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04)
- 2023(16954)
- 2022(13842)
- 2021(12483)
- 2020(10165)
- 2019(22670)
- 2018(22013)
- 2017(42661)
- 2016(22627)
- 2015(25322)
- 2014(25465)
- 2013(25163)
- 2012(23932)
- 2011(21777)
- 2010(22784)
- 2009(21919)
- 2008(21191)
- 2007(19463)
- 2006(18103)
- 2005(17260)
- 学科
- 济(114100)
- 经济(113962)
- 管理(71868)
- 业(67923)
- 企(55413)
- 企业(55413)
- 中国(36887)
- 方法(32931)
- 地方(31479)
- 农(29824)
- 融(29631)
- 金融(29629)
- 财(29134)
- 银(28911)
- 银行(28896)
- 业经(28563)
- 行(27983)
- 数学(27810)
- 制(27743)
- 数学方法(27455)
- 农业(20031)
- 学(18981)
- 贸(18714)
- 贸易(18694)
- 体(18450)
- 易(18065)
- 产业(17931)
- 地方经济(17788)
- 务(16928)
- 财务(16867)
- 机构
- 学院(333624)
- 大学(330869)
- 济(153484)
- 经济(150207)
- 管理(123825)
- 研究(120811)
- 理学(103023)
- 理学院(101850)
- 管理学(100445)
- 中国(100206)
- 管理学院(99767)
- 财(76116)
- 京(70732)
- 科学(65578)
- 所(60458)
- 财经(57052)
- 中心(55837)
- 江(54641)
- 研究所(53066)
- 经(51331)
- 农(48338)
- 经济学(48318)
- 北京(46125)
- 范(44003)
- 州(43666)
- 师范(43657)
- 院(43054)
- 经济学院(42940)
- 财经大学(41707)
- 业大(40328)
- 基金
- 项目(201156)
- 科学(160037)
- 研究(155813)
- 基金(144931)
- 家(122766)
- 国家(121661)
- 科学基金(105208)
- 社会(102517)
- 社会科(97421)
- 社会科学(97403)
- 省(79293)
- 基金项目(74168)
- 教育(70167)
- 划(64912)
- 编号(63678)
- 自然(61784)
- 自然科(60296)
- 自然科学(60285)
- 资助(59322)
- 自然科学基金(59212)
- 成果(54370)
- 发(49207)
- 课题(45705)
- 重点(45497)
- 部(44718)
- 制(42927)
- 国家社会(42712)
- 创(42424)
- 发展(41116)
- 性(40904)
- 期刊
- 济(192003)
- 经济(192003)
- 研究(116155)
- 中国(78416)
- 财(59654)
- 融(52339)
- 金融(52339)
- 管理(51656)
- 农(47427)
- 学报(41212)
- 科学(41012)
- 教育(38089)
- 大学(33357)
- 学学(31034)
- 经济研究(30884)
- 农业(30776)
- 业经(30196)
- 财经(30102)
- 技术(30099)
- 经(26171)
- 问题(24466)
- 贸(20140)
- 国际(18765)
- 技术经济(18026)
- 世界(17557)
- 理论(16290)
- 现代(15992)
- 商业(15567)
- 经济问题(15529)
- 坛(15470)
共检索到5588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佳元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赋能产业深度融合,其作用机制可归纳为数据价值赋能、数字技术赋能、网络载体赋能三个维度。其基本逻辑是,数据价值化通过“自身增值效应”和“融合增值效应”催生基于数据生产交易应用的跨界融合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数字技术的无尽连接能力和海量数据汇聚处理能力打破信息壁垒,形成纵向互联、横向相通的新产业生态,弱化产业边界,催生跨界融合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现代信息网络为数字技术、数据价值赋能提供物理载体,发达的网络设施放大“数据自身增值效应”和“数据融合增值效应”,增强数字技术的连接能力和数据汇聚处理能力,提升数据价值赋能和数字技术赋能的绩效。当前,数字经济赋能产业融合也面临着数据标准不统一、兼容性差,数据价值化缺乏相应的制度规则,数据流动共享带来数据安全风险,关键核心技术自身有效供给不足,企业刚性制约数字技术需求有效释放,网络设施建设区域不平衡等问题和挑战。需要加强制度规范建设,充分激发数据价值赋能潜力;增加有效供给释放有效需求,更好发挥数字技术赋能作用;适度超前建设信息网络设施,着力提升网络载体赋能绩效。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邵莹莹 花俊国 李冰冰
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为驱动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也为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动能。本文基于2013—2021年全国31个省份(除港澳台外)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效果、作用机制以及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显著提高城乡融合发展水平;2)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改善政府行为、促进科技创新来驱动城乡融合发展;3)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明显的地区异质性,中西部地区优于东部地区,空间面板回归显示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据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不同地区应当根据自身经济、文化等地缘或环境优势,加快建设创新驱动、政府引导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新格局,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差异化融合发展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邵莹莹 花俊国 李冰冰
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为驱动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也为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动能。本文基于2013—2021年全国31个省份(除港澳台外)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效果、作用机制以及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显著提高城乡融合发展水平;2)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改善政府行为、促进科技创新来驱动城乡融合发展;3)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明显的地区异质性,中西部地区优于东部地区,空间面板回归显示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据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不同地区应当根据自身经济、文化等地缘或环境优势,加快建设创新驱动、政府引导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新格局,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差异化融合发展等。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宏兵 张少华
当前,我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与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背景下,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为我国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从主要合作领域看,数字基础设施合作有助于促进创新发展,加快贸易动能转换,并能有效弥合世界数字鸿沟,降低贸易成本;数字贸易合作通过优化贸易结构、变革贸易方式等路径扩展贸易边界,增强贸易竞争新优势;数字治理合作对于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加快形成制度型开放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数字经济国际合作赋能贸易高质量发展面临全球数字鸿沟、基础设施薄弱、地缘政治摩擦与数字治理碎片化等现实挑战。为此,我国应加大数字技术研发和数字人才培育投入,发挥“数字丝绸之路”引领作用,加强区域性数字合作,全方位推动贸易各环节数字化转型,创新数字合作机制与方式,主动参与全球数字治理,探索以数字经济国际合作赋能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方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晏朝飞 陈江鹤
通过构建数字经济时代城乡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度2008—2022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指数,运用泰尔指数刻画数字经济迅速发展期间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驱动机制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中国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整体保持提升态势,全国省际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相对差异总体收敛,但各区域内部存在不同程度的分化现象,区域内部差异构成全国总体差异的最重要来源;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呈现显著促进作用,且随着城乡数字鸿沟的缩小,其对城乡融合发展的边际效应逐渐增强。鉴于此,建议持续消弭城乡数字鸿沟、推动城乡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差异化的数字经济发展策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晏朝飞 陈江鹤
通过构建数字经济时代城乡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度2008—2022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指数,运用泰尔指数刻画数字经济迅速发展期间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驱动机制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中国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整体保持提升态势,全国省际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相对差异总体收敛,但各区域内部存在不同程度的分化现象,区域内部差异构成全国总体差异的最重要来源;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呈现显著促进作用,且随着城乡数字鸿沟的缩小,其对城乡融合发展的边际效应逐渐增强。鉴于此,建议持续消弭城乡数字鸿沟、推动城乡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差异化的数字经济发展策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晓彤 冯鲍 阎世平
城乡融合发展是助推中国高质量发展、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选取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分析数字经济对于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探究加快城乡融合步伐的实现路径。主要结论有:数字经济对于城乡融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作用在控制反向因果、更换回归模型、进行政策冲击后依然成立;数字经济推动城乡融合的作用效果有明显的异质性,在东部地区这一促进作用最强,西部地区最弱;数字经济通过缓解劳动力资源错配、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畅通要素流通、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的中介作用来推动城乡融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晓彤 冯鲍 阎世平
城乡融合发展是助推中国高质量发展、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选取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分析数字经济对于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探究加快城乡融合步伐的实现路径。主要结论有:数字经济对于城乡融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作用在控制反向因果、更换回归模型、进行政策冲击后依然成立;数字经济推动城乡融合的作用效果有明显的异质性,在东部地区这一促进作用最强,西部地区最弱;数字经济通过缓解劳动力资源错配、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畅通要素流通、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的中介作用来推动城乡融合。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冲
本文基于数字信息时代背景,旨在探讨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理论、作用机制与发展策略。研究认为,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数字经济引领传统产业发展的效率变革机制、动力变革机制和高质量发展机制;针对当前我国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错位发展“两张皮”、核心技术缺失、数字技术基础设施不健全等问题,从打造开放共享的数字技术生态、实施广度融合的数字产业体系、建设全要素覆盖的数字基础设施三大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我国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传统产业 融合发展 动力机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韩晶 陈曦 冯晓虎
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能够引发从生产要素到生产力再到生产关系的全面绿色变革,实现对绿色发展的全方位赋能。数字经济为绿色发展夯实要素基础、扩展无限空间、提供根本保障。从动力机制来看,数字经济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为绿色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从演化机理来看,数字经济对绿色发展的赋能效应主要表现为要素融合和精准匹配带来的企业成长和产业优化;从参与主体来看,数字经济能够为绿色发展推动形成以政府、企业和公众为主体的多元治理体系。然而,数字经济赋能绿色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诸多现实挑战,突出表现为:数字鸿沟与地区绿色发展水平差距相互交织,核心数字技术基础薄弱,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困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风险溢出,数字流通体系运行不畅,数字治理能力不强。“十四五”时期,充分发挥数字经济赋能绿色发展的新优势,应积极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建立现代流通体系、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绿色发展 数字中国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英华 于沛太
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的深度融合可以为乡村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发展动力。本文在厘清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技术人才与数字化素养提升、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等方面提出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举措,助力乡村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产业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华平 袁方玉 孟宏玮
城乡融合发展既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当下之需,亦是谋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长远之策。借助面板双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探究了数字基础设施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能有效赋能城乡融合发展,尤其对空间融合、经济融合和生态融合的影响更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对城乡融合发展的赋能效应在欠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高水平地区和非粮食主产区更显著。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通过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打破地理空间局限、增强乡村人力资本三条途径赋能城乡融合发展。非线性调节分析表明,随着市场化水平、信息对称程度、交易效率与科技水平的提升,数字基础设施对城乡融合发展的赋能作用不断减弱。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胡优玄
数字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重塑了经济社会发展形态,数字技术融入文旅产业不断衍生出新的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数字技术赋能大大助推了文旅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文旅融合中还需突破融合不充分、数字泛化、法律法规真空以及发展诉求和属性差异等诸多制约因素,才能构建数字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通过数字技术创新驱动,从文旅产业的供给侧、需求端、法律政策面三个层面改革创新,不断开拓数字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文旅产业 供给侧 需求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万凌霄 杨果
城乡融合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则为实现城乡融合提供了有效手段。当前,我国仍面临城乡产业发展不协同、消费亟待转型升级、要素流动存在制度性障碍、公共服务不均等、社会治理有待改善等一系列问题。数字经济因具有促进生产力变革、降低长期生产成本、改善要素配置、转变组织形态等特征,能够赋能城乡产业融合、推动消费提质扩容、实现要素双向流动、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推动消费数字化转型、构建城乡互通的数字化要素流通体系、完善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以及搭建城乡一体的数字治理平台,从而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城乡融合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城乡融合 农业农村现代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建竹
数字经济的发展,催生了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基于数字经济赋能乡村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在梳理乡村生态、文化、旅游的关系的基础上,针对三者融合发展存在的困境,通过分析数字经济赋能乡村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从主动融合、跨界融合、技术融合、价值共创、教育融合等五个方面提出推动数字经济赋能乡村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路径和对策,以数字形式赋能乡村振兴。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旅游 融合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