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99)
- 2023(11893)
- 2022(9229)
- 2021(8229)
- 2020(6505)
- 2019(14523)
- 2018(13870)
- 2017(25347)
- 2016(12972)
- 2015(14668)
- 2014(13893)
- 2013(13959)
- 2012(12608)
- 2011(11663)
- 2010(11158)
- 2009(10654)
- 2008(10424)
- 2007(8641)
- 2006(7451)
- 2005(6689)
- 学科
- 济(62771)
- 经济(62718)
- 管理(40305)
- 业(39037)
- 企(30929)
- 企业(30929)
- 方法(27600)
- 数学(24484)
- 数学方法(24371)
- 贸(23441)
- 贸易(23431)
- 易(22857)
- 中国(19020)
- 业经(15911)
- 农(15314)
- 财(13635)
- 产业(11730)
- 关系(10444)
- 学(10355)
- 出(10287)
- 银(10059)
- 银行(10028)
- 融(9930)
- 金融(9930)
- 农业(9909)
- 信息(9781)
- 制(9708)
- 行(9680)
- 总论(9515)
- 环境(9507)
- 机构
- 大学(200571)
- 学院(197098)
- 济(95638)
- 经济(94539)
- 管理(75865)
- 研究(72603)
- 理学(66854)
- 理学院(66148)
- 管理学(65373)
- 管理学院(65021)
- 中国(54817)
- 科学(41750)
- 京(41640)
- 财(37956)
- 所(35664)
- 农(35056)
- 研究所(33140)
- 财经(31867)
- 经济学(31427)
- 中心(31209)
- 业大(30103)
- 经(29500)
- 经济学院(28632)
- 农业(28078)
- 北京(26276)
- 院(26123)
- 江(24920)
- 财经大学(24082)
- 范(23247)
- 师范(22927)
- 基金
- 项目(139606)
- 科学(111152)
- 基金(106793)
- 研究(97388)
- 家(95952)
- 国家(95254)
- 科学基金(80885)
- 社会(68121)
- 社会科(64992)
- 社会科学(64979)
- 基金项目(55209)
- 自然(51240)
- 自然科(50163)
- 自然科学(50146)
- 省(49527)
- 自然科学基金(49351)
- 划(43400)
- 资助(42780)
- 教育(42647)
- 编号(35427)
- 部(32020)
- 重点(31537)
- 国家社会(31035)
- 发(30057)
- 创(29710)
- 中国(28292)
- 创新(27955)
- 教育部(27663)
- 科研(27223)
- 成果(27201)
共检索到2816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萍
数字贸易领域制度型开放是当前中国推进高水平开放的重要抓手,数字贸易开放对新发展格局下中国攀升GVC中高端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基于ADB-MRIO(2021)与OECD的DSTRI数据库构建了2014—2020年的中国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贸易开放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贸易开放显著促进了中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贸易成本削减、要素配置效率提升及研发创新激励效应是其重要作用机制;拓展分析表明,数字贸易开放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作用因出口市场、产业类别、行业显性比较优势及行业数字化水平的差异而呈现明显不同。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鲁慧鑫 冯宗宪
利用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数据,分析数字贸易限制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数字贸易限制显著抑制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基础设施领域限制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消极影响最大,电子交易限制、知识产权限制以及其他限制次之,支付系统限制不显著;技术密集型行业和高技术行业受数字贸易壁垒的抑制效果最明显;扩展分析表明,随着制造业服务化和行业数字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受数字贸易限制的消极影响越突出。基于此,应适度放宽数字贸易限制,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
关键词:
数字贸易限制 制造业 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马盈盈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的服务贸易限制指数以及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研究了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分工地位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服务贸易自由化促进了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前向参与而抑制了其后向参与,显著提升了制造业企业在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分工地位的提升效应大于发达国家;不同服务部门的开放具有异质性影响,其中零售、电信、金融和专业服务部门的自由化能够显著提升一国制造业的分工地位,而运输服务部门自由化促进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作用并不明显。本文为中国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开放,助力制造业利用国内外优质服务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价值链跃升提供了实证支持和政策参考。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徐晓莉 郭容含
贸易保护主义、贸易摩擦常态化使得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持续上升,给我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带来全新挑战,研究发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显著抑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价值链分工地位较低以及技术密集型企业的抑制性更强。对其作用机制分析表明,进口中间品是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抑制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中介变量,自由贸易协定能够弱化贸易政策不确定的抑制作用。此外,随着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抑制效应呈现出反向变化趋势。为应对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的抑制效应,需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实施差异化激励政策,提高企业增值能力。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丽娴
本文作者采用分析各主体间"关系"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全球生产服务贸易网络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国家间的生产服务贸易联系日趋紧密且存在延续性;各国的贸易网络特征呈偏态分布。实证结果表明:社会网络的中心性、联系强度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位置指数具有正面作用;社会网络的异质性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为负面影响,对位置指数为正面影响。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丽娴
本文作者采用分析各主体间"关系"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全球生产服务贸易网络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国家间的生产服务贸易联系日趋紧密且存在延续性;各国的贸易网络特征呈偏态分布。实证结果表明:社会网络的中心性、联系强度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位置指数具有正面作用;社会网络的异质性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为负面影响,对位置指数为正面影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晨霞 李荣林
本文采用2007—2019年DESTA的双边贸易协定数据库和ADB-MRIO投入产出表数据库,构建自由贸易协定网络的中心度和结构洞指标,实证检验自由贸易协定网络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国的自由贸易协定网络中心度和结构洞均显著提升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在经过替换估计模型和核心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仍成立。异质性检验表明,签署第二代贸易协定有助于从自由贸易协定网络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效应中获得较多收益,发展中国家、服务业从其中获得较少收益。自由贸易协定网络通过技术扩散和制度改善促进了一国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本文研究结论为助推中国参与自由贸易协定网络、探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路径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银飞 茅宁 田人伊
文章依据281份制造业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PLS-SEM方法,探讨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工序贸易公平感知(分配公平、程序公平、互动公平)与企业社会责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自发责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对工序贸易公平感知各维度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工序贸易公平感知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其中分配公平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最大,自发责任受工序贸易公平的影响最大,而法律责任基本不受影响。文章为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制定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政策建议,也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提供了决策依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容金霞 顾浩
本文基于OECD-TiVA中54个国家贸易附加值的相关数据,采用固定效应面板回归,研究影响一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主要因素,并对各影响因素在不同发展程度国家之间的作用差异性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金融信贷规模与创新能力的增强对于提高一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金融信贷和创新力水平的贡献在发达国家表现的较为突出,而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对发展中国家优化升级的推动作用更大,但是制度环境改善带来的推动作用仅在发达国家中较为显著。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文艺 文淑惠
RCEP是东亚国家谋求共同发展的现实选择,也是中国高质量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基于改进的贸易联系强度指数,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2007—2021年RCEP制造业贸易网络与各成员国全球价值链(GVC)分工地位的演变趋势,并对贸易网络演化对GVC分工地位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RCEP制造业整体贸易联系强度明显增强,中国成为贸易网络的中心,但在全球价值链上仍处于中低端位置。第二,网络中心度和贸易联系强度对成员国的GVC分工地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聚类系数与GVC分工地位负相关。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高技术制造业的聚类系数对GVC分工地位有正向影响。RCEP成员国均能从区域贸易网络发展中受益,但发达国家GVC分工地位提升更显著。第三,技术溢出、产业转移和产业链韧性三种中介机制的效应具有较大差异。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技术溢出机制实现GVC分工地位提升。而对于发达国家,技术溢出效应不显著,产业转移的中介效应更明显。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丹 武杰 董程慧
将增加值贸易总分解方法拓展到数字贸易层面,基于贸易数字化视角构建全球价值链数字化测度框架,从双向数字关联、数字化依存度及国际比较等维度分析中国制造业融入数字全球价值链的现状,利用层级结构分解方法分析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论如下:中国制造业主要通过前向参与方式融入数字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在数字全球价值链位置中处于中游水平,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占据制造业数字贸易主导地位;中国制造业数字化增加值出口对发达经济体市场的依赖性较强,其中前向数字化增加值出口所依存经济体的分布范围更广,后向数字化增加值出口所依存经济体的集中度较高;出口国内增加值相对属性因子和全球价值链数字化属性因子的正向变动能够显著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冉
文章基于81个国家2005—201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静态面板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能否提高一国的文化产业出口技术复杂度,以考察数字经济对文化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文化产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对文化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具有正向影响;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经济通过“人力资本效应”“研发效应”和“贸易成本效应”提升文化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异质性分析表明,高等收入国家文化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效应显著且大于发展中国家。中国应加大数字基础设施投入,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先发优势,助力文化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刘艳 王诏怡
本文利用OECD-WTO最新国际投入产出表,通过测算19952011年中国不同贸易方式制造业部门的GVC地位指数,测度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国际分工地位。结果发现:不同贸易方式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存在明显差异,加工贸易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较低但大体呈上升趋势,而非加工贸易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较高但大体呈下降趋势;制造业不同细分行业的国际分工地位悬殊很大,电子及光学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及皮革制鞋业等出口主导产业国际分工地位较低,而资源密集型行业的国际分工地位较高。
关键词:
制造业 国际分工地位 加工贸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国良
文章选取2007—2021年中国上市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运用计量回归模型、调节效应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深入探究数字金融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金融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呈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且该曲线关系会受营销环境的调节,即良好的营销环境会使曲线形态收窄、拐点右移、整体水平提高。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数字金融既可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也可通过增加企业杠杆率降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进一步研究发现,营商环境的调节作用在高技术型、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倒U”型关系中更显著。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徐铮 张其仔 孙琴
系统分析制造业数字化影响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理论机制,并利用2000—2019年全球42个经济体制造业面板数据,对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源自国内的制造业数字化能够显著促进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源自国外的制造业数字化会抑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国内数字化投入可以通过效率提升效应促进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因此,建议全方位推进数字产业化进程,加大研发力度、突破技术瓶颈和障碍,加强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重视产业数字化来源的影响,充分发挥源自国内的数字化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效应,逐步降低产业数字化过程中对国际数字产业资源的依赖,提升产业数字化转型效率。研究结论对中国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实现制造强国目标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产业数字化 全球价值链 分工地位 制造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