 2018(21183)
- 2017(39472)
- 2016(21184)
- 2015(23069)
- 2014(22618)
- 2013(21741)
- 2012(19944)
- 2011(17778)
- 2010(17850)
- 2009(16077)
- 2008(15136)
- 2007(13331)
- 2006(11507)
- 2005(9624)
- 学科
- 济(85730)
- 经济(85633)
- 业(64852)
- 管理(63240)
- 企(51882)
- 企业(51882)
- 方法(37790)
- 数学(33420)
- 农(33214)
- 数学方法(32818)
- 业经(25589)
- 中国(24658)
- 农业(22524)
- 财(22270)
- 技术(19201)
- 地方(17276)
- 制(17183)
- 理论(14709)
- 学(14395)
- 银(14132)
- 银行(14120)
- 行(13513)
- 融(13203)
- 金融(13199)
- 产业(13183)
- 技术管理(12977)
- 务(12767)
- 财务(12719)
- 财务管理(12689)
- 贸(12586)
- 机构
- 学院(284409)
- 大学(280588)
- 济(115282)
- 管理(115143)
- 经济(112870)
- 理学(99918)
- 理学院(98947)
- 管理学(97083)
- 管理学院(96514)
- 研究(88263)
- 中国(68185)
- 京(56543)
- 财(53521)
- 科学(51224)
- 农(44452)
- 中心(44037)
- 江(43935)
- 财经(42330)
- 所(40121)
- 业大(39806)
- 经(38668)
- 范(37867)
- 师范(37523)
- 研究所(36212)
- 经济学(35480)
- 州(34812)
- 北京(34584)
- 农业(33158)
- 院(32880)
- 经济学院(32020)
- 基金
- 项目(200615)
- 科学(161382)
- 研究(152671)
- 基金(146265)
- 家(125963)
- 国家(124795)
- 科学基金(109981)
- 社会(99567)
- 社会科(94273)
- 社会科学(94254)
- 省(80661)
- 基金项目(76522)
- 教育(71753)
- 自然(68337)
- 自然科(66868)
- 自然科学(66857)
- 划(66428)
- 自然科学基金(65650)
- 编号(62368)
- 资助(57554)
- 成果(49955)
- 创(47061)
- 重点(44762)
- 部(44109)
- 发(43662)
- 创新(43096)
- 课题(43077)
- 国家社会(41940)
- 制(39252)
- 教育部(38954)
- 期刊
- 济(125854)
- 经济(125854)
- 研究(81055)
- 中国(60583)
- 农(45317)
- 管理(44183)
- 财(41319)
- 学报(38746)
- 教育(38450)
- 科学(37705)
- 大学(31880)
- 农业(29963)
- 学学(29532)
- 技术(29283)
- 融(27474)
- 金融(27474)
- 业经(24087)
- 财经(20246)
- 经济研究(19132)
- 经(17455)
- 问题(16127)
- 图书(15725)
- 科技(14857)
- 技术经济(14515)
- 业(14459)
- 策(14007)
- 统计(13978)
- 版(13874)
- 职业(12435)
- 理论(12383)
共检索到419666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新文 万栗江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数字技术的作用不容忽视,数字技术通过推动乡村发展模式创新为乡村共同富裕注入新动能。基于东中西部典型样本的考察分析,系统归纳数字基建、数字农业、数字文旅、数字产业和数字金融等五种实践类型。分析发现,政府政策投入、制度保障供给、协同机制优化、发展模式转变和信用体系重构是数字赋能乡村共同富裕的关键要素和内在向度。基于此,本研究从政策、制度、机制、模式和体系等方面提出数字赋能乡村共同富裕的创新路径,以期为推动乡村数字化转型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新文 杜永康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共同富裕具有内在逻辑的关联性,是引领农民跨越贫困、迈向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基于江苏“共同富裕百村实践”的样本考察,先行实践中集体经济发展主要呈现农旅融合型、飞地抱团型、生产服务型、联企共建型及电子商务型五类实践样态。通过多类型的横向比较发现,政府政策支持、基层组织引领、复合产业建立、治理结构优化及主体利益联结是集体经济引领乡村共同富裕的核心变量和共性特征。鉴于此,本文从政策、组织、产业、结构和机制等方面提出集体经济引领乡村共同富裕的创新路径,以期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和乡村共同富裕同频共振。
关键词:
乡村共同富裕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乡村建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涛 宋加山 所丹妮 黄寰
文章基于2011—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探讨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内在机制和实现路径。结果显示: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共同富裕,在处理内生性问题以及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面板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会随着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而增强;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通过推动乡村创新和乡村创业来促进共同富裕;门槛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受到乡村创新双重门槛和乡村创业单一门槛的影响,当乡村创新和乡村创业处于更高的门槛区间时,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强;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共同富裕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中西部地区共同富裕的影响为正但不显著。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创新 乡村创业 共同富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并提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作为示范区,浙江共同富裕抓得早,做得好,有许多成功经验。本书梳理和总结了浙江省33个市县和乡村通过产业融合、发展集体经济、乡村旅游等路径实现共同富裕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例中的典型做法结合自身实际,针对性强,各有特色,具有可复制、
关键词:
浙江实践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强 李冬 徐生霞
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其如何有效赋能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理念,构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综合指标体系,考虑到政策重视程度差异,对PP-IPM模型测算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调整。同时,从经济发展和收入差异两个方面对共同富裕进行测度,分析二者的演进特征。进一步,探究乡村振兴赋能共同富裕的机制与路径,并从不同发展程度和区域差异两个层面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首先,样本期内,中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和共同富裕程度均呈现上升态势,且二者均体现出东、中、西地区依次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其次,乡村振兴对共同富裕有赋能效应,通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程度的提升,而在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直接影响效应更强,在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间接影响效应更强;最后,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乡村振兴对低程度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可有效赋能中、西部地区的共同富裕。基于研究结论,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要努力激发治理有效和生态宜居对共同富裕的赋能效应;要注重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村医疗教育保障,逐步实现富民增收;要针对东、中、西三大区域,因地制宜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明忠 魏滨辉
共同富裕不仅包括物质的和经济的共同富裕,还涵盖精神的和生态的共同富裕。将经济公平扩展延伸至环境公平,把农村共同富裕划分为经济和生态共同富裕,基于200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SARAR模型、广义空间两阶段最小二乘法(GS2SLS)、面板门槛模型等方法,探究农村数字化对城乡收入差距以及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农村数字化不仅可以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同时还能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双赢,且该作用效果在中西部地区更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农村数字化对收入差距和生态环境影响存在单重人力资本门槛效应,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其作用效果越大。可见,应加快推进数字乡村战略,持续提升农村人力资本,全面推动农村经济与生态共同富裕的实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龙 张新文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乡村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与核心载体。基于“组织统筹、制度驱动、市场经营”的三维分析框架,对战旗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驱动乡村共同富裕的运作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组织统筹维度,基层党组织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共同富裕的组织轴心,承担着政治引领与利益协调的角色,有利于促进实质意义上的分配正义;在制度驱动维度,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股份合作赋予了村社集体与村社成员边界明晰、权责明确的财产权利,有利于促进集体资产的优化配置和保值增值,并从制度和程序上保障资源的分配正义;在市场经营维度,利用管理赋能和产业融合的方式拓展了市场需求,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为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和乡村共同富裕创设了可持续的发展动能。因此,要通过完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体系、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构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机制等方面促进新型集体经济发展,以驱动乡村共同富裕。
关键词: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乡村共同富裕 党建引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春茹 黄君录
乡村数字治理是新发展阶段技术赋能下乡村数字化转型的产物,是推进乡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苏南L村田野调查的一项微观研究表明,数字治理对乡村共同体建设进行赋能提质主要体现在多元主体赋能、利益表达赋能、交流空间赋能、交往机制赋能、集体认同赋能等五个方面。深入剖析数字赋能条件下的信息平权、共生共赢、民主参与、开放透明以及公平分配等价值指向对乡村共同体的形塑,探讨乡村治权分享共同体、利益共同体、集体自决共同体、信任共同体、情感共同体的建构实践,以期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战略落地见效。
关键词:
数字治理 乡村共同体 实践经验 价值指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春茹 黄君录
乡村数字治理是新发展阶段技术赋能下乡村数字化转型的产物,是推进乡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苏南L村田野调查的一项微观研究表明,数字治理对乡村共同体建设进行赋能提质主要体现在多元主体赋能、利益表达赋能、交流空间赋能、交往机制赋能、集体认同赋能等五个方面。深入剖析数字赋能条件下的信息平权、共生共赢、民主参与、开放透明以及公平分配等价值指向对乡村共同体的形塑,探讨乡村治权分享共同体、利益共同体、集体自决共同体、信任共同体、情感共同体的建构实践,以期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战略落地见效。
关键词:
数字治理 乡村共同体 实践经验 价值指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兴锋 王力 董伟萍
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主要途径。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共同富裕与数字乡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考察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中国数字乡村建设水平与共同富裕水平均在上升,且均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但中西部地区的“追赶”效应明显;(2)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其促进共享富裕的“分好蛋糕”效应强于促进总体富裕的“做大蛋糕”效应;(3)机制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建设主要通过农民收入增长、农村创业活力和农村产业融合三种渠道促进共同富裕;(4)在空间异质性视角下,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从东部到西部依次递增。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婉婷 卢秀茹
【目的】探究数字乡村建设与共同富裕间的机理关系,对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从“富裕”和“共同”两维度选取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构建共同富裕发展综合指标体系,从数字设施建设、数字平台建设、数字金融建设三方面选取5个指标构建数字乡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1—2022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综合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等方法,探究数字乡村建设与共同富裕发展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结果】①数字乡村建设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进程中起到显著促进作用且通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②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西部地区的驱动效果最为显著,东部地区次之,但没有证据证实对中部地区共同富裕有影响。③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④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发展的促进作用受到科技创新水平的影响,随着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的驱动作用明显增强。【结论】应进一步加强数字乡村建设,重点支持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加快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兴锋 王力 董伟萍
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主要途径。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共同富裕与数字乡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考察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中国数字乡村建设水平与共同富裕水平均在上升,且均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但中西部地区的“追赶”效应明显;(2)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其促进共享富裕的“分好蛋糕”效应强于促进总体富裕的“做大蛋糕”效应;(3)机制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建设主要通过农民收入增长、农村创业活力和农村产业融合三种渠道促进共同富裕;(4)在空间异质性视角下,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从东部到西部依次递增。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金锋
共同富裕的典型——晋城市晓庄村小康建设的实践○刘金锋晓庄村地处晋城市郊东北的红土丘陵区,土薄石厚,水源不足,恶劣的自然环境使他们在过去长时间里无法摆脱贫穷。1978年时,人均收入只有118元。农村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不少地方把集体的家当给...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夏杰长 刘诚
中国进入共同富裕正好与数字经济在时间上吻合。随着中国逐步进入数字时代,未来共同富裕必然以数字经济为依托,两者也有很强的契合性。本文从数字经济视角辨析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可以推动宏观经济一般性增长,即"做大蛋糕";数字经济可以促进区域产业分散化、城乡协调以及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均衡性增长,即"分好蛋糕";数字经济还可以弥补公共服务短板、提升政府服务能力以及促使数字基础设施更充分和均衡,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当然,数字经济也可能导致劳动力结构性失业等问题,需要在政策设计上尽可能扬长避短,从而事半功倍地推动共同富裕事业持续稳健前行。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晓明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数字经济是新生产力的代表,涵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治理数字化等多维内容,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等多维特征。要科学研判和不断完善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和路径,充分发挥其变革和赋能作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