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866)
- 2023(19410)
- 2022(16014)
- 2021(14777)
- 2020(12361)
- 2019(27501)
- 2018(27279)
- 2017(52316)
- 2016(28045)
- 2015(31273)
- 2014(30807)
- 2013(30541)
- 2012(27820)
- 2011(25066)
- 2010(25357)
- 2009(23977)
- 2008(23262)
- 2007(20872)
- 2006(18585)
- 2005(16756)
- 学科
- 济(132716)
- 经济(132578)
- 业(101294)
- 管理(95158)
- 企(91068)
- 企业(91068)
- 方法(50740)
- 数学(40313)
- 数学方法(39887)
- 业经(38158)
- 农(34835)
- 财(33682)
- 中国(32043)
- 地方(27556)
- 农业(24346)
- 务(23862)
- 财务(23791)
- 财务管理(23764)
- 制(23661)
- 技术(23618)
- 学(23231)
- 理论(23184)
- 企业财务(22483)
- 和(21585)
- 贸(20605)
- 贸易(20588)
- 易(19902)
- 划(19405)
- 策(19173)
- 银(18209)
- 机构
- 学院(403580)
- 大学(399433)
- 济(170431)
- 经济(166939)
- 管理(162484)
- 理学(139001)
- 理学院(137561)
- 管理学(135517)
- 管理学院(134776)
- 研究(132971)
- 中国(101787)
- 京(84918)
- 科学(78545)
- 财(77303)
- 所(65997)
- 财经(61207)
- 农(61093)
- 江(60858)
- 中心(59771)
- 研究所(59359)
- 业大(55862)
- 经(55446)
- 北京(53780)
- 范(51097)
- 经济学(50903)
- 师范(50693)
- 州(48960)
- 院(48193)
- 农业(47595)
- 经济学院(45535)
- 基金
- 项目(264098)
- 科学(209167)
- 研究(198613)
- 基金(190733)
- 家(164052)
- 国家(162605)
- 科学基金(141566)
- 社会(126567)
- 社会科(120017)
- 社会科学(119982)
- 省(104321)
- 基金项目(100420)
- 教育(90159)
- 自然(89367)
- 自然科(87339)
- 自然科学(87322)
- 自然科学基金(85811)
- 划(85666)
- 编号(81915)
- 资助(77294)
- 成果(66031)
- 重点(58523)
- 创(58477)
- 发(57508)
- 部(57305)
- 课题(55763)
- 创新(53878)
- 国家社会(51926)
- 项目编号(51099)
- 教育部(49793)
- 期刊
- 济(199559)
- 经济(199559)
- 研究(123029)
- 中国(78958)
- 管理(67090)
- 财(62048)
- 农(57060)
- 学报(55923)
- 科学(53986)
- 教育(45346)
- 大学(43310)
- 学学(40629)
- 农业(39589)
- 技术(38549)
- 融(36109)
- 金融(36109)
- 业经(33298)
- 经济研究(32082)
- 财经(30901)
- 经(26716)
- 问题(24761)
- 业(23143)
- 技术经济(23040)
- 图书(20956)
- 现代(19999)
- 商业(19487)
- 科技(19325)
- 理论(18756)
- 贸(18706)
- 世界(18519)
共检索到6123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林 徐培栋
数字经济时代,突破式创新是衡量一个企业、产业乃至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企业家的关注。然而突破式创新理论自诞生以来衍生出诸多流派,发展至今仍有许多概念在国内外未形成统一意见,加之在数字经济下企业面临的情境与突破式创新理论诞生发展的年代截然不同,因此有必要对突破式创新的概念框架进行全面深入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数字经济下的企业突破式创新该何去何从。通过文献研究法明晰突破式创新概念产生的渊源、影响因素、作用机制,进一步从“环境—资源—能力”角度构建数字经济赋能突破式创新的机制,并对未来数字经济下企业突破式创新研究的方法、应关注的重点领域及其社会价值进行讨论和展望。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突破式创新 概念框架 作用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昊 王世权
在产品创新中,突破式创新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和保持长期发展的关键。研究突破式创新的评价体系,探索企业内部影响突破式创新的驱动要素对于提升企业研发水平,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章在企业资源视角下梳理和分析了国外关于突破式创新的相关文献,概括出突破式创新的基本属性,总结了企业内部影响突破式创新驱动要素——战略导向、高层管理者、组织结构、跨部门因素。文章最后归纳了突破式创新驱动模型对于国内产品创新研究的启示,并对突破式创新研究未来深入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吉昌 龙静
基于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2007—2019年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技术应用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中间机制及边界条件。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应用正向影响企业突破式创新,并呈现出一定的异质性特征;中间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技术应用程度的提高,通过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改善企业吸收能力、促进企业适应能力驱动企业实现突破式创新;在数字金融发展较好的情况下,数字技术应用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傅国华 王涛 楼润平 潘依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在于创新。文章设计了一种面向突破式创新的新度量指标,并以2015—2021年A股上市制造企业为样本,研究了企业数字化投资对突破式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投资对突破式创新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后,数字化投资对突破式创新的影响仍是显著的。数字化投资主要通过知识吸收能力来影响企业的突破式创新;组织韧性正向调节数字化投资对突破式创新的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中,数字化投资对资本密集型企业的突破式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数字化投资对非国有企业突破式创新的提升更为明显。研究结论丰富了突破式创新理论成果,为企业通过数字化实现突破式创新提供了参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胡山 余泳泽
近年来,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基于2012—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和工具变量法,研究了数字经济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以显著促进企业突破性创新,对企业渐进性创新的影响并不显著;数字经济对非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和高管持股比例较高企业突破性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大。本文从供需两侧验证了数字经济对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影响机制,即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产学研合作和提高专利回报率来实现。本文丰富了数字经济和企业创新方面的文献,对促进企业突破性创新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易加斌 王岩
数字动态能力是企业实现突破式创新的重要驱动力。文章旨在探索数字动态能力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驱动路径。研究发现数字动态能力通过以下路径推动企业实现突破式创新:帮助企业识别创新机会、促进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形成战略创新联盟、促使企业把握创新时效性。通过数字平台和协作工具,企业与不同领域的合作伙伴进行跨界合作,识别和把握创新机会,推动突破式创新,引领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规则。文章为企业理解数字动态能力对突破式创新的作用提供了深入的路径分析,为企业实现突破式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数字动态能力 突破式创新 数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孙冬莉
全球新冠疫情带来的经济增长缓慢及生产要素全球流动背景下更为激烈的外部市场竞争,使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开展突破式创新来维持其竞争优势。本文采用211家制造业企业的问卷数据实证检验研究假设。结论表明:创业导向能够正向促进企业突破式创新;组织忘却在创业导向和突破式创新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市场环境动荡性负向调节创业导向和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关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彭灿 奚雷 张学伟
探讨高度动荡与竞争环境下突破性创新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影响,构建突破性创新、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环境动态性和环境竞争性四者之间的关系模型,然后以253家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对该模型和有关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实施突破性创新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财务绩效和战略绩效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环境动态性和环境竞争性均能够正向调节突破性创新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和战略绩效之间的关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颖
数字经济发展一方面解构原有组织形态,另一方面又依照网络外部性发展逻辑,连接多方参与者共同重塑产业组织形态。平台组织、生态系统已成为数字经济趋势下产业组织的主导模式,与之相对应的是,产业组织价值创造和获取的方式也发生改变。本文从宏观、微观和产业生命周期三个维度切入,全面系统剖析数字经济运行下产业组织变革的驱动因素和驱动机制。具体而言,数字经济驱动下产业组织演化历经产业模块化、产业平台、产业生态系统、产业创新社区四阶段。此外,遵循数字经济驱动下产业组织变革客观规律,提出以下三方面政策建议:构建安全与效率兼备的产业生态管理体系;加强技术手段应用并建立综合性市场监管体系;形成分享和参与式生态化治理体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立新 张玉利
文章在分析突破性创新和组织动能概念的基础上,指出现有企业突破性创新动能的产生与发展实质上是克服企业惯性的过程,并从外在诱因与内在战略性驱动、产生模式以及强化机制三个层面分析了如何克服惯性、构建并强化创新动能的问题。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公一 郗玉娟 郭鑫
利用吉林省196家企业的调研数据,运用多层线性回归方法,检验企业网络的不同维度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验证了资源整合在企业网络与突破性创新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企业网络的不同维度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不同,网络规模、网络中心度与突破性创新正相关,而网络强度则负向影响突破性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导下,应通过合理构建企业网络、加强资源管理、提高资源整合能力等手段提升企业突破性创新水平。
关键词:
企业网络 资源整合 突破性创新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公一 郗玉娟 郭鑫
利用吉林省196家企业的调研数据,运用多层线性回归方法,检验企业网络的不同维度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验证了资源整合在企业网络与突破性创新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企业网络的不同维度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不同,网络规模、网络中心度与突破性创新正相关,而网络强度则负向影响突破性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导下,应通过合理构建企业网络、加强资源管理、提高资源整合能力等手段提升企业突破性创新水平。
关键词:
企业网络 资源整合 突破性创新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夏清华 朱清
突破式创新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路径,对于产业结构升级与解决关键技术领域“卡脖子”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已有研究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形成条件与作用机制缺乏深入探讨。本文基于“技术—组织—环境”框架,以126家“专精特新”企业为案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供给侧技术条件、需求侧组织条件、外部环境条件对“专精特新”企业突破式创新绩效的联动效应,探索性地识别出四类突破式创新范式:外驱双元型、内驱吸收型、外驱攻关型和内外双驱型。另外,存在三条路径将导致“专精特新”企业非高突破式创新绩效。研究发现:(1)单一条件并不构成“专精特新”企业高突破式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2)“专精特新”企业突破式创新背后是多条件的协同作用,各条件的有效结合以“殊途同归”的方式提升突破式创新绩效。(3)“专精特新”企业应根据供应链关系与能力禀赋,致力于技术资源、组织需求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协同匹配,选择恰当的创新范式。研究结论有助于加深对“专精特新”企业突破式创新绩效提升路径的理解,为“专精特新”企业的进一步成长以及破解“卡脖子”难题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夏清华 朱清
突破式创新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路径,对于产业结构升级与解决关键技术领域“卡脖子”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已有研究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形成条件与作用机制缺乏深入探讨。本文基于“技术—组织—环境”框架,以126家“专精特新”企业为案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供给侧技术条件、需求侧组织条件、外部环境条件对“专精特新”企业突破式创新绩效的联动效应,探索性地识别出四类突破式创新范式:外驱双元型、内驱吸收型、外驱攻关型和内外双驱型。另外,存在三条路径将导致“专精特新”企业非高突破式创新绩效。研究发现:(1)单一条件并不构成“专精特新”企业高突破式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2)“专精特新”企业突破式创新背后是多条件的协同作用,各条件的有效结合以“殊途同归”的方式提升突破式创新绩效。(3)“专精特新”企业应根据供应链关系与能力禀赋,致力于技术资源、组织需求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协同匹配,选择恰当的创新范式。研究结论有助于加深对“专精特新”企业突破式创新绩效提升路径的理解,为“专精特新”企业的进一步成长以及破解“卡脖子”难题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山国利
低碳经济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和新模式作为核心,日益成为应对新常态、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我国作为碳排放大国,只有注入更多时代元素作支撑,顺应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将碳财务战略融合于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之中,贯彻和落实到具体的企业日常管理和经营运行之中,才能以最小的资源和能源消耗,最大程度地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与此同时,企业"十三五"发展的根本路径和助力在于发展低碳化企业经济,构建企业的碳财务战略体系。基于此,文章深入论证了企业碳财务战略实施的具体步骤和措施,并对碳财务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