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41)
- 2023(9189)
- 2022(7257)
- 2021(6228)
- 2020(5127)
- 2019(11630)
- 2018(10996)
- 2017(22264)
- 2016(11805)
- 2015(13455)
- 2014(13251)
- 2013(13104)
- 2012(12369)
- 2011(10969)
- 2010(11135)
- 2009(10243)
- 2008(9820)
- 2007(8480)
- 2006(7400)
- 2005(6561)
- 学科
- 济(66920)
- 经济(66869)
- 业(37160)
- 管理(35669)
- 方法(35577)
- 数学(33498)
- 数学方法(33115)
- 企(28610)
- 企业(28610)
- 农(15719)
- 业经(15315)
- 财(15175)
- 中国(13912)
- 地方(13024)
- 农业(11849)
- 税(11104)
- 产业(10743)
- 税收(10565)
- 收(10514)
- 贸(10247)
- 贸易(10239)
- 易(9916)
- 信息(9167)
- 技术(8940)
- 务(8703)
- 学(8693)
- 总论(8682)
- 财务(8681)
- 财务管理(8664)
- 融(8655)
- 机构
- 大学(175486)
- 学院(174474)
- 济(80512)
- 经济(79353)
- 管理(72855)
- 理学(64444)
- 理学院(63892)
- 管理学(62722)
- 管理学院(62417)
- 研究(55230)
- 中国(42011)
- 财(37474)
- 京(34916)
- 科学(31252)
- 财经(30256)
- 经(27780)
- 农(27640)
- 经济学(26213)
- 中心(26150)
- 所(25945)
- 业大(25311)
- 江(24470)
- 经济学院(24223)
- 研究所(23394)
- 财经大学(22743)
- 北京(21564)
- 农业(21352)
- 经济管理(20616)
- 范(20227)
- 院(20161)
- 基金
- 项目(124378)
- 科学(100781)
- 基金(94576)
- 研究(89861)
- 家(82390)
- 国家(81830)
- 科学基金(71889)
- 社会(61292)
- 社会科(58550)
- 社会科学(58539)
- 基金项目(48768)
- 省(46755)
- 自然(45576)
- 自然科(44610)
- 自然科学(44604)
- 自然科学基金(43819)
- 教育(41278)
- 资助(39679)
- 划(39643)
- 编号(34884)
- 部(28557)
- 重点(27684)
- 成果(27484)
- 国家社会(27319)
- 发(26518)
- 创(26489)
- 教育部(25328)
- 创新(24756)
- 人文(24518)
- 大学(23831)
共检索到2475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陆镜名 仇焕广 苏柳方 刘敏
数字能力是牧户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重要素养和技能,对于推动牧业生产数字化转型和提高牧户收入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构建一个涵盖牧户生产、销售和非农就业的经济学分析框架,探讨了数字能力促进牧户增收的机制,并利用典型牧区的微观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第一,数字能力对牧户增收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于低收入牧户的促进作用更大;第二,数字能力不仅能够提高牧户的农牧业收入,还能够增加牧户的非农收入;第三,数字技术接入、数字信息获取和数字平台使用三个维度的数字能力均能够显著促进牧户增收;第四,数字能力能够通过提高人力资本积累水平、促进生产技术采纳、增强议价能力、降低信息搜索成本四个机制促进牧户增收。
关键词:
数字能力 牧户收入 典型牧区 增收机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绚 宋玉翠 李敏
关注劳动力转移市场和草地流转市场是激励牧户主动减畜的重要途径之一。运用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6个乡镇393户的调研数据,采用OLS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非牧就业、草地流转对牧户采取减畜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该影响的异质性。结果发现:(1)外出非牧就业和转出草地均具有显著的减畜效应,同时对于更年轻、文化程度更高的牧户家庭来说,二者的减畜效果更明显。(2)当牧区劳动力非牧就业收入越高,牧户越倾向于采取减畜行为,因此提高牧户非牧就业收入是促进牧户减畜的重要途径。(3)草地流转作为牧户自发性选择行为,当草地自由地在不同牧户间流转交易后,将实现载畜量在牧户群体中的合理分配,达到真正的草畜平衡。
关键词:
非牧就业 草地流转 减畜 牧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博伟 邢丽荣 徐翔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农业生产集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制,并以淡水养殖为例,利用村户对接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主要结论有:农业生产集聚和生产技术服务产生显著的交互作用,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相比技术推广服务,农业生产集聚和生产外包服务的交互作用更强烈;农业生产集聚和合作社组织模式产生显著的交互作用,促进农民增收,而农业生产集聚和"公司+农户"组织模式没有产生显著的交互作用;农业生产集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来自淡水养殖的经验证据显示,当集聚程度低于门槛值0. 7619时,集聚对农民收入没有显著影响,当集聚程度高于门槛值时,能够显著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并且随着集聚效应被激活,农户个体差异对养殖收入的影响被削弱。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卫东 王术坤 刘敏 仇焕广
本文基于甘、藏、青、新及内蒙古五省份牧户调查数据,分析2007—2018年中国牧区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趋势,并揭示非农就业的减畜效应。结果表明,牧区劳动力非农就业水平逐渐提升,但其远低于中国农区的平均水平。牧区劳动力非农就业以本地非农就业为主。同时,男性非农就业的参与率要明显高于女性。实证结果表明,非农就业显著降低了牧民养殖规模,并且主要减少了价格波动风险更小畜种的养殖量。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外地非农就业对牧民养殖规模的影响要高于本地非农就业,女性非农就业对牧民养殖规模的影响比男性非农就业更突出。本研究能够为中国牧区劳动力就业、生态保护以及畜产品供给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关键词:
非农就业 养殖规模 牧区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秦芳 王剑程 胥芹
电子商务发展不仅可能提升电商经营户的收入,也可能对非电商经营户产生溢出效应,进而提升总体收入水平。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本文发现农村电商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农户收入。对相关机制的分析表明,电商发展能够提升创业水平、增加非农就业以及提高土地流转的概率。此外,对于不同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关系的农户,电商发展的作用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这意味着电商发展具有较好的包容性。
关键词:
电子商务 农户 收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马如意 肖海峰 高博 乔光华
草地流转是否会导致牧户超载过牧,进而加剧草地退化、阻碍草原生态环境恢复,在学界存在争议。本文通过草地流转“差序格局”概念区分草地交易对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内蒙古牧区草地转入牧户的调查数据,验证草地流转“差序格局”与牧户超载过牧的关系,并进一步讨论了市场化转型与草地流转“差序格局”撕裂潜在的问题。研究结果发现:(1)与亲友或者本嘎查牧户等熟人相比,从外嘎查牧户或经济组织等非熟人转入草地更可能增加牧户超载过牧程度;(2)机制检验表明,草地流转“差序格局”显著正向影响草地流转租金,而草地租金的提高会增加转入户超载过牧程度,即草地租金是草地流转“差序格局”作用发挥的重要途径;(3)异质性分析表明,具有不同草地资源的牧户,草地流转“差序格局”对其超载过牧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相对于草地经营面积较小的牧户,草地流转“差序格局”对较大规模的牧户超载过牧程度作用效果更大;(4)当前草地流转市场化快速转型,加之业已出现的草地租金趋同,意味着草地流转“差序格局”将逐渐发生撕裂,并可能导致牧户超载过牧,加大草地生态环境压力。考虑到当前草地流转仍然以熟人流转为主,草地流转“差序格局”撕裂及其潜在问题应当引起相关政府部门的关注。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马晓河 周婉冰
技术进步能显著提高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双目标实现的有效性。论文基于2002—2022年全国31省的面板数据,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及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等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技术进步能明显提高粮食安全与农民收入一致性水平,其中,技术变化对粮食安全与农民收入一致性水平的影响更为显著,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以及地形更为崎岖的丘陵地区,技术进步对粮食安全与农民收入一致性水平的促进作用更强。此外,技术进步可以通过促进农业适度经营规模水平提升进而间接作用于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双目标的实现。以此为基础,论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充分发挥技术进步对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双目标实现的促进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肖明 张静亚 班军
本文以2008~2015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计算我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能力,采用部分调整模型研究自由现金流、管理层能力对不同调整方向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层能力对资本结构向上调整与向下调整的速度产生不同影响。并且,公司自由现金流越高、管理层能力越低,对于资本结构向上调整的公司,资本结构调整速度越快,而对于资本结构向下调整的公司,其调整速度越慢。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肖明 张静亚 班军
本文以20082015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计算我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能力,采用部分调整模型研究自由现金流、管理层能力对不同调整方向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层能力对资本结构向上调整与向下调整的速度产生不同影响。并且,公司自由现金流越高、管理层能力越低,对于资本结构向上调整的公司,资本结构调整速度越快,而对于资本结构向下调整的公司,其调整速度越慢。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叶锋 童婷 李谷成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是我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举措,评估其生产率效应对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4-2019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大样本农户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收储制度改革对农户玉米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收储制度改革对农户玉米生产率的平均提升效应为8.7%,在进行替换变量、更换样本、改变方法、安慰剂检验以及排除干扰政策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显著;收储制度改革分为取消临储价格和实施生产者补贴两个阶段,实施生产者补贴对玉米生产率的提升大于取消临储价格;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规模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兼业程度越高、玉米生产率越低的农户而言,收储制度改革的生产率提升效应更为明显;收储制度改革会通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增加生产性投资提高农户玉米生产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叶锋 童婷 李谷成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是我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举措,评估其生产率效应对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4-2019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大样本农户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收储制度改革对农户玉米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收储制度改革对农户玉米生产率的平均提升效应为8.7%,在进行替换变量、更换样本、改变方法、安慰剂检验以及排除干扰政策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显著;收储制度改革分为取消临储价格和实施生产者补贴两个阶段,实施生产者补贴对玉米生产率的提升大于取消临储价格;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规模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兼业程度越高、玉米生产率越低的农户而言,收储制度改革的生产率提升效应更为明显;收储制度改革会通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增加生产性投资提高农户玉米生产率。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徐雪高 陈洁 金书秦
本文通过对牧民收入变化的分析发现,改革开放以来,牧民收入总体保持较快增长,但与农民和城镇居民相比,牧民收入水平明显偏低。目前,畜牧生产方式落后、牧民转产转业困难、牧区补贴力度较小、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因素严重制约牧民收入的增长。本文认为,今后促进牧民持续增收的突破口在于:提高城镇化水平、转变牧业发展方式、发展牧区非牧产业、完善补贴政策和发展牧区公共事业。因此,要以发展现代畜牧业、推进新牧区建设和努力扩大牧业就业为抓手,多管齐下,形成合力,共同促进牧民持续增收。
关键词:
牧区 牧民收入 强牧惠牧政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云 张光强 霍学喜
依据组织参与程度将种植户分为非社员、普通社员和标准化社员三类,利用600份苹果种植户调研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分别从整体和群组视角分析了苹果生产经营行为对种植户增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户的生产经营行为会对其增收能力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在三种类型种植户间存在显著差异;果园管理、农资采购、技术获取、品质管理和销售管理行为选择是影响种植户增收的关键因素;果园管理对非社员增收能力有显著负向影响,对其他两类种植户的影响不显著;技术获取对三种类型的种植户增收能力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农资采购、品质管理、销售管理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云 张光强 霍学喜
依据组织参与程度将种植户分为非社员、普通社员和标准化社员三类,利用600份苹果种植户调研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分别从整体和群组视角分析了苹果生产经营行为对种植户增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户的生产经营行为会对其增收能力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在三种类型种植户间存在显著差异;果园管理、农资采购、技术获取、品质管理和销售管理行为选择是影响种植户增收的关键因素;果园管理对非社员增收能力有显著负向影响,对其他两类种植户的影响不显著;技术获取对三种类型的种植户增收能力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农资采购、品质管理、销售管理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云 张光强 霍学喜
依据组织参与程度将种植户分为非社员、普通社员和标准化社员三类,利用600份苹果种植户调研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分别从整体和群组视角分析了苹果生产经营行为对种植户增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户的生产经营行为会对其增收能力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在三种类型种植户间存在显著差异;果园管理、农资采购、技术获取、品质管理和销售管理行为选择是影响种植户增收的关键因素;果园管理对非社员增收能力有显著负向影响,对其他两类种植户的影响不显著;技术获取对三种类型的种植户增收能力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农资采购、品质管理、销售管理对普通社员和标准化社员增收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对非社员的影响不显著。因此,政府在政策的制定中,应充分考虑到异质农户的现状和实际需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