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63)
- 2023(14524)
- 2022(11727)
- 2021(10296)
- 2020(8478)
- 2019(18156)
- 2018(17745)
- 2017(33343)
- 2016(17691)
- 2015(19408)
- 2014(18686)
- 2013(18048)
- 2012(16575)
- 2011(15356)
- 2010(15496)
- 2009(14612)
- 2008(13990)
- 2007(12660)
- 2006(11488)
- 2005(10706)
- 学科
- 济(92034)
- 经济(91936)
- 管理(54863)
- 业(45858)
- 企(38258)
- 企业(38258)
- 方法(28439)
- 数学(24391)
- 数学方法(24193)
- 中国(22300)
- 地方(22200)
- 业经(21967)
- 财(20589)
- 农(19876)
- 制(19197)
- 学(16727)
- 地方经济(14657)
- 体(14276)
- 融(14143)
- 金融(14140)
- 环境(13999)
- 银(13806)
- 银行(13793)
- 行(13299)
- 农业(13162)
- 产业(13133)
- 贸(12743)
- 贸易(12734)
- 易(12267)
- 和(11785)
- 机构
- 学院(254337)
- 大学(253445)
- 济(115420)
- 经济(113193)
- 管理(94328)
- 研究(91661)
- 理学(80272)
- 理学院(79356)
- 管理学(78153)
- 管理学院(77649)
- 中国(70141)
- 财(54716)
- 京(52655)
- 科学(51833)
- 所(45083)
- 财经(42678)
- 中心(41863)
- 研究所(40389)
- 江(39058)
- 经(38533)
- 经济学(37579)
- 农(35066)
- 院(33663)
- 经济学院(33487)
- 范(33236)
- 师范(32965)
- 北京(32852)
- 业大(31499)
- 财经大学(31460)
- 州(30608)
- 基金
- 项目(168513)
- 科学(134930)
- 研究(127068)
- 基金(124111)
- 家(107540)
- 国家(106727)
- 科学基金(92029)
- 社会(85263)
- 社会科(81006)
- 社会科学(80988)
- 省(64622)
- 基金项目(64367)
- 教育(56564)
- 自然(55111)
- 划(54117)
- 自然科(53795)
- 自然科学(53785)
- 自然科学基金(52772)
- 编号(51214)
- 资助(48463)
- 成果(42219)
- 重点(38982)
- 发(38145)
- 部(37244)
- 国家社会(37042)
- 制(36700)
- 创(35489)
- 课题(34962)
- 创新(33439)
- 教育部(32553)
- 期刊
- 济(137312)
- 经济(137312)
- 研究(80839)
- 中国(51100)
- 财(42696)
- 管理(37096)
- 学报(35154)
- 科学(34023)
- 农(32604)
- 大学(27542)
- 学学(25931)
- 融(25026)
- 金融(25026)
- 教育(23822)
- 经济研究(23505)
- 财经(22281)
- 农业(21795)
- 技术(21230)
- 业经(20401)
- 经(19348)
- 问题(16948)
- 贸(13747)
- 技术经济(13055)
- 世界(12361)
- 图书(12226)
- 国际(12183)
- 统计(11906)
- 理论(11639)
- 商业(11491)
- 现代(11484)
共检索到3949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晶
数字经济是天然的信用经济,优化和完善征信数据治理机制,强化征信机构的数据服务能力,对于提升数字经济的整体信用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当前数字经济与征信业高度融合、双向促进的发展态势,分析数字经济环境下征信数据治理的需求和难点;在国内外经典的数据治理定义和框架的基础上,结合数字经济时代我国征信业的发展需求和特点,设计一个比较全面和系统的征信数据治理框架。该框架兼顾发展与安全,有助于提升征信数据治理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为具体的应用场景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大数据征信 数据治理 数字经济 数据流通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韦昌鑫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改变社会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变革了原本的生产制造和运营体系。在此背景下,数字经济及其相关新业态、新发展模式应运而生。数字经济将数据视为核心投入资源,并依赖信息通信技术的融合应用挖掘数据价值,以助推经济发展、提升经济建设效率。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贸易产业形态,跨境电商依托数字技术,突破了传统对外贸易模式的弊端,并通过打造新营销渠道缩短了对外贸易链条,满足了国外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来,跨境电商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已然成为支撑我国对外开放战略落地、推动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并巩固“外循环”的中坚力量。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陈志勇 王希瑞 刘畅
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型,不仅是生产方式的嬗变,更对税收治理模式的变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演化过程中,税收征管应更加突出自然人的纳税主体地位,税收治理也要逐步向多元治理模式转移,要兼顾市场地的税收利益,积极参与国际税收治理变革的大潮。由此,逐步形成共治共享的税收治理新格局,以实现数字经济业态下税收治理模式的再造。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税收治理 税收征管 以数治税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勋 刘堃
低碳经济是当前理论界和决策层关注、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理念与热点问题之一,以资源禀赋、经济利益与政治博弈为视角解析中国低碳经济转型的内生动因,基于低碳经济国际发展趋势的简要回顾,探索涵盖政策规制型、金融杠杆型以及消费引导型治理工具的中国低碳经济治理机制。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内生动因 国际趋势 治理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博文 周世军
为了厘清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特征与演变趋势,文章首先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熵权法测度了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最后,通过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空间相关性检验,对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绝对与相对差异、空间相关性及演变趋势等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最高,西部地区最低,且北京、上海、广东一直处于数字经济发展的第一方阵。(2)不同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上均呈现增长趋势且各地区存在多极分化特征,其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增长率最大。(3)数字经济发展差异主要由地区间差异决定,其贡献率约占70%,而地区内差异和超变密度的贡献率约占30%;从内部差异来看,中部地区最小,东部地区最大。(4)从演变趋势来看,中国各地区的内部差异有缩小趋势,且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即存在高-高或低-低集聚特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百红
美国国际贸易政策变迁的根源在于当代资本主义制度,资本的本性推动着资本积累方式的变革,相应地改变着美国的国际贸易政策。鉴于此,文章从资本积累的逻辑出发,将美国国际贸易政策变迁作为研究的核心,构建"资本—劳工—国家"的马克思主义分析框架,从劳工对国际贸易政策制定的影响、资本—资本的博弈、国家—国家的博弈三个层次探讨美国国际贸易政策的政治决定过程,以期为改善美国新总统任期下的中美经贸关系提供可供参考的理论依据,并提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破解之道。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赵珍
中亚五国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中之重。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要达成的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实现贸易畅通。当前中国与中亚五国仍处于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初级阶段,本文通过分析中亚五国经贸发展的现状,梳理中亚五国的经贸政策和便利条件的变化情况,简要探究丝绸之路经济带视域下中亚五国贸易发展趋势,以期更好地促进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发展,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中亚五国 贸易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禹铭
我国目前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文章首先解读新型城镇化及经济新常态的相关内容,再阐述新型城镇化与经济新常态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结合互联网科技的普及对市场环境的影响,探讨新型城镇化的趋势,提出在互联网以及经济新常态下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兴业创业的新型城镇化对策。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丽丽 丁艳艳 王冬冬
在数字金融场景下,替代数据有助于解决薄信用人群的信用评价问题,在现代征信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替代数据对信贷市场发展的影响入手,结合国内外应用实践,分析替代数据的采集应用问题,总结提炼数据边界与数据类型,借助SWOT分析方法剖析数据应用利弊,思考构建规范的数据使用机制,同时借鉴国外监管经验提出我国替代数据的监管建议,积极引导替代数据规范发展,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信用环境改善,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萍萍 徐晓红 李壮壮
文章运用熵权法测度了2011—2018年中国23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采用核密度估计法和Dagum基尼系数法揭示数字经济发展的动态演进过程及其区域差异,并运用空间收敛模型检验其收敛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整体及东、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升,且中部和西部地区发展速度更快,但在发展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两极和多极分化现象。(2)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总体差异在缩小,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3)全国整体及三大地区均存在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上述发现对于缩小数字经济区域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分布动态 区域差异 空间收敛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吕春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国际分工的机制条件将发生根本性的递变。认真研究和把握这种递变的特点及其趋势 ,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是从发生机制、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和协调机制等方面 ,对全球化进程中国际分工机制的特征及其演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全球化 国际分工 机制递变 市场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颖
数字经济发展一方面解构原有组织形态,另一方面又依照网络外部性发展逻辑,连接多方参与者共同重塑产业组织形态。平台组织、生态系统已成为数字经济趋势下产业组织的主导模式,与之相对应的是,产业组织价值创造和获取的方式也发生改变。本文从宏观、微观和产业生命周期三个维度切入,全面系统剖析数字经济运行下产业组织变革的驱动因素和驱动机制。具体而言,数字经济驱动下产业组织演化历经产业模块化、产业平台、产业生态系统、产业创新社区四阶段。此外,遵循数字经济驱动下产业组织变革客观规律,提出以下三方面政策建议:构建安全与效率兼备的产业生态管理体系;加强技术手段应用并建立综合性市场监管体系;形成分享和参与式生态化治理体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荣东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区域间资源相互整合,形成有机整体,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也促进了世界各区域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的经济体系调整。目前,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在世界经济格局面临再次重新洗牌的时候,拥有极大的机会。我国要在这轮经济改革中取得胜利,首先还是得练好内功,优化创新机制配置优势资源,形成战略联盟,构建区域新经济体系竞争优势,积极促进我国各级政府深化改革以适应区域化发展新趋势。
关键词:
区域治理 区域经济 经济战略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申兵 党丽娟
区域分化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的特点之一,主要表现为南北分化。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发展动能的转换,区域分化的态势还将在一定时期内延续。为此,区域发展政策应予以相应调整和完善,按照长短结合、因地施策。
关键词:
区域分化 四大板块 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金相郁 武鹏
本文主要利用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所提供的各区域GDP资料,研究了1952—2008年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趋势及收敛状况。根据实证结果,本文发现:利用修正后GDP计算的变异系数要低于修正之前的;改革开放以后的区域差距要低于改革开放之前;1952年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呈现"Amos假说"的周期性变化过程;较低经济发展水平和较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分别在区域差距缩小和扩大的过程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的区域差距符合"收敛假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