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753)
- 2023(22063)
- 2022(18329)
- 2021(16872)
- 2020(13834)
- 2019(31151)
- 2018(30813)
- 2017(58463)
- 2016(31683)
- 2015(35357)
- 2014(35379)
- 2013(35104)
- 2012(32571)
- 2011(29524)
- 2010(29867)
- 2009(28111)
- 2008(27844)
- 2007(25037)
- 2006(22665)
- 2005(20942)
- 学科
- 济(148157)
- 经济(147978)
- 业(105980)
- 管理(103742)
- 企(92255)
- 企业(92255)
- 方法(55627)
- 数学(44869)
- 数学方法(44360)
- 农(40420)
- 业经(39948)
- 中国(39350)
- 财(39216)
- 地方(33855)
- 制(30203)
- 学(28735)
- 农业(28020)
- 务(25603)
- 财务(25520)
- 财务管理(25476)
- 企业财务(24183)
- 理论(24041)
- 和(23768)
- 技术(23641)
- 贸(23319)
- 贸易(23298)
- 银(22765)
- 银行(22717)
- 易(22516)
- 环境(22265)
- 机构
- 学院(462878)
- 大学(460950)
- 济(193144)
- 经济(189056)
- 管理(179693)
- 研究(160416)
- 理学(152946)
- 理学院(151235)
- 管理学(148898)
- 管理学院(148034)
- 中国(122825)
- 京(99794)
- 科学(96471)
- 财(92147)
- 所(81179)
- 农(75761)
- 江(74661)
- 研究所(72969)
- 中心(71793)
- 财经(71608)
- 业大(66042)
- 经(64817)
- 北京(63205)
- 范(60629)
- 师范(60042)
- 农业(58718)
- 院(58448)
- 经济学(58304)
- 州(57391)
- 财经大学(52668)
- 基金
- 项目(301791)
- 科学(237949)
- 研究(223812)
- 基金(217885)
- 家(188970)
- 国家(187295)
- 科学基金(161344)
- 社会(142702)
- 社会科(135239)
- 社会科学(135202)
- 省(119037)
- 基金项目(114393)
- 自然(102358)
- 教育(101739)
- 自然科(99917)
- 自然科学(99896)
- 划(98538)
- 自然科学基金(98115)
- 编号(90849)
- 资助(89007)
- 成果(74526)
- 重点(67759)
- 发(67270)
- 部(66099)
- 创(63857)
- 课题(63687)
- 创新(59175)
- 国家社会(58936)
- 制(57331)
- 教育部(56818)
- 期刊
- 济(230775)
- 经济(230775)
- 研究(144405)
- 中国(97449)
- 财(73318)
- 管理(73001)
- 农(70463)
- 学报(70008)
- 科学(65384)
- 大学(53731)
- 教育(51806)
- 学学(50572)
- 农业(47971)
- 融(45817)
- 金融(45817)
- 技术(42428)
- 业经(37634)
- 财经(36499)
- 经济研究(35978)
- 经(31417)
- 问题(29349)
- 业(26549)
- 技术经济(24843)
- 图书(22808)
- 现代(22223)
- 贸(21955)
- 科技(21441)
- 理论(21172)
- 世界(21160)
- 商业(20961)
共检索到719689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柳毅 赵轩 边怀良
【目的/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全面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传统制造业正面临产业升级和低碳转型两大挑战,而数字化转型是应对重重挑战的最佳途径。【设计/方法】基于技术社会形成理论从传统制造业基础支撑力、数字产业发展保障力、绿色产业生态资源承载力三个维度构建耦合发展评价模型;基于共生理论构建产业共生集聚度指标,并运用熵值法测算长江三角2013~2019年传统制造业、数字产业与绿色产业的耦合度与共生集聚效应。【结论/发现】目前IT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布局结构对长三角地区传统制造业与绿色产业的耦合聚集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长三角传统制造业需要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加大低碳共性技术的研发与投资、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利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高能耗的生产方式实现“低碳发展与产业升级”的双转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永生 雷洪博 张宇飞 方俊智
选取中国30个省份为样本,构建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了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绿色转型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并分析了动态演进、地区差异和空间效应。研究表明:2011—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并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核密度显示全国以及东部、中部、东北地区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Dagum基尼系数显示四大经济区域耦合协调度地区差异呈缩小趋势,地区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莫兰指数显示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永生 雷洪博 张宇飞 方俊智
选取中国30个省份为样本,构建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了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绿色转型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并分析了动态演进、地区差异和空间效应。研究表明:2011—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并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核密度显示全国以及东部、中部、东北地区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Dagum基尼系数显示四大经济区域耦合协调度地区差异呈缩小趋势,地区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莫兰指数显示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晓玲 韩平
文章基于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绿色发展的耦合机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测度了中国30个省份2013—2021年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制造业绿色发展水平,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利用障碍度模型分析耦合协调进程中的障碍因子,并实证分析了两者耦合协调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绿色发展存在较强的耦合互动关系,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不高且局部不均衡;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绿色发展受到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参与程度、城镇化发展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制造业绿色发展 耦合协调度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志新 蒋欢跃 李成
基于2011—2021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长三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效应及多重路径的综合作用效果。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不仅能显著赋能本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还对邻近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空间溢出效应占比为79.4%;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要依赖于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积累,且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呈协同效应,消费能力路径与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均呈背离效应。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曹鹏 李廉水
在研究中国都市圈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构建了涵盖经济、社会、科技在内的中国都市圈与制造业互动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对长江三角洲都市圈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进行了实证评价,进而提出了促进该都市圈与制造业良性互动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都市圈 制造业 互动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为付 张二震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长三角是利用国际直接投资最多地区的之一,也是中国制造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已成为国际产业资本向中国转移的前哨阵地。本文主要是研究FDI对长三角制造业基地建设的贡献,采用实证的方法从不同方面研究了FDI对长三角工业制造业基地建设的促进作用,并对长三角地区不同省市利用FDI政策调整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FDI 长三角地区 国际制造业基地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东琪 张京祥 张明斗 于正松 胡毅 周亮
本文利用DEA模型、层次分析法和耦合度模型分析了1980-2010年长江三角洲16个地级市的城市化效率、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度,并对其耦合关系进行了理论初探,提出了概念模型。结果表明:①30年间,长三角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度总体经历了缓慢上升—急剧上升—缓慢下降—急剧下降的过程,呈倒"U"型发展;②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效率耦合关系不同,在一定时期,提高城市化效率可以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经济水平的发展也可提高城市化效率;但当城市化效率和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的水平时,城市化效率的提高不再成为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也不会过多地影响城市化效率;③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动态耦合关系,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会首先摆脱城市化效率带来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颜平 周闻宇 王瑞荣 金湖江
数字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已成为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基于长三角城市群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2—2021年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不断增强。从整体上看,长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在时序演化特征方面呈现高度耦合协调发展趋势;从城市层面看,其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性。(2)不同区域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耦合协调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提升空间较大。从空间演化特征看,优质协调、良好协调和中级协调占比很低,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从空间相关性看,呈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具体表现为空间集聚特征。(3)相邻城市之间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耦合协调度相互影响且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利用外资水平和产业结构优化对邻近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政府干预、对外开放度对邻近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人力资本没有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最后,提出要强化顶层设计、辐射带动和支撑保障,共同为城市群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耦合协同发展提供源动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罗军
制造业绿色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和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关键,数字技术具有知识密集和清洁性的特征,数字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已成为驱动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新引擎。在系统分析数字化赋能制造业绿色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数字化对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数字化促进了制造业绿色发展。异质性研究表明,制造业行业异质性和数字技术异质性会对数字化赋能效果产生影响。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主要通过优化要素结构、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降低成本和技术创新四条路径促进制造业绿色发展,但生产规模扩大起到一定抑制作用。环境规制在数字化赋能制造业绿色发展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存在环境规制强度的最优区间,在此区间,数字化赋能效应最大。因此,应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畅通数字技术赋能传导路径,将环境规制强度维持在合理区间,以实现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数字化 制造业 绿色发展 环境规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传江 吕力
本文以新经济地理学的第二代核心模型为分析框架来探讨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实证分析发现,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趋同可以用"由中心向外围的制造业空间扩散"来解释,这种扩散与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有密切关系,伴随着制造业扩散过程中的产业结构趋同是经济发展中的必然现象。
关键词:
产业同构 制造业空间扩散 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裴潇 袁帅 罗森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黄金经济带”,探究其绿色发展与数字经济的协调关系对构建区域绿色发展格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绿色发展与数字经济耦合协调指标体系,结合空间自相关模型、障碍度模型等,从地理时空二维角度评价两者发展水平、耦合协调演化特征以及制约耦合协调度的主要障碍因子,主要结论如下:(1)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数字经济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二者耦合协调度亦逐年递增,但流域整体耦合协调度不高,时间上发展不充分,空间上发展不均衡。(2)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长江经济带整体绿色发展与数字经济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正相关特征显著,流域内相邻省市间亦存在明显的空间关联特征。(3)制约绿色发展与数字经济耦合协调度的准则层障碍因子由高到低依次为经济发展>数字经济发展>社会服务>生态环境;指标层排名前7的障碍因子主要有9项,不同省市存在异质性特征。基于上述结论,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促进绿色发展与数字经济的良性互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言献策。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胡国良
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体系中,既有垂直型国际分工,也有水平国际分工。在这两种分工形式中,长三角制造业都处于分工体系的末端。这样一种国际分工定位,使该地区制造业可持续发展陷入困局。提升产业层级、与国外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扩大高新技术中间产品的生产平台是长三角制造业摆脱困局的主要路径。
关键词:
长三角制造业 国际分工 发展困局
[期刊] 改革
[作者]
樊福卓
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分工进展及分工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的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的空间布局在优化,区域内分工与合作取得了一定进展,各城市制造业的专业化倾向在增强。事实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不良竞争和内耗现象,多与政府的行为有关。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弱化"行政性边界",淡化地方利益观念,追求地区经济的整体利益。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制造业 分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傅为忠 刘瑶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长三角区域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率先提升产业数字化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实现两者深度融合的意义重大。文章基于2011—2019年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产业数字化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分析两者的耦合协调水平、时空演化特征以及耦合协调过程中的障碍因子。结果显示:2011—2019年长三角区域产业数字化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呈现上升态势,但整体水平不高且空间差异较大,与良性协调仍存在一定差距;各省的关键障碍因子既存在着相对集中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