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818)
2023(21066)
2022(17677)
2021(16352)
2020(13344)
2019(30544)
2018(30178)
2017(57139)
2016(30703)
2015(34312)
2014(34332)
2013(33993)
2012(31800)
2011(29113)
2010(29365)
2009(27275)
2008(26754)
2007(23780)
2006(21397)
2005(19625)
作者
(89478)
(74691)
(74094)
(70551)
(47663)
(35681)
(33621)
(28966)
(28437)
(26662)
(25630)
(25247)
(24002)
(23772)
(23131)
(22937)
(22075)
(21470)
(21428)
(21324)
(18759)
(18184)
(17813)
(16974)
(16758)
(16699)
(16547)
(16314)
(15077)
(14670)
学科
(141732)
经济(141569)
管理(92755)
(86409)
(71200)
企业(71200)
方法(52861)
数学(45197)
数学方法(44758)
中国(42244)
(35120)
地方(32727)
(32507)
业经(32462)
(28193)
(27934)
(24532)
贸易(24510)
农业(23709)
(23709)
技术(23562)
(23135)
银行(23091)
(22388)
金融(22384)
(22285)
环境(21665)
理论(20737)
(20470)
(19596)
机构
大学(448875)
学院(444825)
(190489)
经济(186505)
管理(171586)
研究(159482)
理学(146698)
理学院(144965)
管理学(142759)
管理学院(141918)
中国(121251)
(97542)
科学(94154)
(88312)
(79887)
研究所(72048)
中心(70565)
财经(69227)
(67946)
(66655)
(62884)
北京(62790)
业大(61390)
(60151)
师范(59643)
经济学(58829)
(57929)
(53533)
经济学院(52622)
农业(52517)
基金
项目(294288)
科学(233333)
研究(218327)
基金(214685)
(186478)
国家(184930)
科学基金(159175)
社会(141221)
社会科(133984)
社会科学(133954)
基金项目(113095)
(112818)
自然(100237)
教育(99461)
自然科(97916)
自然科学(97896)
自然科学基金(96167)
(95073)
编号(87293)
资助(87268)
成果(72229)
重点(66006)
(65688)
(65624)
(63224)
课题(61297)
国家社会(59147)
创新(58614)
教育部(56936)
(55865)
期刊
(220709)
经济(220709)
研究(143273)
中国(95075)
管理(67587)
(66409)
学报(66333)
科学(63514)
(62778)
教育(51587)
大学(51229)
学学(47797)
(43736)
金融(43736)
农业(43152)
技术(39085)
经济研究(35760)
财经(35161)
业经(33698)
(30341)
问题(29124)
图书(23410)
(23388)
技术经济(23069)
(22866)
科技(21555)
世界(21476)
现代(20650)
理论(20605)
国际(20289)
共检索到6891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英浩   汪明峰   匡爱平   符琳蓉   崔璐明  
发挥数字经济赋能城市创新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论文梳理并构建了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城市创新发展的多维机制,基于2010—2019年中国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集,在揭示城市创新水平时空动态特征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对机制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 2010—2019年,中国城市创新水平呈现一定的非均衡发展态势,地区间发展差异有扩大的趋势,并且呈现显著且稳定的空间集聚分布特征。(2)全国层面,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产业的发展仅有助于提升本地区城市创新水平,而数字技术在推动城市创新发展方面具有更强的渗透效应。(3)数字经济多维度水平均对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4个地区的城市创新水平表现出积极作用,但只有数字技术在4大区域的模型中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从城市类型异质性看,数字技术同样表现出最强的影响力和技术扩散效应。文章拓展了数字经济赋能创新发展的研究视角,并为利用数字经济推动城市创新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维林  王艺斌  
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以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经济蓬勃兴起,已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在此背景下,如何借助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中国城市走向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新模式,是当前亟待进行理论阐释与实证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文章使用2011—2019年中国25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在剖析数字经济自身特征的基础上,从边际效应和作用机制两方面提出了数字经济赋能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假说,并运用多种计量模型对上述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于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数字经济对于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越强,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数字鸿沟”效应的存在。数字经济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创新能力激发效应和公众认知能力提升效应三重机制赋能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这些结论在多种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本文所进行的相关研究在理论上有助于解析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与特征,实践上有助于中国政府充分利用数字经济赋予的时代机遇,加快中国城市发展方式的创新驱动、绿色转型和打造创新、智慧、生态、美丽的新型城市。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黄建忠  张体俊  任航  
数字经济是全球化催生的新经济形态,是驱动一国国民经济与社会高质量发展、扩大一国对外经济联系的新动力。梳理已有文献,对数字经济赋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微观机理进行拓展,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其赋能新发展格局的主要着力点在于促进产业升级及优化区域结构。数字经济赋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要从供给侧和需求端两方面入手,综合平衡、协调推进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切实防范数字经济外部“脱钩”和内部“脱实”风险;以数字经济发展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应用场景”,助力科技自主创新与国际协同;以数字经济发展形成国内国际产业转移与转型升级的动力,在扩大内需中打造自主可靠的产业链与稳定安全的供应链。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韶华   王菲   张伟  
基于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基准模型、门槛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我国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可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从全国层面来看,研究期间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是工业实现绿色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2)从分地区维度来看,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就效应大小来看“中部>东部>西部”;(3)目前数字经济主要作用于工业资源利用和工业增长质量方面,对工业环境质量的提升作用尚不显著;(4)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技术门槛特征,当工业技术发展水平跨越门槛值后,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发展的正向效应会更为强劲;(5)数字经济会通过影响人力资本水平、能源消费结构和市场化水平来对工业绿色发展产生影响。因此,要因地制宜以人力资本、能源结构、市场化水平为路径发挥数字经济的引擎作用,同时着力提升工业技术水平以更好实现数字经济的绿色效应。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邵莹莹   花俊国   李冰冰  
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为驱动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也为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动能。本文基于2013—2021年全国31个省份(除港澳台外)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效果、作用机制以及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显著提高城乡融合发展水平;2)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改善政府行为、促进科技创新来驱动城乡融合发展;3)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明显的地区异质性,中西部地区优于东部地区,空间面板回归显示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据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不同地区应当根据自身经济、文化等地缘或环境优势,加快建设创新驱动、政府引导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新格局,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差异化融合发展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邵莹莹   花俊国   李冰冰  
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为驱动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也为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动能。本文基于2013—2021年全国31个省份(除港澳台外)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效果、作用机制以及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显著提高城乡融合发展水平;2)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改善政府行为、促进科技创新来驱动城乡融合发展;3)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明显的地区异质性,中西部地区优于东部地区,空间面板回归显示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据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不同地区应当根据自身经济、文化等地缘或环境优势,加快建设创新驱动、政府引导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新格局,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差异化融合发展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海   郭冠宇   尹俊雅  
为厘清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的实现路径,本文利用2011—2020年沪深A股工业行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可以“赋能”企业绿色创新发展,实现绿色创新“增量提质”。机制分析表明,在创新资源维度,数字化转型在集聚研发资源、促增环保投入的同时,还能够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改善其融资能力,从而驱动企业绿色创新发展;在经营状况维度,数字化转型不仅会通过增加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来改善企业经营绩效,还能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来优化企业生产效率,进而激发企业绿色创新潜能。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的“赋能”作用在国有企业、清洁型企业以及位于绿色创新分布高端的企业中更为明显。以上结论有助于理解数字化转型的环境绩效,并为如何引领企业实现绿色创新发展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梁江艳   金佳业   高志刚  
立足新发展阶段,发展数字经济尤其是数字贸易将成为中国建设贸易强国的重要举措和关键任务。基于2010—202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系统分析,研究验证了数字经济对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提升了中国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这一结论在经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进一步揭示,数字经济对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内在作用机制主要依赖于创新产出的增加和产业集聚的强化。深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对沿边地区及产业结构升级水平较低的地区,在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方面表现出更为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彭川宇   何劲松   杨佳雯   朱玲莉  
为探究人才创新高地建设的政策效应,基于26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将人才创新高地建设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研究人才创新高地建设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人才创新高地建设显著提高了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城市创新能力在人才创新高地建设赋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人才创新高地建设对规模较大城市和中西部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效果更显著。进一步机制研究表明,人才创新高地建设通过提高城市的科技投入水平进而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程鹏  唐子来  杨犇  
优化组织各类发展要素在多尺度科技创新空间的有序集聚与耦合协调,对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总结了科技创新空间发展在区位、要素、功能、形态和环境五个维度的特征,据此提出科技创新空间发展的“E-LEFF”分析框架,指出科技创新空间多个维度之间形成耦合协调关系有赖于外部环境尤其是空间治理的积极调控,其内在机制包含要素耦合、空间耦合和时间耦合三个方面。分析发现,上海科技创新空间发展具有五个维度的普遍特征,但在要素耦合方面还存在“缺失”与“错配”现象,仍需要着力促进多尺度空间耦合、兼顾“培育”与“提质”不同发展阶段的时间耦合。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慧泉  简兆权  毛世平  
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区域创新创业的视角,实证检验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提高了各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水平,经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数字经济对东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较大。(2)促进区域创新创业是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数字经济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3)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能促进本地区高质量发展,但会抑制邻近地区高质量发展。研究意义:加深了对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影响机制与异质性的理解,为中国数字技术发展战略的制定以及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京岚  邱以亮  
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构建,是在职业教育活动中不同主体之间非线性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立足我国首个省部共建创新职教发展高地,分析影响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的五大主体要素:政府、行业集团、产业集群、职业院校、学生认同。归纳各主体要素在调整机制中所起的作用,以此构建多维主体协同参与的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钻石模型"。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办学资源配置、信息传递及专业预警机制的构建,可有效保障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实施。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常皓亮  夏飞龙  
数字经济与绿色低碳发展良性互动,有助于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利用2011—2019年中国内地27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从信息产业发展、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普惠金融3个方面构建地级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考察数字经济对低碳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降低碳排放水平,该结论在以“智慧城市”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等多种稳健性检验下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以人均GDP衡量的经济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以及环境规制强度更高的地区,数字经济对低碳发展的积极作用更大;就内在机制而言,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主要通过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和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现阶段我国智能产业转型以及技术进步机制尚未成立;进一步的空间效应分析表明,我国各地区碳排放存在空间依赖性,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有利于降低邻近地区碳排放水平。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唐金成   黎宝鑫  
物联网作为最能契合农业保险应用场景的技术之一,逐步运用于我国农业保险经营中,在产品研发、承保验标、防灾防损、查勘定损四个环节的应用取得新进展。但物联网赋能农业保险创新发展也面临一系列跨界融合难题,主要是物联网技术发展存在瓶颈、数字化平台建设有待提升、新型风险隐患叠加、行业监管严重滞后。下一步,要以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为牵引,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加快农业保险数字化转型,更有力赋能农业现代化。一是加大物联网创新研发力度,破解技术瓶颈难题;二是建立农险信息共享机制,破解数字化建设难题;三是制定发展规划与应用标准,破解新型风险难题;四是完善农业保险监管体系,破解行业监管难题。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罗雪英  
立足于日本新兴产业变革发展趋势,在深入研究数字经济与数字技术创新互动机制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日本数字经济与数字技术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及特征,以其耦合协调度指数为基础,检验并论证2011—2020年期间日本数字经济与数字技术创新发展从拮抗、磨合到协调,以及两者之间处于同步发展及互为滞后更替的相对发展态势,为进一步深入探讨日本数字经济和数字技术创新发展耦合协调的内在规律提供理论参考和论证方法;并针对日本现实问题,从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科学技术规划体系两个方面研究提出促进数字经济和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