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31)
- 2023(12113)
- 2022(9576)
- 2021(8214)
- 2020(6805)
- 2019(15627)
- 2018(15148)
- 2017(29840)
- 2016(15899)
- 2015(18297)
- 2014(18619)
- 2013(18770)
- 2012(18018)
- 2011(16677)
- 2010(16882)
- 2009(16016)
- 2008(15926)
- 2007(14418)
- 2006(12698)
- 2005(11647)
- 学科
- 济(100191)
- 经济(100101)
- 管理(47651)
- 业(45001)
- 方法(41407)
- 数学(36707)
- 企(36633)
- 企业(36633)
- 数学方法(36471)
- 中国(21016)
- 地方(20574)
- 业经(20517)
- 财(20410)
- 农(20188)
- 学(17413)
- 贸(14246)
- 贸易(14242)
- 制(13963)
- 农业(13944)
- 易(13697)
- 地方经济(13630)
- 融(13484)
- 金融(13480)
- 产业(12603)
- 银(12584)
- 银行(12564)
- 和(12494)
- 务(12284)
- 财务(12268)
- 财务管理(12234)
- 机构
- 大学(257062)
- 学院(253828)
- 济(120125)
- 经济(117917)
- 管理(97625)
- 研究(86943)
- 理学(84200)
- 理学院(83304)
- 管理学(82171)
- 管理学院(81674)
- 中国(65700)
- 财(53890)
- 京(52353)
- 科学(49117)
- 所(43511)
- 财经(43380)
- 经济学(39801)
- 中心(39663)
- 经(39372)
- 研究所(39227)
- 农(38588)
- 江(37616)
- 经济学院(35886)
- 业大(33802)
- 北京(33071)
- 范(32313)
- 财经大学(32240)
- 师范(32048)
- 院(30472)
- 农业(30295)
- 基金
- 项目(162253)
- 科学(128770)
- 基金(119921)
- 研究(119831)
- 家(102968)
- 国家(102122)
- 科学基金(88078)
- 社会(80150)
- 社会科(76170)
- 社会科学(76150)
- 基金项目(62354)
- 省(61502)
- 教育(54717)
- 自然(53602)
- 自然科(52367)
- 自然科学(52350)
- 划(51552)
- 自然科学基金(51451)
- 资助(49493)
- 编号(47729)
- 成果(39609)
- 部(37390)
- 重点(36377)
- 发(35796)
- 国家社会(34415)
- 创(33305)
- 教育部(32793)
- 课题(32357)
- 人文(31686)
- 创新(31201)
- 期刊
- 济(134372)
- 经济(134372)
- 研究(78260)
- 中国(43986)
- 财(42358)
- 学报(36531)
- 管理(34503)
- 农(34471)
- 科学(33296)
- 大学(27930)
- 学学(26355)
- 融(24590)
- 金融(24590)
- 财经(23412)
- 经济研究(23010)
- 农业(22901)
- 技术(21520)
- 教育(21298)
- 经(20238)
- 业经(18841)
- 问题(17731)
- 技术经济(15141)
- 贸(14515)
- 统计(14135)
- 世界(13189)
- 商业(12466)
- 策(12424)
- 业(12387)
- 理论(12354)
- 国际(11715)
共检索到378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沛 张小军
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数字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力量。文章基于2013—2021年我国25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数字经济、劳动收入份额与共同富裕三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共同富裕水平,且上述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及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东部地区城市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较强,对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城市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较弱。机制分析表明,提升劳动收入份额是数字经济影响共同富裕的重要渠道。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赋能效应呈现非线性递增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长玉 赵启程
文章基于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就数字经济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特征,拐点处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约为0.975。现阶段,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对共同富裕具有促进作用。(2)数字经济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一方面,对外开放度越高,数字经济发展对共同富裕的抑制作用越显著;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发展对共同富裕的抑制作用会随着政府干预力度的加大而弱化。(3)数字经济发展对本地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先促进后抑制的非线性效应,但对邻近地区共同富裕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葛林羽 安同良
数字经济形态是人类历史上继农业经济形态、工业经济形态之后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所具有的可复制、共享性、低成本等优势,有助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为指导,把数字经济和共同富裕结合在一起研究,从发展生产力、共享生产力发展成果的理论逻辑,研究“做大做好蛋糕”“切好分好蛋糕”的实践逻辑,分析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生产力发展 共享成果 共同富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乔晓楠 李欣 蒲佩芝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本质是以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为目标,重塑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系。经济循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本文尝试基于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收入分配对经济循环的影响,进而将共同富裕与新发展格局联系起来统一考察。研究发现:劳动报酬占比是收入分配领域的核心问题。在供给侧,收入分配通过工资变化影响技术选择与生产效率。在需求侧,收入分配通过直接与间接两个渠道影响需求规模与产能利用水平,其中,工资变化导致劳动者自身再生产消费规模的变化表现为直接渠道,而工资变化引致利润率变化进而对积累的影响表现为间接渠道。两个渠道同时发生作用但方向相反,因此,可以根据工资变化对产能利用水平的不同影响将经济区分为“利润主导型”与“工资主导型”。按照上述理论逻辑,本文对2000年以来中国的收入分配、工资、全劳动生产率、资本有机构成、利润率、积累率、产能利用水平以及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系进行全面分析,发现中国经济以2010年作为转折点,由“利润主导型”转向“工资主导型”。这意味着推进共同富裕促进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兼具必要性与可行性。此外,本文还从所有制、分配、政府与市场关系以及空间结构等方面提出促进共同富裕的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分配 经济循环 积累方式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周月华 时文龙 丁红艳
为准确把握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研究态势,以中国知网核心论文数据库中300篇高质量文献为研究样本,借助CO-Occurrence与VOSviewer科学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工具分别从整体概况、热点聚焦、演进趋势、前沿动态等方面对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研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表明:理论界关于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研究经历了初始探索、逐步扩展、全面深化三个阶段,尚未形成作者合作网络群,分散程度高、数量少、规模小是作者合作网络的总体特征。目前,凝结了以“数字经济”为中心的紧密连接网络,共形成3个聚类。主题时代化、方法实证化、内容系统化、结论多元化是该研究领域的演进趋势,研究时间跨度短、政策导向明显与研究内容详实是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研究的前沿态势。最后,提出了研究展望。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共同富裕 知识图谱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严卿文 达潭枫 杜笑妍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近年来,随着科技在金融领域快速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已成为缩小收入差距、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以及面板空间杜宾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共同富裕的过程、渠道、作用机制、异质性以及空间效应等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提高共同富裕水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创业活跃度在其中起到渠道作用,同时,这一影响还存在正向空间效应。研究还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与创业活跃度可以从富裕度、共同度、生活保障及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升共同富裕水平。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俊宏 赵立娟 康晓虹 薛凤蕊
为探讨土地流转对农民共同富裕的影响、异质性差异及作用机制,基于2016—2020年CFPS农户调查数据,采用面板Logit、PSM、中介效应及调节效应等模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地流转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民的共同富裕水平,且土地转出的边际影响更大;土地流转对除健康外的共同富裕各维度均产生了显著促进作用,且土地流转更能提升转出家庭各维度的共同富裕水平;土地流转对农民共同富裕促进效应存在初始耕地禀赋、地区和年龄等方面的异质性;土地流转通过规模经营、非农就业、家庭化流动、心里预期及城镇居住效应等路径提升了农民共同富裕水平。因此,本研究力证土地流转让农民在经济和能力层面的富足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为扎实推进农民共同富裕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余江龙 周建 崔敏
从公平和效率的视角阐述了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地区间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和作用机制,并利用337个地级以上城市2011—2019年的数据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同步促进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但其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提升地区资本配置效率和地区创业水平促进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市场化水平可以调节数字普惠金融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市场化水平越高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大;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差异,其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大于东部地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夏杰长 刘诚
中国进入共同富裕正好与数字经济在时间上吻合。随着中国逐步进入数字时代,未来共同富裕必然以数字经济为依托,两者也有很强的契合性。本文从数字经济视角辨析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可以推动宏观经济一般性增长,即"做大蛋糕";数字经济可以促进区域产业分散化、城乡协调以及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均衡性增长,即"分好蛋糕";数字经济还可以弥补公共服务短板、提升政府服务能力以及促使数字基础设施更充分和均衡,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当然,数字经济也可能导致劳动力结构性失业等问题,需要在政策设计上尽可能扬长避短,从而事半功倍地推动共同富裕事业持续稳健前行。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娟娟 于涛 吴菲
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同向变化使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具有可能性。为了验证这一假设,运用熵权分析、计量分析和门限模型对2013—2021年数字经济和共同富裕的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由于共同富裕具有多维性,共同富裕应有不同的衡量标准,在我国可以划分为经济引领型、文化引领型、社会引领型和生态引领型4种类型。数字经济赋能文化引领型、经济引领型和社会引领型共同富裕的效应更大,政府干预和居民消费对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存在一定的抑制性,加快外贸和第三产业提质增效有助于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效应发挥。区域发展阶段对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存在强劲作用,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存在双重门限和滞后性,滞后一期能够使赋能效果覆盖全国,内蒙古、贵州等9省(区)可以达到单一门限的共同富裕水平。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共同富裕 门限 区域比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晓明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数字经济是新生产力的代表,涵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治理数字化等多维内容,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等多维特征。要科学研判和不断完善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和路径,充分发挥其变革和赋能作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星
文章深入探讨了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理论机理,并基于2013—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共同富裕,在处理内生性问题和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稳健;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激发创业活力,进而促进共同富裕;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结构中的互联网发展对共同富裕的积极效应最强,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科技创新、制度环境与数字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过程中存在替代效应,即在科技创新水平较低、制度环境较差的地区,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积极效果更加突出;环境规制对数字经济影响共同富裕具有正向调节效应,意味着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增强了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积极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熊金武 侯冠宇
文章聚焦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赋能作用及其多因素联动效应,基于系统理论和组态视角,采用动态QCA方法,在R语言环境下分析2017—2019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探讨了数字经济在时间纵轴上的组态效应。研究发现:移动端互联网影响是提升共同富裕水平的关键条件,三条组态的一致性水平在研究期内呈现上升趋势,并识别出两条有助于实现高水平共同富裕目标的路径,即多核心驱动型路径和数字交易主导型路径,二者均有利于发挥数字经济中多个要素的协同作用。在欠发达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共同富裕的赋能作用相对有限。在时间维度上,赋能作用受国内外因素共同影响;在空间维度上,各组态的省域覆盖度分布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异质性。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为杰 段鸿梅
在构建共同富裕指标体系基础上,对我国285个地级市的共同富裕水平进行测算,并探讨了其分布演化趋势。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其作用机制和影响的异质性。研究发现,2011—2019年我国的共同富裕水平整体上有显著提升;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对共同富裕的发展性和共享性也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数字普惠金融的3个子维度指数——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高创新创业活跃度和缓解融资约束来促进共同富裕。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最后,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共同富裕 机制分析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诚
我国推动共同富裕恰好与迈入数字经济时代在时间上相吻合,在均衡共享等内涵上相契合,故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必然依托于数字经济形态。本文从收入分配的角度辨析数字经济发展如何推动共同富裕:首先,从市场机制、要素分配制度、新分配关系三个方面梳理数字经济的收入分配一般分析框架,提出数字经济要坚持市场化运行规则,并要处理好数据要素的分配以及新业态、新模式下的新分配关系;其次,从初次、再次、三次分配视角详细分析了数字经济活动中的分配问题,并发现数字经济总体上改善了收入分配关系,使不同群体、地区和城乡的分配更加均衡;最后,从长期视角提出了数字红利被少数平台垄断、公平分配机制尚未形成、创新越来越形式化等数字经济发展的制度性问题并据此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