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62)
- 2023(10992)
- 2022(8470)
- 2021(7420)
- 2020(5910)
- 2019(13619)
- 2018(12943)
- 2017(25117)
- 2016(12991)
- 2015(15053)
- 2014(14778)
- 2013(15105)
- 2012(14713)
- 2011(13629)
- 2010(13510)
- 2009(12722)
- 2008(12232)
- 2007(10550)
- 2006(9595)
- 2005(8862)
- 学科
- 济(94104)
- 经济(94035)
- 管理(35867)
- 方法(35346)
- 业(33308)
- 数学(32993)
- 数学方法(32903)
- 中国(25067)
- 企(23757)
- 企业(23757)
- 地方(20389)
- 农(17482)
- 财(17120)
- 业经(16796)
- 贸(14839)
- 贸易(14831)
- 易(14364)
- 地方经济(13369)
- 农业(12563)
- 融(12379)
- 金融(12379)
- 产业(12233)
- 学(12155)
- 环境(11887)
- 制(11703)
- 银(11224)
- 银行(11224)
- 行(10904)
- 发(10815)
- 收入(9806)
- 机构
- 大学(210492)
- 学院(205915)
- 济(112714)
- 经济(111055)
- 管理(78691)
- 研究(78125)
- 理学(67902)
- 理学院(67146)
- 管理学(66570)
- 管理学院(66148)
- 中国(60570)
- 财(47877)
- 京(44212)
- 科学(39585)
- 经济学(39386)
- 财经(38934)
- 所(37258)
- 经(35809)
- 经济学院(35582)
- 中心(33746)
- 研究所(33529)
- 财经大学(29287)
- 北京(28557)
- 院(27852)
- 江(27698)
- 农(25569)
- 范(25489)
- 师范(25361)
- 科学院(23436)
- 业大(23089)
- 基金
- 项目(134075)
- 科学(109204)
- 基金(104270)
- 研究(99770)
- 家(89249)
- 国家(88630)
- 科学基金(77403)
- 社会(72606)
- 社会科(69327)
- 社会科学(69311)
- 基金项目(53635)
- 省(45945)
- 自然(44839)
- 自然科(43882)
- 自然科学(43872)
- 教育(43460)
- 自然科学基金(43164)
- 资助(42957)
- 划(39439)
- 编号(36128)
- 国家社会(33312)
- 部(32308)
- 发(30228)
- 重点(29678)
- 成果(29471)
- 教育部(29029)
- 中国(28952)
- 人文(27761)
- 创(27015)
- 社科(26281)
- 期刊
- 济(122712)
- 经济(122712)
- 研究(71707)
- 中国(35641)
- 财(34180)
- 管理(28932)
- 科学(25848)
- 学报(24547)
- 经济研究(22656)
- 农(22425)
- 融(21979)
- 金融(21979)
- 财经(21404)
- 大学(20140)
- 学学(19003)
- 经(18639)
- 问题(18064)
- 技术(15755)
- 贸(15638)
- 农业(15304)
- 世界(14781)
- 业经(14720)
- 国际(13635)
- 技术经济(12639)
- 统计(12281)
- 教育(11405)
- 策(10473)
- 经济问题(10076)
- 决策(9486)
- 现代(9388)
共检索到3153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彤进 郭正燕 李鑫
基于中国城市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城市面板数据以及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测算我国市级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收入机会不平等,在考虑内生性基础上,评估数字经济对收入机会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降低收入机会不平等。在东部地区、财政科技支出较高以及知识产权保护较好的地区,数字经济的作用尤为明显。就传导机制而言,数字经济发展通过促进企业创新、提升农民社会资本,有效改善劳动力需求侧环境,增加劳动力就业机会,进而缩小收入机会不平等。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欣泽 高源 刘凡 李静怡
数字乡村建设是突破农村内部发展不平衡瓶颈,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推动力。不同于以往文献主要关注数字乡村对收入水平和城乡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本文构建相对剥夺指数,从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角度拓展了数字乡村与家庭收入的相关研究。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发展具有明显的益贫性特征,能够缓解农户收入不平等,这一结果在经过稳健性检验以及克服内生性之后依然稳健成立。对相关机制的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发展主要通过增加创业机会和扩大非农就业来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此外,异质性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发展对中西部县域、山地丘陵县以及国家级贫困县农户收入不平等的缓解效果更强,这意味着未来应该更好地推进数字乡村发展。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刚
本文采用中国各省的经验数据,考察了腐败对中国各部门内部(城镇和农村)以及部门间(城乡间)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同时还考察了腐败对不同来源收入集中率的影响。中国的腐败显著地扩大了城镇内部和农村内部居民的收入不平等,但其对城乡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是不显著的;针对城镇部门的研究还发现,腐败主要是扩大了高收入组和低收入组居民间的工薪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不平等,它对高收入组和低收入组居民间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不平等只是具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本文的研究不仅对理解中国的收入不平等有着重要的政治经济学含义,而且对抑制和降低收入不平等也具有重要的政策性含义。
关键词:
腐败 收入不平等 基尼系数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卜寒 高远东 寻舟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将智慧城市试点作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20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与A股上市公司数据,借助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其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降低劳动收入不平等,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从影响机制来看,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通过提升城市人力资本水平、减少城市内劳动生产率差异降低劳动收入不平等。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东部地区、第二产业、非技术密集型行业和国有企业中,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更强烈。研究结论为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缩小劳动收入差距,保障共同富裕阶段性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蔡倩
共同富裕要求我们从多维视角审视物质层面的不平等,在当前减税降费的大背景下,个人所得税是调控收入分配的关键手段。本文从收入、消费和财产所构成的多维经济不平等视角出发,对2011年个人所得税改革调节家庭经济不平等的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公平效应是显著的,使经济不平等程度下降了13.64%,其中对城市地区的调节效应更强,对低福利阶层和高福利阶层的影响相对显著。在作用机制方面,个人所得税改革主要影响收入不平等,并进一步作用于消费不平等和财产不平等,最终影响经济不平等。为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的调节效应,应逐步提高个人所得税比重,补充和细化专项附加扣除项目与标准,逐步以家庭为基础征收个税。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鲁元平 王韬
本文利用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对中国收入不平等与居民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发现,中国的收入不平等对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而且它对农村居民和低收入者的负面影响要显著大于城市居民和高收入者。此外,收入不平等除了自身对居民的幸福感有显著负面影响外,还通过社会犯罪间接地对居民的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社会犯罪 主观幸福感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伟力
文章基于协整的VAR模型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了我国地区收入不平等与贸易自由化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关系。研究发现:(1)地区收入不平等、贸易自由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增长对于关注参数而言是弱外生变量;(2)贸易自由化在长期内减缓了我国地区收入不平等程度,但在短期内却导致了我国地区收入不平等程度的上升;(3)经济增长长期内趋于提高了我国地区收入不平等程度,但短期的影响方向不确定;(4)地区收入不平等是一个随机游走过程,不是一个含有结构突变的趋势平稳过程。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曲兆鹏 范言慧
对外开放与收入差异的关系一直是国际和国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前大多数研究的结论都认为对外开放扩大了中国的收入差异。本文基于1995~2007年的省份面板数据和行业工资数据,使用Pooled OLS、Fixed Effect、Random Effect、IV、GMM等多种计量方法,发现之前研究的结论———对外开放扩大了收入差异或者减少了贫困,可能是由于忽视了省际间的异质性及其变化所导致的。通过使用动态面板数据的工具变量法解决这一问题之后我们发现,对外开放对中国地区内的工资差距并没有直接的影响。
关键词:
对外开放 地区内工资不平等 动态面板数据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周靖祥 王贤彬
长期以来,消费理论研究是宏观经济增长研究的重点内容,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微观经济学消费行为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分析延续从消费差异论到消费决定论,最后回归消费增长论的逻辑主线。借助1978~2007年的城乡居民消费及相关经济数据,依据消费的持久收入假设,估计了城乡居民消费函数,发现两者差异主要来自持久收入和自发性消费的影响。基于VAR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表明:城乡消费不仅在消费水平和增长率决定因素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在自身冲击和收入冲击的效应方面亦存在显著差异;在影响农村居民消费增加的众多因素中,收入增加成为关键因素。城乡收入不平等以及农村内部的不平等都使得刺激农村消费需求面临困境,而回归...
关键词:
消费增长 城乡差异 VAR模型 农村经济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泽 何阳
利用CHARLS数据考量中老年人的消费不平等问题,结果发现:2011-2015年中老年家庭总消费水平快速上升,同时不平等程度进一步扩大。从消费分类上看,医疗保健对中老年人消费水平影响最大;从年龄效应上看,中老年群体不平等在67岁以后开始上升。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后出生中老年群体会积累更多财富,在基本衣食需求满足后,消费不平等的代际效应更多体现在家庭用品、教育娱乐和医疗保健方面。
关键词:
消费不平等 中老年 度量 分解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罗良文 茹雪
基于CGSS 2008-2015年的数据,采用联立方程组的方法分析了我国收入分配中的机会不平等问题。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存在严重的机会不平等现象,虽然努力能够提高收入,但却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年代背景下努力对收入的影响程度不同,经济体制改革是造成上述差异的重要原因。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努力 环境因素 机会不平等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蓝嘉俊 魏下海 吴超林
老龄化与收入不平等是当今世界两个突出现象,老龄化是否为解释收入不平等变化的一支重要力量?文章利用跨国面板数据实证考察老龄化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全样本估计结果表明,老龄化会显著地拉大收入不平等,这种影响主要来自顶部老龄化而非底部老龄化的有力推动。对老龄化作用异质性研究发现,对于收入水平较高或者老龄化水平较高的国家,老龄化对收入不平等的促进作用更大。这意味着,老龄化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是随着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而逐渐释放的。在考虑更多的控制变量、内生性问题以及异常样本点影响之后,上述结论依然稳健。研究基于跨国数据获得的经验发现,能够为当今中国应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和收入分配问题提供新的政策洞见。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秀云 从振楠 刘岳虎
利用我国276个地级以上城市2011—2019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服务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服务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稳健性检验和处理内生性问题后所得结果均验证了这一结论的可信性;数字经济对服务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要素供给的直接效应、就业岗位创造和技术创新驱动的间接效应,且这一因果关系在东部与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和服务业结构水平较高的城市表现更为突出;人力资本高级化存在正向调节作用,数字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本高级化对服务业结构升级产生了正向叠加效应。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工 陈伟明 陈习定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与居民收入不平等现象一直以来都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认为居民收入不平等对中国经济增长有着重大的负面影响并且人力资本积累是收入不平等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本文建立了一个以世代交替模型为基础的研究框架,在假定收入和能力是异质的条件下,更公平的收入分配意味着更多人力资本积累和更快经济增长。同时,本文利用1978-2009年中国各省的面板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证实了更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利于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这一假设,同时,还表明人力资本积累是收入不平等不利于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收入分配 人力资本 经济增长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余丹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许多国家或地区对跨境金融交易限制不断降低,资本账户开放度指数稳步上升。采用1970~2010年间149个国家或地区的面板数据,探讨资本账户对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影响路径。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资本账户开放程度增加,基尼指数显著上升,收入不平等加剧。资本账户开放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机制在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是存在差异的,资本账户开放加剧收入不平等的效应在发展中经济体更加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资本账户开放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渠道主要包括两条:一是当金融市场欠发达、金融包容性低时,资本账户自由化的不平等分配效用会显著增强。当金融包容性很低时,资本账户自由化将无法有效降低贫困率。二是金融危机时期资本账户自由化的不平等分配效应会显著增加。基于此,建议我国在金融市场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再考虑开放资本账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