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99)
2023(14674)
2022(11493)
2021(10356)
2020(7765)
2019(17488)
2018(16911)
2017(31911)
2016(17080)
2015(18914)
2014(19131)
2013(18627)
2012(17893)
2011(16572)
2010(17291)
2009(16197)
2008(15930)
2007(14579)
2006(13598)
2005(12887)
作者
(50307)
(42029)
(41713)
(39932)
(27111)
(19954)
(18867)
(16180)
(16092)
(15213)
(14520)
(13873)
(13619)
(13456)
(13243)
(13013)
(12426)
(12233)
(12151)
(11809)
(10856)
(10260)
(10230)
(9703)
(9625)
(9457)
(9279)
(9168)
(8477)
(8224)
学科
(95459)
经济(95385)
管理(50476)
(46829)
(36496)
企业(36496)
中国(28444)
地方(26713)
方法(26320)
(24555)
业经(23656)
数学(21829)
数学方法(21556)
(17926)
农业(16965)
(16577)
地方经济(16192)
(16021)
(15677)
金融(15676)
(15663)
银行(15654)
(15320)
(14596)
贸易(14583)
(14198)
(14025)
产业(13546)
(13363)
环境(13259)
机构
学院(259164)
大学(256269)
(118519)
经济(116010)
研究(96027)
管理(95468)
理学(79879)
理学院(78970)
管理学(77902)
管理学院(77379)
中国(73866)
(55411)
(55027)
科学(53152)
(47697)
中心(42652)
研究所(42407)
财经(42169)
(41688)
(38048)
(37330)
经济学(37094)
(36951)
师范(36669)
北京(35868)
(34791)
(33502)
经济学院(32833)
业大(31377)
财经大学(30801)
基金
项目(158045)
科学(125720)
研究(123936)
基金(112364)
(95719)
国家(94807)
科学基金(81465)
社会(80962)
社会科(76835)
社会科学(76820)
(62123)
基金项目(56569)
教育(56405)
(51478)
编号(51468)
自然(46881)
自然科(45726)
自然科学(45718)
资助(45563)
自然科学基金(44881)
成果(43988)
(40494)
课题(37340)
重点(36006)
(34791)
发展(33826)
国家社会(33754)
(33254)
(32709)
(31723)
期刊
(149995)
经济(149995)
研究(90181)
中国(58654)
(41034)
管理(38773)
(36666)
教育(35071)
科学(32529)
学报(32382)
(30743)
金融(30743)
大学(25957)
经济研究(24840)
农业(24779)
技术(24295)
学学(24026)
业经(23878)
财经(21994)
(19228)
问题(18807)
(15438)
技术经济(14257)
世界(13929)
国际(13689)
图书(12999)
商业(12738)
(12424)
论坛(12424)
现代(12395)
共检索到4258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任保平  何厚聪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的发展主要通过提升整个供给体系的质量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两方面为高质量发展赋能。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要把以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体系、以数字经济产业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产业支持体系、以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支撑、以数字治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配套政策支持体系作为路径选择。在政策取向上,立足实体经济,以数字经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提高数字经济科技创新能力;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建立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型投融资机制;增加教育投资,培育创新型数字经济人才机制。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震宇   侯冠宇  
数字经济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文章厘清了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及其现实路径,分析了数字经济通过生产效率升级与经济结构优化、市场信息智能化与创造数据战略价值、经济模式的数字化革新等方面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是,数字经济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政策法规与发展模式限制、产业转型与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发展与人才结构失衡等困境。鉴于此,应在宏观层面科学规划,加强政策导向与经济体制创新;中观层面优化布局,推动产业升级与市场机制优化;微观层面加强调控,实现企业组织变革与经营能力提升,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吕云涛  
数字赋能乡村产业兴旺,其根本路径是发展新业态。用好数字技术,发展农村数字经济,关键是要不断创新思路,让新生产模式扎根乡村,打破信息壁垒。以数字技术助力农村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的理论逻辑为出发点,分析当前影响数字技术优势潜能释放的限制因素。通过发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载体功能,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完善农村制度化保障机制,提高数字化服务供给水平;构筑数字乡村数字化人才培养新格局,探索农村新兴产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申现杰  袁朱  
现代化后发赶超要求以城市群作为主体空间形态,实现效率增进、功能跃升、均衡发展和开放合作。城市群正日益成为托起中国现代化的巨擘,目前我国19个城市群之间规模结构差异较大,以东部城市群发展质量最高。城市群发展失衡的原因在于,城市群城镇体系不合理、公共服务一体化存在障碍、区域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有待健全、城际间综合交通网络体系亟待完善。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我国需要在城市群加快推动形成快速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与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以都市圈为载体优化城市群空间格局与推动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快构建包容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城市群的开放发展水平,引领中国现代化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叶紫青   张颖熙  
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跃升方向,符合新发展阶段我国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驱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从文化旅游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基本特质着手,综合性分析了新质生产力促进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表现为以新技术加速文化旅游业的生产方式变革、以新型要素重构文化旅游业的生产关系、以结构创新提高文化旅游业的经济发展质量。新质生产力对生产要素质量的提升和新型生产组织形态的生成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可充分实现主导产业、融合产业以及潜在关联产业间的相互联动,并赋予文化旅游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能力。为此,应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文化旅游业的效率与质量;不断丰富模式创新,提升文旅消费体验与产品供给;持续实现结构创新,提升文化旅游行业的整体竞争力;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增强文化旅游产业的人力资本价值,以实现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培育的良性互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政  左晟吉  丁守海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全世界所关注的共同话题,在此背景下中国承诺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本文梳理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历史动因与实施背景,表明"3060"目标与双循环战略的互融互通是实现经济绿色低碳升级的重要环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接着分别从国内大循环的供给端和需求端以及国际大循环的角度阐释碳达峰、碳中和对高质量发展赋能的内在逻辑。最后,从完善碳排放交易价格机制以显示高质量发展经济信号,重构能源体系以发挥高质量发展改革潜力,扩大绿色需求以牢固高质量发展外部支撑,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以激发高质量发展内在动力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光强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而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就是数字化。为此,文章从价值契合关系、技术路径与价值体系、价值创造路径三个方面,论述了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创造逻辑与实践路径。其一,从数字技术的理念、功能、重要作用以及增加企业价值等与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关系,讨论了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契合关系。其二,从数字技术的价值驱动引擎、赋能路径、价值体系和模式耦合等价值赋能视角,阐释了数字技术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路径与价值体系。其三,从数字技术驱动智能制造、赋能销售增收节支、增强创新发展能力、提高智能决策能力、从广度和深度优化价值管理流程以及提升制造企业生态价值六个价值创造渠道,探索了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创造路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韩晶   姜如玥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也将是我国低碳发展进程中的动力来源。本文对我国数字经济赋能低碳发展的理论逻辑进行深度剖析,并利用我国21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1—2019年的数据,对数字经济影响低碳发展的作用路径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有效赋能低碳发展,且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分析显示,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两条机制赋能城市低碳发展,但数字经济通过增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水平赋能低碳发展的机制仍需进一步畅通。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在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以及大城市发挥得更为充分。空间效应分析显示,数字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能够助力城市间形成低碳发展协同机制。本文为数字经济赋能低碳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证支撑,也为我国从数字经济入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博文   肖宇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也是金融强国建设必不可少的战略资源。数据要素凭借其虚拟替代性、非竞争性、动态实时性和马歇尔外部性等属性能够帮助普惠金融降本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着数据确权定价机制不明晰、数据基础设施有待健全、公共数据供给制度不够充分、数据监管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因此,应当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作用,从数据市场发展、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数据供给、数据风险监管等方面着手,实现数据要素赋能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严宇珺  
新时代下,数字经济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为中国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一方面,数字经济的特质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高度契合,充分践行新发展理念,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所需的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发展、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高水平对外开放、人民共享高品质生活;另一方面,数字经济有效作用于高质量发展,通过动力机制、效率变革机制、产业融合机制、治理协同机制、普惠共享机制,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基于此,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并坚持以数字经济引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严宇珺  
新时代下,数字经济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为中国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一方面,数字经济的特质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高度契合,充分践行新发展理念,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所需的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发展、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高水平对外开放、人民共享高品质生活;另一方面,数字经济有效作用于高质量发展,通过动力机制、效率变革机制、产业融合机制、治理协同机制、普惠共享机制,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基于此,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并坚持以数字经济引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瑾  李保玉  孟庆庄  
基于对数字经济概念和内涵的分析,文章从理论上说明数字经济主要从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技术和数据要素三个方面促进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够使西部地区经济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同时,结合新发展理念,文章也给出了数字经济促进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即坚持创新发展,数字经济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坚持协调发展,数字经济助力西部地区实现平衡发展;坚持绿色发展,数字经济提升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坚持开放发展,数字经济推动西部地区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共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西部地区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改革  [作者] 薛莹  胡坚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兴技术应用于金融领域,我国金融业正进入全新的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得以拓宽、深度得以提升。我国金融科技创新领域不断拓展,呈现新态势、新局面。从理论维度来看,金融科技有助于发挥资源配置效应和创新效应,推动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从实践维度来看,金融科技通过提升传统金融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助推资产管理业务脱虚向实,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客观现实条件。未来我国应积极深入推进金融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以推动金融科技可持续发展,加强金融科技研发以提升金融科技核心竞争力,加强金融科技风险防范管理以推动金融科技稳定发展,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能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志平   苏子涵  
数字赋能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重要途径。作为一个发展视域性命题,数字赋能农村公共服务,超越微观服务质量管理逻辑。数字技术突破时空、资源限制,赋能农村公共服务,让农业农村农民提升人力资本、享有数字红利与共享公共服务资源,促进微观农民个体的全面发展、中观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宏观城乡融合发展。公共服务数字化是数字赋能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的重要机制,然而现实中存在数字人才、数字基础设施、数字资源配置等三大限度。超越农村公共服务数字化现实限度,要从农民数字素养培养、农村数字基础设施投资、城乡数字公共资源体制改革等方面着力,以更好发挥数字赋能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价值作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柯雨欣  王之禹  
数字技术赋能农业发展将有利于农业现代化、农民美好生活以及乡村治理。本文在梳理现有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讨论了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涉及农业的生产、流通以及经营三个重要环节。以东北三省作为研究区域,分析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农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积极成效及存在问题。基于此,分别从打造专业化数字农业人才队伍、鼓励数字农业领域的技术创新以及推动数字化转型融入农业全产业链全流程等方面,提出我国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未来的发展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