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92)
2023(16072)
2022(13387)
2021(12089)
2020(9961)
2019(22447)
2018(22251)
2017(43008)
2016(23383)
2015(26068)
2014(26090)
2013(26017)
2012(24030)
2011(21983)
2010(21636)
2009(19686)
2008(19149)
2007(16741)
2006(14766)
2005(12870)
作者
(71617)
(59352)
(59083)
(55927)
(37359)
(28485)
(26757)
(23451)
(22422)
(20854)
(19978)
(19903)
(18782)
(18508)
(18214)
(18103)
(17931)
(17690)
(17028)
(16848)
(14971)
(14357)
(14267)
(13368)
(13335)
(13145)
(13045)
(12990)
(11848)
(11789)
学科
(97713)
经济(97617)
管理(67654)
(62217)
(49550)
企业(49550)
方法(43766)
数学(38077)
数学方法(37738)
中国(26475)
(26172)
(25943)
贸易(25931)
(25184)
业经(23354)
(22584)
(21395)
地方(21096)
环境(18773)
农业(17475)
(16875)
(15378)
(15328)
银行(15262)
技术(14765)
(14599)
产业(14445)
(14168)
金融(14166)
理论(14007)
机构
大学(345323)
学院(343499)
(138308)
经济(135460)
管理(134879)
理学(117828)
理学院(116493)
研究(116367)
管理学(114584)
管理学院(113983)
中国(84516)
科学(74485)
(73146)
(61250)
(60563)
(58979)
业大(55697)
研究所(54248)
中心(51433)
财经(50107)
农业(48232)
(47767)
北京(45930)
(45535)
(44228)
师范(43714)
(42636)
经济学(41402)
(39265)
经济学院(37831)
基金
项目(240547)
科学(187315)
基金(173948)
研究(171334)
(154133)
国家(152902)
科学基金(129279)
社会(108063)
社会科(102509)
社会科学(102483)
(93832)
基金项目(93085)
自然(85093)
自然科(83002)
自然科学(82977)
自然科学基金(81458)
(79782)
教育(76775)
资助(70543)
编号(69308)
成果(54693)
重点(54078)
(52260)
(52136)
(49934)
课题(47070)
创新(46699)
科研(46603)
计划(44811)
国家社会(44565)
期刊
(144223)
经济(144223)
研究(97465)
学报(60494)
中国(56889)
(53722)
科学(52663)
管理(46557)
大学(44367)
(42379)
学学(42100)
农业(37523)
教育(32290)
(27265)
金融(27265)
技术(26627)
业经(24917)
经济研究(24081)
财经(23215)
问题(20497)
(19730)
(19543)
(18773)
图书(17921)
科技(17751)
商业(16735)
理论(16734)
国际(16322)
技术经济(16150)
(16102)
共检索到4854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会强   杨倩   吴晓迪  
数字贸易作为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实现“双碳”目标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从结构效应、技术进步效应和需求引致效应理论分析数字贸易对我国区域碳减排的传导路径,并基于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数字贸易显著降低了本地区碳排放强度。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2)从传导路径看,数字贸易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和能源消费结构改善,降低本地区碳排放强度。(3)一个地区的碳排放强度不仅受本地区的数字贸易发展水平的负向影响,也受到邻近地区数字贸易发展水平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影响。基于此,应大力支持数字贸易建设,利用数字贸易赋能产业结构优化和低碳技术进步,优化区域间高水平协调发展格局,进而降低碳排放强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亚飞  刘静  
数字贸易是数字技术与贸易融合的时代产物及数字经济的重要形态,充分发挥数字贸易的碳减排效应,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本研究同时将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端”和“消费端”纳入数字贸易与碳排放分析框架,讨论数字贸易对碳减排的影响机制,基于2011至2020年中国30个省级样本数据及动态空间计量模型、系统GMM估计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贸易具有明显的碳减排效应,该效应在地区之间呈现出北方强于南方、中西部强于东部的异质性特征;生产端的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数字贸易通过产出规模效应会削弱碳减排效应,而通过结构效应及技术效应增强碳减排效应;在消费端方面,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表现为碳减排增强效应,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表现为碳减排削弱效应。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施雄天  
数字贸易作为现代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特别是在当前“双碳”战略背景下,多促进碳减排、推动低碳高质量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生产和消费两个维度深入剖析数字贸易在碳减排过程中的中介效应,同时结合产业集聚与低碳试点政策,探讨对数字贸易碳减排效应的调节作用。利用2013—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系统GMM模型进行严谨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贸易水平对碳减排具有显著影响,且其区域异质性特征明显,碳排放作用自东部向西部呈递减趋势;在生产侧,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对碳减排的推动作用显著超过结构效应;在消费侧,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显著,而城市居民消费升级则呈现出促进碳排放的趋势;在调节效应方面,高技术产业集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协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数字贸易的碳减排效果,而低碳试点政策的实施则有助于强化数字贸易在碳减排方面的积极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曾嘉懿  
本文采用2011-2022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贸易发展对流通业碳减排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贸易发展对流通业碳减排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数字贸易发展对东中部地区流通业碳减排效果较为明显,对西部地区碳减排影响还不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贸易发展可以通过提升绿色技术创新和劳动生产率这两条路径对流通业碳减排产生正向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璇   孙明松   朱启荣  
中国是进口贸易大国,在实施“碳达峰”和“碳中和”行动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进口贸易对国内碳减排的积极作用。文章利用2020年中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与各部门能源消费量数据,测算了中国进口贸易的碳减排量,并运用线性规划分析方法探讨中国扩大进口以进一步减少国内碳排放的方法与效果,结果显示:不同部门进口贸易的碳减排强度存在较大差异;2020年中国进口贸易的碳减排量是11.06亿吨,相当于同期国内生产部门碳排放总量的12.9%;碳排放密集型行业产品进口在中国总进口中的占比较小,削弱了中国进口贸易的碳减排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玉红  于美月  赵玲玉  
作为数字经济的依托,信息通信技术(ICT)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鉴于ICT产品生产全球化的特征,其贸易规模和种类决定了一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在数字经济时代,ICT产品贸易除了受到关税措施的影响外,新兴的数字贸易规则对其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目前,WTO建立统一的数字贸易规则遭遇困境,而区域贸易协定(RTA)中的数字贸易规则不断繁衍生息,演变为数字贸易规则的先驱。为探索RTA数字贸易规则对ICT产品贸易的影响,文章以APEC成员间59个RTA为研究对象,考察RTA数字贸易规则对ICT产品贸易流量的影响程度、作用途径和类别差异。结果显示,RTA数字贸易规则对ICT产品贸易流量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且结果稳健。分解ICT产品贸易二元边际进行检验发现,这种促进作用来自于集约边际而非扩展边际;区分数字贸易规则类别发现,电子商务和数据流动条款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区分不同国家检验发现,相较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RTA数字贸易规则对ICT产品贸易促进作用更强;区分ICT产品种类发现,半导体产品贸易受RTA数字贸易规则影响更大;区分RTA成员数量发现,多成员RTA中的数字贸易规则比双边RTA对ICT产品贸易的影响程度更显著。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钟章奇  张旭  何凌云  陈博文  
区域间碳排放转移对区域碳排放核算及其减排责任划分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建模方法,在计算中国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后统称"省区")区贸易隐含碳结构的基础上,本文深入探讨了为减轻区域间贸易对省区碳排放核算及其减排责任划分的影响,以及中国各省区开展区域合作共同应对碳减排的问题,由此在减排政策层面上提出了"开展区域合作共同减排比单个省区独自应对更为有利,同时考虑到在区域合作中各个省区的获益程度可能会有所差别,采取资金补助等方式有助于推动区域合作减排"的政策建议。这对完成中国整体减排目标、提高区域减排效率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郑春芳  
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已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有效进行碳减排的两个重要的制度选择。由于我国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量占国内排放总量的比重较高,且国际贸易对国内碳排放水平有较大影响,国际贸易成为我国碳减排制度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我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提高了我国碳排放总量,国际贸易和产业国际转移提高我国碳排放总量并影响我国国内部分行业碳排放水平。因此,国际贸易成为我国选择碳税还是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重要参考。同时,我国实行不同碳减排制度对国际贸易产生不同的影响:开征碳税将对我国国际贸易产生四大影响,实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也将对我国国际贸易产生三大影响。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冯枫  黄和亮  张佩  陈思莹  
以2012年中国纸产品进出口贸易的数据分离两种效应,运用材积源生物量方程与净初级生产力(NPP)法核算造纸原料贸易的碳减排效应,运用IPCC清单指南法核算纸及纸制品贸易的碳排放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纸产品贸易的鲜明特点导致其对国内碳排放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造纸原料的大量进口使中国减少对国内林木的砍伐,具有碳减排效应;另一方面纸及纸制品的净出口又增加了国内的碳排放,具有碳排放效应。中国造纸原料贸易的碳减排效应明显,达1 902.11万t,相当于总蓄积量为1.805 709亿m3林木的年均固碳量;而纸和纸制品贸易的碳排放效应并不显著,只有51.36万t;但总体而言,中国纸产品贸易具有显著的碳减排...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潘安  
通过构建环境投入产出模型,采用WIOD数据计算1995—2011年中国农业贸易净出口隐含碳与碳减排指数,考察中国农业贸易的碳减排效应,并基于贸易逆差的视角分析未来农业贸易的碳减排趋势。研究表明:中国农业贸易从隐含碳净出口地位转向净进口地位,表明农业贸易有利于降低国内碳排放水平;与不存在贸易往来相比,中国在1995—2011年通过开展农业贸易可以降低农业29.14%的CO2排放量,但减排效应呈现减弱趋势;中国农业贸易未来仍将存在碳减排效应,且减排作用也将保持在较高水平,有利于缓解工业贸易增长带来的污染加剧问题。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潘安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万睿鋆  
当前气候问题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我国就此提出“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目标,政府就此对各类企业进行碳排放管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区域出口贸易面临新的挑战。本文以欧盟、北美、东亚三大区域为主要研究对象,讨论其全球价值链嵌入度与碳排放成本的关系和主要贸易产品,分析得出“双碳”政策对我国出口贸易有以下三点影响:机电行业出口存在限制、劳动密集型行业发展绿色技术转型低碳低耗、全球区域间逐一形成绿色贸易壁垒,进一步得出在此背景下促进我国区域出口贸易需要完善全国碳市场对接全球、丰富碳金融类型、推广落实ESG评价体系、打造绿色“一带一路”新阶段的发展路径。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世进   徐佳琦   司增绰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和资源的紧缺,由传统要素驱动的出口增长机制难以为继。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背景下,加快发展数字贸易,是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以2012—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从综合评价的角度,采用熵值法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创新能力、数字产业及数字贸易潜力4个方面构建省份数字贸易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体系并进行测度,同时通过构建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测算各区域出口效率,采用空间杜宾模型从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配置两方面分析数字贸易发展对出口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2012—2022年间,我国区域数字贸易发展水平和出口效率不断提高,但存在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且东部地区数字贸易发展水平和出口效率远高于中、西部地区。数字贸易发展对我国区域出口效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存在倒U形特征,数字贸易的发展弱化了传统贸易壁垒,既显著促进本地出口效率提升,也促进邻近地区出口效率提升,但随着数字贸易发展引致数字贸易壁垒的出现,又可能成为制约出口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机制分析表明,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能够强化数字贸易发展对出口效率提升的作用,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资源配置的改善能够强化数字贸易发展对本地区出口效率提升的作用,但在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下呈现出不同的空间溢出效应。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对出口效率的促进主要在中、西部地区起作用,资源配置优化效应在东部地区发挥作用。基于此,要完善数字贸易规则,弱化数字贸易壁垒。加强区域协同,推动地区出口效率提升。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战略,实现区域外贸高质量发展。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梁文群  欧阳正杰  李玮  
对我国区域人均碳排放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并基于STIRPAT模型,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从动态视角对影响区域人均碳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从提高能源效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和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减排措施。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彦林   张子璇   刘艳华  
进一步发展绿色金融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选择。文章基于2010—202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绿色金融对区域碳排放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绿色金融对区域碳排放量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对东部地区影响较强,中部次之;从作用机制来看,绿色金融通过支持绿色创新和优化产业结构从而发挥对区域碳排放量的抑制作用。同时发现,扩大绿色金融市场规模,为企业低碳转型提供资金支持,引导实质性技术创新,优化国内产业结构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深化认识绿色金融的碳减排效应,而且对于抓住绿色金融带来的碳减排机遇,扎实做好区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