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74)
- 2023(7810)
- 2022(5750)
- 2021(4919)
- 2020(3705)
- 2019(8218)
- 2018(7971)
- 2017(16095)
- 2016(8565)
- 2015(9735)
- 2014(9850)
- 2013(9754)
- 2012(9306)
- 2011(8574)
- 2010(8760)
- 2009(8307)
- 2008(8389)
- 2007(7829)
- 2006(7251)
- 2005(6938)
- 学科
- 济(39196)
- 经济(39165)
- 业(27235)
- 管理(26874)
- 企(23472)
- 企业(23472)
- 银(18435)
- 银行(18290)
- 行(17076)
- 制(15087)
- 业经(14008)
- 方法(13267)
- 数学(11434)
- 融(11420)
- 金融(11420)
- 数学方法(11282)
- 中国(11208)
- 农(10461)
- 策(10091)
- 度(10002)
- 制度(10001)
- 财(9897)
- 贸(9857)
- 贸易(9845)
- 业务(9815)
- 产业(9569)
- 易(9503)
- 信息(8792)
- 银行制(8493)
- 总论(8395)
- 机构
- 学院(127553)
- 大学(126128)
- 济(58711)
- 经济(57389)
- 管理(50872)
- 研究(43814)
- 中国(43004)
- 理学(41868)
- 理学院(41467)
- 管理学(41036)
- 管理学院(40748)
- 财(30724)
- 京(26380)
- 银(24459)
- 银行(23548)
- 财经(23244)
- 行(21915)
- 科学(21668)
- 中心(21543)
- 经(21064)
- 江(20964)
- 所(20942)
- 研究所(18341)
- 经济学(18246)
- 融(17823)
- 金融(17582)
- 州(17474)
- 财经大学(17285)
- 北京(17144)
- 农(17031)
- 基金
- 项目(75012)
- 科学(59954)
- 研究(59168)
- 基金(55082)
- 家(45907)
- 国家(45503)
- 科学基金(39917)
- 社会(38600)
- 社会科(36871)
- 社会科学(36863)
- 省(27702)
- 基金项目(26926)
- 教育(26137)
- 编号(24892)
- 资助(23375)
- 自然(23284)
- 划(23266)
- 自然科(22750)
- 自然科学(22747)
- 自然科学基金(22386)
- 成果(21387)
- 课题(17031)
- 部(16755)
- 发(16569)
- 重点(16359)
- 国家社会(16274)
- 性(15905)
- 创(15833)
- 项目编号(15683)
- 策(15090)
共检索到2171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江洁 廖茂林
区块链技术通过采用大数据搜索技术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加密,并通过特定的交易和定价合约进行金融交易。数字货币是依托区块链技术和现代密码学作为技术支撑进行价值传递的一种货币,央行数字货币DC/EP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法定货币,本质上是一种"代符+簿记系统"。具体来说,数字货币就是区块链网络中的一串数码,本身并不具备价值。相比较法定纸币来说,数字货币具有去中心化、稀缺性、高可分性、不可逆性等特征,数字货币可以代替纸币实现流通功能。而央行的数字货币是对法定货币进行数字化技术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许创强
本书在界定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走势,及其带给传统金融业的冲击:第三方支付业务的挤占效应,业务交叉渗透、经营边界日趋模糊,平台经济改变传统金融业的管理、营销模式,大数据对传统金融的影响,未来其可能成为业态颠覆性的力量。面对互联网大潮,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会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同样也面临着发展机遇。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程雪军
货币发展历经私人信用、机构信用、国家信用与技术信用阶段。当前,众多国家积极推进以国家信用与技术信用为基础的法定数字货币,因为它有利于各国掌握货币主权,提升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以及金融风险防范水平。然而,不同国家基于资源禀赋的差异,选择了不同的技术发展路线。其中,我国采取中心化的技术路线,稳步推进数字人民币发展,但法定数字货币面临“科林格里奇困境”,对我国商业银行带来数字化冲击: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承受压力,商业银行的信息管理系统面临挑战,商业银行传统经营业务收入锐减,商业银行的物理网点功能日益弱化。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亟须探索数字化转型路径:强化风险管理水平助力全面治理风险,深化商业银行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围绕数字人民币创新业务与产品,加快商业银行的数字化网点转型。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刘红
2013年,余额宝横空出世,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伊始。此后,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从野蛮生长到规范监管,从蓬勃兴起到平稳过渡,从遍地开花到茁壮成长。互联网金融以其平台性、便捷性、开放性对传统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的业务和经营模式发起了强有力的冲击和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小商业银行如何抵御互联网金融风暴?本文通过对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的冲击和挑战,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中小商业银行 冲击 应对策略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刘红
2013年,余额宝横空出世,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伊始。此后,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从野蛮生长到规范监管,从蓬勃兴起到平稳过渡,从遍地开花到茁壮成长。互联网金融以其平台性、便捷性、开放性对传统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的业务和经营模式发起了强有力的冲击和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小商业银行如何抵御互联网金融风暴?本文通过对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的冲击和挑战,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中小商业银行 冲击 应对策略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倩 纪玉山
当前世界各国的私人部门都在竞相研发电子货币并逐步走向实用化,电子货币的私人发行使它不再仅仅是货币形式的转化,还会对货币供应机制产生重大冲击,其分散发行所催生的竞争性货币供应格局潜存着货币发行量失控的风险;其对传统货币的替代通过扩大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增加了狭义货币供应量;其不断创新及低套现成本使货币供应统计量失效。因此,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我国应仅允许银行发行电子货币并以公开市场操作冲销扩张的超额储备,同时尽快实现货币政策中间指标从数量型指标转向价格型指标。
关键词:
电子货币 货币供应量 政策措施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雪梅
近两年来,“热钱”通过贸易、QFII制度、香港市场和地下钱庄、走私等渠道大量进入我国,对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实施效果构成了很大冲击,亦对我国当前正在运行的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很大冲击。我国应采取何种应对策略,是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热钱 货币政策 冲击 应对策略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好好 周南
随着互联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及其对金融行业的渗透,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兴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依托低成本、跨区域、高效性、个性化特征优势,互联网金融显示出较强的竞争性,对传统商业银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文章主要从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入手,探讨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金融地位、支付领域、收入来源及服务模式的冲击,并从合作共赢、产品服务创新、大数据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对策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邓楠
近年来金融科技正在以大数据化、人工智能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改变金融行业秩序。商业银行作为金融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趋势的影响下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的市场占有率均被互联网金融科技企业挤占。商业银行存在业务创新度不高、金融体系落后等问题,数字经济时代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已投影在金融领域的方方面面,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金融科技对我国商业银行三大主营业务的影响及相应对策,希望对我国商业银行加快与金融科技的有机融合、提升自身竞争力带来一定帮助,最终使金融科技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驱动器。
关键词:
金融科技 商业银行 互联网金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蒋太才 袁琼
加入世贸组织 ,将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银行业务、优质客户、人力资源和资产质量造成严重的冲击 ,为此 ,国有商业银行必须采取五个方面的对策 :增强银行实力、开展业务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加强资产质量管理。
关键词:
世贸组织 国有商业银行 冲击 对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郑霄鹏 刘文栋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商业银行造成了严峻的挑战,引发了金融脱媒现象(技术脱媒、信息脱媒、渠道脱媒等),文章从中间业务、信贷业务、理财业务三个方面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金融创新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喜玲 周远慧 程方泽
本文以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相关数据为样本,运用SVAR模型及其脉冲响应函数对影子银行对经济及货币政策的冲击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结论:影子银行对经济增长的负效应和贡献度均比较明显,同时影子银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物价上涨,对货币供给量产生一定的负向影响,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带来干扰。最后提出政策建议:了解影子银行运行机制,密切监控并深入研究影子银行体系及其信用创造能力,适当引导影子银行稳定发展的同时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统计监控与业务监管,考虑相适应的救助制度。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何德旭
影子银行是二十世纪全球最重大的金融创新,也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最重要原因。相比美国对影子银行定义为常规银行体系之外的投资通道、工具和结构,中国的影子银行通常围绕银行展开,是扮演着“类银行”角色的金融信用中介活动。因此,在中国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融资体系下,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更为明显。但影子银行如何具体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没有成熟理论作为指导,学术研究上也没有形成共识。对此,西安交通大学高蓓副教授团队完成的《影子银行冲击货币政策传导的机制与效应研究》一书是从学理上回答影子银行如何影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一次重要探索。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蒙月
2014年11月11日又是一年全国电商"大狂欢"的日子,也再一次激发了全国消费者网购的热情。电商最大主力淘宝网全天成交额571亿人民币,通过无线网络成交243亿,占比42.6%。"双十一"首小时就完成6283万笔交易,每秒约1.7万笔。这其中,3504万笔交易是由手机发起的。当下,随着智能手机和无线网络的兴起,第三方支付平台公司取得了爆炸式的发展成绩。本文通过讨论第三方支付兴起的必然性,从而阐述其对商业银行业务和未来发展的冲击并提出相应对策。着重探讨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