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66)
2023(10429)
2022(7844)
2021(6918)
2020(5199)
2019(11009)
2018(10791)
2017(19081)
2016(9997)
2015(10812)
2014(10052)
2013(9449)
2012(8352)
2011(7712)
2010(7812)
2009(7223)
2008(6857)
2007(6153)
2006(5551)
2005(4833)
作者
(27493)
(23110)
(22920)
(21894)
(14637)
(10827)
(10374)
(8714)
(8677)
(7994)
(7988)
(7673)
(7038)
(7017)
(6968)
(6936)
(6778)
(6774)
(6746)
(6702)
(5736)
(5628)
(5448)
(5358)
(5355)
(5140)
(5110)
(4956)
(4488)
(4485)
学科
(40842)
经济(40801)
管理(28766)
(27096)
(21583)
企业(21583)
业经(15272)
方法(13702)
(13506)
中国(12651)
数学(11342)
数学方法(11152)
(10204)
产业(9999)
农业(9658)
信息(9155)
总论(8938)
信息产业(8592)
(8167)
(7741)
贸易(7737)
(7574)
金融(7571)
(7527)
银行(7513)
理论(7475)
(7456)
(7266)
(7234)
地方(6403)
机构
学院(144838)
大学(141357)
(55715)
经济(54618)
管理(51942)
研究(46655)
理学(44986)
理学院(44480)
管理学(43575)
管理学院(43310)
中国(34945)
科学(28689)
(28296)
(26818)
(22568)
财经(21631)
(21452)
(21251)
(21115)
师范(21050)
中心(20803)
研究所(20728)
(19590)
业大(19238)
经济学(17899)
(17426)
北京(17291)
(17192)
农业(16833)
师范大学(16763)
基金
项目(98492)
科学(78311)
研究(75477)
基金(70624)
(61011)
国家(60450)
科学基金(52059)
社会(49685)
社会科(46836)
社会科学(46825)
(39455)
基金项目(36156)
教育(34811)
(32609)
编号(32281)
自然(30869)
自然科(30163)
自然科学(30154)
自然科学基金(29575)
资助(26671)
成果(26126)
重点(22317)
课题(22046)
(22040)
(21474)
国家社会(20837)
(20546)
项目编号(19941)
创新(19907)
(19371)
期刊
(66177)
经济(66177)
研究(41258)
中国(25399)
学报(22141)
(20965)
科学(20323)
(19637)
教育(19256)
管理(18638)
大学(16940)
学学(15796)
农业(14538)
业经(13370)
(12750)
金融(12750)
经济研究(12100)
技术(11164)
财经(10318)
(8913)
商业(8577)
图书(8385)
(7686)
问题(7242)
(6710)
(6326)
现代(6297)
职业(6191)
书馆(6147)
图书馆(6147)
共检索到2086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赖立   谭培文  
数字消费是消费在数字场域中的扩展与延伸,反映了生产关系数字化时代化的演变。在数字资本主义时代,数字消费内蕴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样态:人的存在与物的存在、消费文化与消费主义、人的发展与加速主义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尽管在内涵与表征上不尽相同,但其都是资本逻辑在消费领域作用的结果。因此,消解数字资本主义条件下的数字消费矛盾,必须透过现象探究矛盾产生的根源,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以“主体性”弱化“数字拜物教”、以“民族性”涵化消费主义、以“人民性”钝化加速主义,不断释放数字消费的巨大潜力,满足人民对数字消费的美好生活需要,助力新时代数字中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四友  许雨晴  
约翰·厄普代克的短篇小说《A&P》以艺术的手法,通过对普通民众、SAmmy和泳装少女在A&P商场中"自由"行为的描述,揭示了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的本质,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自由的丧失及对自由的追求,揭露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所鼓吹的自由的本质,即自由的陷阱。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昕蔚   刘刚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应用推动了资本表现形式变革并引致了资本循环和价值增殖过程的重塑。从资本表现形式看,货币的数字化融通,提高了经济系统内可供转化为货币资本的资金量,拓展了产业资本融资活动的范围;数据的资本化与生产资本的数字化进一步强化了资本对数据生产资料的控制;商品资本则借助数字化形态和数字营销渠道,加速商品转化为货币的过程,进一步提升了资本循环的速度和效率。从资本循环和价值增殖过程看,资本表现形式的数字化使不同产业部门的资本循环呈现出异质性、复杂性特征,其价值增殖过程则更具多元化和隐秘性。数字化形态商品和服务中的资本循环表现为数字化生产资料运用引致的资本循环和增殖速度的提升;数据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融合中的资本循环表现为物化数据要素参与下,直接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与活劳动的逐渐分离,其资本增殖则偏向于在数据要素生产过程中完成;数字平台主导的零工经济中的资本循环表现为资本通过对数据要素和销售渠道的垄断,控制价值增殖的实现环节,从而强化对个体劳动者、小生产者的剥削。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谭顺  
从生产力与消费力矛盾的角度去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更有利于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这与单纯从供求失衡角度解释经济危机相比,实现了由现象层面到本质层面、由对物象关注到对人的发展关注的转变。资本家对利润的追逐与对工人工资的限制,导致生产力的绝对发展与消费力的相对萎缩,这种对立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利润率下降至临界点时,生产力与消费力矛盾激化,引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马克思消费力理论对于当前我国消费不足的治理具有重要理论启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林承园  
分析资本增殖的空间矛盾不仅有利于我们加深对当代资本主义变化趋势的理解,同时有助于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提供方法论指导。尽管国外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空间思想作了深入挖掘,但是其阶级立场和理论适用性都存在一定局限,亟需探索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的中国视角、社会主义视角和东方视角。概括来说,空间矛盾表现为单个资本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生产要素使用的空间分离与空间集中,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存在对内空间集聚和对外空间扩张之间的矛盾,建立在一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生产关系矛盾的空间表征为空间异化、权力空间、阶级分化和空间拜物教。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漆光瑛  
最近,在学习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时,有同志提出,既然资本主义也有汁划,那么,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无政府状态还存在吗?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是否应作修改?在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怎样认识,本文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恩格斯在19世纪70年代写的《反杜林论》一书中,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作了阐述。他写道,纺纱机、机动织布机和蒸汽锤代替了纺车、手工织布机和手工锻锤;需要成百上千的人进行协作的工厂代替了小作坊,这样,生产资料已不再是个人使用,而变成了大批人共同使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邵彦敏   赵文瑄  
随着数字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运用,传统劳动在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中衍生出了数字劳动。分析数字劳动、数字资本及其劳资关系的实质和新现象,对于揭示数字资本主义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在数字资本主义条件下,数字资本放大了数字劳动中劳动对象和手段的非物质性特征,但数字劳动并未改变劳动的本性,仍然从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范畴。与数字劳动相对应的数字资本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并未改变数字资本的剥削本性。数字劳动在数字资本的控制下并未摆脱被剥削的命运,反而带来资本主义劳资关系在宽度、长度、深度三个维度的新变化。只有深刻认识到数字资本主义加剧了现有劳资关系不平衡、扩展了新的阶级对立、使剥削更具隐蔽性,才能揭开数字资本主义所宣扬的劳资关系“自由化”“灵活化”假象,实现对数字资本主义的解蔽,并验证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真理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锦生  何自力  
资本主义演变的基本逻辑就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来缓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限制,但这种调整往往把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深化所形成的资本主义金融化、去工业化、劳资矛盾加剧和全球经济失衡导致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作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强制性解决途径,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到金融资本主义阶段时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特有运动方式和必然结果。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罗铮  宁殿霞  
随着西方数字平台经济的兴起,西方学者围绕“受众劳动价值论”与“情感价值论”对数字资本主义下的价值增殖展开论争,却忽视了数字资本主义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而非新的价值生产方式的实质。数字资本主义经济在“免费”“互惠”的表象下,掩盖了其凭借平台租金、数据商品售卖获利的“交叉补贴”特征,以及数字资本主义利润转嫁和在全社会范围瓜分利润的新特征。因此,以流通领域而非生产领域为利润主要来源的数字资本主义经济,本质上不过是对生产部门工人所生产剩余价值的分割。数字资本主义经济的获利方式,离不开20世纪西方从“生产型”经济向“消费型”经济的转变,但带来了垄断、“杀熟”、逆向商品拜物教、数字异化、社交关系与社会活动的商品化等不利方面。探究数字资本主义下的价值增殖,旨在趋利避害,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繁荣我国的数字经济。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昆仑  
传统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阐述——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难以说明四个实践与理论问题。应当深刻领会和阐发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和第三卷中的有关阐述,将其修正为:资本家无限追逐剩余价值的动机和行动与现实生活中剩余价值总是有限的之间的矛盾。确立这一基本矛盾的新表述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宏潇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际数字资本在物质技术、经济权力维度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发展动向,如全球数字信息技术快速变革与高度渗透、数字资本逻辑全球扩张、国际间数字化竞争日益政治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数字霸权极端化等。数字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带动了国际数字化平台分工的发展,推动了全球共性理念深入人心,并促进了数字化世界市场的形成,然而其在发展过程中又呈现出具有矛盾性的双重作用,并以多种"悖论"的形式表现出来。国际数字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的实质是资本扩张逻辑和剥削逻辑的强化,加剧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酝酿着更强烈度和更广范围的数字化衰退危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贾振博  
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变革使得资本主义发展到了数字资本主义阶段。数字资本主义内生为资本逻辑下的监控性社会,进而侵犯人们的隐私、控制人们的生活甚至使人产生技术异化。反思智能技术的发展,有必要推进对数字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要着眼于对数字资本主义时代数字拜物教性的批判,从而揭示数字资本主义时代被掩盖的不平等关系,进一步阐释数字资本主义劳动异化的形式和特点,既要促进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又要为当代社会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杨慧玲  张力  
数字化技术促进生产要素多维度协作,由此产生的协作效率对社会生产力形成革命性推动。数字化技术在资本攫取剩余价值的物质条件、劳动要素以及生产组织过程中引起变革,进而推动市场运行中的矛盾运动,与资本主义私有制对数字生产力发展的消极影响密切相关。数字变革中产生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力-生产关系基本矛盾发生作用的具体形式,尽管后者推动了数字化创新及数字经济的产生。我国应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克服数字化技术的垄断性引起的失衡,引导数字经济发展,并从基础科研、国民教育等领域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为赢得新一轮国际竞争优势奠定基础。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皓琰  
"中心—散点"结构是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的典型生产结构,它通常由一个技术型、研发型的核心企业和大量零散分布的边缘经济体共同组成。"中心—散点"结构有两种形态,一种是核心企业与边缘企业共同组成的外包模式,另一种则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平台—个人"模式。"中心—散点"结构的存在依赖于数字技术打造的"社会矿场",劳工可以利用数字工具在社会范围内获取海量资源。"中心—散点"结构的生产方式则是"社会工厂",劳工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将整个社会变为产品的制作和加工场所。由于"社会矿场"和"社会工厂"的存在,数字资本主义时代企业的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都得到了提高,但剥削性的生产关系并没有发生变化。在数字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下,"中心—散点"结构中的剥削程度出现了进一步的深化,一种基于"中心—散点"结构的跨国数字资本主义积累体系也开始出现。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杨以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