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03)
- 2023(17308)
- 2022(13893)
- 2021(12387)
- 2020(10172)
- 2019(22526)
- 2018(22451)
- 2017(43289)
- 2016(23063)
- 2015(25941)
- 2014(26238)
- 2013(25995)
- 2012(23962)
- 2011(21727)
- 2010(22307)
- 2009(21576)
- 2008(21506)
- 2007(19801)
- 2006(18200)
- 2005(16916)
- 学科
- 济(128231)
- 经济(128066)
- 业(98396)
- 管理(83076)
- 企(80560)
- 企业(80560)
- 农(50545)
- 方法(47641)
- 业经(38507)
- 数学(38080)
- 数学方法(37881)
- 财(34611)
- 农业(33795)
- 中国(30492)
- 制(25995)
- 地方(25973)
- 务(23031)
- 财务(22998)
- 财务管理(22961)
- 企业财务(21852)
- 体(20083)
- 策(19045)
- 技术(18998)
- 理论(18603)
- 学(18343)
- 贸(17942)
- 贸易(17931)
- 银(17765)
- 融(17757)
- 金融(17755)
- 机构
- 学院(354827)
- 大学(349307)
- 济(164021)
- 经济(161074)
- 管理(140832)
- 理学(120406)
- 理学院(119322)
- 管理学(117852)
- 管理学院(117192)
- 研究(114223)
- 中国(92137)
- 财(78059)
- 京(71314)
- 农(62462)
- 科学(61679)
- 财经(60968)
- 江(55815)
- 所(55457)
- 经(55132)
- 中心(53161)
- 经济学(51601)
- 研究所(48968)
- 业大(48525)
- 农业(47113)
- 经济学院(46295)
- 财经大学(44464)
- 北京(44405)
- 州(43434)
- 范(42115)
- 师范(41810)
- 基金
- 项目(220989)
- 科学(177523)
- 研究(168629)
- 基金(163658)
- 家(138439)
- 国家(137098)
- 科学基金(120812)
- 社会(114648)
- 社会科(108539)
- 社会科学(108516)
- 省(86230)
- 基金项目(85977)
- 教育(75813)
- 自然(72232)
- 自然科(70601)
- 自然科学(70587)
- 自然科学基金(69420)
- 划(69332)
- 编号(68072)
- 资助(65425)
- 成果(55662)
- 部(50419)
- 发(48706)
- 国家社会(48531)
- 重点(48288)
- 创(47785)
- 制(47549)
- 课题(45945)
- 教育部(44562)
- 人文(44453)
- 期刊
- 济(199916)
- 经济(199916)
- 研究(110183)
- 中国(71005)
- 农(64987)
- 财(63471)
- 管理(56264)
- 学报(46336)
- 科学(46013)
- 农业(43439)
- 融(39384)
- 金融(39384)
- 大学(38306)
- 学学(36388)
- 业经(35649)
- 财经(32556)
- 技术(31843)
- 经济研究(31024)
- 教育(29545)
- 经(28088)
- 问题(26290)
- 业(22029)
- 技术经济(21068)
- 世界(19990)
- 贸(18518)
- 商业(17639)
- 现代(17304)
- 经济问题(17268)
- 版(17045)
- 统计(16656)
共检索到5510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文青 乔立娟 王建忠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数字经济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新动能。文章从产业现代化、生态优良化、文化现代化、治理有效化和生活富裕化五个维度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深入分析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理论机制,并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2)在作用机制上,数字经济通过促进产业现代化、生态优良化、文化现代化、治理有效化和生活富裕化来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且对五个维度的促进作用有异质性,其中数字经济对产业现代化的影响程度最为强劲,对文化现代化、生活富裕化、治理有效化的影响程度依次减弱,对生态优良化的影响程度最弱。(3)数字经济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具有区域异质性,对中部地区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对东北地区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玉龙 章汪丽 赵亚娟
文章基于2012—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并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经济不仅可以直接促进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且能够通过推动科技创新,间接对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产生正向影响。数字经济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在区域结构和维度层面均具有明显的异质性。通过空间计量分析发现,数字经济能够产生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在促进本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同时,对相邻地区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也具有推动作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罗振军 兰庆高
本文在理论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影响的基础上,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在不同区域和维度上存在明显差异;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此外,数字普惠金融还会以当地经济发展、农村固定资产投入、农户家庭收入为中介变量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为此,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应最大化利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所带来的红利,各地可结合自身资源禀赋采用差异化思路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媛 阮连杰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组成部分,数字经济的纵深发展和全面拓展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了新动能。在构建2011—2020年31个省区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的基础上,多维度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有效赋能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机制检验证实,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是其重要的中介传导机制,其中科技创新的影响效应较人力资本更显著。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赋能效应呈现出“中西部>东部”的总体态势;数字经济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表现为:粮食产销平衡区>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越高,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就越明显。分维度估计结果表明,相较于农村现代化,数字经济对农业现代化的驱动力更强劲。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卫才 张守夫
数字经济深入发展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数字化转型提供新动力。文章选取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水平及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检验数字经济对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效应;同时,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纳入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其在数字经济驱动农业产业链现代化过程中的传导作用。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驱动农业产业链现代化,且该结论具有稳健性;数字经济可通过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推动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低农业产业集聚地区数字经济对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促进效果更明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昊诺 赵霞
在数实深度融合,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数字技术为乡村振兴带来新机遇。分析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论机制,选取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各省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具有显著的直接促进作用,同时还通过数字普惠金融和激发农村创新活力来间接影响乡村振兴的发展,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未来,需要从加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引导数字普惠金融、激发农村创业活力、关注数字人才培养、数字资源互联互通等着手,促进数字经济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蓝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昊诺 赵霞
在数实深度融合,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数字技术为乡村振兴带来新机遇。分析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论机制,选取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各省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具有显著的直接促进作用,同时还通过数字普惠金融和激发农村创新活力来间接影响乡村振兴的发展,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未来,需要从加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引导数字普惠金融、激发农村创业活力、关注数字人才培养、数字资源互联互通等着手,促进数字经济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蓝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钟晓君 胡凯玲 刘德学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稳定器与加速器,是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契机下,文章研究数字经济与服务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利用熵值法构建数字经济综合评价指数,基于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推动服务业结构升级,其中数字产业化对服务业结构升级影响最大,其次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数字化。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服务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具有地区异质性,其中数字经济赋能中西部地区服务业结构升级效果高于东部地区。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服务业 结构升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婷婷 温雪 潘明清
数字经济是激活和挖掘农村消费潜力的重要引擎,在电商平台的带动下,提升了农村家庭的消费能力。将数字经济影响农村家庭消费的理论机制归纳为两个:一是互联网的“知识溢出效应”刺激农村家庭的消费动机;二是电商平台的“消费释放效应”促使消费潜力转化为现实消费。基于CFPS微观数据,以互联网参与度衡量数字经济在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互联网参与度对农村家庭消费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表明提升互联网参与度是提升农村家庭消费水平的重要动力;互联网能够通过影响家庭的认知和观念,进而影响农村家庭的消费;互联网参与度增强有助于提升农村家庭对网络消费模式的偏好程度,提高家庭消费额。为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农村家庭消费能力的提升作用,应加大对农村居民的网络知识培训力度、完善农村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互联网参与度 农村家庭消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钰苓 刘成杰 谭君印 李虹桥
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27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限模型、机制检验模型、空间杜宾模型等分析了数字经济对城市发展质量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显著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且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对城市发展质量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影响,且会受到产业结构升级的进一步强化;数字经济能通过绿色技术创新与互联网产业集聚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数字经济的影响效应在地区规模和城市特征上具有显著异质性,且基础设施薄弱的城市也能通过数字经济建设来提升城市质量。因此,为进一步释放数字经济的多重效应,应强化顶层设计,在数字技术、数字平台、数字金融三个方面培育壮大城市发展质量的新动能;以“新基建”为契机,促进“数实共生”和区域协同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贵现
文章基于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深入考察新质生产力对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推动农业技术进步和乡村产业融合是新质生产力影响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关键途径。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东部地区和农业劳动生产率较高地区,新质生产力对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赋能效应更为明显。空间溢出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不仅可驱动本地区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发展,而且能够对周边地区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产生正向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守德 毛心宇
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农村发展的新引擎,国家积极倡导发挥数字经济带动农业农村发展的作用。“数商兴农”是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它着重强调了商务和数字两方面对助农的作用。探究“数商兴农”对农村现代化的影响效果,对于提高农村经济文化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以农村电商水平和数字经济为两个核心解释变量,利用2013-2020年除港澳台地区以外的我国31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数商兴农对农村现代化的空间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显著促进农村现代化,但是农村电商与农村现代化的相关性受地域因素影响,排除地域因素后,农村电商发展也会正向影响农村现代化水平。空间计量的实证结果还显示,数商兴农对推动农村现代化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区会辐射影响周边地区的农村现代化水平。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韩利 曹俊勇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石,财政金融协同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文章探讨了财政金融协同作用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并从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维度选取了27个评价指标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体系,采用TOPSIS熵权法综合测算了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实证验证了财政金融协同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具体影响,并基于国内案例再次验证了财政金融协同作用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效果,最后,分别从先进经验和成功模式推广、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建立财政金融协同机制及差异化协同机制等视角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玉婷 高强 杨旭丹
将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划分为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农业产业结构高级化,并阐述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影响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机制。然后,基于1997-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静态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系统GMM估计方法对理论机制进行了严谨的实证检验,并运用替换关键解释变量的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显示:(1)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会显著降低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程度,不利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2)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会通过降低人力资本和阻碍技术进步两条机制,阻碍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据此,本文提出,为缓解农村劳动力老龄化所带来的劳动力质量和数量约束,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增加对农村劳动力的农业知识和技术培训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玉婷 高强 杨旭丹
将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划分为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农业产业结构高级化,并阐述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影响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机制。然后,基于1997-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静态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系统GMM估计方法对理论机制进行了严谨的实证检验,并运用替换关键解释变量的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显示:(1)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会显著降低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程度,不利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2)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会通过降低人力资本和阻碍技术进步两条机制,阻碍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据此,本文提出,为缓解农村劳动力老龄化所带来的劳动力质量和数量约束,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增加对农村劳动力的农业知识和技术培训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