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35)
2023(17724)
2022(14375)
2021(13038)
2020(10671)
2019(23638)
2018(23129)
2017(44540)
2016(23373)
2015(25763)
2014(25203)
2013(23968)
2012(21348)
2011(18980)
2010(18894)
2009(17308)
2008(16231)
2007(14066)
2006(12518)
2005(11164)
作者
(61708)
(51651)
(51488)
(48908)
(32782)
(24522)
(23396)
(20093)
(19697)
(18111)
(17611)
(17354)
(16179)
(16053)
(15941)
(15714)
(15349)
(14847)
(14811)
(14771)
(12677)
(12411)
(12286)
(11960)
(11912)
(11525)
(11090)
(10890)
(10148)
(9972)
学科
(112842)
经济(112737)
管理(68888)
(66611)
(54876)
企业(54876)
方法(42632)
数学(37309)
数学方法(36869)
中国(29773)
(28628)
业经(25887)
(25767)
地方(24725)
农业(19650)
(18843)
(18110)
(17126)
贸易(17117)
(16606)
财务(16552)
财务管理(16518)
(16516)
企业财务(15753)
(15414)
金融(15412)
理论(15309)
环境(15035)
(14918)
银行(14901)
机构
学院(321802)
大学(319719)
(142392)
经济(139839)
管理(125680)
理学(108994)
理学院(107830)
管理学(105968)
研究(105805)
管理学院(105343)
中国(79235)
(64371)
(63220)
科学(60223)
财经(51086)
(49889)
中心(49136)
(46588)
(46469)
经济学(45535)
研究所(45163)
(44217)
业大(42316)
(42314)
师范(41935)
经济学院(40670)
北京(39515)
(38720)
财经大学(37993)
(37003)
基金
项目(219889)
科学(176264)
研究(164777)
基金(162273)
(140110)
国家(138675)
科学基金(121302)
社会(109662)
社会科(104016)
社会科学(103990)
(85344)
基金项目(85134)
教育(75997)
自然(75135)
自然科(73470)
自然科学(73453)
自然科学基金(72113)
(70626)
编号(66499)
资助(64219)
成果(52858)
重点(49311)
(48616)
(48137)
国家社会(46656)
(46291)
课题(44883)
创新(43250)
教育部(43128)
人文(42696)
期刊
(159658)
经济(159658)
研究(94300)
中国(59857)
(49507)
管理(48762)
学报(43453)
科学(42545)
(41476)
大学(34968)
学学(32959)
教育(32573)
技术(30028)
(28882)
金融(28882)
农业(28356)
经济研究(26961)
财经(25861)
业经(25827)
(22421)
问题(20367)
技术经济(16321)
(15403)
统计(15226)
商业(15079)
世界(15008)
图书(14608)
现代(14527)
(14474)
(14259)
共检索到4738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晓仪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场域中出现了依托数字平台的劳动组织新模式,这种模式以"弹性雇佣—精准测控"为特征,从时间规制、技术干预和隐私暴露等层面引发了劳资关系的新冲突。平台模式在引发冲突的同时,其本身在数字技术的作用下拥有消解问题的潜在空间,具体表现为:精准的产消测算和结构模拟为系统治理提供通道,数字化生产方式为劳动者的联合提供组织和行动上的可能。数字化浪潮下,中国正面临平台发展所带来的社会控制导向和释放个体活力之间的紧张博弈,这意味着当前亟须从"先发展后治理"的既有模式转变为"边发展边治理"的动态机制,通过信息共享、交互协作、数字立法来调节平台劳资关系,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许荻迪  
广告支持型平台是平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数字背景下的反垄断治理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本文分析了当前广告支持型数字平台反垄断治理呈现的新趋势,指出其平台特征、数字特征和行为特征为反垄断治理带来的新挑战。为了顺应新趋势、迎接新挑战,应制定相应的反垄断治理新策略,包括采取新的治理思路,使广告支持型数字平台反垄断治理能够符合其自身经济特性和业务实际,以及发展新的治理工具,在广告支持型数字平台反垄断治理的各个环节做出调整和改进。本文的研究丰富了双边市场反垄断理论和新经济治理理论。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戈  
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中国的劳资关系治理具有理论话语与现实实践两个层面的重要意义。在新制度、新社会创设的大背景下,这一时期的劳资关系治理实践处在新中国社会利益结构的再造、社会权力关系的重构以及社会整合与动员机制的生成三条重要线索的交汇点上,表现为资本-劳动、政党-群众、国家-社会三个重要关系维度的再造。同时,这一治理实践也呈现出以生产为基点的源头治理、以工会建设为核心的枢纽治理、以统筹兼顾与多法并举为特色的综合治理三种特质。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姜明耀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我国税制结构的优化过程尚未充分体现新时代的特征。在有关税制结构核心概念的理解上仍存在一定混淆,税制结构的研究和优化尚未摆脱传统经济学视角的束缚,税制结构所呈现出的现代化特征(高效、公平、以人为本和法治)并不显著。因此,可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优化现代税制结构:一是夯实税收理论基础;二是重新审视税制结构问题的本质,深入研究国家治理现代化对税制结构更深层次的决定性影响;三是落实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念,强化税制的现代化特征。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伍旭中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立论之初就抓住了劳资关系的本质,发展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但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对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要加以发展和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呈现出新的特点。基于这一现实,必须发展时代化的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为构建中国特色的和谐劳资关系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敏  李优树  
数字经济虽是客观中性的概念,但只要与资本主义制度相结合,就会推动资本主义劳资关系发生变化。从价值运动视角来看,数字化背景下资本主义劳资关系体现为价值生产领域不稳定性的提升、价值实现领域隐匿性的削弱与价值分配领域不平等性的加剧。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思想表明,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劳动异化为主导的价值运动构成了资本主义劳资关系演变的本质,内在规定了资本主义劳资关系始终表现为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不平等的矛盾对立。伴随数字经济向纵深发展,资本主义劳资矛盾将持续转移深化并加剧资本主义阶级冲突。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始终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拥有超越资本逻辑的绝对优势,有助于推动形成和谐的劳资关系。
[期刊] 改革  [作者] 任保平  迟克涵  
中国式现代化是指既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我国迎来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的模式得以重塑,现代化新动能得以培育,现代化新优势得以形成。从阶段性目标来看,经济体系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治理体系现代化三个方面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发生了内涵上的拓展。现阶段中国式现代化战略面临着推进和拓展的任务,包括由单一发展战略向综合发展战略的拓展,由外向型发展战略向内外结合型发展战略的拓展。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要坚持并联式发展道路,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协调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构建数字平台体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关爽  
基于数字平台治理功能演化与治理现代化的双重视角,从链接机制、数据化机制、扩展机制与动员机制四个维度探讨了数字平台如何助力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数字平台的不当使用可能引发权力—权利关系格局失衡、多元治理主体责任归属、数据安全与公共利益的实现等问题及新的数字不平等。讨论了城市数字化转型中的风险与社会失序的现实可能性,指出在平台驱动下,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未来发展需要从技术赋能、数据驱动、主体赋责和治理重构等四个方面着手推动,并充分发挥和利用数字平台的治理优势,规避其可能带来的治理风险,推动城市治理体系、治理能力与治理制度的相互支撑。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邵彦敏   赵文瑄  
随着数字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运用,传统劳动在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中衍生出了数字劳动。分析数字劳动、数字资本及其劳资关系的实质和新现象,对于揭示数字资本主义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在数字资本主义条件下,数字资本放大了数字劳动中劳动对象和手段的非物质性特征,但数字劳动并未改变劳动的本性,仍然从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范畴。与数字劳动相对应的数字资本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并未改变数字资本的剥削本性。数字劳动在数字资本的控制下并未摆脱被剥削的命运,反而带来资本主义劳资关系在宽度、长度、深度三个维度的新变化。只有深刻认识到数字资本主义加剧了现有劳资关系不平衡、扩展了新的阶级对立、使剥削更具隐蔽性,才能揭开数字资本主义所宣扬的劳资关系“自由化”“灵活化”假象,实现对数字资本主义的解蔽,并验证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真理性。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贾荣鄂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工夫。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法治建设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地位重要,作用显著。全面推进财政法治建设是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必须抓紧谋划、加快推进。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陈文川  余应敏  
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有效的政府内部控制是各项改革措施的制度保障。其职能是以服务国家治理需求为主要发展动力,通过作为国家治理建设推动者实现自身拓展。本文认为,政府内部控制应具有三重递进职能:防范业务风险、打击贪污腐败和实现监督制衡的查错防弊监控职能;建立健全制度建设、保障信息数据安全和促进合理配置资源的改进管理效率职能;提升政府治理效能、践行法治精神、助推德治文化的推进国家治理职能。鉴于此,应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政府内部控制规范落实,以更好地满足国家治理现代化需求。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泰洪  杨焕城  
我国劳动关系正处在深刻的变动中,劳动关系双方不同的利益诉求引发的劳动争议日益凸显,并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劳动争议的产生,既有劳动和资本对抗性依附的共性,也有转型期特有的制度困境和利益逻辑。合作主义的价值内涵重视协调和整合,有助于劳动关系治理的平稳转型。在合作主义治理模式下,寻求劳动关系双方的"合作因素",构建多方参与的治理机制,成为我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现实性选择。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方祥  
调整劳资关系不仅是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一个基本环节,也是建国初期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突出问题。"五反"运动后,新民主主义劳资关系出现了新的矛盾,与建国初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存在着矛盾。国家按照"劳资两利"的原则,在新的基础上对劳资关系进行及时调整,促进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同时这些政策在客观上也存在着某些局限性。"五反"运动后劳资关系的重新调整,使资本主义工商业内部的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进一步推动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常越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传统国家审计工作开展方式的局限性越发明显,存在复合型人才缺乏、信息系统局限性以及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弊端。鉴于此,本文提出通过建立跨领域、跨专业人才培育体系,加强审计管理信息系统体系化建设及健全相关法律制度等路径,实现数字经济时代对国家审计信息化的要求。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徐志向  罗冬霞  
马克思曾深刻揭示出资本主义劳资关系具有不可调和的对抗性。以马克思价值运动理论为基础,从价值生产、价值实现、价值分配三重视阈构建了劳资关系综合指标体系,测算了1995—2019年美国、日本、欧盟劳资关系综合指数,对比分析了后危机时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劳资关系的演化特征。结果显示,整体来看,美国劳资矛盾最为严重,且在金融危机后急剧恶化。分视角来看,价值生产领域欧盟因失业率长期较高,劳资矛盾最大;价值实现领域美国消费支出占比过高,劳资矛盾最大且持续加剧,日本和欧盟则相对稳定;价值分配领域美国基尼系数太高,劳资矛盾最大且不断恶化。未来,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向纵深发展,资本主义劳资矛盾将进一步转移和深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