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56)
2023(12162)
2022(9202)
2021(8036)
2020(5889)
2019(12939)
2018(12470)
2017(23187)
2016(12027)
2015(13390)
2014(13403)
2013(13373)
2012(13020)
2011(12137)
2010(12541)
2009(11769)
2008(11384)
2007(10256)
2006(9808)
2005(9419)
作者
(37901)
(31797)
(31587)
(30061)
(20290)
(15083)
(14283)
(12290)
(12181)
(11299)
(11119)
(10464)
(10265)
(10195)
(10005)
(9700)
(9432)
(9183)
(9027)
(8744)
(8189)
(7783)
(7761)
(7294)
(7254)
(7202)
(7030)
(6865)
(6447)
(6273)
学科
(80986)
经济(80934)
管理(33369)
(31079)
地方(24926)
中国(23448)
(22690)
企业(22690)
业经(20038)
方法(18949)
(18841)
数学(16122)
数学方法(15994)
地方经济(15681)
(13479)
农业(13456)
(12958)
金融(12957)
(12911)
环境(12763)
(12386)
银行(12375)
产业(12366)
(12182)
(11488)
(10616)
(10593)
贸易(10581)
信息(10261)
(10103)
机构
学院(190674)
大学(187333)
(90228)
经济(88476)
研究(74950)
管理(67046)
中国(56749)
理学(55601)
理学院(54923)
管理学(54162)
管理学院(53789)
科学(42469)
(40770)
(39307)
(37981)
研究所(33973)
中心(32685)
(30605)
财经(30125)
(29906)
经济学(28779)
(27121)
(27058)
(27053)
师范(26804)
北京(26763)
经济学院(25465)
(24716)
业大(24420)
科学院(22842)
基金
项目(117761)
科学(92905)
研究(90619)
基金(82909)
(71492)
国家(70820)
社会(60286)
科学基金(60136)
社会科(57319)
社会科学(57307)
(47443)
基金项目(42117)
教育(39580)
(38762)
编号(36448)
自然(33746)
(33291)
自然科(32891)
自然科学(32886)
资助(32587)
自然科学基金(32258)
成果(30412)
发展(27734)
(27264)
重点(27007)
课题(26781)
国家社会(25734)
(24802)
(24725)
创新(23159)
期刊
(117248)
经济(117248)
研究(66028)
中国(44104)
(29840)
(28170)
管理(27764)
学报(26360)
科学(25387)
(22546)
金融(22546)
教育(22126)
大学(20567)
农业(20284)
经济研究(19694)
学学(19227)
业经(18762)
技术(18205)
财经(15754)
问题(14698)
(13822)
(11466)
技术经济(11233)
世界(10906)
国际(10401)
(10066)
商业(9821)
图书(9595)
经济问题(9581)
统计(9249)
共检索到3173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韩晶  陈曦  冯晓虎  
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能够引发从生产要素到生产力再到生产关系的全面绿色变革,实现对绿色发展的全方位赋能。数字经济为绿色发展夯实要素基础、扩展无限空间、提供根本保障。从动力机制来看,数字经济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为绿色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从演化机理来看,数字经济对绿色发展的赋能效应主要表现为要素融合和精准匹配带来的企业成长和产业优化;从参与主体来看,数字经济能够为绿色发展推动形成以政府、企业和公众为主体的多元治理体系。然而,数字经济赋能绿色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诸多现实挑战,突出表现为:数字鸿沟与地区绿色发展水平差距相互交织,核心数字技术基础薄弱,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困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风险溢出,数字流通体系运行不畅,数字治理能力不强。“十四五”时期,充分发挥数字经济赋能绿色发展的新优势,应积极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建立现代流通体系、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高星  李麦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规划的重点目标之一,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在数字信息时代,数字经济是构建国家竞争新优势的先导力量,是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推力。本文阐述了数字经济的概念内涵、基本特征及其发展态势,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通过要素配置效应、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创新效应及数字治理效应赋能经济绿色发展,但数字经济在驱动经济绿色发展方面存在数字核心技术薄弱、区域“数字鸿沟”现象明显、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受阻、数字技术专业人才稀缺,以及数字治理能力较弱等现实制约。因此,应加大数字经济发展投入,实施差异化数字发展战略和加强跨区域协调联动发展,加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有序推进,积极探索数字人才培养机制,健全数字治理体系,进而提升经济绿色发展的数字经济赋能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常永佳  
绿色金融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裕的资金保障,这同时是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迎来的新机遇。现阶段,绿色金融支持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也面临着绿色发展意识相对滞后、农村产业结构欠合理、绿色金融资金供需不平衡、绿色金融配套政策机制尚不健全以及缺乏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绿色金融人才等诸多方面的阻碍。如何充分发挥绿色金融支持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选择符合实际情况的现实路径将成为新时期的重点和难点。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宏兵   张少华  
当前,我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与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背景下,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为我国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从主要合作领域看,数字基础设施合作有助于促进创新发展,加快贸易动能转换,并能有效弥合世界数字鸿沟,降低贸易成本;数字贸易合作通过优化贸易结构、变革贸易方式等路径扩展贸易边界,增强贸易竞争新优势;数字治理合作对于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加快形成制度型开放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数字经济国际合作赋能贸易高质量发展面临全球数字鸿沟、基础设施薄弱、地缘政治摩擦与数字治理碎片化等现实挑战。为此,我国应加大数字技术研发和数字人才培育投入,发挥“数字丝绸之路”引领作用,加强区域性数字合作,全方位推动贸易各环节数字化转型,创新数字合作机制与方式,主动参与全球数字治理,探索以数字经济国际合作赋能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方案。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英华   于沛太  
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的深度融合可以为乡村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发展动力。本文在厘清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技术人才与数字化素养提升、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等方面提出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举措,助力乡村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尚娟  王珍梦  
数字经济作为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新模式,能够通过驱动经济增长、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有效赋能绿色经济发展。基于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绿色经济发展的赋能作用,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经济整体上能够显著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引入工具变量、Tobit回归、分阶段回归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第二,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推动经济增长、提高科技创新水平等途径间接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并呈现出非线性特征的门槛效应;第三,数字经济赋能绿色经济发展的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表现出东部最高、东北部次之、中部和西部最低的非均衡性特征。据此,从强化数字化基础建设、提高科技创新投入、挖掘数字要素等方面提出数字经济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尚娟  王珍梦  
数字经济作为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新模式,能够通过驱动经济增长、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有效赋能绿色经济发展。基于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绿色经济发展的赋能作用,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经济整体上能够显著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引入工具变量、Tobit回归、分阶段回归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第二,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推动经济增长、提高科技创新水平等途径间接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并呈现出非线性特征的门槛效应;第三,数字经济赋能绿色经济发展的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表现出东部最高、东北部次之、中部和西部最低的非均衡性特征。据此,从强化数字化基础建设、提高科技创新投入、挖掘数字要素等方面提出数字经济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潘文富   彭枭   伊健武  
绿色发展、数字经济驱动新一轮创新提速的同时,正在重塑中国区域创新格局、影响区域创新效率。基于我国南方14个省份2012—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中介效应、面板门槛模型等方法,系统研究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绿色发展程度越高,该区域创新能力越强;绿色发展能够通过提升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创新。基于此,各地区推进绿色发展的过程中,要协调区域间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的发展,以实现我国整体创新效率最优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论文的边际贡献在于补充了绿色发展对于区域创新作用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拓展了绿色发展、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的作用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潘文富   彭枭   伊健武  
绿色发展、数字经济驱动新一轮创新提速的同时,正在重塑中国区域创新格局、影响区域创新效率。基于我国南方14个省份2012—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中介效应、面板门槛模型等方法,系统研究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绿色发展程度越高,该区域创新能力越强;绿色发展能够通过提升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创新。基于此,各地区推进绿色发展的过程中,要协调区域间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的发展,以实现我国整体创新效率最优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论文的边际贡献在于补充了绿色发展对于区域创新作用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拓展了绿色发展、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的作用机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程宇  董衍美  
2011年10月27~30日,主题为"实现TVET的转型——应对绿色经济发展的挑战"的国际专家会议在德国柏林召开,会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教中心(UNESCO-UNEVOC)、德国经济合作组织(GIZ)、亚太地区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鲁德银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郝建江  郭炯  
专业发展是教师职业成长、教学能力发展的生长点和驱动力。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教育融合应用,促逼教育生态的智能化升级、数字化转型、系统性变革,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契合教育的发展转变。本研究先从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方面分析了新兴技术教育应用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诉求,如教育观的转变、技术认知与应用、创新教学能力、数据应用能力、职业定位转变等;然后从专业发展意识不足、发展机会不平等、发展需求难以满足、发展成果难以落地四个方面,阐述了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文章最后聚焦新兴技术应用引发的教育发展变革,从新空间、新模式、新要素、新制度、新理念方面,分析和探索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如虚实融合的实践空间,精准研修的发展模式,平台、资源与数据成为关键要素,研修与评价机制的转变,终身学习与跨界融合的理念等。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郭克莎  田潇潇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核心问题是加快工业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保护上升到前所未有的国家战略高度,相关政策文件密集出台,随着这些政策措施落地,工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发展困境。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艰巨任务下,需积极应对工业能耗结构难以快速转变、工业绿色技术发展储备不足、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压力较大、工业区域发展关系面临调整难题、工业绿色转型的体制机制不完善等挑战。要培育绿色市场需求对工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导向功能,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对工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深化绿色制度创新对工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推动机制,提升绿色对外贸易对工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引领效应。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高燕   贾步云  
新质生产力是与高质量发展高度契合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提出立足于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遵循新发展理念下生产力形成和发展规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以新科技引领、新要素挖掘、新产业集聚赋能高效能、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当前,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面临创新技术供给不足、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产业结构有待升级、配套联动滞后乏力等一系列梗阻和制约,需要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潜能,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释放产业载体动能,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发力数字经济赛道,促进数实深度融合发展;深化生产关系变革,扩大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整合人才主体资源,推动人力资本质量跃升赋能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常晋  孔振焕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同时也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数字技术具有匹配效应、协同效应与公平效应,契合乡村振兴发展需求。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格局致使数字鸿沟不断加深,农业发展特征与供应链金融短板制约数字经济在乡村振兴领域应用,难以数字经济优势。本文从政策、宏观经济环境与机制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发展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