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50)
- 2023(9723)
- 2022(7096)
- 2021(6027)
- 2020(4211)
- 2019(9125)
- 2018(8504)
- 2017(15761)
- 2016(7815)
- 2015(8653)
- 2014(8729)
- 2013(8811)
- 2012(8535)
- 2011(8281)
- 2010(8508)
- 2009(8235)
- 2008(7464)
- 2007(7050)
- 2006(6761)
- 2005(5825)
- 学科
- 济(65998)
- 经济(65963)
- 农(25017)
- 业(21470)
- 管理(20174)
- 地方(19350)
- 业经(18316)
- 农业(17185)
- 中国(15186)
- 方法(14284)
- 数学(12657)
- 数学方法(12592)
- 地方经济(12584)
- 企(11939)
- 企业(11939)
- 产业(10126)
- 发(9962)
- 学(9489)
- 信息(9089)
- 制(9052)
- 总论(9047)
- 信息产业(8567)
- 融(8259)
- 金融(8258)
- 财(8110)
- 农业经济(7952)
- 发展(7913)
- 展(7902)
- 环境(7729)
- 银(7566)
- 机构
- 学院(134106)
- 大学(129932)
- 济(68210)
- 经济(66904)
- 研究(49439)
- 管理(48033)
- 理学(40734)
- 理学院(40289)
- 管理学(39757)
- 管理学院(39485)
- 中国(37285)
- 财(28058)
- 科学(26208)
- 京(25665)
- 所(23512)
- 经济学(22933)
- 农(22865)
- 中心(22475)
- 财经(21985)
- 江(21036)
- 研究所(21032)
- 经济学院(20299)
- 经(19786)
- 范(18428)
- 师范(18325)
- 院(17341)
- 业大(17193)
- 州(16488)
- 农业(16157)
- 北京(16073)
- 基金
- 项目(85639)
- 科学(68474)
- 研究(68080)
- 基金(61918)
- 家(52305)
- 国家(51783)
- 社会(48228)
- 社会科(45522)
- 社会科学(45511)
- 科学基金(44629)
- 省(34232)
- 基金项目(31791)
- 教育(28556)
- 编号(27991)
- 划(26900)
- 成果(22991)
- 自然(22951)
- 资助(22832)
- 自然科(22365)
- 自然科学(22363)
- 发(21989)
- 自然科学基金(21917)
- 国家社会(21174)
- 课题(19241)
- 发展(19061)
- 重点(18928)
- 展(18766)
- 部(18117)
- 制(17597)
- 创(17578)
共检索到2140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金军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已经成为多方关切的问题,农村地区的生产要素尚未完全开发,产业振兴仍有较大空间,而数字经济作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新型产业形态,将有助于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生产集约化,助力高质量发展。因此,本文将主要研究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并就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数字经济推进难题进行分析,针对实施途径提出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范玉茹 刘金方
数字经济是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的智慧手段,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面对乡村振兴的时代任务,应将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生产、大众生活及乡风文明等多领域进行深度融合,通过构建创新共享的乡村数字经济平台,营造绿色、低碳的数字农业生态,建设精准、科学的数字乡村治理体系,真正发挥数字经济的赋能优势。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赋能结构 内在逻辑 实现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苏倩
<正>数字经济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其所拥有的广泛赋能性对社会发展产生全面且深远的影响。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普及和深入,其触角已经延伸至广袤的农村地区,数字乡村的“生命大动脉”正在逐步构建和完善。可见,数字经济正在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并渐渐演变成为一种普遍且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常晋 孔振焕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同时也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数字技术具有匹配效应、协同效应与公平效应,契合乡村振兴发展需求。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格局致使数字鸿沟不断加深,农业发展特征与供应链金融短板制约数字经济在乡村振兴领域应用,难以数字经济优势。本文从政策、宏观经济环境与机制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发展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数字经济 数字农业 共同富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玲
生态经济是促进农业更强、乡村更美的重要途径,也是让村民更富、乡风更加文明的动力要素。结合乡村生态资源的复杂性,为实现其赋能乡村振兴的多元价值,应通过打造乡村生态经济产业链,构建保护与开发并重的治理体系,构建智能驱动的支持系统,促进生态经济深度融入乡村生产、生态治理和宜居生活等全场景。
关键词:
生态经济 乡村振兴 多元价值 实现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云
伴随数字技术的迭代,数字化逐渐嵌入我国现代化建设当中,其日渐发展成为我国强基建、促转型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与此同时,刷脸支付、平台打车、线上缴费、直播带货等数字经济形式兴起,我们的生活也早已迈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经济,即依托于数字技术的经济形式,
关键词:
实践路径 乡村振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全尤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数字技术及数字经济的发展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契机、注入了新动能。文章研究了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乡村产业融合以及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的典型案例,认为数字技术主要通过“农业+”“数字+”和数字产业协同三种路径深度融入农业农村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目前,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主要问题和障碍是数字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偏低、数字化人才比较缺乏、技术供给和应用不足等。当前,应通过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土地资源供给、提高农民数字素养、加快技术研发和拓展应用场景等一系列举措,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充分释放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振兴的赋能效应。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产业振兴机理 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钟世潋
以乡村振兴产业学院为代表的产业学院可为乡村振兴集聚涉农产业人才、提供人才支撑和整合各类资源。乡村振兴产业学院把“内生动力—外部支持—效能提升”作为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从而让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文章提出产业学院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高地,形成人才聚合效应;构建乡村振兴人力资本开发共同体,提升人力资本治理效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云志 郑泽众
发挥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加快推进数字乡村的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应然之举。深刻理解和把握数字经济赋能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逻辑机理,需要科学阐述其内蕴的理论逻辑、价值逻辑与实践逻辑。其中,理论逻辑是基础,价值逻辑是支撑,实践逻辑是关键,三者共同构成数字经济赋能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逻辑机理。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振兴 数字乡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文丰安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数字经济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及乡村振兴的发力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繁重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数字经济的红利扩散到农业领域和农村地区,形成了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可以为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提供新活力、新支撑,极大地促进智慧农业建设、催生乡村数字经济新形态和提升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但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乡村数字环境较差,数字基础设施尚未实现全覆盖;乡村高素养数字人才比较缺乏;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不够完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制度不够健全。进入新阶段,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重点需要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强化乡村高素养数字人才支撑、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格局和加强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法治保障。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彭晖 张曌
论文采用2012-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振兴的评价指标并对其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机理和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振兴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采用稳健性、内生性以及动态效应检验后结果仍然成立。作用机理分析表明,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路径;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在东部地区、数字经济水平高的地区、乡村产业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影响更大。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产业振兴 技术创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健
以数字技术助力乡村振兴既是加快数字中国建设的有力抓手,亦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路径。数字技术凭借降低交易成本、提升资源利用率及减少信息不对称等优势,可切实推进乡村经济、治理、文化、生态等方面的数字化转型,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契机。但在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城乡数字鸿沟较大、涉农要素供给不足、乡村数字治理水平低下等内生性因素依然存在,制约着新型数字化技术向乡村渗透的深度与广度。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需释放数字红利,着力缩减城乡“数字鸿沟”;坚持多管齐下,强化涉农要素有效供给;创新治理模式,构筑数字乡村治理网络;注重分类指导,精准嵌入新一代数字技术,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丽 滕慧君
数字经济是驱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也是影响未来农村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面对乡村振兴的时代任务,要将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全环节有机融合,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战略的纵深推进,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与组织维度多频发力,形成雁阵效应,必将持续提升数字经济赋能乡村建设的实践效能。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振兴 传导机制 实践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关珊珊
数字经济是推动我国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驱动力。数字赋能,让农村治理提效率,让农业生产添智慧,让农民生活增品质。目前,农村数字经济发展依然存在农村数据共享机制不完善、农业生产技术装备落后、农民数字信息素养不高等现实困境。未来,需要从加强数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农业技术创新推广、加大数字农民人才培育力度等方面提高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更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振兴 数字技术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芬芬 邓博华
数字化道路是乡村振兴的新方向,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是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数据,采用(异质性系数)空间杜宾模型研究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促进了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的乡村振兴,经过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第二,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增长极效应、人力资本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促进乡村振兴。第三,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在不同的空间范围内有所差异,空间溢出具有边界效应和地理衰减特征,空间溢出效应最强的作用距离为200—300km,衰减边界为1500km。第四,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空间溢出效应具有明显的区域和省域异质性。中西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产生正向空间溢出,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没有明显的空间溢出。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乡村振兴,而中西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对东部地区的乡村振兴没有明显影响。中西部地区各省份数字经济对邻近省份乡村振兴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强于东部地区各省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