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39)
- 2023(18499)
- 2022(14883)
- 2021(13340)
- 2020(10882)
- 2019(23844)
- 2018(23573)
- 2017(45419)
- 2016(24238)
- 2015(26900)
- 2014(26774)
- 2013(25847)
- 2012(23553)
- 2011(21099)
- 2010(21517)
- 2009(20896)
- 2008(20447)
- 2007(18839)
- 2006(17241)
- 2005(16193)
- 学科
- 济(118389)
- 经济(118244)
- 业(92218)
- 管理(87419)
- 企(81843)
- 企业(81843)
- 方法(38379)
- 业经(36182)
- 农(34493)
- 财(33938)
- 中国(31045)
- 数学(29340)
- 数学方法(29032)
- 制(26297)
- 地方(26225)
- 农业(24060)
- 务(22584)
- 财务(22539)
- 财务管理(22507)
- 企业财务(21324)
- 策(20398)
- 体(19530)
- 技术(19264)
- 理论(18794)
- 银(18419)
- 银行(18408)
- 和(18261)
- 贸(18061)
- 贸易(18047)
- 划(18039)
- 机构
- 学院(352702)
- 大学(343888)
- 济(157182)
- 经济(154103)
- 管理(136299)
- 研究(117054)
- 理学(115096)
- 理学院(113983)
- 管理学(112440)
- 管理学院(111756)
- 中国(93307)
- 财(76857)
- 京(71148)
- 科学(64388)
- 财经(58926)
- 所(57200)
- 江(56505)
- 中心(53344)
- 经(53168)
- 农(51243)
- 研究所(50494)
- 经济学(48581)
- 北京(44764)
- 州(44199)
- 业大(44020)
- 范(43700)
- 师范(43373)
- 经济学院(43298)
- 财经大学(42916)
- 院(42322)
- 基金
- 项目(218672)
- 科学(175112)
- 研究(169378)
- 基金(158663)
- 家(134314)
- 国家(133044)
- 科学基金(116764)
- 社会(111490)
- 社会科(105673)
- 社会科学(105651)
- 省(86651)
- 基金项目(82173)
- 教育(76839)
- 自然(70159)
- 划(70058)
- 编号(69824)
- 自然科(68527)
- 自然科学(68512)
- 自然科学基金(67304)
- 资助(63159)
- 成果(57671)
- 发(49204)
- 重点(48800)
- 课题(48628)
- 部(48030)
- 创(47987)
- 制(46764)
- 国家社会(46235)
- 性(44115)
- 创新(44073)
- 期刊
- 济(195173)
- 经济(195173)
- 研究(112675)
- 中国(72724)
- 财(62961)
- 管理(58473)
- 农(50626)
- 科学(43548)
- 学报(42657)
- 融(39122)
- 金融(39122)
- 教育(36682)
- 大学(34753)
- 农业(34048)
- 技术(32836)
- 学学(32811)
- 业经(32709)
- 经济研究(31534)
- 财经(30637)
- 经(26589)
- 问题(24458)
- 技术经济(19826)
- 贸(19690)
- 业(18932)
- 现代(18256)
- 世界(18171)
- 国际(17297)
- 商业(17161)
- 经济管理(16096)
- 财会(15785)
共检索到5569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封伟毅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来临,制造业能否充分利用数字创新要素已成为其能否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将支撑条件以解决其面临的瓶颈制约。为此,需要从加强顶层设计、鼓励智能制造、搭建数字营销平台、协同管发展环境、确立数据标准、加强数据保护、建设数据分析平台、注重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使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路径有效实现的保障措施。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煜华 廖承军 向子威
本文以“技术-组织-环境”理论框架为基础,构建制造业服务化转型驱动因素模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以中国28家代表性制造企业为样本,探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多因素复杂因果关系。研究发现:(1)产品技术升级、数字平台搭建、企业战略转型、人才体系建设、企业竞争压力和客户需求变化均不是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必要条件,单个因素对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解释性不强;(2)驱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4个组态路径被分为3种类型,分别是技术-组织-环境协同主导型、技术-环境主导组织协同型和组织-环境主导技术协同型,这3种类型的组态路径均能有效实现制造业服务化转型。该研究结论有助于揭示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产生演化背后多重因素之间的作用机制,并为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国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和高水平发展带来有益的实践启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操友根 黄坤耀 杜梅
中国装备制造业正处于从传统制造向数字智造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研究数字经济如何驱动装备制造业升级对于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基于中国装备制造业上市企业100强的问卷调查数据,从外部环境、内部能力以及链接内外的战略与组织三个维度提炼出九个关键影响因素,进而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其对装备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作用。研究发现,外部环境、内部能力、战略与组织均对装备制造业企业升级具有路径影响,按照这三个因素的作用形式,将装备制造业企业升级路径划分为内部推动升级模式、外部促进升级模式、内外部融合升级模式三种类型。研究提出,要从优化外部环境、强化内部能力、重构战略与组织等方面持续加强,以推进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升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洁 刘伟丽 梁薇 姚歆
数字时代到来与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加快了新时代我国现代会展业数字化转型的速度,也为我国现代会展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契机。本文通过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会展业发展历程,深入探究了国内外大变革推动新时代我国现代会展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提出了现代会展业数字化转型路径,最后提出构建政府-协会-企业-社会各方“四位一体”的现代会展业数字化转型协调机制和实施“四一”工程,加快现代会展业数字化转型、强化数字化网上展馆、实施国际化战略和加强品牌建设等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爱琴 张海超
基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背景,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采用CRITIC-熵值法组合权重与TOPSIS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我国30个省市2013—2018年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从指标体系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企业的数字水平与智能程度的提升,创新能力和绿色发展也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而高技术制造业等高端制造业引领发挥作用不够,对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有待强化;从发展趋势上,整体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分地区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正态分布,呈现"东强西弱"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基于此,提出推进"新基建"建设步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完善数字转型治理体系等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金 陈楠希 周华 熊剑
数字经济通过释放活力和发展潜力,赋能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而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品附加值高、技术密集度高、成长性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亦成为我国“十四五”规划和党的二十大报告关注的重点领域,其高端化、数字化发展直接关系着“制造强国”和“双碳”目标的实现。数字经济冲击下高端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此背景,本文以176家沪深A股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2001—2021年的1754个样本,定量分析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现状,并在分析其数字化转型动因的基础上,以行业领先企业陕鼓动力为例,重点研究了高端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具体路径及其转型前后的经济效果,最终提出了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闻
在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前瞻性布局区域发展战略,创造了世界范围内经济增长的奇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必须强化国内大循环的主导作用,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共进”。综合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变化,未来一段时间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新发展格局的框架下,注重内循环驱动、外循环助推,有效实现双循环互促共进,从而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结合温州典型传统鞋业制造,从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出发,探索数字化转型路径,助力传统鞋业制造行业在内循环背景下,加快数字化转型发展步伐,快速走出转型困境,打造温州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夏文蕾 余辉 程佳银 周晶 陈晓芳
文章以2010—2019年我国A股主板上市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为样本,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OE)框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究数字化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企业环境绩效的多元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环境绩效受到多个条件变量的共同影响,技术、组织和环境这三个层面的条件变量均不是实现高环境绩效的必要条件;高环境绩效存在5条路径,分别为组织—环境协同型、环境主导型、环境—技术扶持型、技术—组织—环境协同型和环境—组织推动型;低环境绩效有4条路径,分别为技术缺乏型、环境薄弱型、单一因素型、组织缺失型。
关键词:
数字化 新能源汽车 环境绩效 组态分析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盛 陈逸沁 毛莘娅
本文探究了数字经济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理论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激发创新活跃度,进而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实证研究方面,本文基于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数据,构建了数字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创新活跃度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标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制造业转型升级,这一结论在选用制造业合理化指数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及运用多种回归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作用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激发创新活跃度是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机制。最后,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发现数字经济的促进作用表现为“边际效应”非线性递增的特点和区域异质性,并且在中部和东部地区的提升作用显著大于西部地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煜华 向子威 胡瑶瑛 褚祝杰
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领域的路径依赖理论、路径突破理论和区域产业演化路径模型,构建先进制造业发展路径模型,结合TOE理论框架,从组态视角构建先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驱动因素模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对收集汇总的27份先进制造企业数据进行分析,应用先进制造业发展路径模型,从路径依赖视角探讨组态路径检验结果。研究表明,各维度任意单一前因条件均不能单独促成先进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技术关联度和环境适应度在先进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与其它类型路径相比,突破型组态路径更有可能实现先进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依赖型组态路径并不能促进先进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静
全球供应链已成为当前世界经济的最显著特征。针对当前疫情常态化下特殊的经济环境,有必要以交易视角和功能范式重新界定我国制造业全球供应链重构和数字化转型的内容边界与核心范畴,厘清现阶段表现的基本特征,明确识别出其全域演进形态,深刻认识当前演进动力的本源。进一步梳理出我国制造业全球供应链重构和数字化转型的具体路径:基点是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形成制造强国战略的中坚主力。要点是全力推动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开拓科技创新的普惠力量。重点是全面完善产业链供应链治理体系及体制机制,承担畅通双循环的开放使命。焦点是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担当数字化减排的先行先锋。进而提出全面性、自主性、协调性、和平性、包容性的中国思路,取得把控全球供应链主动权,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董海林 陈菊红 张乐
制造企业服务创新是企业重塑差异化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基于协同理论,以178家服务型制造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从外部环境与内部资源能力匹配视角研究5个因素如何协同联动影响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研究表明:制造企业的服务创新不是由单一要素驱动的,而是由外部推力和内部拉力协同驱动的结果;产生高服务创新绩效的路径有外部环境驱动型、技术—双元能力促进型、市场—资源协同型;产生非高服务创新绩效的路径有核心能力缺失型与技术—资源缺失型。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简冠群 鲁皖
数字技术已成为制造业寻求创新发展的重要突破点,数字化转型逐渐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研究发现动态能力是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的重要推手。美的集团数字化转型路径主要集中在战略目标转型、资源管理整合、业务模式创新以及技术升级变革四个方面。进一步发现,制造类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的财务绩效和创新绩效产生正向促进效应。而且企业转型过程中须注重动态能力的培育演化,适时调整数字战略导向,助力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安家骥 狄鹤 刘国亮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加快推动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成为关注重点。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催生以需求为中心的商业理念、模式和业态,但同时需要更为高效的创新、研发流程和更多的复合型人才。从组织变革视角看,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产业布局的战略性变革、研发部门的结构型变革、生产销售的流程主导变革和以人为中心的变革等路径来实现。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在战略端,应搭建以优势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生态协同平台;在结构端,要培育行业创新生态,强化对制造业企业创新的财税保障;在流程端,要大力推广以数字驱动的柔性生产新模式;在人才端,要一体推进研究导向型与应用实践型人才培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董建华 高英
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企业的生产与服务模式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转变,这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现有的关于创新过程及创新结果的管理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基本假设的基础之上的。随着数字化技术从根本上转变了企业和行业的管理模式,以创新管理为基础的关键假设和主题遭到质疑。数字化创新管理方面的新颖理论迫切需要不依赖于上述假设,而是借鉴数字化技术本身丰富新兴研究理论。本文深入分析了"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数字化创新管理理论对传统理论假设基础的挑战,并提出了在新时代背景下用动态问题与解决方案匹配设计、社会认知意义构建、技术支持这三种新的逻辑形式去应对数字化创新管理的新挑战。
关键词:
中国制造2025 数字化 创新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