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67)
- 2023(13203)
- 2022(10642)
- 2021(9413)
- 2020(7707)
- 2019(16557)
- 2018(16537)
- 2017(31308)
- 2016(16089)
- 2015(17729)
- 2014(17128)
- 2013(16892)
- 2012(15823)
- 2011(14648)
- 2010(14977)
- 2009(14412)
- 2008(13619)
- 2007(12343)
- 2006(11299)
- 2005(10248)
- 学科
- 济(90318)
- 经济(90259)
- 管理(51737)
- 业(47060)
- 企(38726)
- 企业(38726)
- 方法(28897)
- 数学(25320)
- 数学方法(25148)
- 中国(24646)
- 地方(22008)
- 业经(20489)
- 农(19265)
- 技术(17411)
- 财(16489)
- 制(15569)
- 地方经济(14728)
- 银(14439)
- 银行(14428)
- 学(14272)
- 行(14010)
- 融(13698)
- 金融(13697)
- 贸(13429)
- 贸易(13416)
- 产业(13256)
- 易(12963)
- 环境(12942)
- 农业(12932)
- 技术管理(12401)
- 机构
- 学院(241321)
- 大学(239126)
- 济(113232)
- 经济(111149)
- 管理(92698)
- 研究(82544)
- 理学(79011)
- 理学院(78177)
- 管理学(77161)
- 管理学院(76688)
- 中国(64155)
- 财(51361)
- 京(49161)
- 科学(45535)
- 财经(40490)
- 所(39889)
- 中心(36857)
- 经(36552)
- 经济学(36402)
- 江(36095)
- 研究所(35636)
- 经济学院(32528)
- 北京(31312)
- 范(31217)
- 师范(30996)
- 院(29972)
- 财经大学(29841)
- 农(29316)
- 州(29197)
- 业大(28453)
- 基金
- 项目(152467)
- 科学(122726)
- 研究(117609)
- 基金(110875)
- 家(94352)
- 国家(93609)
- 科学基金(81558)
- 社会(79054)
- 社会科(75215)
- 社会科学(75197)
- 省(60609)
- 基金项目(57979)
- 教育(52602)
- 划(49550)
- 自然(47714)
- 编号(47409)
- 自然科(46622)
- 自然科学(46611)
- 自然科学基金(45769)
- 资助(42992)
- 成果(38206)
- 创(37130)
- 发(35532)
- 重点(34385)
- 创新(33833)
- 国家社会(33418)
- 部(33381)
- 课题(32874)
- 发展(29887)
- 制(29677)
- 期刊
- 济(134122)
- 经济(134122)
- 研究(78824)
- 中国(46513)
- 管理(37910)
- 财(37221)
- 科学(29118)
- 学报(28060)
- 农(26583)
- 融(25424)
- 金融(25424)
- 教育(24617)
- 经济研究(23624)
- 技术(22275)
- 大学(22110)
- 业经(21362)
- 财经(20723)
- 学学(20675)
- 农业(18321)
- 经(18070)
- 问题(17002)
- 技术经济(14786)
- 贸(14255)
- 商业(13059)
- 统计(12334)
- 策(12264)
- 国际(12129)
- 科技(12000)
- 理论(11567)
- 现代(11423)
共检索到3729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青宁 毛世平
文章使用SSBM-网络DEA模型,从创新链角度入手,测算了2014—2018年我国31个省份数字经济下区域创新效率及其分阶段效率(知识研发效率与商业化效率),并与传统区域创新效率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探索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区域创新效率的现状与演变以及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2014—2018年,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区域创新效率总体呈现“U”型变化特征,且数字经济下我国区域创新效率高于传统区域创新效率,但数字经济下区域创新效率与传统区域创新效率总体水平均较低,存在严重的效率损失。(2)数字经济对中西部地区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更明显,2014—2018年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区域创新效率呈优化趋势,省域集中度变差。(3)数字经济背景下区域创新效率的提高主要是因为数字经济提高了创新活动第一阶段(知识研发)的效率,数字经济并未显著提高区域创新效率中的商业化效率。(4)数字经济背景下区域创新效率总体呈现“知识研发效率极高-商业化效率中等”“知识研发效率中等-商业化效率极高”“知识研发效率中等-商业化效率极低”“知识研发效率中等-商业化效率中等”4种典型特征。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庞瑞芝 王宏鸣
在“数字中国”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中,从创新子系统与经济发展大系统的视角,构造基于松弛值测算的网络数据包络模型(SBM)测度中国省际科技创新支撑经济发展的效率,并进一步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β收敛方法揭示不同区域间的效率差异以及时序收敛特征。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国科技创新支撑经济发展的综合效率整体较高;(2)相比于传统经济,大多数省份科技创新支撑经济发展的综合效率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有所提升,且这一提升作用主要体现在成果产业化阶段;(3)数字经济背景下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仍然受到成果产业化的制约,60%以上省份的成果产业化效率低于创新研发效率;(4)2018年以后区域间差异成为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全国及重大国家战略区域均存在条件β收敛,数字经济加快了各区域的收敛速度。为深入揭示数字经济背景下科技创新支撑经济发展的内在机理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对以数字经济为抓手提升中国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具有重要理论及现实意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杜传忠 张远
本文在"新基建"部署进行的背景下,基于直接和间接的双重维度,尝试厘清数字金融影响区域创新的作用机制,并结合2011—2016年中国267个城市数字金融指数和城市创新力数据对提出的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创新效应,能够成为提高区域创新水平的新动能,在考虑了内生性和稳健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商事制度改革前、高人力资本水平城市和二、三线城市,数字金融的创新效应更加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不仅可以直接促进区域创新水平,还能够通过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渠道影响区域创新:一是改善银行信贷的创新效应,二是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关键词:
数字金融 银行信贷 消费需求 区域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兆君 任兴旺 车轩
在知识经济大背景下,创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而创新效率是创新能力最直接的体现。因此,对现阶段我国31个省市的创新效率进行测度是必要的。首先,通过收集到的我国31个省市的创新投入产出数据,运用DEA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的创新效率进行了测度,按照不同角度对各省市创新效率进行了分类,并运用经济地图呈现出其分布状况。其次,对31个省市的创新效率测度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并从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两个维度对创新综合效率的影响程度进行了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和投影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整体来看,我国的创新效率水平已经相当高;不同地区之间的创新效率差距较大;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综合效率的影响程度基本相同。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为地区创新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建议。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艳欣
丹东是我国最大的边境城市,地处东北亚的核心地带。丹东地理位置具有沿海、沿江、沿边的特殊性。可以利用其沿海、沿江、沿边的区位优势,利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机会,将丹东建设成为通向朝鲜半岛至日本连接东北亚的国际大通道,以此推动丹东乃至辽宁的经济发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徐雅琴 李明
文章将企业成本管理理论与数字经济要素相结合,明确数字经济内涵的关键生产要素(数据)与物质载体(数字化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从成本规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以及业绩评价四个主要环节入手,总结数字经济背景下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特征,提出基于数字经济背景的制造企业成本管理要利用数字技术调整制造企业战略型成本规划、完善ERP+MES+SCADA业财深度融合的成本核算体系、打造成本信息共享的精益生产管控平台以及利用数字技术深度融合业绩评价指标的建设性建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曹和平 唐丽莎
近年来,在数字技术支持下,联网共享经济超高速发展,我国众多中心城市纷纷出台各具特色的人才优惠政策。"人才大战"的出现,标示着我国早期的劳动密集技术战略取得成效,行业内的核心企业先期进入资本密集技术生产,经进一步整合,行业集聚区,尤其是城市出现了难能可贵的第三类增长模式——普罗米修斯增长,即以序贯性战略性技术突破为红线出现高端人才引进的宏观需求。这是经济升级换代式增长的特殊窗口机遇。在此背景下,我国人力资源需跨越第三道门槛,人才队伍的建设应关注创新型人力资源,从提升人口综合质量和智力优势、人才梯队建设、人才配套政策上发力。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人才红利 创新国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关大卫
经济发展离不开制度创新。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制度创新,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经济活动行为准则与生产力相适应的关系,以及制度的规模经济功能,是产业升级的制度需求。产业升级背景下,革新制度创新理念,强化政府职能作用,打破行政垄断,坚持制度创新,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产业升级 经济发展 制度创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关大卫
经济发展离不开制度创新。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制度创新,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经济活动行为准则与生产力相适应的关系,以及制度的规模经济功能,是产业升级的制度需求。产业升级背景下,革新制度创新理念,强化政府职能作用,打破行政垄断,坚持制度创新,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产业升级 经济发展 制度创新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小钢 夏洪胜
经济全球化如同一把“双刃剑”,给各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最大挑战莫过于对政府管理所带来的挑战。本文论述了在此背景下的政府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及其具体做法。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政府管理 创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关大卫
经济发展离不开制度创新。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制度创新,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经济活动行为准则与生产力相适应的关系,以及制度的规模经济功能,是产业升级的制度需求。产业升级背景下,革新制度创新理念,强化政府职能作用,打破行政垄断,坚持制度创新,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产业升级 经济发展 制度创新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胡玲玲
以2005年2月16日签订生效的《京都议定书》为起始点,全球快速掀起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浪潮。2015年11月30日—12月11日,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代表团一致通过了里程碑式的《巴黎协定》,标志着全球低碳经济进程已经势不可挡。在低碳经济迅猛发展的形势下,传统的金融业务和金融工具已无法应对低碳经济的各种要求,我国近年来积极响应和履行国际责任,开发了适合本国国情的以节能减排为目标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孟新祺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能源行业发展面临着严峻形势,中国未来的能源需求和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将快速增加。当前,我国已逐步认识到改变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开始大力推进产业的低碳发展,将其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取向。本文分析了我国能源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建立健全配套的政府政策支持,大力调整能源行业的能源结构,推动新能源行业发展的创新,提倡绿色低碳的生活消费方式等我国能源行业发展创新的路径。
关键词:
低碳经济 能源行业 发展 创新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海兵 董倩
企业内部审计如何创新,以期有效应对知识经济的影响,是亟待解决的课题。现阶段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面临发展困境,基于知识经济推动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创新,有助于提升新形势下的风险管控能力,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
关键词:
内部审计 知识经济 创新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彬 李春晖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驱动力,是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力的主要路径,也是我国成为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新经济"形势下,我国从以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为主促进经济高速增长向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变。现阶段,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依然较大,制约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引进技术的路径依赖、企业研发资金投入不足、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有限、科技创新项目供给与市场需求脱节、自主知识产权保护与专利制度不完善、科技创新主体与投资方目标不一致。在"新经济"背景下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
关键词:
新经济 科技创新能力 经济发展 科技强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