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67)
2023(14515)
2022(12050)
2021(10885)
2020(8898)
2019(20211)
2018(20101)
2017(39072)
2016(21157)
2015(23840)
2014(23859)
2013(23875)
2012(22250)
2011(20095)
2010(20168)
2009(18687)
2008(17928)
2007(15799)
2006(14315)
2005(12865)
作者
(63023)
(52277)
(51810)
(49585)
(33254)
(25035)
(23475)
(20545)
(19943)
(18670)
(17795)
(17701)
(16600)
(16463)
(16051)
(16005)
(15520)
(15278)
(14931)
(14750)
(12975)
(12919)
(12508)
(11912)
(11810)
(11571)
(11535)
(11380)
(10536)
(10120)
学科
(108154)
经济(108051)
管理(62188)
(56270)
(45907)
企业(45907)
方法(40098)
数学(34801)
数学方法(34393)
地方(26052)
(25552)
中国(25127)
业经(24644)
(21695)
(20795)
农业(17417)
环境(17082)
(16278)
地方经济(15252)
(14976)
贸易(14969)
(14932)
(14406)
理论(14286)
产业(14062)
(13864)
银行(13830)
(13687)
金融(13686)
技术(13281)
机构
大学(309839)
学院(309014)
(131646)
经济(128802)
管理(123455)
研究(107204)
理学(106165)
理学院(105019)
管理学(103287)
管理学院(102739)
中国(79063)
(65855)
科学(65389)
(57376)
(53949)
研究所(48868)
(48234)
中心(48059)
(46072)
财经(45779)
业大(45357)
北京(41994)
(41420)
(41370)
师范(41066)
经济学(39640)
(38784)
(37337)
农业(37263)
经济学院(35369)
基金
项目(208598)
科学(163963)
研究(154452)
基金(150377)
(129797)
国家(128696)
科学基金(110893)
社会(98311)
社会科(93160)
社会科学(93131)
(83180)
基金项目(79998)
自然(70552)
教育(68989)
自然科(68812)
自然科学(68798)
(67895)
自然科学基金(67497)
编号(63031)
资助(61389)
成果(51069)
重点(46178)
(45986)
(45135)
课题(43144)
(42957)
国家社会(40204)
创新(40083)
科研(39050)
教育部(38832)
期刊
(153733)
经济(153733)
研究(96077)
中国(57538)
学报(46801)
管理(46159)
(44575)
科学(43439)
(42239)
大学(35388)
学学(33178)
教育(31767)
农业(30795)
技术(27550)
(26902)
金融(26902)
经济研究(24156)
业经(24128)
财经(22703)
问题(19725)
(19477)
图书(17688)
技术经济(17089)
理论(15796)
(14824)
科技(14599)
现代(14230)
实践(14183)
(14183)
资源(13842)
共检索到4646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邓斯文  翟璐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辽宁省工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新路径。文章在政策环境、数字技术等方面对辽宁省数字经济促进工业绿色转型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数字经济在推动辽宁省工业绿色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引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完善治理体系等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婷睿  
辽宁省不仅是中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又具有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港口资源优势。针对辽宁省环境问题已经十分突出的现状,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物流成为促进辽宁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在探讨循环经济和绿色物流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循环经济模式下,辽宁省应从绿色供应链物流体系和企业绿色物流体系出发,构建绿色物流体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林晓  徐伟  杨凡  赵林  
基于SBM-Undesirable模型,对2003—2014年辽宁省14个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GEE)进行测度,揭示时空分布特征,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GEE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时序演变分为缓慢上升(2003—2009年)和波动下降(2009—2014年)两个阶段,区域差异呈扩张趋势;(2)空间格局呈"山脊状"特征,以沈阳、大连为核心的中部至南部沿海一线向东西两侧递减;(3)GEE不存在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教育水平、财政支持水平对本地GEE分别存在显著为正向、负向影响,产业结构、经济开放度对邻接市GEE分别存在显著的正向、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GEE存在"U型"曲线关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林晓  徐伟  杨凡  赵林  
基于SBM-Undesirable模型,对2003—2014年辽宁省14个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GEE)进行测度,揭示时空分布特征,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GEE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时序演变分为缓慢上升(2003—2009年)和波动下降(2009—2014年)两个阶段,区域差异呈扩张趋势;(2)空间格局呈"山脊状"特征,以沈阳、大连为核心的中部至南部沿海一线向东西两侧递减;(3)GEE不存在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教育水平、财政支持水平对本地GEE分别存在显著为正向、负向影响,产业结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静  周虹  姜波  刘佳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董雪  崔莹  葛立群  
目前公众对于绿色食品的概念不再陌生,全民对绿色食品的需求逐年增强。但是目前市场上,包括大型超市,绿色食品的数量及种类较少,并且鱼目混珠,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价格偏高。辽宁省绿色食品发展应从加快绿色农产品的种养及加工推广、政府相关部门需建立绿色食品公报制度、强化农民的科技教育、建立品牌特色,推进地理标志等几方面入手,促进绿色食品的健康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于成学  葛仁东  
投资和消费与绿色经济增长密切相关。首先,在GK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正,构建了环境库兹涅兹曲线扩展模型(GGK模型);其次,选取1989-2013年辽宁省国民经济统计数据,运营EViews软件分析数据的平稳性和协整特征,构建了非线性多元回归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投资和消费对辽宁省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增—减—增"的趋势;最后,提出对策和建议,为推动辽宁省绿色经济增长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郑古蕊  
将绿色发展战略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当前资源环境压力日渐加大的形势下表现出了极大的迫切性。辽宁城镇化建设存在着资源环境承载力不足、"城市病"、生存环境恶化、自然要素保护意识欠缺等问题,需要通过制定绿色城镇化规划,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综合整治生态环境,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来实现辽宁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浩  王青  宋阳  李广军  李连德  
科学地评价循环经济发展是进一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决策依据。本文从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为例,运用能值分析方法从能值流量、资源投入产出、资源消耗、环境压力、综合指数五个方面构建了循环经济评价能值指标体系,详细分析了辽宁省1990年~2005年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结果表明:辽宁省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本地资源,需要购买的能值总量较少,资源基础相对雄厚,总能值用量中74%以上来自不可更新资源消耗,且逐年上升,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虽然废弃物能值增长幅度滞后于总能值用量与GDP增长幅度,说明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污染排放治理工作成效显著,但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的惯性作用,使废弃物总量持续增加状况在一...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边恕  王智涵  
如何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话题,人类绿色发展指数对于测度和判断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程度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文章以辽宁省为例,对人类绿色发展指数进行测度与分析,对重工业发展城市的人类绿色发展指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结合相关文献研究,选取适合辽宁省发展特征的经济、社会、资源配置、环境保护等四个人类绿色发展维度,利用2009-2019年辽宁省相关数据,构建人类绿色发展指数评价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对人类绿色发展指数进行拟合,分析人类绿色发展指数水平;其次,使用Moran指数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考察人类绿色发展指数水平受地理位置的影响情况;最后,将障碍度模型引入人类绿色发展指数的影响因素分析中,为人类绿色发展指数的研究方法做了创新性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上,熵值法的结果显示人类绿色发展指数呈现升高趋势,但2015年以来人类绿色发展指数受资源配置和环境保护的影响而上下波动。在空间上,Moran指数得出人类绿色发展指数呈集聚分布状态,发现人类绿色发展指数存在"集聚效应"的可能性;障碍度模型得出制约人类绿色发展指数空间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有资源配置、环境保护,验证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环境保护对提升人类绿色发展指数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要提升创新驱动力、增强市场活跃度、加强资源节约使用宣传、促进资源利用结构合理化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戴致光  
[目的]推动农业绿色生产对于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从经济效益、资源利用、生态优化和基本保障4个层面选取了18个代表性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客观评价了2005—2018年辽宁省的农业绿色生产水平及各市之间的差异。[结果](1)2005—2018年,全省农业绿色生产水平的评价分值基本呈现直线式上升的趋势,由2005年的0.233提高到了2018年的0.806,年均增长18.9%。其中,经济效益、资源利用、生态优化和基本保障水平整体呈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目前资源利用和生态优化对整体发展水平的贡献较低。(2)从各市的农业绿色生产水平来看,大连、盘锦等5个市相对处于较高水平,本溪、营口等6个市处于中等水平,抚顺、铁岭和鞍山3个市处于相对较低水平。[结论]辽宁省农业绿色生产水平整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区域差异较大。其中,辽宁东北部及中部地区农业绿色生产有待加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尚娟  王珍梦  
数字经济作为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新模式,能够通过驱动经济增长、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有效赋能绿色经济发展。基于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绿色经济发展的赋能作用,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经济整体上能够显著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引入工具变量、Tobit回归、分阶段回归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第二,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推动经济增长、提高科技创新水平等途径间接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并呈现出非线性特征的门槛效应;第三,数字经济赋能绿色经济发展的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表现出东部最高、东北部次之、中部和西部最低的非均衡性特征。据此,从强化数字化基础建设、提高科技创新投入、挖掘数字要素等方面提出数字经济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尚娟  王珍梦  
数字经济作为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新模式,能够通过驱动经济增长、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有效赋能绿色经济发展。基于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绿色经济发展的赋能作用,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经济整体上能够显著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引入工具变量、Tobit回归、分阶段回归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第二,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推动经济增长、提高科技创新水平等途径间接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并呈现出非线性特征的门槛效应;第三,数字经济赋能绿色经济发展的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表现出东部最高、东北部次之、中部和西部最低的非均衡性特征。据此,从强化数字化基础建设、提高科技创新投入、挖掘数字要素等方面提出数字经济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蒋鹏  刘广东  
物流活动一直被认为是制造污染的"重灾区",因此发展绿色物流成为实现"节能减排"的关键。文章选取辽宁省部分物流企业的主管为受访者,而后应用决策实验室分析法(DEMATEL)和分析网路程序法(ANP)来评价绿色物流发展的关键因素,最后根据关键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结合重要性—绩效值分析(IPA)的结果来探讨关键绩效的改善措施,以期利于绿色物流活动的有效开展。实证研究的结果显示,政府的相关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及环保投资)是促进绿色物流发展的关键因素;而着眼于企业形象与竞争力提升的企业主张亦是绿色物流发展的驱动力;竞争的不断加剧,促使物流企业激发了参与物流产业升级的需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奥  武春友  
辽宁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点区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产业结构一直处于重化工行业压倒性发展态势,工业行业的能耗结构、比重都呈现出畸形发展特点,特别是在当前国家供给侧改革框架下,辽宁省如何解决GDP与节能减排双目标实现的两难问题已迫在眉睫。文章在绿色增长理论框架下,重构不可再生能源消耗效率测度模型,在对辽宁省不可再生能源消耗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运用超效率DEA方法对辽宁省不可再生能源消耗效率进行测度研究,并相应的提出如何提升辽宁省不可再生能源消耗效率的相关对策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