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63)
- 2023(18608)
- 2022(15586)
- 2021(14312)
- 2020(11804)
- 2019(26695)
- 2018(26332)
- 2017(51027)
- 2016(27552)
- 2015(30622)
- 2014(30101)
- 2013(29297)
- 2012(26481)
- 2011(23638)
- 2010(23420)
- 2009(21681)
- 2008(20655)
- 2007(17875)
- 2006(15577)
- 2005(13421)
- 学科
- 济(113701)
- 经济(113589)
- 管理(79866)
- 业(75561)
- 企(62519)
- 企业(62519)
- 方法(51466)
- 数学(45053)
- 数学方法(44444)
- 农(30073)
- 财(28811)
- 中国(28771)
- 业经(27499)
- 地方(24060)
- 学(23574)
- 农业(20691)
- 制(18973)
- 理论(18845)
- 贸(18800)
- 贸易(18789)
- 务(18736)
- 财务(18657)
- 财务管理(18625)
- 易(18207)
- 企业财务(17623)
- 和(17427)
- 环境(17111)
- 技术(16662)
- 银(16460)
- 银行(16418)
- 机构
- 学院(380085)
- 大学(379857)
- 管理(151788)
- 济(151206)
- 经济(148012)
- 理学(132312)
- 理学院(130899)
- 管理学(128485)
- 管理学院(127795)
- 研究(122084)
- 中国(91037)
- 京(78960)
- 科学(75995)
- 财(69160)
- 所(59195)
- 农(57912)
- 中心(56810)
- 财经(56210)
- 业大(55384)
- 江(55208)
- 研究所(54214)
- 经(51144)
- 范(51061)
- 师范(50543)
- 北京(48928)
- 经济学(46246)
- 院(45375)
- 农业(45178)
- 州(44929)
- 财经大学(41980)
- 基金
- 项目(267136)
- 科学(211127)
- 研究(196521)
- 基金(194261)
- 家(168780)
- 国家(167393)
- 科学基金(144971)
- 社会(125400)
- 社会科(118789)
- 社会科学(118761)
- 省(104481)
- 基金项目(102410)
- 自然(93421)
- 自然科(91241)
- 自然科学(91219)
- 教育(90946)
- 自然科学基金(89539)
- 划(87607)
- 编号(81000)
- 资助(79523)
- 成果(64103)
- 重点(59784)
- 部(58384)
- 发(57047)
- 创(55764)
- 课题(54643)
- 国家社会(52039)
- 创新(51978)
- 科研(51174)
- 教育部(50521)
- 期刊
- 济(160452)
- 经济(160452)
- 研究(108986)
- 中国(66525)
- 学报(58360)
- 管理(54461)
- 科学(53603)
- 财(53454)
- 农(51301)
- 大学(44729)
- 教育(43805)
- 学学(41847)
- 农业(35691)
- 技术(34180)
- 融(30397)
- 金融(30397)
- 业经(27472)
- 财经(26854)
- 经济研究(26377)
- 经(23032)
- 图书(21840)
- 问题(20521)
- 技术经济(18296)
- 业(17938)
- 理论(17772)
- 版(17566)
- 科技(17523)
- 商业(17111)
- 统计(16882)
- 资源(16498)
共检索到5416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罗铮 宁殿霞
随着西方数字平台经济的兴起,西方学者围绕“受众劳动价值论”与“情感价值论”对数字资本主义下的价值增殖展开论争,却忽视了数字资本主义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而非新的价值生产方式的实质。数字资本主义经济在“免费”“互惠”的表象下,掩盖了其凭借平台租金、数据商品售卖获利的“交叉补贴”特征,以及数字资本主义利润转嫁和在全社会范围瓜分利润的新特征。因此,以流通领域而非生产领域为利润主要来源的数字资本主义经济,本质上不过是对生产部门工人所生产剩余价值的分割。数字资本主义经济的获利方式,离不开20世纪西方从“生产型”经济向“消费型”经济的转变,但带来了垄断、“杀熟”、逆向商品拜物教、数字异化、社交关系与社会活动的商品化等不利方面。探究数字资本主义下的价值增殖,旨在趋利避害,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繁荣我国的数字经济。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殷朝晖 蒋君英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大学及其教师为了获得更多可能的外部资金来源,通过整合高等教育和全球知识资本的方式,把跨国因素融进教学、研究和服务的活动,即跨国学术资本主义行为。跨国学术资本主义突出表现在跨国化的产学研合作、大学董事会成员的跨国组成、大学建立海外分校跨国化拓展和在线教育的跨国化扩张等四个方面。跨国学术资本主义对全球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全球化 跨国学术资本主义 高等教育市场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丁亚金 蔡文伯 董华容
学术资本主义作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新理念,被我国学者介绍到国内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和研究。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分析,发现我国不少学者对学术资本主义给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带来的冲击表示了质疑和担忧,对学术资本主义在大学办学活动中的渗透存在抗拒情绪。在理性研究学术资本主义理念在中国大学办学活动的合法地位基础上,分析学术资本主义对我国大学治理模式提出的新要求和大学治理结构应该开展的变革,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胡莹
数字技术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和积累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数字资本作为一种支配性力量,推动了资本积累。数字化信息网络生产系统具有更强的将劳资双方及消费者整合在资方控制下进行"合作"的能力。劳动主体通过劳动过程创造了劳动产品的价值,劳动过程、劳动主体和劳动产品是价值创造的三要素。从劳动过程来看,数字劳动的出现丰富了劳动的内涵和外延;从劳动主体来看,"以用户为中心"的模式所产生的"产消合一"者成为价值创造的主体之一;从劳动产品来看,创新性活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和原有数字化生产资料旧价值的转移共同构成了无形数字商品的总价值。面对数字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价值问题,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仍然具有科学性和现实阐释力。与此同时,数字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为劳动价值论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有必要对劳动的内涵、价值创造的主体及商品价值衡量等问题作出新的思考。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胡莹
数字技术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和积累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数字资本作为一种支配性力量,推动了资本积累。数字化信息网络生产系统具有更强的将劳资双方及消费者整合在资方控制下进行"合作"的能力。劳动主体通过劳动过程创造了劳动产品的价值,劳动过程、劳动主体和劳动产品是价值创造的三要素。从劳动过程来看,数字劳动的出现丰富了劳动的内涵和外延;从劳动主体来看,"以用户为中心"的模式所产生的"产消合一"者成为价值创造的主体之一;从劳动产品来看,创新性活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和原有数字化生产资料旧价值的转移共同构成了无形数字商品的总价值。面对数字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价值问题,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仍然具有科学性和现实阐释力。与此同时,数字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为劳动价值论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有必要对劳动的内涵、价值创造的主体及商品价值衡量等问题作出新的思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昕蔚 刘刚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应用推动了资本表现形式变革并引致了资本循环和价值增殖过程的重塑。从资本表现形式看,货币的数字化融通,提高了经济系统内可供转化为货币资本的资金量,拓展了产业资本融资活动的范围;数据的资本化与生产资本的数字化进一步强化了资本对数据生产资料的控制;商品资本则借助数字化形态和数字营销渠道,加速商品转化为货币的过程,进一步提升了资本循环的速度和效率。从资本循环和价值增殖过程看,资本表现形式的数字化使不同产业部门的资本循环呈现出异质性、复杂性特征,其价值增殖过程则更具多元化和隐秘性。数字化形态商品和服务中的资本循环表现为数字化生产资料运用引致的资本循环和增殖速度的提升;数据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融合中的资本循环表现为物化数据要素参与下,直接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与活劳动的逐渐分离,其资本增殖则偏向于在数据要素生产过程中完成;数字平台主导的零工经济中的资本循环表现为资本通过对数据要素和销售渠道的垄断,控制价值增殖的实现环节,从而强化对个体劳动者、小生产者的剥削。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殷朝晖 雷丽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学术资本主义从概念提出到理论体系构建的发展历程,进而从学术资本主义理论体系中新的知识流、大学内的间隙组织、公共部门与私有部门之间的中介组织和高校拓展的管理能力等四个基本要素出发,分析了其对美国研究生创业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如何正确把握学术资本主义理论的核心内涵,促进我国研究生创业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
学术资本主义 研究生创业 美国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爱文 扶玲芳
劳动力是一种特殊商品,主要体现为它的价值内涵规定特殊,其实质表现为历史生成的生产关系。然而,对于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劳动力到底有无价值,学界仍有争议。对此,文章按照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首先从劳动非对象化的视角探讨劳动力的一般哲学根基,进而阐释资本主义制度赋予劳动力的商品形式,这种商品的特殊性表现为所有权与使用权的两相分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劳动力商品名实背离的价值规定分析,厘清了劳动力价值消失的场域。非对象化视阈下资本主义劳动力价值问题的厘清,可从本源上揭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价值再生产方式,深化对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的理解。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姜英华
数字资本主义是数字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和表征。在这一阶段,数字技术与资本的内嵌共谋形成了数字资本这一最新资本样态。在数字资本的统摄下,"非物质劳动""受众劳动""数字劳动""产消者劳动"等新劳动形式的出场使劳动内涵、劳动类型和劳资关系发生了革命性变革。数字资本的新结构和新特征使其在一系列数字化变革中以一种更隐匿、更深刻、更全面的逻辑渗透到劳动力的再生产和价值创造过程之中,并全面影响剩余价值的占有模式和分配方式。尽管数字资本显现出活化性和适变性等诸多新属性和新特征,但从全球化的范围和结构来看,数字资本主义没有改变资本价值追求的本质、价值积累的结构和价值剥削的后果,其全球结构和内在矛盾本质也没有改变。
关键词:
数字资本 劳动 价值积累 价值剥削
[期刊] 求索
[作者]
简小烜
数字资本主义出于资本增殖的目的渗入网络空间。数字资本主义精心布置的全景敞视,使人们陷入选择困境。由于网络空间的核心要素是数据,数字资本主义为获取数据资本权力不断占领数字技术高地、攫取数据市场份额,给网络空间带来秩序困境。当数字资本主义进一步延伸到政治领域时,将网络空间打造成自身的政治工具,使国际社会可能陷入政治困境。与此同时,数字资本主义还异化人的劳动价值、剥夺人的主体价值,并带来了基于价值虚无主义的网络空间价值困境。超越数字资本主义,突破由之带来的四重困境,进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需要更多努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于蒙蒙 赵春玲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也随之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数字化正在前所未有地塑造着资本主义的新样态——数字资本主义。在数字化时代,作为与大数据技术体系相融合的数字资本主义,是“普照之光”抑或理论建构?数字资本主义催生的新型劳动组织形式——数字劳动又是否具有生产性特征?大数据技术体系的资本主义应用是“自由”的可能性释放还是支配的现实性回归?这一时代问卷需要回溯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视角,依托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作出贴近时代、符合实际的回答,准确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认清数字资本主义的发展逻辑,从而克服其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更好地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服务。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马慎萧 段雨晨 金梦迪 李彬 田佳禾 金山 兰楠
距离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已然过去十余年,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至今仍未完全摆脱混乱与动荡,在此背景下,2018年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主要从五个方面展开:一是在对当前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行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分析全球化和自由化的现状、影响和发展趋势,同时对目前西方福利国家制度不可持续、各经济体不平衡发展的原因进行反思;二是以经济停滞作为当前资本主义的典型特征,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邵彦敏 赵文瑄
随着数字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运用,传统劳动在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中衍生出了数字劳动。分析数字劳动、数字资本及其劳资关系的实质和新现象,对于揭示数字资本主义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在数字资本主义条件下,数字资本放大了数字劳动中劳动对象和手段的非物质性特征,但数字劳动并未改变劳动的本性,仍然从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范畴。与数字劳动相对应的数字资本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并未改变数字资本的剥削本性。数字劳动在数字资本的控制下并未摆脱被剥削的命运,反而带来资本主义劳资关系在宽度、长度、深度三个维度的新变化。只有深刻认识到数字资本主义加剧了现有劳资关系不平衡、扩展了新的阶级对立、使剥削更具隐蔽性,才能揭开数字资本主义所宣扬的劳资关系“自由化”“灵活化”假象,实现对数字资本主义的解蔽,并验证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真理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白明
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的力作──《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简介白明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宋涛、陈耀庭主编)一书,在1993年华东地区社会科学图书和皖版优秀图书评比中分别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该著作系国家教委博士点研究课题,并被列入“八五”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璐 李晨阳
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金融扩张运动表现出周期性发生与长期性发展的一般规律,其核心特征在于脱离价值生产而实现价值增殖,进而呈现出价值自主运动的一般特征。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了价值生产与价值实现的矛盾,进而决定价值自主运动倾向与价值自主运动能力的矛盾运动,这是最终决定价值自主运动发展并决定金融扩张发生的根本原因。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家阶级通过信用体系的频繁扩张试图使价值自主运动倾向与价值自主运动能力达成统一,从而构成了价值在增殖过程中持续采取金融资本形式以进行自主运动的特殊发展机制,由此彰显政治经济学框架下的当代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本质。我国经济发展至今同样表现出了金融扩张的现象,而以金融部门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是难以持续的,我国应始终维持实体经济的核心地位,通过信用体系发展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