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88)
- 2023(16572)
- 2022(13452)
- 2021(12169)
- 2020(10145)
- 2019(22913)
- 2018(22523)
- 2017(43660)
- 2016(22893)
- 2015(25459)
- 2014(25041)
- 2013(24612)
- 2012(21952)
- 2011(19402)
- 2010(19207)
- 2009(18080)
- 2008(17658)
- 2007(15749)
- 2006(13666)
- 2005(12462)
- 学科
- 济(99238)
- 经济(99102)
- 业(94368)
- 管理(86619)
- 企(85050)
- 企业(85050)
- 方法(44580)
- 数学(35758)
- 数学方法(35352)
- 财(34684)
- 业经(33910)
- 农(31584)
- 务(23839)
- 财务(23792)
- 财务管理(23754)
- 中国(23427)
- 制(22772)
- 企业财务(22506)
- 农业(21939)
- 贸(21579)
- 贸易(21568)
- 易(21129)
- 技术(19610)
- 划(18099)
- 和(17629)
- 环境(17220)
- 体(17138)
- 理论(17035)
- 策(16010)
- 地方(15894)
- 机构
- 学院(327977)
- 大学(323056)
- 济(139608)
- 经济(137103)
- 管理(136076)
- 理学(117666)
- 理学院(116605)
- 管理学(115015)
- 管理学院(114375)
- 研究(98482)
- 中国(78666)
- 财(68195)
- 京(65594)
- 科学(56740)
- 财经(53990)
- 农(50770)
- 江(49351)
- 经(49142)
- 中心(47054)
- 所(46366)
- 业大(45595)
- 经济学(43066)
- 研究所(41582)
- 财经大学(40040)
- 北京(39892)
- 农业(39601)
- 经济学院(39076)
- 州(38457)
- 商学(37754)
- 范(37563)
- 基金
- 项目(221905)
- 科学(178384)
- 研究(164973)
- 基金(164947)
- 家(141534)
- 国家(140335)
- 科学基金(124347)
- 社会(109135)
- 社会科(103737)
- 社会科学(103716)
- 基金项目(87146)
- 省(86699)
- 自然(78966)
- 自然科(77206)
- 自然科学(77189)
- 自然科学基金(75848)
- 教育(74729)
- 划(71092)
- 资助(65897)
- 编号(65690)
- 成果(51285)
- 部(49684)
- 创(49382)
- 重点(48979)
- 发(47101)
- 制(46874)
- 国家社会(46281)
- 创新(45452)
- 业(44015)
- 课题(43622)
- 期刊
- 济(153211)
- 经济(153211)
- 研究(92527)
- 中国(60165)
- 财(57303)
- 管理(54968)
- 农(47304)
- 学报(43593)
- 科学(42953)
- 大学(35294)
- 学学(33496)
- 农业(32531)
- 技术(30562)
- 融(29519)
- 金融(29519)
- 业经(27862)
- 财经(27128)
- 教育(27078)
- 经济研究(23991)
- 经(23365)
- 问题(20440)
- 业(19443)
- 技术经济(17761)
- 贸(17068)
- 财会(16906)
- 商业(15892)
- 现代(15849)
- 世界(14826)
- 理论(14802)
- 版(14669)
共检索到4804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艳 温容
数字营商环境优化是稳固新发展格局,实现出口数量与质量双重跃升的关键。不同于以往文献从单一视角研究营商环境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多维度数字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在“量”“质”双重视角下探讨数字营商环境优化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一是数字营商环境优化在显著提升制造业出口规模竞争力的同时,有效提振了制造业出口质量竞争力;二是数字营商环境优化对制造业出口规模竞争力和出口质量竞争力的影响在地理区位、制造业研发密度以及地区开放水平等不同维度均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影响;三是数字营商环境优化通过成本节约效应和创新提升效应显著促进了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量质齐升”。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金波 王佳
推动制造业出口质量攀升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12—201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综合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考察了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出口质量攀升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改善要素资源错配、促进技术创新水平提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等途径,有效促进制造业的出口质量攀升,在经过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出口质量攀升的影响存在“空间效应”,邻近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对本地制造业出口质量攀升的影响存在“虹吸效应”,具体表现为“空间竞争”。门槛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制造业出口质量攀升的影响具有非连续性,其影响依赖于数字经济自身的累积水平,并且其效应随突破点的变化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增的特征。本研究为我国进一步加快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提升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神玉飞
外资的流入弥补了一国经济发展的资本缺口,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这些先进的技术在东道国被吸收后必然转化为生产力,其直接表现为一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相对提高。本文简要分析了对外开放以来,外资流入后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变化。
关键词:
贸易条件 竞争力 商品结构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文东伟 冼国明
中国出口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如何?本文通过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分析发现,一是中国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来源于两个极端,即低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中国这两类行业的出口占世界的份额都已经超过了其他任何国家和地区;二是中国低技术制造业的贸易竞争力主要来源于纺织、皮革和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该产业出口占世界的份额接近三分之一;三是中国高技术制造业的贸易竞争力主要来源于信息和通讯技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国该产业出口占世界的份额达到20%左右;四是中国中高技术制造业和中低技术制造业占世界市场的份额较低,这与日本、美国和德国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显著不同。由于中技术制成品通常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关键词:
制造业 出口竞争力 国际比较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许欣 桑硕
数字经济时代积极推进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1~2021年制造业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对数字化转型与制造业分行业出口竞争力的内在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可有效促进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其影响机制为:数字化转型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创新激励和提高制造业群体数字化水平来实现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提高,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水平的提升对中低技术行业出口竞争力的提高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以数字产业辐射力为靶向构建行业交流平台;以产业数字化为靶向激发制造业的创新活力;以数字化生产力为靶向加强制造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期刊] 改革
[作者]
姚战琪
在传统比较优势不断削弱的背景下,我国要利用数字经济来提升制造业出口竞争力。采用2013—2020年我国各地区微观数据,研究数字经济与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内在影响机制,以及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出口竞争力之间关系成立的边界条件。结果发现: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数字经济能提升所在地区的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对临近地区的制造业出口竞争力也有积极的影响;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发现,创新效率、人力资本积累和协同集聚三个变量均在数字经济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中存在中介效应;在以进口贸易占比为门槛变量的情形下,数字经济发展对西部地区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促进作用在门槛前低于东部地区,但在门槛后显著高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和全国。因此,应大力推动西部地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贸易升级的促进作用。通过人力资本质量的提升、数字经济的集聚发展、创新效率的全面提升,逐步提高我国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制造业出口竞争力 创新效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袁红林 许越
基于增加值贸易指数的核算框架测算并比较使用总量核算与增加值核算两种方法下的38个世界主要国家的制造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指数排名,以分析增加值贸易对制造业的竞争力的影响,并判断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准确地位。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资源密集型及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增加值贸易分析能反映出总量分析无法得出的劳动力、原材料及技术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对于资本密集型及技术密集制造业,增加值贸易能反映出总量分析无法得到的中间品贸易对该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从趋势分析及对比结果中可以发现,我国在传统资源密集型及劳动密集型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邓军
在全球化生产模式下,传统贸易统计方式无法反映各国的实际收益。基于增加值贸易数据来评估中国制造业实际出口竞争力,研究发现:中国具有出口竞争优势的制造行业高度集中于纺织品、皮革和制鞋,电气、电子和光学设备以及其他工业和回收等行业;从时间趋势来看,中国前两个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排名上升,且位居国际前三名;中国纺织品、皮革和制鞋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劳动力丰富的发展中国家,电气、电子和光学设备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是科技发达国家;中国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通常是主要贸易伙伴国具有竞争劣势的行业,而中国具有竞争劣势的行业却是主要贸易伙伴国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两者之间是互补型贸易。此外,中国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仍主要是低...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谭天骄 李亘
出口退税作为实行增值税的国家普遍使用的贸易政策手段,其目的在于促进一国商品的出口和平衡国际贸易。本文构建了一个新宏观开放经济动态模型,基于2014年出口退税政策变动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探究差异性出口退税能否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结果表明:中国差异性出口退税政策存在产业结构优化效应。不同行业中,出口退税对于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影响的中介效应不同。部分高附加值产业无法通过利润传导途径来影响出口竞争力,农业产品则存在明显时滞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为出口退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决策依据,也为完善税收征管体制建设、提高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出口退税 差异性 制造业 出口竞争力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申君歌 彭书舟
本文将出口质量指数纳入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中国海关数据库,利用熵权法估算了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出口竞争力,并利用中国2000~2013年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研究了技术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着重分析了其影响渠道。研究发现,在控制内生性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后,技术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有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技术创新通过行业生产效率和出口多样化影响出口竞争力提升。区分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后发现,行业技术创新产出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依然显著。另外,动态模型的估计是最有效率的。区分不同类型的行业后发现,重型制造业、同质性制造业以及中等技术类型行业的技术创新显著促进行业出口竞争力提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立敏
和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多层次性不同,产业出口竞争力的评价相对单纯,因此用出口竞争力来指代国际竞争力会出现偏误,例如内需大国的国际竞争力被低估,加工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被高估等。因此应同等重视中国制造的内需和外需市场,因为大国国内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同样显示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它和国际市场份额提高一样,都是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吕云龙 吕越
制造业出口服务化是实现全球价值链产业升级的关键。本文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1995-2009年40个国家和地区制造业行业的样本,研究了制造业出口服务化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制造业出口服务化会显著提高制造业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出口电信化和金融化对制造业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相对较大,而出口零售化和交通运输化的影响则相对较小;在岸服务外包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相对于离岸服务外包的影响更大,国内服务投入会显著提高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制造业服务化 国际竞争力 增加值贸易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吕云龙 吕越
制造业出口服务化是实现全球价值链产业升级的关键。本文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1995-2009年40个国家和地区制造业行业的样本,研究了制造业出口服务化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制造业出口服务化会显著提高制造业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出口电信化和金融化对制造业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相对较大,而出口零售化和交通运输化的影响则相对较小;在岸服务外包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相对于离岸服务外包的影响更大,国内服务投入会显著提高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制造业服务化 国际竞争力 增加值贸易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丽娴
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发展的"开路先锋"和"后勤保障",通过增加产品附加值和延伸价值链可提升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该文首先运用投入产出工具测算了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投入比重,测算结果显示: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投入比重最高。然后把生产性服务投入量化成指标,作为主要的解释变量,构建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生产性服务投入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影响的方向和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投入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而对劳动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正面作用却并不显著。该文据此提出加强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供应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中间投入 制造业出口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琛 赵军 刘春艳
提高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是加快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的内在要求。在自由资本模型的基础上,具体探讨了双向FDI协同溢出效应影响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理论机制,并运用多种计量模型以2004—2016年中国大陆30个省级行政区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双向FDI的协同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且这一积极影响通过研发要素区际流动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关联特征,形成了"本地—邻地"的空间互动发展合力。在考虑不同形式的空间权重矩阵以及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依然具有稳健性。进一步的中介机制检验表明,双向FDI的正向协同作用通过技术优势培育效应和产业转型优化效应进行传导,在东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同时,上述中介机制存在非线性的门槛效应,在技术转化能力和产业技术结构水平较高时,双向FDI协同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升级具有更为显著的影响。结论深化了对双向FDI与制造业出口竞争力间复杂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为协调"引进来"与"走出去"有序发展以及推进新时代制造业强国建设提供了经验支持与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