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87)
- 2023(12561)
- 2022(9955)
- 2021(8584)
- 2020(6755)
- 2019(14659)
- 2018(14265)
- 2017(26827)
- 2016(13840)
- 2015(15285)
- 2014(14816)
- 2013(14900)
- 2012(14093)
- 2011(13199)
- 2010(13423)
- 2009(12862)
- 2008(11956)
- 2007(10998)
- 2006(10228)
- 2005(8901)
- 学科
- 济(86728)
- 经济(86666)
- 业(35860)
- 管理(34793)
- 农(29013)
- 企(24784)
- 企业(24784)
- 方法(23790)
- 地方(23381)
- 业经(22765)
- 数学(20611)
- 数学方法(20446)
- 中国(20128)
- 农业(19353)
- 产业(15984)
- 学(15764)
- 地方经济(14955)
- 制(13158)
- 财(12978)
- 发(11608)
- 融(11251)
- 金融(11250)
- 环境(11088)
- 贸(10598)
- 贸易(10590)
- 银(10586)
- 银行(10563)
- 信息(10451)
- 行(10297)
- 总论(10160)
- 机构
- 学院(212667)
- 大学(207750)
- 济(99299)
- 经济(97430)
- 研究(79145)
- 管理(76132)
- 理学(64883)
- 理学院(64156)
- 管理学(63071)
- 管理学院(62682)
- 中国(58785)
- 科学(46249)
- 京(43081)
- 财(41048)
- 农(39683)
- 所(39672)
- 研究所(35743)
- 中心(35550)
- 江(33147)
- 经济学(32228)
- 财经(32181)
- 业大(30911)
- 农业(29979)
- 经(28969)
- 经济学院(28686)
- 院(28287)
- 范(28054)
- 师范(27735)
- 北京(26787)
- 州(26257)
- 基金
- 项目(139413)
- 科学(109985)
- 研究(103697)
- 基金(100382)
- 家(87559)
- 国家(86817)
- 科学基金(73800)
- 社会(69761)
- 社会科(66007)
- 社会科学(65992)
- 省(56236)
- 基金项目(51881)
- 划(45531)
- 教育(44596)
- 自然(43713)
- 自然科(42669)
- 自然科学(42656)
- 自然科学基金(41873)
- 编号(41576)
- 资助(39759)
- 发(34414)
- 成果(33510)
- 重点(31659)
- 国家社会(29811)
- 部(29297)
- 创(29189)
- 课题(29169)
- 发展(28500)
- 展(28077)
- 创新(27298)
- 期刊
- 济(125274)
- 经济(125274)
- 研究(65707)
- 中国(43748)
- 农(42631)
- 学报(32727)
- 科学(31245)
- 财(29562)
- 管理(28953)
- 农业(28167)
- 大学(25287)
- 学学(24214)
- 业经(22353)
- 融(21371)
- 金融(21371)
- 经济研究(20889)
- 教育(17610)
- 技术(17601)
- 财经(16672)
- 问题(15674)
- 经(14752)
- 业(12167)
- 技术经济(11851)
- 世界(11418)
- 商业(10734)
- 贸(10724)
- 经济问题(10667)
- 版(10603)
- 统计(10389)
- 农业经济(10164)
共检索到3307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守英 郑旭媛 刘承芳
本文基于中国乡村社会“差序格局”的特征事实,分析了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国乡村交易内涵的演变以及产业转型的逻辑,并基于可得数据开展相关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期以来在乡土中国熟人社会中形成的局限于信任半径内的交易习惯,限制了乡村产业规模的扩张与市场价值的实现。数字经济的兴起,一方面,能够从地域、品牌、口碑和直觉等方面提高陌生人之间的信任程度,拓展乡村的交易半径与信任经济的范畴,有助于乡村交易的内涵从“熟人社会的人际交易”向“熟悉社会的非人际交易”转变;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可以通过发挥在信息传递、商品流通和资金流动方面的优势,推动乡村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升级、产业链延长和服务业拓展,从而促进乡村产业从“土”到“特”的转型升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万建军 胡文萍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产业融合是实现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所在,而数字经济对于农村产业融合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数字经济与农村产业相互融合发展,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多元化功效,推动农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新业态产生,也有利于实施农业农村建设供给侧改革,发挥数字经济带来的后发优势,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但是,数字经济驱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仍存在供给侧不足、基础设施建设参差不齐、数据共享体系落后以及评估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制约了乡村振兴持续发展。本文基于乡村振兴背景探讨了数字经济驱动农村产业融合的机理和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字经济驱动农村产业融合的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数字经济 产业数字化 普惠金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民学
随着我国进入经济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农村经济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产业振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而金融服务则是支持产业振兴的重要助力,不仅能推动农业实现规模化、数字化转型,更能引导农村产业标准化运营,对于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现阶段农村金融发展仍然存在较大局限性,难以满足乡村产业发展需要,金融服务升级成为现阶段农村金融机构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村金融 产业振兴 困境 应对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陆岷峰 徐阳洋
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最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之一。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对乡村振兴提出了新的要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离不开金融的扶持,但是传统的金融服务面临信息不对称等诸多痛点,难以真正促进资金精准直达各类乡村融资主体。数字技术的发展在理论上可以解决这个痛点。数字技术能够解决商业银行政策性要求和盈利性矛盾,降低金融机构网点延伸的必要性,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但是数字技术助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也面临着农村数字技术设施建设不足、农村地区思想存在局限、人才短缺问题以及信息泄露以及金融欺诈等风险。应该加快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乡村供应链金融,积极强化数字技术在农业的应用,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以及金融风险防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建设"碳中和新乡村"。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春娟 赖阳
农产品流通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推进“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新发地、百果园、盒马鲜生、拼多多四家企业进行多案例研究,构建数字技术赋能、商业模式变革、治理模式创新、基础保障支撑的农产品流通数字化转型机制模型,提出加强农产品流通数字技术应用、推动农产品流通商业模式变革、提升农产品流通治理水平和强化农产品流通数字基础保障支撑的对策建议。研究结论有利于指导农产品流通数字化转型,助力“乡村振兴”国家战略。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豫新 李枝轩
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1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剖析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经济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与城乡收入差距整体呈现“倒U型”关系。当人力资本水平较低、创新活力较弱、城镇化率较低时,数字经济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而当人力资本水平较高、创新活力较强、城镇化率较高时,数字经济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影响路径回归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分别通过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增强创新活力、推动城镇化进程三条路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谢宁光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呈现出产业集聚的新态势,逐渐形成乡村产业集聚区。乡村旅游产业集聚背景下,我们要进一步推进乡村旅游的生态化转型,充分发挥旅游产业集聚效应,建设特色城镇,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二者的关系,为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关键词:
乡村旅游 集聚效应 生态化转型 特色城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谢宁光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呈现出产业集聚的新态势,逐渐形成乡村产业集聚区。乡村旅游产业集聚背景下,我们要进一步推进乡村旅游的生态化转型,充分发挥旅游产业集聚效应,建设特色城镇,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二者的关系,为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关键词:
乡村旅游 集聚效应 生态化转型 特色城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梦瑶 张正峰
以京津冀地区样带为研究区域,基于乡村工业用地转型的理论分析,通过横向比较法和GIS空间分析法探究乡村工业用地转型规律,并总结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下乡村工业用地转型的空间分异。结果表明:①乡村工业用地显性转型指标值由发达的沿海地区向不发达的内陆地区降低。②乡村工业用地隐性指数以样带中京津地区和邯郸市两个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地区为高值呈圈层递减的梯度性。③乡村工业用地转型协调区位于发达的北京市和天津市,隐性转型失调区集中分布在京津两市周边的廊坊市和沧州市,显性转型失调区位于样带南部较发达的邯郸市,转型滞后区分布在不发达的邢台市和衡水市。④冷热点探测表明,京津冀地区样带乡村工业用地转型指数的热点(高值区)呈条带状分布,冷点(低值区)呈抱团状分布。⑤样带各区段所处的乡村工业用地转型阶段与样带内各区段所处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吻合,验证了本文所提的理论假设。乡村工业用地转型规律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各地区应结合乡村工业用地转型不同模式探索乡村产业振兴的合适路径。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贺
普惠金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普惠金融的数字化发展取向,带来了巨大经济社会绩效。西部地区作为我国的欠发达地区,金融资源短缺,市场发育不足,一直制约着地区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显著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收入增长效应、民营企业发展效应、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影响了地区经济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付红丹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乡村旅游的经济模式也随之发生了重大改变,同时城市与农村之间的问题日益突出,经济的生态化转型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乡村旅游经济模式同样也正面临着生态化转型的巨大压力,它所带来的"反生态"问题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经济生态化的转型与发展,所以加快乡村旅游经济的生态化转型是转变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内容。根据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经济生态化转型的内在要求与动力分析,提出经济转型的具体路径,以期满足乡村旅游的生态经济发展需求,从而实现绿色乡村发展。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乡村旅游 生态化 转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宝珍 吴旻倩
《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明确了发挥数字技术优势,积极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多种优势。缺乏良好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资源丰富和信息素养贫困的矛盾突出、数字技术支持乡村经济的顶层设计不完善等多个问题,是数字乡村战略背景下乡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困境。为此,要持续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赋能乡村经济发展,借力信息技术培训化解农民群众的信息贫困难题,持续优化我国数字技术支持农业经济领域的顶层设计,以有效适应数字乡村战略深入实施的时代背景,为我国乡村经济取得更持久、可持续的发展蹚出一条出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林婷
农村电子商务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本文基于2013-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考察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影响,从交易成本和渠道整合两方面探究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农产品流通效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经过更换估计方法、替换变量、改变样本等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可靠;异质性分析表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东部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影响更为显著,在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更高的地区作用更显著,对非农业省份流通效率的拉动作用大于农业省份;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可以节约交易成本,促进渠道整合,进而正向赋能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钦 陈忠
《低碳经济背景下北京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究》一书由作者何忠伟、陈艳芬、罗红联合编写,于2015年11月1日经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本书的出版为推进乡村旅游的低碳化发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低碳化发展 转型升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秉祺
本文立足于我国畜牧产业经济发展现状,阐述了畜牧产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分析和探讨如何优化与创新畜牧产业经济管理,发挥其管理效果,旨在强化对畜牧产业经济管理的认知,为促进我国畜牧产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