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84)
- 2023(9748)
- 2022(7420)
- 2021(6209)
- 2020(4846)
- 2019(9965)
- 2018(9417)
- 2017(18190)
- 2016(8938)
- 2015(9857)
- 2014(9612)
- 2013(9695)
- 2012(9214)
- 2011(8540)
- 2010(8799)
- 2009(8414)
- 2008(7786)
- 2007(6948)
- 2006(6488)
- 2005(5979)
- 学科
- 济(72214)
- 经济(72179)
- 管理(30975)
- 业(28386)
- 企(23887)
- 企业(23887)
- 地方(19016)
- 方法(18646)
- 业经(17759)
- 数学(16094)
- 数学方法(16024)
- 产业(15609)
- 地方经济(14133)
- 中国(14100)
- 农(13211)
- 信息(10012)
- 总论(9899)
- 学(9858)
- 信息产业(9418)
- 环境(9077)
- 制(8978)
- 融(8771)
- 金融(8771)
- 财(8500)
- 农业(8475)
- 体(8460)
- 贸(8204)
- 贸易(8201)
- 发(7978)
- 易(7863)
- 机构
- 学院(146280)
- 大学(142705)
- 济(77088)
- 经济(75934)
- 管理(56530)
- 研究(52665)
- 理学(48507)
- 理学院(48033)
- 管理学(47530)
- 管理学院(47230)
- 中国(38634)
- 财(30440)
- 京(28996)
- 科学(26965)
- 经济学(25307)
- 所(24583)
- 财经(24503)
- 中心(22793)
- 经济学院(22522)
- 经(22043)
- 研究所(22019)
- 江(21173)
- 院(19225)
- 北京(18290)
- 财经大学(17897)
- 范(17817)
- 师范(17728)
- 州(16883)
- 农(16324)
- 业大(16046)
- 基金
- 项目(94379)
- 科学(76183)
- 研究(72710)
- 基金(69295)
- 家(58811)
- 国家(58369)
- 社会(51592)
- 科学基金(51271)
- 社会科(49298)
- 社会科学(49286)
- 省(36908)
- 基金项目(35112)
- 教育(30465)
- 划(29227)
- 自然(28430)
- 编号(28146)
- 自然科(27763)
- 自然科学(27759)
- 自然科学基金(27274)
- 资助(26912)
- 发(23578)
- 国家社会(22789)
- 成果(21813)
- 重点(20971)
- 发展(20569)
- 展(20289)
- 部(20097)
- 创(19827)
- 课题(19284)
- 制(18681)
共检索到2243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继军 艾玮炜 范兆娟
当前,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打破传统封闭式的制造流程和业态,加速向各领域融合渗透,形成有别于传统经济的“数字经济”形态。通过互联网平台,数字经济把供应链体系中的资源接入到共享平台上,推动生产知识的代码化,建立整个供应链的虚拟数字映像,拓展出更丰富的应用场景,催生跨境电商、数字贸易、云外包等新业态,推动更多中小企业融入全球普惠贸易。由于各贸易大国的利益诉求不同,难以达成为各方所接受的统一规则,全球数字经济治理出现“赤字”和碎片化,增加了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固定成本和服务市场的可变成本;发展中国家由于数字基础设施滞后,与发达国家形成“数字鸿沟”,加剧了双方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地位不平等。对此,我们应该加快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完善与数字经济相关的政策法规,优化数字经济营商环境;发展B2B和B2C等跨境电商模式,加快重点市场的海外仓布局;对标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提升中国在数字贸易治理中的地位,推动互利共赢的数字经济国际合作。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光
选取2012—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借助动态面板GMM估计模型,探讨数字经济能否赋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研究显示,数字经济能够显著赋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数字经济对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影响存在明显区域差异,能够显著促进东部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对西部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影响尚不明显。在经济“双循环”条件下,数字经济对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表现出明显边际效率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在知识产权保护门槛约束下,数字经济与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间存在“U”型作用关系。进一步检验可知,在经济双循环与知识产权保护不同门槛条件下,数字经济对不同分位点处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产生不同赋能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光
选取2012—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借助动态面板GMM估计模型,探讨数字经济能否赋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研究显示,数字经济能够显著赋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数字经济对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影响存在明显区域差异,能够显著促进东部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对西部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影响尚不明显。在经济“双循环”条件下,数字经济对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表现出明显边际效率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在知识产权保护门槛约束下,数字经济与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间存在“U”型作用关系。进一步检验可知,在经济双循环与知识产权保护不同门槛条件下,数字经济对不同分位点处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产生不同赋能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白世贞 黄绍娟
数字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经济形态,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如何利用数字经济实现产业增值成为实体产业发展的重点。本文从数字经济对农产品供应链的影响入手,分析了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实践现状,探究了数字经济赋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内在机理,构建了数字经济背景下农产品供应链的新运作模式,并提出优化当前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对策,为农业经济数字化发展提供参照,促进农业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进而提升我国数字经济整体竞争实力。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杰 张晨曦
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和推行逆全球化,导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正在发生新的演化,蕴含新的风险。西方发达国家谋划以“同盟式”“集体式”“组团式”方式组建联合体系,新冠疫情对全球主要经济体产生的巨大负面冲击,国内频繁多点暴发的新冠疫情,均使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中可能面临诸多形式的“外移内缩”重大风险。要重点提升“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自控能力,支持地方走出保产业链供应链与防控疫情相结合新路子,实施中国与国外要素资源双向有效流动新模式。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铮 张其仔
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是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以全球42个经济体17个制造业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考察产业数字化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的产业关联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存在产业关联溢出效应,前向关联溢出效应较后向关联溢出效应明显。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前向产业关联溢出效应的正向影响作用有一部分是通过促进本产业国内数字化水平提升、服务化水平以及生产效率水平提升来间接实现的。另外,产业关联溢出效应的发挥与产业之间的数字化水平相近程度紧密相关。应深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协同合作,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鼓励企业间复合型数字化人才共同培养,鼓励整个产业链建立统一数据标准和管理平台。本文的研究为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建设,促进产业链数字化协同发展、大中小企业融通,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制造强国的目标提供了经验支撑。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根淼 袁静
当今,分岔的世界秩序限制了全球产业链的良性运转,全球生产网络面临资源重新配置和结构再调整。区块链技术应用已经延伸到多个实体经济领域,对传统市场商业模式和互联网平台商业模式带来革命性冲击和影响。其独特的技术特征和运行机制能够有效解决实体经济发展中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交易成本高、协作效率低、交易主体信任性差等难题,通过重塑生产关系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新一轮全球产业链重构,同时为解决全球产业治理问题提供技术性方案。然而,这一过程也存在底层技术因素、治理机制因素、产业生态因素等方面的制约,以及全球产业链重组背景下的治理困境。要推动区块链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更好赋能、提升全球产业治理效能,必须从基础技术研发、标准体系建设、应用场景推广、基础设施投资、专业人才培养等五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力
在新冠疫情冲击下,高度全球化的产业链体系显得如此脆弱。以汽车产业为例,当武汉"封城"两周后,因青岛一家零部件供应商春节后不能按时复工,就造成隔海相望的韩国现代汽车工厂大面积停产。面对肆虐的疫情,某些不负责任的国家政客开始叫嚣,要求本国跨国企业"撤离中国",政府支付包括厂房、
关键词:
全球产业链 供应链重构 供应链 价值链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洁梅 林曾
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有力举措,也是驱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关键引擎。以中国30个省份为样本数据,将研究时间设置为2010—2021年,实证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驱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且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该结果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东部地区、高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地区、高信息化程度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驱动效应最为显著。机制分析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通过加快农村三产融合步伐、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助力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且经中介效应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稳健。基于此,提出优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深度激发农村三产融合内生动力、因地制宜实施区域差异化战略的政策建议,以期对实现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有所裨益。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悦 周永新 郑秀峰
在全球产业链安全面临挑战的背景下,探索供应链金融生态如何赋能产业链韧性以应对复杂形势,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基于国内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供应链金融生态影响产业链韧性的效应与机制。研究发现:(1)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共生水平对产业链韧性具有正效应;(2)供应链金融生态通过提高企业生产率和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链韧性提升,但分维度效果存在区域差异,具体表现为对东中部创新能力作用更明显,对西部产业多样化提升更显著;(3)进一步空间效应分解发现,供应链金融生态中信息流系统的溢出效应更强,物流与外部环境系统的直接效应更明显,资金流系统则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为推动产业链向更稳定的方向发展,应精准施策,补齐短板,增强韧性,关注供应链金融生态的均衡与共生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健
数字经济蓝海发展态势渐显,抓牢数字经济发展红利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既是破解制约“三农”发展基础性、全局性问题的必由之路,亦是助推“三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经济凭借数据要素、数字平台、数字空间、智能应用等一众衍生业态,推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发展模式、拓展服务空间、实现深度治理、促进数字转型,数字实体双向融合战略部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数据要素合理配置及新型基础设施布局等为数字经济推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筑牢根基。据此,应以延链、强链、补链、融链为导向,通过盘活农业数据要素存量、延伸数字平台服务范围、拓展数字空间合作范畴、推进数字应用转化创新等举措,全面激活数字经济动能,助力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蔡宏波 郑涵茜 余天赐
在大国竞争加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乌克兰危机等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叠加的背景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进入重要的重塑阶段。与此同时,美国先后提出对华“脱钩”“去风险”,试图减少其产业链供应链对中国的依赖,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本文首先界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范畴包括主体要素安全和结构要素安全两部分,然后辨析美国“脱钩”和“去风险”政策意图的异同,并就现阶段“去风险”对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主要影响和中国所面临的现实挑战进行论述。分析发现,主要影响包括:一是美国通过控制核心技术、中间品出口和关键资源,降低中国产业链供应链主体要素安全水平;二是通过制造业产业回流、“近岸外包”“友岸外包”重塑全球产业空间布局,威胁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结构要素安全;三是通过“友好国家”网络拉拢“盟伴”,增加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去中国化”风险。最后,本文据此提出中国如何在美国“去风险”背景下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
“去风险” 产业链 供应链 安全稳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虹含 汪存华
区块链技术作为创造信任的新模式,其分布式、不可篡改、可追溯的技术特性恰好可以为供应链金融解决痛点提供技术方案区块链与供应链金融的优势高度契合自平安银行1999年尝试供应链金融业务并创新推出"1+N"和"自偿性贸易融资"以来,我国供应链金融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同时,区块链自2008年以来也获得广泛应用。得益于政策支持,"供应链金融+区块链"(下称"双链")快速融合,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为代表的银行及以BATJ为代表
关键词:
区块链 交易数据 供销商 供应链金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英杰
本文选用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探究数字物流、供应链弹性与流通产业链韧性的互动关系,旨在引导流通行业合理利用数字物流提升供应链弹性与产业链韧性。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物流与供应链弹性中的内部弹性、客户端弹性、供应端弹性,以及产业链韧性间的回归系数均通过显著正向检验,说明数字物流与供应链弹性、流通产业链韧性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此外,考虑产业链韧性调节作用情况下,数字物流与供应链弹性的回归系数有所增大,表明较强流通产业链韧性下数字物流有助于提升供应链弹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冉
文章基于81个国家2005—201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静态面板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能否提高一国的文化产业出口技术复杂度,以考察数字经济对文化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文化产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对文化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具有正向影响;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经济通过“人力资本效应”“研发效应”和“贸易成本效应”提升文化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异质性分析表明,高等收入国家文化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效应显著且大于发展中国家。中国应加大数字基础设施投入,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先发优势,助力文化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