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96)
- 2023(8137)
- 2022(6120)
- 2021(4900)
- 2020(3814)
- 2019(8373)
- 2018(7985)
- 2017(15714)
- 2016(7640)
- 2015(8452)
- 2014(8545)
- 2013(8732)
- 2012(8629)
- 2011(8080)
- 2010(8176)
- 2009(7701)
- 2008(7174)
- 2007(6533)
- 2006(6180)
- 2005(5687)
- 学科
- 济(72421)
- 经济(72389)
- 管理(21986)
- 业(20911)
- 地方(20824)
- 方法(19652)
- 数学(17641)
- 数学方法(17569)
- 业经(16899)
- 产业(15289)
- 企(15187)
- 企业(15187)
- 地方经济(14911)
- 中国(13496)
- 农(13053)
- 信息(9604)
- 总论(9584)
- 学(9400)
- 农业(9135)
- 信息产业(9104)
- 环境(8582)
- 融(7857)
- 金融(7856)
- 发(7761)
- 财(7657)
- 经济学(7567)
- 制(7554)
- 体(6892)
- 技术(6876)
- 结构(6685)
- 机构
- 学院(131867)
- 大学(129588)
- 济(74143)
- 经济(73131)
- 管理(49839)
- 研究(49428)
- 理学(42822)
- 理学院(42349)
- 管理学(41898)
- 管理学院(41632)
- 中国(35720)
- 财(28219)
- 京(26437)
- 科学(26352)
- 经济学(25267)
- 所(24001)
- 财经(22899)
- 经济学院(22547)
- 研究所(21715)
- 中心(21340)
- 经(20560)
- 江(18998)
- 农(17494)
- 院(17346)
- 财经大学(16677)
- 北京(16652)
- 范(16077)
- 师范(15979)
- 业大(15920)
- 科学院(15852)
- 基金
- 项目(86172)
- 科学(69405)
- 研究(64936)
- 基金(63562)
- 家(54330)
- 国家(53966)
- 科学基金(46890)
- 社会(46857)
- 社会科(44860)
- 社会科学(44848)
- 省(33711)
- 基金项目(33335)
- 划(26712)
- 教育(26191)
- 自然(25828)
- 自然科(25201)
- 自然科学(25198)
- 自然科学基金(24753)
- 资助(24539)
- 编号(24428)
- 发(22666)
- 国家社会(21062)
- 发展(19695)
- 展(19427)
- 重点(19344)
- 成果(18669)
- 部(18445)
- 创(18265)
- 济(18059)
- 经济(17927)
共检索到2029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荣海 张淼 刘一心
前沿研究普遍关注工业集聚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或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而对流通产业集聚在畅通经济循环、促进地区经济效率提升方面的关注明显不足。本文基于当前产业数字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收集我国265个城市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流通产业集聚对地区经济效率的影响,并通过引入数字化水平变量进一步考察影响上述关系的边界条件。研究发现:流通产业集聚与本地经济效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而对邻地经济效率的影响则始终表现为正向推动效应;此外,调节效应检验发现,数字化水平能够进一步强化流通产业集聚对经济效率的提升效应。
关键词:
流通产业集聚 地区经济效率 空间杜宾模型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俞彤晖
以中国1990—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分别采用面板门槛估计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考察了流通产业集聚、地区经济效率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第一,流通产业集聚与地区经济效率之间具有典型非线性关系,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阶段,流通产业集聚抑制地区经济效率提升,当经济发展水平跨越一定门槛值后,流通产业集聚开始对地区经济效率产生正向促进作用。第二,流通产业集聚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显著负向动态关联。第三,地区经济效率有助于改善城乡收入分配格局,且在流通产业聚集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施加影响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中介效应。
关键词:
流通产业集聚 地区经济效率 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江利 田丽
流通产业集聚能够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区经济增长水平。本文采用双固定SDM模型,选取2011-2020年我国285个地级市流通产业面板数据,理论探讨并实证检验了流通产业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流通产业集聚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但具有差异性,即多元化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优于专业化集聚的促进作用。在促进方式上,多元化集聚主要通过协同本地区的其他产业,并且以空间溢出效应为传播导向,进而辐射到周边地区,带动本地区经济增长。专业化集聚则是通过整合自身的资源、技术等,形成具有专业化的集聚水平,进而提升地区经济增长。因地制宜的发展流通产业、提高流通产业集聚水平,对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雪娟 付艳涛 杨柳
数字经济的兴起为流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抓手。本文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流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科技赋能效果及其差异性,并从资源禀赋和流通业集聚视角进行阐述。结果显示,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流通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东部省份的边际效果更佳。在资源禀赋和流通业集聚程度更高的地区,数字经济带来的科技赋能效果更明显。因此,需要持续夯实区域流通转型升级的基础,补足区域资源禀赋短板,强化数字技术与流通业的融合,加快流通产业数字化转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阮丹 付敏
新经济时代,数字经济助力流通产业集聚为消费扩容提质“提速换挡”提供基础支撑,成为释放消费潜力的新引擎。本文选取2012-2021年我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将数字经济、流通产业集聚、消费潜力释放纳入统一框架,借助中介效应模型与面板门槛模型对三者关系展开探讨。结果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消费潜力释放;流通产业集聚在数字经济对消费潜力释放的影响作用中发挥中介效应;数字经济对消费潜力释放的提升作用受限于流通产业集聚水平,且存在单门槛效应。由此,从积极布局新基建设施,促进数字经济与流通产业融合;加快构建现代流通体系,推动流通产业高质量集聚;持续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多向发力释放消费潜力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少叶
本文利用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基于Hansen的门槛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流通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的赋能效应。结果发现:从全国层面来看,在经济水平的约束条件下,流通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的赋能效应呈现出“倒V”型变化趋势;分地区来看,东部流通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整体上呈现出负面影响作用;而中部地区的流通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作用整体上不显著;西部流通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的赋能效应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在逐步增强。研究提出要推进流通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分步骤促进流通业集聚水平的提升,优先推进西部流通资源的空间集聚。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于斌斌 杨宏翔 金刚
本文采用SFA模型对中国城市经济效率进行了测度,并运用空间计量技术引入地理距离分析了产业集聚对地区经济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从全国层面看,制造业集聚、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共同集聚对地区经济效率的影响显著为负,但尚未产生拥塞效应;制造业集聚对地区经济效率的影响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呈现"N"型过程,从而修正了威廉姆森假说,同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支持开放性假说。从区域层面看,制造业集聚对中、西部城市的经济效率都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和拥塞效应,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共同集聚对中、西部城市的经济效率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从外部性效应看,MAR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对中国城市的经济效率都存在显著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贺广明 高晓彤 刘家华
流通产业集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内容,必须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融入流通产业集聚全过程当中。本文以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探究我国流通产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差异化影响。结果显示:国家层面上,流通产业集聚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体而言,东部地区流通产业集聚与人力资本水平、外商投资水平以及市场开放程度的联合作用对经济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中部地区只有市场开放程度对全要素生产率会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西部地区流通产业集聚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立力 刘宇
伴随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流通产业集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然而,各区域禀赋条件差异诱发地区经济出现分化情况,流通产业集聚也产生了明显的差异化投射。就此,本文着重考虑区域空间异质性原则,基于行政规模异质性、人口规模异质性以及地理区位异质性,借助空间面板杜宾模型,深入探讨流通产业集聚空间异质性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等级行政城市流通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具有正向效应,其中西部地区城市正向效应最显著;人口规模较大城市流通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影响存在一定差异性,而东部地区城市由于人口增加成本约束,很难形成正向促进作用;沿海城市产业集聚会对区域经济形成抑制性,但中部地区城市所形成的规模经济效应,消减并中和了本区域的抑制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顾宁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流通产业通过集聚式发展可有效增强城市抗风险能力,强化城市经济韧性。本文基于2011-2020年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流通产业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间的关系展开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流通产业集聚不仅对本市经济韧性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还对相邻城市经济韧性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检验发现,流通产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存在城市规模异质性。基于此,还需加速推动流通产业空间集聚、构建跨城市流通产业协同集聚机制、引导城市间流通产业均衡发展,以增强城市经济韧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晓晖
数字新基建是推动“内循环”供需关系与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2010-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数字化新基建发展水平和流通产业韧性强度综合指标,构建计量模型对数字新基建赋能流通产业结构升级及提升产业韧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新基建显著促进流通产业结构升级,且滞后项的正向影响更强烈;信息基建、融合基建和创新基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影响存在异质性;第二,流通产业结构升级在数字新基建对产业韧性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并且在断裂韧性中的中介效应强于冲击韧性;第三,数字新基建对流通产业韧性存在以产业结构升级为门限变量的双重门槛效应。文章最后从发挥政府引导、提升科技创新和构建协同发展体系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新基建 流通产业 产业升级 产业韧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彩芳 张菁
本文采用我国30个省份2010-2020年的面板数据构建门槛效用模型,实证检验“双碳”目标下流通产业发展对绿色经济的赋能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在不考虑碳排放的前提下,流通产业发展对绿色经济的影响并不显著;将碳排放纳入到两者关系的分析框架后,流通产业发展的绿色赋能效应出现质的变化。第二,在碳排放处于较低水平时,流通产业发展对绿色经济的赋能效应显著;随着碳排放的增加,其绿色赋能效应表现为短期的衰减。文章最后提出要加强新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促进现代绿色流通的管理模式创新、重视现代流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以及促进流通企业的绿色发展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双碳”目标 流通产业 绿色发展 碳排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志升 石佳弋
面对环境和资源的现实制约,我国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意义重大。随着集群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未来会形成更强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但经济集聚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会给产业绿色发展带来何种影响尚未可知。因此,本文以商贸流通业为研究对象,选择使用2007-2020年我国30个省市区商贸流通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经济集聚对商贸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经济集聚对我国“本地-邻地”商贸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均存在积极影响,即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地区间商贸流通业协同绿色升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支持经济集聚发展模式、促进我国商贸流通业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满凤 谢晗进
文章基于环境DEA技术,测算了2000—2014年有碳排放约束和无碳排放约束下中国区域经济集聚效率,检验了集聚效率的趋同性,分析了影响集聚效率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有碳排放约束下的聚集效率高于无碳排放约束下的聚集效率,说明实施碳排放政策对提高经济聚集效率具有促进作用;我国各地区的经济集聚效率有趋于各自稳定水平的趋势。在影响聚集效率的因素中,对外开放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和区域技术创新对集聚效率的提升有正向作用,而财政支出占比、产业结构、能源消费强度和城市化率对集聚效率有负向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