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58)
- 2023(13256)
- 2022(10455)
- 2021(9252)
- 2020(7320)
- 2019(15802)
- 2018(15419)
- 2017(27921)
- 2016(14931)
- 2015(16909)
- 2014(16596)
- 2013(15688)
- 2012(14400)
- 2011(13300)
- 2010(13439)
- 2009(12705)
- 2008(11756)
- 2007(10691)
- 2006(9674)
- 2005(8944)
- 学科
- 济(79117)
- 经济(79041)
- 管理(44589)
- 业(39294)
- 企(32596)
- 企业(32596)
- 方法(22313)
- 中国(20251)
- 地方(19316)
- 业经(19288)
- 数学(18923)
- 数学方法(18687)
- 农(17807)
- 技术(15328)
- 学(14396)
- 地方经济(13206)
- 制(13082)
- 财(12717)
- 农业(12280)
- 理论(12132)
- 产业(11875)
- 融(10830)
- 金融(10828)
- 环境(10690)
- 体(10640)
- 银(10630)
- 银行(10607)
- 贸(10441)
- 信息(10438)
- 贸易(10434)
- 机构
- 学院(218509)
- 大学(213635)
- 济(94101)
- 经济(92157)
- 研究(77633)
- 管理(77609)
- 理学(65882)
- 理学院(65126)
- 管理学(64015)
- 管理学院(63576)
- 中国(56258)
- 科学(45147)
- 京(44537)
- 财(41152)
- 所(38425)
- 研究所(34620)
- 中心(34612)
- 江(34043)
- 财经(32256)
- 农(31964)
- 范(30720)
- 师范(30422)
- 经济学(29966)
- 业大(29175)
- 经(29051)
- 院(28742)
- 北京(28122)
- 州(27060)
- 经济学院(26598)
- 技术(26421)
- 基金
- 项目(142959)
- 科学(112359)
- 研究(110547)
- 基金(99940)
- 家(86597)
- 国家(85856)
- 科学基金(73136)
- 社会(70810)
- 社会科(67104)
- 社会科学(67089)
- 省(58461)
- 教育(51754)
- 基金项目(51352)
- 划(47894)
- 编号(45997)
- 自然(42752)
- 自然科(41743)
- 自然科学(41733)
- 自然科学基金(40918)
- 资助(38925)
- 成果(37506)
- 课题(33433)
- 发(33282)
- 重点(33180)
- 创(31506)
- 部(30525)
- 国家社会(29832)
- 创新(29448)
- 年(28168)
- 制(28045)
- 期刊
- 济(115218)
- 经济(115218)
- 研究(68157)
- 中国(49634)
- 教育(32821)
- 管理(31281)
- 财(31248)
- 学报(31002)
- 农(30553)
- 科学(29444)
- 大学(24135)
- 技术(24036)
- 学学(22609)
- 农业(21051)
- 经济研究(19743)
- 融(18752)
- 金融(18752)
- 业经(18324)
- 财经(16828)
- 经(14781)
- 问题(13798)
- 技术经济(12577)
- 职业(12036)
- 坛(11387)
- 论坛(11387)
- 科技(11094)
- 贸(10944)
- 业(10593)
- 世界(10103)
- 图书(10016)
共检索到3397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韦妙 刘小艳 马丹
从人力资本生命周期理论视角出发,未来技术技能人才只有沿着“技能新手—技能熟手—技能专家”三阶段能力梯度框架不断进行能力的自我生产和动态补充,才能适应数字经济转型发展对技能型人力资本的发展性需求。技能新手阶段,应坚持能力本位的学习观,培养主动学习能力、人机协作能力以及基本道德能力;技能熟手阶段,应践行“做中学”的实践观,培养迁移学习能力、人际协作能力以及职业道德能力;技能专家阶段,应树立终身、跨界、求善的发展观,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社会道德能力。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周继广
高技能人才是企业稳健发展的根本所在,构成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和无形资产。论文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基于全球化视角研究国有企业高技能人才成长问题,开展企业问卷调查及实证分析,探索国企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及路径,构建国企高技能人才素质模型,提出相关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国有企业 高技能人才 成长规律 培育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春美
外贸转型对国际经贸人才的营销技能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也是经济转型背景下高校继续教育面临的一项新任务。为了适应外贸企业的转型发展,国际经贸人才国际营销技能的培养必须从培养理念、培养思路和培养方式等环节进行创新,从而构建国际经贸人才国际营销技能的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慧萍
新时代对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培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养适应新时期发展的工匠人才成为广受关注的时代课题。基于对工匠精神的内涵结构与时代意义的理论辨析,梳理当前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培育的现状和问题,构建了基于培育理念、培育内容、培育手段、培育机制的逻辑分析框架,并提出未来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选择:加强顶层设计、健全体制机制、弘扬工匠文化、创新培养模式、完善保障措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英霞
建设技能型社会要求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素质结构与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要求技术技能人才具有较高技能水平。文章构建了技术技能人才要素模型,并提出了技能型社会背景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路径:落实德技并修育人机制,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专业设置对接产业发展,促进学生有效积累专业知识和锻造专业技能;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深化评价改革,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祝成林 柳小芳
产教融合是指产业和职业教育融为一体,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共同承担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责任,发挥育人双主体作用,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企业生产效益。目前,产教融合背景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面临政策机制不健全、企业参与育人的主体地位缺失、高职院校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尚待提升等困境,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制定策略,即完善组织管理与制度体系、探索"政-企-行-校"多元合作办学模式、联合企业共建"三层次-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等措施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关键词:
产教融合 高职教育 技术技能人才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韩龙河
数字科技和数字经济的发展突破了传统税制格局,促动了税收征管的数字化转型。在新形势下,税务人员执法能力转型不仅是有效征税的根本,而且还有利于降低税收合规风险、提升税务机关可信任度和强化国际协作。但目前我国存在缺乏完善的培训机制、缺乏数据驱动的人力资源管理、税务人员老龄化以及税务系统与企业的人才竞争等问题。未来,应当首先明确税务人员在数字环境下所需具备的能力,继而通过完善税制、完善培训机制、强化人才引进和优化培训方式等政策措施促进税务人员执法能力的转型,并且通过改善学习环境、优化待遇和晋升渠道、合理使用税务人才等方式防止税务人才外流。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韩通 郄海霞
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开发亟需提上日程。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开发关系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核心问题,有利于适配“工业4.0”人力资源需求变革的需要,使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工作有标准可依。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开发,需要立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着眼“工业4.0”技术知识建构,并致力于职业性和教育性的有机耦合。因此,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推动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科学规范研制和修订;调动利益相关者参与度,激活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建设主体动力;衔接职业技能等级与资格证书制度,促进技能人才培养标准落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余静 李梦卿
建成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技精湛的创新型技能人才队伍是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技能中国的重要支撑。在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当前职业教育亟须突破在育人理念、产教融合、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建设困局。面向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应以“技能中国行动”方案中“技能提升”“技能强企”“技能激励”等行动为导向,遵循能力为重、管理先行、校企共进的实践原则,以提质培优为主线,以激励机制为依托,以双向交流为关键,优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布局,构建多元共治育人新格局,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坚实保障,为推动技能型社会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
技能型社会 高素质 技术技能人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滕春燕
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与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对复合型外语技能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一带一路"建设要求高职院校的外语人才具备综合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当前高职院校在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培养目标模糊、缺乏相关教材、重理论轻实践、人才培养同质化、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可以借鉴高层次本科院校的外语人才培养经验,从明确培养目标、革新多样化培养路径、改革培养模式、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强化实践培养等方面进行改革。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秋晨 白滨
由于不断更新的数字技术在企业生产运营中表现出巨大优势,数字化正成为众多机构和组织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这使得高技能人才不断暴露在数字化风险中,他们需要通过比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核心素养来迎接技术变革所带来的挑战。基于质性研究范式和扎根理论方法,按照目的性抽样选取12名相关领域高技能人才,通过访谈进行数据收集并在后期利用Nvivo12.0进行文本分析和整理。研究发现:第一,高技能人才的核心素养模型包括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品质三个部分,且每个部分在面对数字技术变革中分别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二,高技能人才的核心素养研究为我国未来技能型社会建设和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给出建议和启示。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核心素养 高技能人才 数字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剑飞
"一带一路"倡议,给国内众多产业带来走出去的重大机遇,也对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出了巨大需求。随着"高铁出海",轨道交通产业首先实现"走出去",使得轨道交通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尤显突出和迫切。创新模式和途径,在"借船出海"助推轨道交通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轨道交通 国际化 人才培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谢莉花 尚美华
智能制造背景下的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大量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技术技能人才的资格要求与培养定位将成为引领人才培养的主导方向。根据智能制造时代的新特征及国际资格框架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新要求,推导出智能制造背景下各级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定位。探索建立国家资格框架制度,建设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上下衔接、左右融通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基于工作实践的人才培养过程以及技术技能人才评价标准和体系是智能制造时代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设计的重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玲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范围和内涵得以不断延伸,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既能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助推整体经济结构调整升级,更是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当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面对更多惠农政策、更先进农业技术的同时,也面临着转型压力大,资金缺口大、法律法规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的挑战,因此,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我们应该结合当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实际,为其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条件和保障,通过制定专项政策,提升金融支持力度等手段,完善其外部发展环境。
关键词:
经济转型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培育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韦妙 王婧 张启迪
传统职业教育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培养偏重快速上岗能力、被动接受能力和机械加工能力,导致技能供给与人力资源需求严重错配,结构性就业矛盾日益凸显。从新人力资本理论“认知能力”向“非认知能力”转向的研究进路出发,数字经济时代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培养重心应从就业导向的快速上岗能力转向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能力,从浅层学习的被动接受能力转向深度学习的知识迁移能力,从个体分工的机械加工能力转向集体协作的人际沟通能力。为有效形塑技术技能人才新的能力结构,最大化发挥技能的动态补充效应和自我生产效应,畅通“教育—能力—人力资本”的作用链,职业教育应主动变革,树立面向职业生涯的终身化育人理念,打造人机高效协同的数字化教学生态,搭建聚焦非认知能力培养的多元化课程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