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25)
- 2023(16692)
- 2022(14017)
- 2021(12832)
- 2020(10450)
- 2019(23429)
- 2018(23147)
- 2017(44249)
- 2016(23314)
- 2015(25862)
- 2014(25536)
- 2013(25323)
- 2012(23119)
- 2011(21008)
- 2010(20957)
- 2009(19550)
- 2008(18332)
- 2007(16053)
- 2006(14165)
- 2005(12340)
- 学科
- 济(116780)
- 经济(116663)
- 管理(68144)
- 业(64964)
- 企(52561)
- 企业(52561)
- 方法(44518)
- 数学(38403)
- 数学方法(38036)
- 农(29174)
- 业经(27316)
- 中国(26639)
- 地方(26265)
- 财(23148)
- 学(21781)
- 农业(20514)
- 产业(17613)
- 制(17239)
- 贸(17108)
- 贸易(17098)
- 易(16501)
- 理论(16237)
- 地方经济(16196)
- 环境(16126)
- 和(15776)
- 技术(15694)
- 融(14710)
- 金融(14708)
- 银(14500)
- 银行(14463)
- 机构
- 学院(338199)
- 大学(337372)
- 济(145272)
- 经济(142412)
- 管理(135358)
- 理学(117904)
- 理学院(116656)
- 管理学(114819)
- 管理学院(114211)
- 研究(113055)
- 中国(82013)
- 京(69795)
- 科学(67715)
- 财(63025)
- 所(55013)
- 财经(51250)
- 中心(50535)
- 研究所(50216)
- 农(49301)
- 业大(47707)
- 江(47704)
- 经(46540)
- 经济学(45046)
- 范(44322)
- 师范(43972)
- 北京(43756)
- 院(41096)
- 经济学院(40496)
- 州(39009)
- 农业(38287)
- 基金
- 项目(233354)
- 科学(184945)
- 研究(174091)
- 基金(169947)
- 家(146471)
- 国家(145271)
- 科学基金(126020)
- 社会(112726)
- 社会科(106973)
- 社会科学(106947)
- 省(91136)
- 基金项目(90140)
- 自然(79168)
- 教育(78469)
- 自然科(77306)
- 自然科学(77294)
- 自然科学基金(75900)
- 划(75239)
- 编号(70954)
- 资助(68407)
- 成果(56584)
- 重点(51656)
- 发(51121)
- 部(50994)
- 创(48943)
- 课题(47989)
- 国家社会(46880)
- 创新(45541)
- 教育部(44473)
- 人文(44217)
- 期刊
- 济(162809)
- 经济(162809)
- 研究(101274)
- 中国(58848)
- 管理(49928)
- 学报(49639)
- 科学(46724)
- 财(46228)
- 农(45705)
- 大学(38064)
- 学学(35982)
- 教育(34545)
- 农业(31990)
- 技术(29520)
- 经济研究(27423)
- 融(26755)
- 金融(26755)
- 业经(26729)
- 财经(25316)
- 经(21895)
- 问题(20629)
- 技术经济(18025)
- 图书(17739)
- 科技(16066)
- 商业(15986)
- 理论(15940)
- 现代(15633)
- 业(15331)
- 贸(14487)
- 统计(14414)
共检索到4879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红涛 谢婷
数字经济不断向农村产业渗透,加快农村产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可促使农村产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进而巩固拓展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的有效衔接。基于2011—2018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的耦合协同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在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衔接中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我国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耦合协同度基本处于低度协同与中度协同之间,且多数省份产业振兴滞后于产业扶贫;数字经济能巩固拓展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的有效衔接,且产业数字化的促进作用强于数字产业化;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在数字经济促进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的衔接过程中具有中介效应。因此,为促进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的有效衔接,需要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乡村战略的实施,以数字经济为抓手,实现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周宇晗 李想 唐永
党的二十大郑重宣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产业振兴作为带动人口最多与可持续性最强的益贫模式,应以自然条件、产业基础、要素禀赋最为良好的脱贫平原地区为“牛鼻子”,强化顶层设计的系统性、长期性与有效性,提升益贫产业的结构效应、扩散效应与带动效应。本文通过对四川省脱贫平原地区产业扶贫到产业振兴分区衔接进行现实考察,将发展现状、主要障碍与衔接路径进行系统梳理,提出了针对性的结论建议:应细化体制机制、强化分类治理、创新衔接方式、提高帮扶效应,加快实现产业振兴的内生可持续发展,筑牢乡村振兴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底气。
关键词:
产业振兴 脱贫地区 乡村振兴 衔接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丁文恩
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任务目标如期完成,中国进入了后扶贫时代。实践证明,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和有效途径,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和重要抓手。文章通过分析后扶贫时代相对贫困的特点和趋势;剖析影响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因素;提出做大优势产业,扶持特色产业,助推旅游产业,聚力新兴产业等四大思路;倡导规划衔接,主体衔接,政策衔接及体制机制衔接等实现途径。因此,推进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
关键词:
后扶贫时代 产业扶贫 乡村振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曹志敏
经济理论认为积极的效率转化可以有效催生价值的产生,关键依赖于交换的媒介,以及效率所处的环境。相较于传统机制下一般等价物固定不变的性质,以及简单环境中仅注重主体功能的转化方式,现阶段政策价值的效率转换,其复杂性和边际性,不仅扩大了一般等价物的内涵,而且呈现多元性,效率所处的环境集中表现出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性支付的方式,对原本应属市场所接纳的效能、效率、效益和效果对比的平抑。当下实现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在效用上已具备一定数量规模,但数量规模并不充分,虽已拥有一定程度的价格管控,但价格管控的公平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这复杂环境下,其衔接关键在于延长精准扶贫的时效,扩大乡村振兴的范畴,因此政府政策的平抑效应,离不开对不同主体所持有的效用水平进行合理对比。结果显示,通过外部效应内在化处理,在偏好一致性、与公共供给效益分摊的假设前提下,预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强外部垄断性相对应的相对价格体系,实现参与各方保障性需求的覆盖,比单纯采用成本收益分析更具有可行性和说服力,并且由此产生的剩余价值还可拥有更具效用规模的附加值。
关键词:
外部效应内在化 有效衔接 异质性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李金锐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航集团)坚持央企姓党,一直将落实党和国家重大政策部署摆在首要位置。东航集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高质量、高水平、可持续"地开展对云南省沧源县、双江县的定点扶贫工作。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东航集团两个定点扶贫县于2019年4月成功脱贫摘帽。2021年2月,东航股份公司荣获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成为唯一一家以整体主业公司获此殊荣的中央企业、民航企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明华
乡村振兴是促进我国农村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策略,精准扶贫则是针对贫困地区的专项农村工作,但从本质上而言,都是为了提高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虽然脱贫攻坚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与其他农村地区相比,贫困地区发展基础仍然薄弱,缺乏内生性发展动力,存在返贫致贫的诱因和可能性,如何促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后扶贫时代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认为贫困地区仍然需要在精准扶贫政策下,转变发展观念,借鉴乡村振兴建设的先进经验,针对贫困地区的发展短板发力,夯实产业扶贫的发展基础,促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关键词:
精准扶贫 乡村振兴 政策有效性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朱兆芳 程斌 赵东辉 王军永 程陶朱
通过结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接替实施的未来工作安排,提出了 "后脱贫攻坚时代"健康减贫制度框架,即健康保障、医疗保障和生活保障的多种保障机制防止农村低收入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实现改善其健康状况的目标。健康减贫制度的目标人群由贫困人口转变为相对贫困人口,防止因病返贫成为了新的工作重点,并提出了建立保障投入机制、部门分工协作机制、自付封顶机制和健康管理监测系统以减轻贫困人口就医压力,保障基本医疗服务,并在实践的过程中积累经验,不断完善新时期健康减贫制度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健康扶贫 乡村振兴 衔接路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郭露 仲黍林
本文利用我国31个省(区、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通过三阶段DEA模型以及Malmquist指数,在乡村振兴视角的基础上对我国农业产业扶贫效率进行了静态分析以及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自然灾害、城镇化水平、政府财政支出、宏观经济、产业结构都会对农业产业扶贫效率造成显著影响,而且第三阶段所得到的效率值要大于第一阶段,同时约束我国农业产业扶贫效率提升的因素主要为农业管理技术水平以及规模化生产水平。因此,我国各地区应该着重改善自身面临的外部环境,并且要完善农村农业管理经营模式以及优化农业生产要素投入规模,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曾迎霄
乡村振兴与扶贫开发是新时期我国为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生活富裕而实施的两大发展战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促进扶贫开发向乡村振兴转型。旅游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一种模式,与乡村振兴具有目标效益耦合、服务对象耦合、产业资源耦合的内在联系性,二者可以实现有效衔接。促进旅游扶贫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做出相应的政策选择,打破部门分割、加快政策衔接、加快人才培养以及加大资金投入。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旅游扶贫 有效衔接 乡村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立 张河
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是国家重大战略布局,推动两者稳定有效衔接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具有内在理论一致性和政策内容一惯性。而理解政策稳定性在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有效衔接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则需要联系两者的长期性、艰巨性、差异性和联动性等诸多特征。促进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政策稳定接续,应当具有系统思维,科学合理谋划,从政策方针、方法措施、考核制度等多方面推动两者科学合理有效衔接。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精准扶贫 政策稳定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邱密 张伟达 贾广宇
2020年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实现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成为“三农”工作的重心,构建有效的农业产业发展治理模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多中心治理理论为视角,认为实现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应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农民等多元主体的作用,并可划分为政府决策引导型、企业市场化主导型、社会组织资源整合型三种农业产业多中心治理模式。通过对具体实践的分析,探讨了明晰多中心治理目标、构建有效沟通协商机制、灵活匹配适宜的多中心治理模式的农业产业治理路径。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农业产业 多中心治理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于海龙 李成明
论文立足于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方位,通过对财政涉农扶贫资金政策的梳理和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理论观点的综述,构建了资金政策有机衔接的路径、分析框架,在深入分析资金政策供给端和需求端关键环节的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论文建议,总结借鉴我国扶贫经验,进一步科学评估财政涉农扶贫资金政策,根据乡村振兴战略调整目标,在资源配置、支持对象、支持重点、支持方式等方面做好衔接,坚持巩固与振兴并重,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支持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提升资金安全和使用效益。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海波 聂凤英
从脱贫攻坚的"产业扶贫"到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折射出产业发展对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根本性作用。基于对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调研中发现的产业扶贫市场机制不彰、可持续性差问题,本文首先以新结构经济学的"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理论为基础,提出深度贫困地区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即应根据当地资源、人力、资本、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的禀赋结构,依循"市场逻辑+政府逻辑"的双重逻辑,培育和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形态,并构建多主体激励相容的参与机制及利益分配机制。进一步,基于对深度贫困地区符合上述逻辑的产业扶贫模式的多案例分析,从微观层面探讨市场逻辑和政府逻辑如何协同推动扶贫产业形成市场竞争优势并带动贫困户获取可持续的产业扶贫收益:企业发展与企业家才能的有效发挥将本地资源禀赋变成有市场的产品,政府因势利导对企业进行扶持激励并协调提供软硬件服务,从而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并形成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扶贫产业;在可持续产业带动下,贫困户通过参与产业链订单生产、直接就业,以及将土地租出、到户扶贫资金入股企业等方式获取收入,提高内生发展能力,从而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促进人的发展和福祉提升的最终目标。最后,就进一步推动深度贫困地区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温美荣 王帅
脱贫攻坚已取得全面胜利,"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当前阶段的重要任务。两者的跨界复杂性和多元综合性决定了其衔接过程需要多方面协同发力。从政策协同视角来看,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衔接与协同理论相契合,其政策供给目标、政策供给方式和政策供给内容等方面在多个维度和层级都具政策协同性。因此,以政策协同为分析框架,从政策协同的内容入手,做好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从政策协同的方式入手,统筹推进纵向协同与横向协同;从政策协同的机制入手,构建好结构性机制和程序性机制,以此探索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路径。
关键词:
政策协同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协同治理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山东省财政厅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认真做好财政扶贫重点工作,积极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扎实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开展,财政支持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认真做好财政扶贫工作(一)强化财政保障,全力支持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坚持把扶贫资金放到优先位置予以保障,2018年,省级安排专项扶贫资金25亿元,引导全省各级安排各类扶贫资金1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6%、12.88%。近三年省级
关键词:
协作工作 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