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22)
2023(14512)
2022(11654)
2021(10092)
2020(7843)
2019(17585)
2018(17270)
2017(32414)
2016(17221)
2015(19053)
2014(19125)
2013(19039)
2012(18152)
2011(16751)
2010(17093)
2009(15965)
2008(15521)
2007(14074)
2006(12987)
2005(12514)
作者
(51271)
(43048)
(42772)
(40932)
(27430)
(20494)
(19330)
(16518)
(16406)
(15262)
(14959)
(14280)
(14086)
(13906)
(13570)
(13454)
(12732)
(12456)
(12409)
(12010)
(11094)
(10455)
(10212)
(9961)
(9725)
(9706)
(9518)
(9371)
(8560)
(8435)
学科
(97571)
经济(97467)
管理(53374)
(45976)
(36150)
企业(36150)
中国(27401)
方法(26997)
地方(26827)
数学(23311)
数学方法(23153)
业经(23045)
(22368)
(20569)
(19253)
(18929)
贸易(18916)
(18339)
环境(18227)
(17428)
地方经济(16140)
(15940)
金融(15937)
(15574)
银行(15558)
农业(15193)
(15164)
(14301)
(13665)
产业(13543)
机构
学院(259074)
大学(258627)
(121992)
经济(119612)
研究(97596)
管理(93908)
理学(78497)
理学院(77525)
管理学(76524)
管理学院(76022)
中国(75083)
(57456)
(55870)
科学(54575)
(48581)
财经(43751)
中心(43347)
研究所(43117)
(41488)
经济学(39750)
(39445)
(38687)
北京(35899)
(35577)
经济学院(35428)
(34773)
师范(34466)
业大(32996)
(32575)
财经大学(32020)
基金
项目(163988)
科学(130962)
研究(123518)
基金(120195)
(103597)
国家(102768)
科学基金(88551)
社会(83331)
社会科(79373)
社会科学(79358)
(63756)
基金项目(62496)
教育(54435)
(52784)
自然(52575)
自然科(51303)
自然科学(51293)
自然科学基金(50350)
编号(48398)
资助(47559)
(41675)
成果(40080)
重点(37355)
(36299)
国家社会(36035)
(35562)
课题(34653)
发展(34340)
(34087)
(33802)
期刊
(150817)
经济(150817)
研究(88644)
中国(59502)
(43967)
管理(38301)
(37302)
学报(35351)
科学(34512)
(29476)
金融(29476)
大学(28075)
学学(26263)
教育(26062)
农业(25155)
经济研究(25110)
财经(22935)
技术(22909)
业经(22770)
(19932)
问题(19538)
(17226)
国际(15177)
世界(14511)
技术经济(14264)
(12955)
现代(12230)
商业(11923)
经济问题(11923)
图书(11898)
共检索到4248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常皓亮  夏飞龙  
数字经济与绿色低碳发展良性互动,有助于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利用2011—2019年中国内地27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从信息产业发展、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普惠金融3个方面构建地级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考察数字经济对低碳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降低碳排放水平,该结论在以“智慧城市”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等多种稳健性检验下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以人均GDP衡量的经济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以及环境规制强度更高的地区,数字经济对低碳发展的积极作用更大;就内在机制而言,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主要通过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和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现阶段我国智能产业转型以及技术进步机制尚未成立;进一步的空间效应分析表明,我国各地区碳排放存在空间依赖性,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有利于降低邻近地区碳排放水平。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肖静  曾萍  
基于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赋能地区低碳转型的内在机制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2011-2020年各省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处于持续上升态势,碳排放强度则呈波动下降趋势,且地区差距明显。回归结果显示,数字经济能够显著降低地区碳排放强度,促进地区低碳转型。机制检验表明,绿色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在数字经济与地区低碳转型间发挥显著中介作用。同时,数字经济能够推动相邻地区的低碳转型,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弥补了现有文献对数字经济影响地区低碳转型作用机制关注不足的理论缺口,并结合全局莫兰指数、空间计量模型等研究方法剖析数字经济赋能地区低碳转型的空间溢出特征,为地区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经验借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志新   蒋欢跃   李成  
基于2011—2021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长三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效应及多重路径的综合作用效果。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不仅能显著赋能本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还对邻近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空间溢出效应占比为79.4%;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要依赖于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积累,且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呈协同效应,消费能力路径与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均呈背离效应。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杰   王薇  
基于数字经济突破空间距离约束的集约优势,使用2012-2021年30个省(市、区)1的面板数据,通过区域协同的空间分层逻辑,实证探究数字经济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论表明:(1)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显著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2)数字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能源于数字经济驱动产业结构高度化、合理化、技术化“三位一体”共生互促。(3)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溢出效应在东部和西部表现明显,中部则不显著。为此,本文从区域协同促进区域共享发展视角提出相应对策,即:补齐数字经济区域发展短板,放大数字经济空间溢出效应优势,推进数字经济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袁培   路诣晓  
选取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相关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数字技术发展指数与工业绿色转型水平,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检验数字技术赋能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考察期内,各省(区、市)数字技术与工业绿色转型的发展水平显著提高,数字技术能够直接促进工业绿色转型;创新水平提升和能源结构优化是数字技术赋能工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渠道;数字技术与工业绿色转型在空间上呈现出“高与高”“低与低”聚集的空间特征,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存在。因此,应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数字技术的空间溢出效应,因地制宜推进数字技术与工业融合发展,促进工业绿色转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海刚  
文章基于2010-2020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在空间计量模型基础上构建邻接、经济、距离三种空间权重矩阵,从空间维度实证考察数字新基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中国数字新基建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空间关联性和空间异质性,并在空间分布中呈现“H-H”与“L-L”集聚态势。(2)数字新基建不仅可以推动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亦可借助空间溢出效应促进其他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3)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均显著为正,其中信息基础设施正向影响效应最为显著。(4)信息产业固定投资水平、外商投资水平在三类空间关联模式中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正面驱动效应。因此,要平衡区域数字新基建发展水平、推动数字新基建集群式发展、合理规划数字新基建投资,着力发挥数字新基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影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韩晶   姜如玥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也将是我国低碳发展进程中的动力来源。本文对我国数字经济赋能低碳发展的理论逻辑进行深度剖析,并利用我国21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1—2019年的数据,对数字经济影响低碳发展的作用路径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有效赋能低碳发展,且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分析显示,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两条机制赋能城市低碳发展,但数字经济通过增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水平赋能低碳发展的机制仍需进一步畅通。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在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以及大城市发挥得更为充分。空间效应分析显示,数字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能够助力城市间形成低碳发展协同机制。本文为数字经济赋能低碳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证支撑,也为我国从数字经济入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慧泉  简兆权  毛世平  
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区域创新创业的视角,实证检验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提高了各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水平,经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数字经济对东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较大。(2)促进区域创新创业是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数字经济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3)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能促进本地区高质量发展,但会抑制邻近地区高质量发展。研究意义:加深了对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影响机制与异质性的理解,为中国数字技术发展战略的制定以及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军  
文章基于2012—2022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中介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面板门槛模型等,实证检验产业智能化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智能化对低碳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在异质性影响方面,产业智能化对东部地区与环境规制强度较弱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在作用机制方面,产业智能化能够通过提升资本配置效率、促进绿色低碳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赋能低碳经济发展。在空间效应方面,产业智能化与低碳经济发展均具有显著空间集聚特征,且产业智能化对低碳经济发展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在门槛效应方面,产业智能化对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非线性影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鲁玉秀  方行明  张安全  
城市是数字经济的载体,数字经济资源集聚在城市地域空间,数字经济的扩张必然推动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基于2003—2018年中国284个地级城市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固定效应下的空间杜宾模型(SDM),评估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不仅能显著提升本地城市经济发展质量,也促进了邻近城市经济发展,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刺激的城市创新、市场潜力和产业集聚是提升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的传导路径。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与城市规模大小正相关,而小城市数字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更为显著;数字经济细分化检验得出各维度对当地城市经济发展有直接推动作用,仅数字产业基础推动了邻近城市经济发展;分区域来看,数字经济对本地城市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和地区经济发达程度正相关,而对邻近地区经济发展均未表现出显著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明  范丹雪  施子杨  
文章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选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探究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不局限于本地区,对邻近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有促进作用,即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拉动作用在东、中、西部地区依次减弱,因而需要进一步加强数字经济建设,强化溢出效应,引导数字资源要素合理流入西部地区,缩小区域间发展差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马丽君   敖烨  
数字经济是促进新时代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论文基于中国280个地级以上城市2011—2019年面板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测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依托空间杜宾模型揭示数字经济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直接影响,且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显著成立;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邻近地区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存在“U”型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为数字经济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深化数字经济助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借鉴和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豆建民  王光丽  马融  
数字经济以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为核心,是中国城市融入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抓手。本文构建中国274个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和合作创新指标,利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合作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城市合作创新,并且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有利于促进邻近城市合作创新。该结论在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2)数字经济发展可通过本地和邻近地区的城市网络强化效应、创新服务优化效应和专业化分工深化效应三个途径,对城市合作创新产生影响。(3)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东部地区、大型城市或较高行政等级城市的合作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4)数字经济发展不仅能够影响合作创新数量增长,也能够促进本地和邻近城市的合作创新质量提升。上述结论对中国城市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合作创新,加快国内创新资源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文慧   史宝娟  
文章利用2014—2021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门槛回归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的非线性环境效应与空间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改善环境污染,且主要通过与第二产业融合后实现高污染、高耗能产业数字化转型来降低污染排放;数字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的改善在产业集聚、产业结构和人口规模上存在门槛效应;数字经济发展对本省环境污染的改善效应存在滞后性,邻近省份数字经济发展以相同方式对本省环境污染改善产生空间溢出效应,且通过吸收邻近省份数字经济溢出效应更有利于促进本省环境污染的改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英浩   汪明峰   匡爱平   符琳蓉   崔璐明  
发挥数字经济赋能城市创新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论文梳理并构建了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城市创新发展的多维机制,基于2010—2019年中国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集,在揭示城市创新水平时空动态特征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对机制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 2010—2019年,中国城市创新水平呈现一定的非均衡发展态势,地区间发展差异有扩大的趋势,并且呈现显著且稳定的空间集聚分布特征。(2)全国层面,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产业的发展仅有助于提升本地区城市创新水平,而数字技术在推动城市创新发展方面具有更强的渗透效应。(3)数字经济多维度水平均对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4个地区的城市创新水平表现出积极作用,但只有数字技术在4大区域的模型中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从城市类型异质性看,数字技术同样表现出最强的影响力和技术扩散效应。文章拓展了数字经济赋能创新发展的研究视角,并为利用数字经济推动城市创新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