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58)
2023(15878)
2022(12956)
2021(11560)
2020(9767)
2019(21979)
2018(21268)
2017(40627)
2016(21948)
2015(24879)
2014(24576)
2013(23896)
2012(22044)
2011(19653)
2010(19413)
2009(17606)
2008(16917)
2007(14813)
2006(12708)
2005(11005)
作者
(63657)
(53245)
(52931)
(50163)
(33594)
(25468)
(24069)
(20867)
(20432)
(18755)
(18169)
(18004)
(16854)
(16602)
(16558)
(16545)
(15752)
(15699)
(15447)
(15334)
(13066)
(12997)
(12963)
(12291)
(12052)
(11692)
(11674)
(11452)
(10777)
(10578)
学科
(92489)
经济(92347)
管理(64111)
(60600)
(48958)
企业(48958)
方法(46127)
数学(41751)
数学方法(41242)
(27155)
(24815)
中国(24037)
业经(21857)
(19242)
(17970)
农业(16830)
地方(15250)
(15180)
贸易(15170)
(15080)
财务(15018)
财务管理(14976)
(14924)
(14899)
金融(14892)
银行(14876)
(14743)
企业财务(14309)
(14304)
(14225)
机构
大学(314090)
学院(310214)
(128741)
经济(126274)
管理(120878)
理学(105690)
理学院(104568)
研究(103374)
管理学(102638)
管理学院(102059)
中国(77862)
(64891)
科学(62616)
(60877)
(54645)
(50658)
中心(48959)
财经(48713)
业大(48609)
研究所(46304)
(45528)
(44728)
农业(43204)
经济学(41172)
北京(39843)
(39360)
师范(38812)
(38226)
经济学院(37409)
财经大学(36694)
基金
项目(220776)
科学(175527)
基金(163940)
研究(158013)
(144665)
国家(143508)
科学基金(123711)
社会(103048)
社会科(97711)
社会科学(97685)
基金项目(85549)
(84802)
自然(80434)
自然科(78683)
自然科学(78654)
自然科学基金(77288)
教育(73896)
(72581)
资助(67076)
编号(61700)
重点(49978)
成果(49960)
(49671)
(46343)
(46098)
国家社会(44320)
创新(43422)
科研(43161)
教育部(43030)
课题(42908)
期刊
(130101)
经济(130101)
研究(87320)
中国(60017)
学报(53285)
(48065)
(47506)
科学(47097)
管理(43894)
大学(41402)
学学(39118)
教育(33146)
农业(32394)
(28225)
金融(28225)
技术(27302)
财经(24859)
经济研究(22019)
(21346)
业经(20677)
问题(17324)
(17290)
统计(16218)
(15596)
(14625)
图书(14537)
技术经济(14259)
科技(13876)
理论(13739)
业大(13663)
共检索到4478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何波   刘渝琳   陈翊旻  
作为不可或缺的新型生产资料和重要战略资源,数字要素为驱动经济增长、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新的时代机遇。本文将宏观数据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8年数据相结合,从阶层流动、收入差距双重维度探讨数字要素参与能否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带来福音?研究发现:数字要素参与在畅通不同收入群体向上流动通道的同时削弱了收入相对剥夺效应,改善了收入分配结构。其作用机制在于数字要素通过助推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优化家庭资产配置,提升家庭收入创造能力和增值能力,带来阶层流动机会的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投资和社会保障在数字要素参与对非农就业和金融市场参与发挥的促进作用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强化了“提低、扩中”的数字红利效应。本文为探索数字要素参与助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赋能共同富裕的可行路径提供新的思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席艳乐  张一诺  曹亮  
本文以外资管制放松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1997—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微观数据库样本,采用三重差分法,系统研究了外资进入对中国正规与非正规就业者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相比受外资进入影响较小的地区及正规就业,外资进入政策对受其影响较大地区非正规就业者的工资收入产生了负面影响,从而显著扩大了二者的工资收入差距。在经过一系列有效性检验及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旧成立。外资进入对该收入差距的政策效应因地理区位、非正规就业类型及企业规模而异。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证明,外资进入通过人力资本及以家庭背景、户籍类型为代表的信息获取渠道扩大了该工资收入差距。本研究为客观评估中国近年来外资进入的经济效益提供了微观证据,对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和安全性的改革调整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田艳平  向雪风  
中等收入群体扩容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降低社会不平等,加快实现共同富裕。文章从收入阶层流动的视角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在共同富裕目标中的作用,从理论上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低收入群体收入阶层向上流动的影响,并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截至2018年,我国仍有68.67%的家庭处于低收入阶层,“金字塔型”收入分配结构明显,低收入阶层向上流动缓慢;第二,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了低收入群体收入阶层向上流动,有助于实现中等收入群体扩容,该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仍成立;第三,机制检验发现,家庭创业、理财参与和就业水平提升是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低收入群体收入阶层向上流动的重要渠道;第四,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低收入群体收入阶层向上流动的促进效应在西部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更显著,并且与城镇和低人力资本家庭相比,这种促进效应在农村家庭和高人力资本家庭中更强。文章的研究发现为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新的论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龙莹  
本文采用相对分布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数据库(CHNS)1988—2010年居民住户调查微观数据,对影响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变动的因素进行分解。实证结果显示,一方面,影响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变动的因素中,"经济增长效应"大于"收入分配效应",即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收入分布曲线平移产生的效应大于收入分配政策变化所带来的分布形状变化产生的效应,同时,"收入分配效应"的短期效应大于长期效应;另一方面,向下相对极化指数大于向上相对极化指数,且向下相对极化指数贡献率呈上升趋势。说明从长期看,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中等收入群体划分标准提高,而居民收入增加的速度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使得原本的中等收入群体向下落入低收入区间的比重大于向上成为高收入群体的比重,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向雪风  张路  
利用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测算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考察不同收入阶层间的流动性,并讨论金融知识对低收入阶层向上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截至2018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占比24.91%,“金字塔型”收入分配结构明显,低收入群体向上流动的速度正在逐年加快;金融知识水平提升能够促进低收入阶层向上流动,有助于实现中等收入群体扩容;金融知识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促进家庭参与金融理财增加其财产性收入、促进家庭创业增加其经营性收入两种渠道来实现;金融知识对阶层向上流动的促进效应仅在非风险厌恶以及低初始财富的低收入家庭中显著。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志国  刘慧哲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长,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根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依照Milanovic和Yitzhaki提出的中等收入标准(人均每天收入12—50美元),2012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只占8.4%,到2018年已经达到28.9%。从收入流动的视角看,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主要来自于低收入阶层的向上流动。在经济增长的背景下,低收入家庭能否向上流动进入中等收入阶层受到个体家庭微观特征的影响。文章运用有序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教育水平、家庭中就业人口的比例、体制内就业及城镇户籍等因素都对低收入家庭向上流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路径主要包括促进低收入群体人力资本积累、提高低收入群体就业质量、以人为本推进城镇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席艳乐  吴承骏  黄威  
本文基于2000—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的匹配数据,采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的方法,系统性地研究了制造业数字化对中国不同收入分布企业工资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制造业数字化有助于企业工资收入的增长,但对高工资收入水平的企业影响最大,从而显著扩大了企业间工资收入差距,并且呈现出强烈的“马太效应”。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讨论后,这一结论依旧成立。制造业数字化对企业间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因企业所有制类型、地区分布、资本密集度和内部管理成本而异。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证明,制造业数字化通过生产率渠道、创新渠道和产出规模渠道扩大了企业间工资收入差距。本文为客观评估中国制造业数字化的经济效益提供了微观证据,对分配关系合理调整、制造业平稳数字化转型亦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江涛  
本文试图从搜寻匹配的视角,解释婚姻推迟现象。从经济学角度看,未婚人口比例上升,实际上是个体在婚姻市场搜寻匹配过程受阻。模型引申含义表明:在男性异质、女性同质的条件下,男性平均差距扩大,使女性未婚人口比例上升,但男性未婚人口比例下降;在女性异质、男性同质的条件下,女性平均差距上升,导致男性未婚人口比例下降,而女性未婚人口比例上升。使用1995-2009年中国省级数据,运用联立方程模型处理内生性后,本文发现,人均收入差距扩大是女性未婚人口比例上升的重要原因。城乡收入差距、工资差距分别与女性未婚人口比例显著正相关,但与男性比例显著负相关。因此,本文的政策含义是,缩小收入差距是遏制婚姻推迟现象的必经之...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陈爱丽  郑逸芳  许佳贤  
教育是实现社会阶层合理流动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2008—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经验证据,在采取相关处理方式消除教育通胀作用的基础上,从教育水平及其代际变动状况的双重角度,实证检验教育在不同代际社会阶层流动模式中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第一,受教育水平对社会阶层的代际流动产生显著影响,个体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其社会阶层代际向上流动和抑制其代际向下流动;第二,教育代际流动是实现社会阶层升迁性代际流动的重要途径,随着教育代际流动水平的提高,实现代际社会阶层地位改善的可能性越大;第三,职业层级是受教育水平促进社会阶层代际流动的重要作用机制。本文的政策启示是,应增强教育机会的平等性与优质教育资源分配的平衡性,加大对弱势家庭的教育帮扶与补偿力度,缩小教育差距。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红英  朱琪  
基于人工智能的技术偏向性视角,理论诠释了人工智能的数据偏向、资本偏向和技能偏向性对行业之间、要素之间和异质性劳动者之间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实证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发展有利于缩小中国行业收入差距,但会显著降低劳动收入份额,并提高劳动者技能溢价水平,该结论通过了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人工智能发展对中国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区域和时期异质性,中西部人工智能发展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与全国样本一致,但东部人工智能发展对行业收入差距、东部整体和服务业部门的劳动份额影响不显著,人工智能对中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主要发生在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阶段。进一步检验发现,劳动生产率在人工智能与收入差距之间起着显著的中介或遮掩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劲松  韩克勇  
为了尽快提高山西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构建“橄榄型”社会阶层结构,必须不断加强培育和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舆论导向;以培育和扩大中等收入阶层为重点,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教育,促使低收入阶层向中等收入阶层转化;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成为中等收入者;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介服务业。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燕霞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工薪制度中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措施,指出应加强政府职能部门的调控力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培暄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我国的社会阶层分化也日益明晰。在社会阶层分化的过程中,各种社会问题大量涌现,如处理不当,则很可能引发社会转型期容易出现的"结构性风险"。因此,研究我国当前的社会阶层分化状况以及在此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从而给出治理对策,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鄢杰  涂训华  郑静  
利用2010—2020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在测算并分析个体收入阶层流动现状的基础上,将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队列双重差分模型检验高等教育扩张对个人收入流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高等教育扩张增强了个人收入的阶层流动性,促进了个人收入阶层跃迁。从城乡两个方面看,高等教育扩张对农村个体收入的绝对流动和相对流动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仅对城市个体收入的绝对流动有较显著的正向作用,对其收入的相对流动则没有显著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高等教育扩张提高了接受高等教育人群进入人力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机会,同时会通过影响这部分人群的婚姻选择,促进人口跨地区流动等路径影响个人收入的阶层流动性。在高等教育持续扩张的背景下,应进一步拓展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打破教育壁垒,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缩小区域间教育资源差异,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倾斜性的政策和平台支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于晓媛  韩克勇  
中等收入阶层是推动我国消费需求的主导力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政治民主化的核心力量。因此,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是推进我国可持续消费的现实基础,也是缩小我国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