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43)
2023(10222)
2022(7826)
2021(6863)
2020(5289)
2019(11293)
2018(10650)
2017(20053)
2016(10263)
2015(10969)
2014(10085)
2013(9478)
2012(8283)
2011(7480)
2010(7315)
2009(6915)
2008(6413)
2007(5632)
2006(5129)
2005(4473)
作者
(27373)
(23027)
(23013)
(21623)
(14405)
(10960)
(10516)
(8804)
(8577)
(7756)
(7685)
(7660)
(7330)
(6995)
(6874)
(6736)
(6719)
(6669)
(6616)
(6560)
(5602)
(5539)
(5240)
(5215)
(5213)
(5071)
(4869)
(4861)
(4492)
(4444)
学科
(46787)
经济(46756)
管理(28213)
(26393)
(20794)
企业(20794)
业经(15211)
方法(14168)
地方(13375)
(13177)
中国(12990)
数学(12087)
数学方法(11907)
产业(10396)
信息(9768)
农业(9653)
(9604)
总论(9193)
信息产业(8850)
(8386)
贸易(8381)
(8210)
(8075)
地方经济(8045)
(7353)
金融(7351)
环境(7017)
理论(6890)
(6791)
(6706)
机构
学院(142005)
大学(139462)
(56305)
经济(55057)
管理(53455)
理学(46537)
研究(45969)
理学院(45914)
管理学(45044)
管理学院(44765)
中国(34011)
科学(28582)
(28091)
(25069)
(21930)
师范(21769)
中心(21645)
(21338)
财经(20463)
(20410)
研究所(19473)
(18582)
(18352)
经济学(18048)
业大(17712)
师范大学(17634)
(17486)
(17161)
北京(16998)
经济学院(16278)
基金
项目(101889)
科学(82582)
研究(76740)
基金(74949)
(64912)
国家(64439)
科学基金(56724)
社会(52079)
社会科(49359)
社会科学(49353)
(40659)
基金项目(39486)
自然(34442)
教育(34336)
自然科(33696)
自然科学(33690)
(33498)
自然科学基金(33032)
编号(32002)
资助(27800)
成果(25161)
(23280)
重点(22965)
国家社会(22548)
(22114)
课题(21195)
(20864)
创新(20573)
项目编号(19696)
科研(19060)
期刊
(63236)
经济(63236)
研究(39263)
中国(25972)
学报(19585)
科学(18972)
管理(18701)
(18234)
(17483)
教育(16815)
大学(14675)
学学(13570)
农业(12031)
业经(11955)
(11833)
金融(11833)
技术(11319)
经济研究(11154)
图书(9852)
财经(9623)
(8353)
商业(7579)
问题(7322)
资源(7011)
书馆(6976)
图书馆(6976)
科技(6617)
(6449)
(6403)
(6374)
共检索到2032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简小烜  
数字资本主义出于资本增殖的目的渗入网络空间。数字资本主义精心布置的全景敞视,使人们陷入选择困境。由于网络空间的核心要素是数据,数字资本主义为获取数据资本权力不断占领数字技术高地、攫取数据市场份额,给网络空间带来秩序困境。当数字资本主义进一步延伸到政治领域时,将网络空间打造成自身的政治工具,使国际社会可能陷入政治困境。与此同时,数字资本主义还异化人的劳动价值、剥夺人的主体价值,并带来了基于价值虚无主义的网络空间价值困境。超越数字资本主义,突破由之带来的四重困境,进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需要更多努力。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明明  
在资本主义逻辑横行的西方世界,质疑资本主义的合法性并非潮流。苏东剧变后,西方学者普遍认为,资本主义的合法性已不再是学术探讨的主题,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完善资本主义体制。卡利尼科斯对此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他从四个方面挑战资本主义的合法性:一是旷日持久的经济危机;二是危及人类生存的生态问题;三是频繁爆发的冲突与战争;四是日益严重的贫穷与不平等。这四大问题的存在构成了反对资本主义的基本缘由,表明了资本主义不再可期和可欲。卡利尼科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有力地回击了资本主义"历史终结论",也有利于帮助人们认清资本主义的本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于蒙蒙  赵春玲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也随之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数字化正在前所未有地塑造着资本主义的新样态——数字资本主义。在数字化时代,作为与大数据技术体系相融合的数字资本主义,是“普照之光”抑或理论建构?数字资本主义催生的新型劳动组织形式——数字劳动又是否具有生产性特征?大数据技术体系的资本主义应用是“自由”的可能性释放还是支配的现实性回归?这一时代问卷需要回溯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视角,依托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作出贴近时代、符合实际的回答,准确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认清数字资本主义的发展逻辑,从而克服其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更好地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服务。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冉凌宇  
一系列黑天鹅事件的发生标志着全球化进入了新阶段。后世很多马克思主义学者在援引《资本论》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全球化问题时,因缺乏超越论视野,总是将研究集中在生产领域而忽视了流通领域,这将直接导致研究停留在表象层面。基于超越论视野,我们能看到马克思早已从剩余价值在流通领域的实现中揭示出了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本质,即在共同体的差异中追求剩余价值的实现。通过对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构成元素——资本、民族、国家进行分析,还能发现导致当代全球化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根本原因是,资本无法实现对资本、民族、国家三位一体结构的超越而引发的历史的反复。基于上述研究能提供一种全新的视野用以解释民主社会主义、区域经济体、民粹主义和分配正义等现象,进而对基于流通领域社会主义应该如何实现对资本主义的超越有所启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亮  
数字资本主义社会基本运动规律和一般发展趋势逐渐表现为资本周转的加速及其空间运作范域的减缩。数字化、虚拟化和智能化引发的资本加速流通和循环导致西方社会经济系统发生前所未有的高频震荡——生产、交换和消费的世界都倾向于快速运转,而关涉资本流通的劳动力创造、价值实现、价值链建构以及“一般生产条件”塑造的不断异变集中映现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协同性加速变化。只有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生产领域与流通领域的辩证关系逻辑,才能超越传统数字商品“生产论域”的批判界边、突破数字资本附身“生产领域”的认知闭环,净除资本增殖逻辑在流通领域“视而不见”的理论盲点。统一数字技术的演变逻辑与资本流通的加速逻辑相将激活多维视域批判性探赜数字资本主义社会价值运动的变化、危机与规律。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欧阳彬  
在金融化的经济学研究中,无论新古典经济学还是激进政治经济学,都共享经验逻辑、抽象逻辑与线性逻辑三大预设,但都不能充分解释资本主义金融化的本质,因而需要引入马克思主义总体性的研究视域。作为一种分析与考察社会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总体性原则具有历史性、整体性与辩证性三个维度。基于这一原则,资本主义金融化是资本主义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周期性现象。金融化不仅体现在资本主义经济与金融层面,而且向政治、文化、科技生活等各个方面渗透,塑造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金融化是解决资本主义"积累悖论"的一种重要途径,但同时也在不断积累与激化各种矛盾,并最终以金融危机的形式终结。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雨  
学术资本主义是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兴起的社会背景下大学与市场进行联姻的结果,作为高校主体的青年教师遭遇来自教师地位、教师角色、价值观、教师群体间等方面的发展困境,国家制定相关促进高校青年教师发展政策、高校制定符合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管理制度和青年教师转变自身角色观念等是摆脱发展困境的重要途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淼  向东旭  
数字资本逻辑批判是在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数字资本逻辑批判可以从前提条件、表现形式、意识形态以及阶级实质四个维度加以理解。在前提条件维度,建立在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基础上的数据成为数字资本主义时代"普照的光"和"特殊的以太",是资本家阶级统治和权力支配的前提和基础;在表现形式维度,数字资本逻辑所体现的仍然是一种生产支配人、物支配人、人支配人的社会关系;在意识形态维度,数字资本逻辑借助技术主义、新自由主义、新消费主义等隐藏在数字技术背后,显得更具迷惑性;在阶级实质维度,数字资本逻辑背后仍然是一个阶级对立的剥削世界。从以上几个维度把握当代数字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新变化、新问题,对于我们揭示其新的变化发展规律,认清数字资本逻辑的内在本质和特征,从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卫东  汪尧翀  
传统资本主义批判以马克思与韦伯为主流,桑巴特相对弱势和边缘化。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从生产转入消费阶段,桑巴特从奢侈消费批判资本主义的视角重新受到重视,并在现代思想中形成了四种理解奢侈的思想范式。德国学者伯麦立足于批判理论传统,认为资本主义已进入了审美资本主义阶段,其特征在于私人领域经济化,关注的重点是消费或者说生产的展示,产生了一个名为审美价值的新价值维度。审美资本主义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积极诉诸传统资源,在价值层面上不断地自我理解和自我建构的特点。这启发我们反思社会主义也应该从传统资源中寻找支撑,实现自身的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贾振博  
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变革使得资本主义发展到了数字资本主义阶段。数字资本主义内生为资本逻辑下的监控性社会,进而侵犯人们的隐私、控制人们的生活甚至使人产生技术异化。反思智能技术的发展,有必要推进对数字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要着眼于对数字资本主义时代数字拜物教性的批判,从而揭示数字资本主义时代被掩盖的不平等关系,进一步阐释数字资本主义劳动异化的形式和特点,既要促进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又要为当代社会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曾宪亢  隋立双  
哈维在继承马克思思想的基础上,着力拓展理论的空间维度,构建了基于时间—空间视角的资本主义批判,形成了对资本的积累、运动,资本同政治的关系、资本主义修复机制以及斗争路径的新认识,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启发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晓彤  
数字技术增强了社会需求的透明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盲目性。看似在数字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发生条件已经不存在了,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模式并未改变,数字技术和资本逻辑反而相互强化。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下,马克思所论述的经济危机从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变始终成立,同时也要高度关注当代资本主义自身的调整与危机的形变。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的经济危机倾向表现为数字劳动的异化与全面剥削的出现、数字信息的垄断与生产比例的失衡、数字市场的形成与全球危机的生成。在此背景下,中国应该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转危为机”,把握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维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晓艺  苏百义  
奥康纳资本主义批判理论是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他以总体性目光对生态危机进行了全景式的检省,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理论特质和本质特征。他以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话语体系为逻辑起点,实现了对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话语体系的重构;以资本主义生态批判为逻辑主线,开启了对资本主义与生态相抵牾的探究;以生态学社会主义为逻辑旨归,探寻了实现生态社会主义路径的构建。他在对历史唯物主义生态感受性缺失的指认中、理论和实践的耦合中、资本主义的反思和审视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构筑了其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厘清奥康纳的资本主义批判逻辑,探析奥康纳生态学社会主义理论对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晓艺  苏百义  
奥康纳资本主义批判理论是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他以总体性目光对生态危机进行了全景式的检省,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理论特质和本质特征。他以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话语体系为逻辑起点,实现了对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话语体系的重构;以资本主义生态批判为逻辑主线,开启了对资本主义与生态相抵牾的探究;以生态学社会主义为逻辑旨归,探寻了实现生态社会主义路径的构建。他在对历史唯物主义生态感受性缺失的指认中、理论和实践的耦合中、资本主义的反思和审视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构筑了其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厘清奥康纳的资本主义批判逻辑,探析奥康纳生态学社会主义理论对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罗铮  宁殿霞  
随着西方数字平台经济的兴起,西方学者围绕“受众劳动价值论”与“情感价值论”对数字资本主义下的价值增殖展开论争,却忽视了数字资本主义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而非新的价值生产方式的实质。数字资本主义经济在“免费”“互惠”的表象下,掩盖了其凭借平台租金、数据商品售卖获利的“交叉补贴”特征,以及数字资本主义利润转嫁和在全社会范围瓜分利润的新特征。因此,以流通领域而非生产领域为利润主要来源的数字资本主义经济,本质上不过是对生产部门工人所生产剩余价值的分割。数字资本主义经济的获利方式,离不开20世纪西方从“生产型”经济向“消费型”经济的转变,但带来了垄断、“杀熟”、逆向商品拜物教、数字异化、社交关系与社会活动的商品化等不利方面。探究数字资本主义下的价值增殖,旨在趋利避害,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繁荣我国的数字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