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66)
2023(8829)
2022(6304)
2021(5347)
2020(3732)
2019(8089)
2018(7824)
2017(14321)
2016(7649)
2015(8700)
2014(8811)
2013(8772)
2012(8666)
2011(7946)
2010(8403)
2009(7890)
2008(7684)
2007(6998)
2006(6789)
2005(6595)
作者
(24003)
(20115)
(19991)
(19339)
(12766)
(9394)
(9056)
(7765)
(7648)
(7212)
(7084)
(6517)
(6485)
(6470)
(6291)
(6278)
(5901)
(5818)
(5763)
(5374)
(5287)
(4858)
(4752)
(4729)
(4599)
(4588)
(4247)
(4193)
(4057)
(3969)
学科
(60268)
经济(60215)
管理(22602)
(17515)
地方(16455)
业经(14644)
中国(14221)
(13512)
企业(13512)
方法(12988)
地方经济(12046)
(11491)
数学(11196)
数学方法(11034)
产业(9852)
(9393)
信息(9032)
总论(8980)
(8792)
(8622)
信息产业(8479)
(8226)
金融(8223)
农业(8076)
(7955)
银行(7955)
(7704)
(7286)
环境(7124)
经济学(6956)
机构
学院(124005)
大学(123303)
(61749)
经济(60476)
研究(47350)
管理(42159)
中国(37367)
理学(34219)
理学院(33819)
管理学(33295)
管理学院(33049)
(28398)
(25774)
科学(24691)
(23354)
中心(21486)
财经(21408)
(21025)
经济学(20664)
研究所(20387)
(19166)
经济学院(18161)
(17777)
师范(17660)
北京(17207)
(16885)
(16851)
财经大学(15485)
(15481)
社会(14280)
基金
项目(71689)
研究(58216)
科学(56041)
基金(50013)
(42218)
国家(41810)
社会(38953)
社会科(36881)
社会科学(36873)
科学基金(35435)
(27776)
教育(26289)
基金项目(24201)
编号(24007)
(22393)
成果(21329)
资助(19734)
课题(17699)
自然(17662)
(17382)
国家社会(17337)
自然科(17177)
自然科学(17174)
自然科学基金(16822)
重点(16496)
(15238)
发展(15109)
(15084)
(14965)
(14879)
期刊
(82933)
经济(82933)
研究(46643)
中国(28451)
(22151)
管理(18674)
教育(16905)
(15692)
(15289)
金融(15289)
学报(14812)
科学(14041)
经济研究(13950)
技术(13650)
大学(12107)
财经(12104)
业经(11096)
学学(11023)
(10694)
问题(10604)
农业(10252)
(8013)
图书(7809)
技术经济(7755)
世界(7238)
国际(7067)
经济问题(6851)
统计(6837)
(6061)
论坛(6061)
共检索到2158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亮亮   邢云文  
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蕴含着深厚的逻辑机理,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原理,吸收和借鉴对历次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变革的有益启示,凝结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艰辛探索与实践历程,高度契合于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追求。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数字经济与产业经济融合度不高、数字平台垄断与共同富裕价值理念相悖、数字鸿沟与阶层固化趋势凸显等现实问题,成为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新的问题指向。站在新发展阶段,需要从聚焦数字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聚焦数字经济与产业经济深度融合、聚焦数字治理以超越数字资本逻辑、聚焦收入分配改革汇聚共同富裕合力四个方面求突破,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拓展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实践进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段可仪   胡宁宁  
数字经济逐渐成为新时代赋能共同富裕的“加速器”。在深度剖析共同富裕与数字经济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利用2011-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支撑效应和作用机制,进一步从区域和维度两个方面考察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异质性。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作用效果具有时滞性,对共同富裕的影响随时期发生变化,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促进共同富裕水平提升,且“做大蛋糕”的效应强于“分好蛋糕”的效应,在东部地区赋能效应尤为明显。对此要进一步提升科技自立自强水平,提高平台经济监管和治理能力,并推动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程明   方青   吴波  
共同富裕内蕴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双重目标,是包含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的“整体性富裕”社会形态。城乡发展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的首要制约因素。城乡融合发展旨在解决共同富裕中“城兴乡衰”、城乡失衡等结构性困境,从而突破西方“富者更富,贫者更贫”的资本主义制度定律。文章廓清了城乡融合发展与共同富裕目标的逻辑关联,基于政府、市场与社会多元共治视角阐释了城乡融合发展赋能共同富裕的机理脉络,将共同富裕解构为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和有爱社会协同共治的渐进式过程。城乡融合发展赋能共同富裕的实践进路在于:加快城乡产业深度融合,夯实共同富裕物质基础;加快城乡要素畅通流动,激发共同富裕内在动能;加快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确保共同富裕起点公平;加快城乡生态共保共享,拓展共同富裕时代内涵。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田哲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形态,对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进而助力农民农村的共同富裕。本文在阐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也剖析了其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而提出了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逻辑进路。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学英   张东   刘渊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建设教育强国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文章归纳了教育强国赋能共同富裕三个层面的价值意蕴,即有效匹配新质生产力需求、助推建构可持续生计、实现弱势区域/群体发展的起点公平。诠释了教育强国赋能共同富裕的逻辑起点,在推高层面支撑创新驱动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在稳中层面促进传统产业/行业转型升级、赋能存量劳动力就业迭代,在提低层面实现区域均衡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结合共同富裕的内涵阐释了教育强国赋能过程富裕、差别富裕、逐步富裕、全面富裕的内在机理,分析了教育强国赋能共同富裕的实践向度:以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教育包容性发展切断贫困的不利循环,以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赋能区域均衡发展;增强教育民生属性赋能完整人培养以实现全面富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谢加书   王宇星  
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环,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数字经济逐渐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增长、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新引擎。数字经济通过增收、增智、增质等赋能农民共同富裕取得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但这一过程存在垄断风险、收入分配制度不完善、“软着陆”不足等结构性堵点以及内生动力不足、基础设施不均衡、资金支持不力等非结构性难点。为此,要提升人力资本、夯实资源支撑、强化制度保障等,增效数字经济赋能农民共同富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谢加书   王宇星  
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环,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数字经济逐渐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增长、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新引擎。数字经济通过增收、增智、增质等赋能农民共同富裕取得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但这一过程存在垄断风险、收入分配制度不完善、“软着陆”不足等结构性堵点以及内生动力不足、基础设施不均衡、资金支持不力等非结构性难点。为此,要提升人力资本、夯实资源支撑、强化制度保障等,增效数字经济赋能农民共同富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洪功翔  洪阳  
大力发挥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是由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反复证明,私有制是实现不了共同富裕的。公有制取代私有制,为按劳分配提供了制度基础。按劳分配制度通过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初次分配的公平,劳动成果的社会共享,促进共同富裕。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主体作用,自觉践行按劳分配制度,让社会共享国有企业发展成果,在共同富裕道路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是公有制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逻辑。发展壮大公有制经济,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在初次分配中兼顾公平,对推动共同富裕目标实现意义重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童成帅  周向军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旨。新时代共同富裕以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思想为理论基石,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富民、大同思想为文化基因,以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对共同富裕的理路探索为历史根基,以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伟大成就为现实基础,具有深厚的生成基础与时代底蕴。新时代共同富裕内具深刻严密的逻辑意涵:共同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是其认知前提;全体人民共建共享的富裕是其内涵精髓;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其外延范畴;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是其重要标志。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汇聚共同富裕的实现“合力”;要坚持和完善基本制度体系,夯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满东  
职业教育具有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价值、提升后富群体致富能力的社会价值、促进实现教育公平的教育价值、充实精神富裕的精神价值。在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职业教育应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技能社会、教育均等等维度助力共同富裕伟大实践,通过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富裕;探索职教乡村振兴学院模式,提升后富群体致富能力,实现乡村富裕;聚焦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扩中提低”行动,实现技能富裕;有序推进职教均等化,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富裕;推进“大思政”协同育人范式,助推德业兼修,实现德行富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利利   徐强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其内涵是把握“共同”和“富裕”的有机统一,核心是“共建共享”,目标是实现全民富裕和全面富裕。平台经济是平台技术与经济发展相融合的新经济模式,平台经济的底层逻辑与共同富裕之间具有一定的耦合性。平台经济中劳动资料的数字化变革、劳动组织方式的平台化发展和数据、信息等劳动成果的共享性成为赋能共同富裕的新机制。但由于资本的逐利本性,平台经济的发展以追求剩余价值为导向、以“机器换人”为策略、以平台垄断为目标,导致共同富裕在分配公平、劳动保障和共同发展等方面面临挑战。为此,需要为平台经济“赋责”,厘清平台责任边界,强化平台社会责任,真正实现共同富裕前提下平台经济的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史依铭  郑媛媛  费荣荣  
文章在构建我国数字经济以及共同富裕指数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我国共同富裕的影响效果、推进路径以及城市特征差异,并考察在不同共同富裕发展水平下数字经济赋能效应的差异性表现。结果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对我国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赋能效应,并且在解决样本自选择偏误、遗漏变量等内生性问题以及更换模型、增加稳健标准误后结果依然稳健。(2)机制分析结果表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劳动力投入以及科技水平均是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推进路径。(3)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智慧试点城市、中心城市、大城市以及东部地区显著。(4)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共同富裕水平越高,数字经济所发挥的赋能作用也越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代志新  魏天骐  马睿文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来看,实现共同富裕,关键点在“富裕”与“共同”两方面。一方面“富裕”要求我国经济必须保持可持续地增长,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共同”要求我国不断完善发展收入分配,减少收入分配不公,这又界定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性质。要在认识和把握好生产力、收入分配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推进共同富裕。具体来说,要在经济结构变迁中发挥我国基本制度优势,在财力可持续的前提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在平衡协调发展中提升社会生产力质量,在收入差距缩小中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晨光  
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既是高标准开展“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亦是全面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长远目标。作为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新引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推进乡村生态振兴,为提高产业增值收益、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态福祉提供有力支撑。然而,当前乡村地区在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供给、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仍存在诸多短板,与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为此,在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征程中,扎实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需紧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以促进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构建数字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乡村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为战略任务,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从实现路径来看,应深化乡村数字治理变革,完善多元要素供给体系,推动数字城乡融合发展,为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注入新动能。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明皓  叶敬忠  
县城城镇化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县城城镇化是中国式城镇化道路内生演进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在新时代情境下的创造性转化应用,是缓解“城市病”“乡村病”和“县城病”以及促进农民工群体向中等收入群体转化的重要载体。县城城镇化在实践中衍生为扩张型、稳定型和收缩型三种样态,不同类型的县城城镇化助推共同富裕的潜力也不尽相同。在新发展阶段推进县城城镇化要以全面富裕为导向,推动县城城镇化“生产—生活—生态”耦合发展;以全民富裕为立场,重点培育和提升农民家庭发展能力;以差别富裕为策略,探索县城城镇化多元化和抱团发展共富路径;以共建富裕为保障,推动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化的县城城镇化高效能治理体系,从而开创出综合发展、以人为本、多元繁荣和共建共享的县城城镇化道路,使县城城镇化真正成为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