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87)
2023(8817)
2022(6470)
2021(5741)
2020(4581)
2019(10172)
2018(9576)
2017(18856)
2016(9689)
2015(10862)
2014(10514)
2013(10766)
2012(10286)
2011(9483)
2010(9140)
2009(8492)
2008(8292)
2007(7162)
2006(6322)
2005(5981)
作者
(27686)
(23150)
(22988)
(22175)
(14594)
(10807)
(10405)
(9001)
(8747)
(8092)
(7921)
(7614)
(7598)
(7339)
(7226)
(7200)
(7009)
(6582)
(6523)
(6212)
(5964)
(5546)
(5453)
(5301)
(5226)
(5199)
(4964)
(4612)
(4574)
(4524)
学科
(57425)
经济(57394)
(26825)
管理(25201)
方法(21216)
(20890)
企业(20890)
数学(19166)
数学方法(19094)
中国(17975)
业经(16242)
产业(15275)
(13382)
(11459)
贸易(11454)
(11240)
(10717)
(10072)
地方(9592)
信息(9232)
总论(9201)
(9081)
银行(9072)
(8987)
金融(8987)
信息产业(8936)
农业(8915)
(8844)
(7786)
(7779)
机构
大学(149506)
学院(147216)
(78430)
经济(77570)
研究(57405)
管理(56251)
理学(48563)
理学院(48036)
管理学(47617)
管理学院(47313)
中国(45087)
(32458)
(31914)
科学(30342)
(27567)
经济学(27368)
财经(26399)
研究所(25283)
经济学院(24819)
中心(24420)
(24358)
(20822)
北京(20806)
(20433)
财经大学(19930)
(19183)
(18019)
师范(17863)
科学院(17739)
业大(17604)
基金
项目(100196)
科学(81628)
基金(77113)
研究(74946)
(67250)
国家(66825)
科学基金(57523)
社会(53557)
社会科(51239)
社会科学(51231)
基金项目(39498)
(34956)
自然(33072)
自然科(32333)
自然科学(32326)
教育(31883)
自然科学基金(31846)
资助(31183)
(30244)
编号(27072)
国家社会(24910)
(23896)
(23839)
中国(22973)
重点(22873)
成果(21823)
(21482)
教育部(21036)
发展(20342)
创新(20238)
期刊
(81768)
经济(81768)
研究(48518)
中国(27466)
(23050)
管理(21481)
科学(20894)
学报(20192)
(18490)
大学(16093)
经济研究(15987)
学学(15113)
(14910)
金融(14910)
财经(14341)
农业(13048)
(12739)
业经(11678)
问题(11453)
(11335)
技术(10932)
世界(10591)
国际(10170)
教育(9443)
技术经济(8398)
(8067)
统计(7353)
经济问题(7050)
(6644)
商业(6588)
共检索到2204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征驰   陈文武   李慧子  
利用数字技术投资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厘清数字资本影响产业结构转型的理论机制与历史经验。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数字资本的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数字资本积累通过价格效应和收入效应影响产业结构的理论机制。基于此,本文进一步量化分析了数字资本积累对中国1981—2020年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资本积累使得农业和工业产出比重分别降低了8.27和1.49个百分点,使得服务业产出比重提高了9.75个百分点。其中农业数字资本积累是农业产出比重降低和服务业产出比重提高的主要驱动力,工业数字资本积累是工业产出比重降低的主要驱动力。此外,在数字资本积累对中国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中,先是收入效应起主导作用,后是价格效应起主导作用。本文从数字资本积累的视角发展了产业结构转型领域的理论与定量研究,对中国利用数字技术投资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凯明   杭静   牛梦琦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新发展阶段中国实现效率和公平双重目标平衡,须准确把握收入差距演化和产业结构转型的互动关系。库兹涅茨曲线和库兹涅茨事实对此总结了国际共性特征事实,但深入研究二者互动关系特别是收入不平等如何影响产业结构转型方面的文献还较少。本文首先使用跨国数据展示收入不平等和产业结构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之后在一个多部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了人力资本异质性和几乎理想需求系统,在理论上提出了收入不平等在短期、中期和长期通过消费结构渠道推动产业结构转型的经济机制,发现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取决于不同产业的产品需求弹性和人力资本的代际转移程度。本文使用中国微观家庭调查数据估计了消费需求收入弹性,并基于估计结果通过数值模拟量化了收入分配演化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本文政策含义是随着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以改善收入分配和促进共同富裕为重点,加快低收入群体人力资本积累和消费结构升级,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政策着力点,为此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魏旭  谭晶  
西方经济学基于比较优势视角的产业转移理论,因强调单一因素的作用而无法科学揭示产业转移的内在机制、产业转移的实质和产业转移的价值分配效应。马克思则从生产角度出发,在资本积累和利润率下降规律双重作用的框架下,以劳动生产率为分析基准,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与演化过程中,资本主义企业如何在获取价值增殖和维持企业生存的机制下,不断强化资本空间再配置的动因,揭示了产业转移是资本为实现增殖而进行跨界流动的本质和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价值分配效应,从而构建了一个科学的产业转移理论。马克思这种基于总体性分析的产业转移思想,对新时期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中国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定祥  李伶俐  
高质适量的资本积累是经济发展的源泉 ,高效的资本运用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持续的经济发展反过来又进一步增强资本积累 ,促进资本的运用 ,这就是资本积累、运用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关系。本文首先对资本积累、运用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进行了理论分析 ,然后转入中国资本积累与运用形式及途径的考察 ,最后对中国资本积累与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熊永莲  谢建国  徐保昌  
利用1990~2013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研究了人口结构变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口构成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少儿抚养比下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老年抚养比提高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负,人口结构的差异也是东、中、西部经济绩效差异的原因之一。而老年抚养比的上升对经济绩效的负面影响较之少儿抚养比下跌对经济绩效的正面促进更大,这一结果表明,中国目前的人口结构变化趋势趋向于降低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绩效。文章的结果同时显示,东、中部地区老龄化问题的负面影响较为严重,东、中部地区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将削弱东、中部地区经济的长期发展潜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文正  
随着经济增长的逐步深入,人力资本积累在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将人力资本积累和产业结构升级联系起来,运用协整、granger因果分析和脉冲响应分析人力资本积累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发现人力资本积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为更好地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各国应密切关注人力资本积累的政策。只有人力资本积累不断提高,才能使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演变,才能使发展中国家不断进入更高级的产业,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解洪涛  
将公共支出纳入人力资本的积累函数,建立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公共支出内部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并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1978-2008年中国各项公共支出数据,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支出中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支出的最优配置比例,依赖于各项支出对人力资本的贡献,以及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公共支出中的最优配置不是一成不变,从工业化初期到中等收入国家,为实现经济的长期增长,应从初期的公共设施建设支出逐步向教育和医疗支出倾斜;中国1994年的分税制以及上世纪90年代的公共事业私有化改制导致了政府教育和医疗支出减少和经济建设性支出强化,这会损害长期的经济增长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妍  
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国有企业的资本积累在数量上、方式上、规模上都发生了变化。转型期国有企业在积累率和工资率方面的存在特殊规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宋静  
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源泉。所有制结构是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体制下,我国国有资本总量增加趋势明显,私营经济资本总量直追国有资本投资总量。体制改革使我国整体就业人数下降,私营企业吸纳就业量逐年增加,此外,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资本就业弹性数据也逐年变化。不同所有制结构下资本积累和就业之间关系的分析对如何进行就业结构调整和所有制结构调整均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贾甫  
资本积累及其效率提升是造成初次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而产权结构的长期非均衡发展及其不同所有制企业资产收益率差异扩大了资本积累的收入不均等化现象。在此基础上构建的资本流动模型进一步证明,在资本再配置及其资本积累引起的收入增长中,资本所得与劳动报酬增长呈现出非对称关系,由此造成劳资收入差距扩大。据此提出实现收入均等化的四条建议:建立与企业发展挂钩的工资增长机制、健全资本所得管理机制、构建综合性国有资本投资体系以及鼓励先富带后富,携手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祥宇  林向军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如何增加人力资本积累,提高人力资本存量水平,成为理论界和实践中都普遍关心的问题。产业集聚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人力资本迅速积累在产业集聚区域表现出明显的比较优势。本文对产业集聚区域人力资本积累的内在机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李强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得出产业转移、人力资本和中部经济增长的假定假设,利用安徽省1990-2006年的时序数据和基于向量自回归的多元协整方法,对每个假设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一个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对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且不同程度的人力资本的影响是不同的;在存在技术进步的情况下,产业转移对转入地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取决与人力资本的积累;但是与理论分析不同的是,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大于高中和大学程度人力资本的贡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志中  崔日明  
世界服务业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而服务业全球化的主要形式就是服务业FDI。怎样在服务业渐趋开放的背景下,有效吸引服务业FDI,优化中国服务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成为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本文着重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了中国服务业利用FDI的资本积累效应,指出中国通过利用服务业FDI的资本积累效应,能够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促进生产力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吴建新  
本文用非参数生产前沿方法,将我国1982~2005年地区劳均产出增长分解为效率、技术、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的贡献四个部分,然后结合方差分解和核密度函数分析各部分对地区劳均产出增长率和水平差异的影响。发现物质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是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也是决定地区收入分布的主要因素;效率虽然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较小,但却是地区经济增长率差异的主要来源。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延  
中国是否存在资本过度积累导致动态无效率现象,本研究在理论方面发现:资本过度积累现象源于有限期界的戴蒙德世代交叠模型两期寿命的假定,导致实际利率的变化缺少了约束,可能会低于持平投资的增长率。说明资本过度积累现象无需资本动态学方程的特例,资本的过度积累来源于戴蒙德模型两期交叠的期限结构。在实证检验方面,通过对1994~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的实证分析,本研究发现,按照美国经济学家Abel、Mankiw、Summers和Zeckhauser(1989)的衡量方法,简称AMSZ准则,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中国不存在资本过度积累导致的动态无效率现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