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94)
2023(12957)
2022(10023)
2021(8813)
2020(6630)
2019(14471)
2018(14040)
2017(25866)
2016(13683)
2015(15247)
2014(15241)
2013(14956)
2012(14126)
2011(13135)
2010(13560)
2009(12975)
2008(12356)
2007(11409)
2006(10594)
2005(9591)
作者
(39528)
(33641)
(33164)
(31900)
(21098)
(15747)
(14997)
(12780)
(12732)
(11944)
(11643)
(10949)
(10888)
(10576)
(10379)
(10269)
(9632)
(9632)
(9566)
(9328)
(8649)
(7984)
(7979)
(7702)
(7651)
(7645)
(7312)
(7241)
(6696)
(6506)
学科
(80699)
经济(80602)
管理(42140)
(38883)
(28124)
企业(28124)
(28062)
业经(22161)
地方(21152)
方法(20424)
中国(20293)
农业(19046)
数学(17698)
数学方法(17566)
(17486)
(17149)
地方经济(13082)
(12448)
(12319)
金融(12316)
(12312)
(12104)
银行(12098)
(11710)
(11490)
产业(11262)
环境(11183)
信息(9890)
总论(9732)
体制(9401)
机构
学院(208654)
大学(204993)
(97416)
经济(95369)
管理(74922)
研究(73541)
理学(63063)
理学院(62393)
管理学(61538)
管理学院(61122)
中国(56984)
(46374)
(41687)
科学(38837)
财经(35279)
(35027)
中心(33949)
(33894)
经济学(32044)
(31859)
(31703)
研究所(30925)
经济学院(28430)
(27602)
师范(27394)
(26520)
(26373)
北京(26279)
业大(25887)
财经大学(25595)
基金
项目(131592)
研究(104716)
科学(104458)
基金(94448)
(79712)
国家(78941)
社会(70626)
科学基金(68218)
社会科(66702)
社会科学(66688)
(52450)
基金项目(48608)
教育(47483)
编号(43151)
(41961)
自然(37381)
成果(36568)
自然科(36427)
自然科学(36419)
资助(36339)
自然科学基金(35745)
(31824)
课题(30946)
(30712)
国家社会(30273)
重点(29716)
(29252)
(27719)
(27379)
教育部(26079)
期刊
(125986)
经济(125986)
研究(69807)
中国(48591)
(36200)
(35922)
管理(30038)
学报(26571)
科学(26042)
教育(24233)
(24153)
金融(24153)
农业(23046)
大学(22471)
学学(21137)
业经(20751)
技术(20047)
经济研究(19951)
财经(18907)
(16440)
问题(15617)
技术经济(11134)
世界(10855)
(10669)
经济问题(10472)
农村(10330)
(10330)
(10113)
农业经济(10070)
改革(9725)
共检索到3373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丽  滕慧君  
数字经济是驱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也是影响未来农村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面对乡村振兴的时代任务,要将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全环节有机融合,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战略的纵深推进,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与组织维度多频发力,形成雁阵效应,必将持续提升数字经济赋能乡村建设的实践效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云  
伴随数字技术的迭代,数字化逐渐嵌入我国现代化建设当中,其日渐发展成为我国强基建、促转型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与此同时,刷脸支付、平台打车、线上缴费、直播带货等数字经济形式兴起,我们的生活也早已迈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经济,即依托于数字技术的经济形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苏倩  
<正>数字经济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其所拥有的广泛赋能性对社会发展产生全面且深远的影响。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普及和深入,其触角已经延伸至广袤的农村地区,数字乡村的“生命大动脉”正在逐步构建和完善。可见,数字经济正在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并渐渐演变成为一种普遍且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芬芬  邓博华  
数字化道路是乡村振兴的新方向,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是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数据,采用(异质性系数)空间杜宾模型研究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促进了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的乡村振兴,经过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第二,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增长极效应、人力资本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促进乡村振兴。第三,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在不同的空间范围内有所差异,空间溢出具有边界效应和地理衰减特征,空间溢出效应最强的作用距离为200—300km,衰减边界为1500km。第四,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空间溢出效应具有明显的区域和省域异质性。中西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产生正向空间溢出,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没有明显的空间溢出。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乡村振兴,而中西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对东部地区的乡村振兴没有明显影响。中西部地区各省份数字经济对邻近省份乡村振兴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强于东部地区各省份。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蕴萍  栾菁  
我国农村摆脱了绝对贫困,向着乡村全面振兴的方向迈进。与此同时,我国高速发展的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赋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方向。数字经济通过将数据要素纳入农业生产、将数字产品和服务融入农民生活、将数字化思维融入农村政务服务,助力农业产业的多元化与集约化、农民的技能提升与精神生活的满足、乡村治理的数字化与智能化,为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和组织振兴提供了数字化动力。现阶段,薄弱的信息基础设施、短缺的数字人才以及不充分的数据共享等因素制约了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赋能作用的有效发挥。为此,需要通过政策体系的引导,找准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探索赋能作用有效发挥的途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熊金武   侯冠宇   张震宇  
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赋能作用主要体现在生产优化、资源整合、创新驱动、产业融合和治理革新五个方面,但是其也存在一些堵点:基础设施不完善、数字人才不足、数据流动阻滞、制度环境缺失、风险防范薄弱等方面。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路径在于:建立覆盖全面的乡村数字化设施体系,解决农村网络质量和覆盖范围不足的问题;构建科学乡村数字化人才培养机制,打破农村数字技术人才不足的窘境;建立全面的乡村产业数据共享流动机制,提升数据的使用效率与价值;构建包括政策、资本和法律在内的多元保障机制,支持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乡村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发展,赋能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文丰安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数字经济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及乡村振兴的发力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繁重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数字经济的红利扩散到农业领域和农村地区,形成了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可以为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提供新活力、新支撑,极大地促进智慧农业建设、催生乡村数字经济新形态和提升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但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乡村数字环境较差,数字基础设施尚未实现全覆盖;乡村高素养数字人才比较缺乏;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不够完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制度不够健全。进入新阶段,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重点需要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强化乡村高素养数字人才支撑、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格局和加强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法治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范玉茹  刘金方  
数字经济是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的智慧手段,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面对乡村振兴的时代任务,应将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生产、大众生活及乡风文明等多领域进行深度融合,通过构建创新共享的乡村数字经济平台,营造绿色、低碳的数字农业生态,建设精准、科学的数字乡村治理体系,真正发挥数字经济的赋能优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常晋  孔振焕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同时也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数字技术具有匹配效应、协同效应与公平效应,契合乡村振兴发展需求。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格局致使数字鸿沟不断加深,农业发展特征与供应链金融短板制约数字经济在乡村振兴领域应用,难以数字经济优势。本文从政策、宏观经济环境与机制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发展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关珊珊  
数字经济是推动我国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驱动力。数字赋能,让农村治理提效率,让农业生产添智慧,让农民生活增品质。目前,农村数字经济发展依然存在农村数据共享机制不完善、农业生产技术装备落后、农民数字信息素养不高等现实困境。未来,需要从加强数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农业技术创新推广、加大数字农民人才培育力度等方面提高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更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陈健   张颖   王丹  
新质生产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资料、新型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重要保障。在新质生产力赋能下,农村发展呈现生产过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科学化、增长方式集约化、经营循环市场化、生产组织社会化、生产绩效高优化及劳动者智能化等特征,实现农村传统生产方式、交易流通方式和融资方式的革新,促进传统农村经济从低技术、高投入的传统发展方式向高质量、低消耗、高效益的绿色发展方式转变。当前,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还存在传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较低、乡村产业体系发展滞后、缺乏有效保障机制等障碍性因素。应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生产力三要素跃迁升级,全面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步伐;以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新型生产关系,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体制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玲  
生态经济是促进农业更强、乡村更美的重要途径,也是让村民更富、乡风更加文明的动力要素。结合乡村生态资源的复杂性,为实现其赋能乡村振兴的多元价值,应通过打造乡村生态经济产业链,构建保护与开发并重的治理体系,构建智能驱动的支持系统,促进生态经济深度融入乡村生产、生态治理和宜居生活等全场景。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孟维福  张高明  赵凤扬  
数字经济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新动能,这对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数据,构建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两大指标体系并测算数字经济指数和乡村振兴指数,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机制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促进了乡村振兴,这一结论在进行数字经济滞后一期和滞后两期的内生性分析和变换样本的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就影响机制而言,科技创新、农村创业和消费升级是数字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与东部地区相比,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在促进乡村振兴方面效果更好;空间效应显示,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本文的研究为加快数字经济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昊诺   赵霞  
在数实深度融合,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数字技术为乡村振兴带来新机遇。分析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论机制,选取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各省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具有显著的直接促进作用,同时还通过数字普惠金融和激发农村创新活力来间接影响乡村振兴的发展,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未来,需要从加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引导数字普惠金融、激发农村创业活力、关注数字人才培养、数字资源互联互通等着手,促进数字经济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蓝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昊诺   赵霞  
在数实深度融合,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数字技术为乡村振兴带来新机遇。分析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论机制,选取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各省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具有显著的直接促进作用,同时还通过数字普惠金融和激发农村创新活力来间接影响乡村振兴的发展,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未来,需要从加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引导数字普惠金融、激发农村创业活力、关注数字人才培养、数字资源互联互通等着手,促进数字经济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蓝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