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63)
2023(8396)
2022(6061)
2021(5169)
2020(4035)
2019(8734)
2018(8851)
2017(15857)
2016(8849)
2015(10227)
2014(10364)
2013(10238)
2012(9731)
2011(9174)
2010(9232)
2009(8712)
2008(8787)
2007(8323)
2006(8101)
2005(7242)
作者
(28263)
(23333)
(23011)
(22174)
(14606)
(11163)
(10774)
(8947)
(8887)
(8714)
(8071)
(7921)
(7531)
(7437)
(7122)
(7078)
(6994)
(6993)
(6802)
(6672)
(6137)
(5769)
(5559)
(5407)
(5328)
(5241)
(5207)
(5185)
(4786)
(4700)
学科
(35164)
经济(35043)
管理(33470)
(22203)
(19042)
企业(19042)
业经(14418)
中国(12663)
环境(11497)
信息(11179)
图书(11145)
书馆(10584)
图书馆(10584)
(10483)
(10401)
产业(10050)
(9754)
方法(9238)
总论(9222)
信息产业(9172)
工作(8981)
地方(8712)
(7937)
资源(7912)
(7511)
理论(7290)
(7288)
数学(6798)
农业(6671)
数学方法(6633)
机构
大学(134970)
学院(129901)
管理(50058)
(44021)
研究(43707)
经济(42620)
理学(40399)
理学院(39913)
管理学(39164)
管理学院(38868)
中国(34628)
(30136)
科学(27664)
图书(24650)
书馆(23950)
图书馆(23946)
(23894)
(23592)
中心(22364)
(21564)
(21145)
师范(20974)
(20030)
(19999)
研究所(19236)
北京(19177)
财经(17758)
业大(17732)
(16521)
师范大学(16505)
基金
项目(83799)
研究(65100)
科学(64081)
基金(57595)
(50125)
国家(49658)
科学基金(42035)
社会(40262)
社会科(37855)
社会科学(37842)
(32811)
编号(30243)
基金项目(29325)
教育(28126)
成果(27700)
(26909)
自然(24748)
自然科(23944)
自然科学(23936)
自然科学基金(23493)
资助(22346)
项目编号(19915)
课题(18952)
重点(18358)
(18079)
(18053)
国家社会(17217)
(16846)
(16214)
(15922)
期刊
(54468)
经济(54468)
研究(36317)
中国(35028)
图书(34965)
书馆(27440)
图书馆(27440)
学报(23979)
教育(19742)
(19528)
(18074)
管理(17195)
科学(17063)
大学(16594)
学学(12870)
情报(12526)
农业(11998)
(11922)
金融(11922)
技术(11170)
(10081)
论坛(10081)
业经(9057)
财经(8585)
资源(8274)
理论(7452)
(7385)
经济研究(7339)
实践(7059)
(7059)
共检索到2249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朱若含  
在国家积极推行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制度背景下,知识供给范式的革新,为图书馆履行其文化保障的社会职能提出了新要求。面对线下版权作品转化的海量需求,权利人选择在电子化作品上适用技术措施以规范线上资源的受控借阅,同时实现对版权侵权行为的预防。然而,技术措施的泛化适用亦对传统图书馆版权例外规则的运行产生阻碍,公众无法仅以合理使用为由主张对技术措施规避行为的侵权豁免。技术措施例外,作为数字环境下图书馆例外规则的本土制度续造,可通过对信息资源支配排他性的调节,恢复公众对信息的自由接触。在具体的制度安排上,应新增以“非营利性图书馆”为主体的技术措施例外,并协调其与既有合理使用类型的关系,同时注意避免合同规则对该例外的任意性排除。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何文超  
云计算时代,现代图书馆可以依托互联网以及强大的云计算处理技术,整合丰富的数字信息资源,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本文就如何运用这一技术加强现代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做了探讨。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春桂  
信息资源网络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给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带来了深刻影响,对此,必须敢于创新,利用丰富的信息与便捷的服务吸引用户,利用网络技术与网络优势确立自己的地位,才能在网络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振华  
针对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外文印刷版期刊订户数量逐年减少、期刊征订数量增长缓慢而用户对外文期刊、尤其是外文电子期刊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则日见攀升的现象,提出图书馆必须建立网络环境下外文期刊信息资源保障机制:具有完善的文献保障体系、强有力的文献保障功能及灵活多样的文献保障方式,以期让有限的文献购置经费发挥最大作用,并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用户对外文期刊全方位、多元化的信息需求。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吕俊生  
为提高图书馆的文献保障能力 ,在信息网络空前发展的环境下 ,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应注重两方面 :一是发展现实馆藏 ,继续开发社会的非网络信息资源 ;二是大力开发网络信息资源 ,建立虚拟馆藏。参考文献 2 0。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刘芳  余望枝  
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人文的研究机构不断增多,其应用领域日趋丰富。目前国内外多所高校设立了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国际上也已成立多个数字人文研究联盟。这些数字人文研究联盟多以高校和图书馆为依托,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媒体研究、数字艺术和其他相关领域,为各类数字人文研究项目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撑、持续的资金支持、机构间的协同管理和研究人员的培训服务。文章通过调研数字人文中心网络(CenterNet)、人文中心和研究所(CHCI)和数字人文组织联盟(ADHO)及国内相关机构数字人文项目的建设情况,提出数字人文环境下对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模式的思考及建议。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江向东  
数字图书馆实体信息资源建设的方式主要包括:传统馆藏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购买数 字化制品和数据库、下载网上信息资源等三大部分。论述了数字图书馆实体信息资源建设中的 版权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版权对策。参考文献20。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董晓方  
本文分析了网络环境中.传统的现实文献资源和虚拟馆藏一同构成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提出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应采取的策略。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吴卓娟  
分析了网络环境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影响。并在转变图书馆观念、建立多级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特色资源、加快馆藏文献数字化、开发网上资源及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陈卓然  
概述了图书馆所处的网络环境 ,论述了在网络环境下建设信息资源应注重优化馆藏结构、加大电子文献的收藏力度 ,且需要开发网上资源、建立虚拟馆藏 ,并努力把印刷型馆藏文献转化为网络资源。文章中提出 ,要搞好信息资源建设 ,我们必须改变观念 ,合理调配经费 ,要讲求效率 ,不断发展新技术 ,尤其要注重培养人才 ,提高资料采集人员的素质。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孙战彪  
SOLOMO是一种融合社交、本地和移动3种服务的新型社会化交流网络,是未来互联网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其意味着泛在知识环境环境的到来,深刻影响着知识创造、传播和利用的方式。文章在分析SOLOMO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信息资源协同建设是第三代图书馆在泛在知识环境下实现信息互联共享的根本途径,并从图书馆与用户,图书馆与图书馆以及图书馆与信息供应链上其他机构3个角度深入研究资源协同建设内容,以便提升图书馆资源供应能力,在泛在知识环境下为用户提供互联、高效、便利的信息资源保障。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伍晓星  
阐述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目标、内容及特点 ,并提出相关的加强措施。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周敬治  孙万东  张晓青  常永军  
文章主要探讨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面临的网络环境及其应采取的策略。作者从数据库建设、电子出版物的收藏、突出馆藏特色等几个层面进行了综合的阐述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陈杰  
我国目前人格权的学理和实践强调个人权利的保护,忽略了人格权的克减和限制,增加了社会规避成本,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个人信息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11条规定了个人信息权,但缺乏相应的例外条款。基于公益目的,图书馆等机构有获取、使用、披露、删除个人信息的现实需求。个人信息权例外规则的模糊性增加了图书馆等机构履行职能的法律风险,不利于图书馆等文化事业的发展。故在我国民法典制定之际,应当通过立法对个人信息权附加相应的图书馆例外规则,实现个人信息权和社会公益之间的平衡。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吴高  
当前全球孤儿作品存量巨大,这些孤儿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若不能被利用,将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数字环境下图书馆利用孤儿作品面临成本高昂和立法不足的挑战。国外孤儿作品利用法律规制模式可归纳为限制救济、强制许可、特定限制以及延伸许可等四种模式。在对上述四种模式进行评析基础上,提出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利用孤儿作品理想模式应为合理使用模式。在对我国孤儿作品立法进行分析基础上,从使用主体、使用目的、使用对象、使用前提、使用方式以及使用审查等方面探讨我国图书馆合理使用孤儿作品的具体规则设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