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115)
2023(23086)
2022(19476)
2021(17964)
2020(15043)
2019(33929)
2018(33604)
2017(64068)
2016(34994)
2015(38800)
2014(38301)
2013(38150)
2012(35484)
2011(32282)
2010(32707)
2009(30796)
2008(30442)
2007(27321)
2006(24673)
2005(22484)
作者
(103729)
(85977)
(85741)
(81340)
(54849)
(41100)
(38761)
(33530)
(32697)
(30984)
(29339)
(28898)
(27631)
(27494)
(26605)
(26395)
(25446)
(25295)
(24789)
(24777)
(21508)
(21479)
(20905)
(19712)
(19425)
(19244)
(19181)
(19085)
(17356)
(17030)
学科
(158163)
经济(157988)
(112529)
管理(109156)
(97227)
企业(97227)
方法(62474)
数学(51262)
数学方法(50800)
中国(44350)
(42600)
(41092)
业经(40794)
地方(34068)
(30706)
(30627)
农业(29336)
(27245)
贸易(27222)
(26877)
财务(26802)
财务管理(26756)
(26329)
技术(25738)
理论(25487)
企业财务(25401)
(25008)
银行(24937)
(24389)
(23993)
机构
学院(506588)
大学(505978)
(211427)
经济(206997)
管理(195379)
研究(175535)
理学(166751)
理学院(164861)
管理学(162246)
管理学院(161309)
中国(134552)
(109291)
科学(106668)
(99348)
(89546)
(87402)
研究所(80674)
中心(78256)
财经(78087)
(77502)
业大(75279)
(70836)
北京(69616)
农业(68500)
(65698)
师范(65002)
经济学(64176)
(63264)
(62237)
财经大学(57656)
基金
项目(329962)
科学(258922)
研究(240307)
基金(238358)
(208533)
国家(206701)
科学基金(176762)
社会(153043)
社会科(145033)
社会科学(144996)
(129106)
基金项目(125552)
自然(113887)
自然科(111251)
自然科学(111220)
教育(109702)
自然科学基金(109277)
(108447)
资助(97884)
编号(97092)
成果(79415)
重点(74029)
(72921)
(72233)
(70577)
课题(67498)
创新(65509)
国家社会(63004)
科研(62295)
教育部(61843)
期刊
(245148)
经济(245148)
研究(155712)
中国(102788)
学报(80543)
(80216)
管理(77746)
(77617)
科学(73388)
大学(60789)
学学(57386)
教育(55078)
农业(54476)
(50302)
金融(50302)
技术(44345)
业经(39886)
财经(39798)
经济研究(39033)
(34335)
问题(32685)
(30535)
技术经济(26891)
(25441)
图书(24606)
科技(24147)
现代(23931)
商业(23553)
(23211)
理论(23171)
共检索到7780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巫云仙   孙成己   侯冠宇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构建创新型城市成为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力。然而,居高不下的企业杠杆对城市创新发展的影响已不能忽视。基于此,本文利用2011—2020年27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探究企业杠杆对城市创新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杠杆将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影响经济稳定性两个渠道对城市创新发展产生倒U型影响,且这一结论在替换解释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同时,数字经济将发挥“催化剂”作用,加剧企业杠杆对城市创新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相较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杠杆在经济发达地区对城市创新发展的影响更为显著,且企业杠杆的平衡点较高。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在积极推进企业合理兼并重组、健全监管机制的同时,应当根据企业的性质、发展情况、所属地区发展程度等多种因素,分门别类、有序地推进企业“去杠杆”政策,以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葛立宇  莫龙炯  张方  
基于北京大学企业大数据研究中心的中国城市创新区域指数和281个地级市2011—2017年的经济发展数据,考察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城市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城市的区域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政府公共科技投入、市场金融信贷投资和社会人力资本提升是数字经济促进城市区域创新的主要影响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创新的积极效应在教育水平较低、城市规模较小、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城市更为显著;数字经济对城市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具有显著的空间外溢性特征。本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进一步丰富了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创新的机制效应研究,为中国数字经济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智新  王辰筱  朱文卿  韩承斌  
本文探讨了城市数字金融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及其背后的机制,并基于2011—2018年我国25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发现,城市数字金融显著正向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可以成为新发展格局下城市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新动能。城市数字金融不仅直接影响外商直接投资,而且间接通过数字基础设施对外商直接投资产生积极作用;城市数字金融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呈现显著“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表明互联网“梅特卡夫法则”“摩尔定律”“达维多定律”在城市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城市数字金融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还呈现出显著的地理异质性,影响效应从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逐次递减。上述结论为我国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体系等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晓燕  张册  
创新能力是推动企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关键因素。以创新效率作为衡量创新能力的指标,以2008—2017年我国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融资结构对其创新效率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内源性融资和股权融资能显著促进企业的创新效率,而债务融资则与企业的创新效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因此,企业应对融资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不断完善自身建设,提高留存收益等内源性融资占比,同时国家应健全股票市场发展,引导企业积极发展股权融资,降低对银行借款等债务融资方式的依赖程度,以进一步降低企业的杠杆率,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和自主创新能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屈天佑   李娜  
选取2013—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上市公司创新水平的影响以及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促进了企业的创新活动,对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的影响均非常显著。同时,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企业单独的创新活动,也提升了企业间联合创新的水平。且在考虑稳健性与内生性后结果依然显著成立。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经济主要通过增加研发投入和缓解融资约束两种渠道来促进企业创新。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民营企业的创新促进作用优于国有企业;数字经济对制造业行业的创新质量和创新数量的提升都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其他行业的促进效果不显著;相比于大型企业,数字经济对中小型企业创新质量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屈天佑   李娜  
选取2013—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上市公司创新水平的影响以及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促进了企业的创新活动,对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的影响均非常显著。同时,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企业单独的创新活动,也提升了企业间联合创新的水平。且在考虑稳健性与内生性后结果依然显著成立。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经济主要通过增加研发投入和缓解融资约束两种渠道来促进企业创新。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民营企业的创新促进作用优于国有企业;数字经济对制造业行业的创新质量和创新数量的提升都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其他行业的促进效果不显著;相比于大型企业,数字经济对中小型企业创新质量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寿喜  石佳鑫  
去杠杆政策意在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推动实体经济良性发展,但在推行过程中难免存在偏差,资金进一步脱实向虚,汽车行业面临着较大下行风险,消费需求下降、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基于2012~2019年汽车上市公司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去杠杆政策对车企创新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结果表明:去杠杆政策显著抑制了汽车企业的创新水平。且相较于国有车企和一线城市车企,这种抑制效应在民营车企和非一线城市车企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对于积极稳妥地推行去杠杆、释放车企创新活力具有一定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田淑英   郭浩   董战峰  
基于2011—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组成的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等,实证研究了人口流动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了数字经济对二者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人口流动显著提升了碳排放绩效,但也受到城市资源禀赋、地理位置差异以及人口流动规模的影响;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是人口流动提升碳排放绩效的重要机制;数字经济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发展水平越高,人口流动对碳排放绩效的促进作用越强。基于研究结论,从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提升数字经济低碳化水平等方面提出促进碳排放绩效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田淑英   郭浩   董战峰  
基于2011—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组成的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等,实证研究了人口流动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了数字经济对二者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人口流动显著提升了碳排放绩效,但也受到城市资源禀赋、地理位置差异以及人口流动规模的影响;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是人口流动提升碳排放绩效的重要机制;数字经济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发展水平越高,人口流动对碳排放绩效的促进作用越强。基于研究结论,从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提升数字经济低碳化水平等方面提出促进碳排放绩效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彭硕毅  张营营  
本文基于2013—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推动了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提升且具有创新数量和质量的双重促进效应,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有效提高不同创新主体间的创新协同程度,增强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从而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提升。此外,数字经济发展的创新促进效应还受到企业特征的影响,在国有企业、制造业企业和非高技术企业中,数字经济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小娟  贾海薇  张振刚  
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推动下,继数字城市、智能城市之后,城市信息化进入了智慧城市的高级发展阶段。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治理的发展推动了传统的突击式、运动式的城市管理向多主体参与的、标准化、常态化城市治理格局转变。智慧城市背景下城市治理的创新模式是在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支持下的,一种多部门协同管理的、公众广泛参与的、具有标准化的闭环运作流程的科学、高效、精准的城市管理模式,它推动了现代化的城市治理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伊志宏  曹淮扬  刘轻舟  
本文选择1994~2004我国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检验地方经济发展以及地方经济发展因素与公司内因素的交互作用如何影响企业资本结构。本文发现,人均居民消费水平越高,企业资产负债率越高;人均GDP较高的地区,人均居民消费水平对资产负债率影响较小,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企业非债务税盾越大,人均GDP对其资产负债率影响越小;城乡储蓄年度余额越高的地区,企业资产负债率越高;随着地区人均GDP的提高,城乡储蓄对企业资产负债率的影响减小;资本形成总额越高、企业资产负债率越高。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申明浩  谭伟杰  陈钊泳  
本文在运用熵值法测度我国省级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水平的基础上,利用2011-2019年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内部创新与合作创新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提升企业内部创新和合作创新的绩效,且对企业内部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第二,从影响机制上看,数字经济发展可通过高端人才集聚效应和降低环境不确定性两个途径,化解企业创新人才资源不足的困境,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第三,在不同类型企业、不同行业以及不同地区之间,数字经济发展对于企业内部创新与合作创新的影响呈现出异质性。在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企业创新新动能的背景下,应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充分释放数字经济的创新红利,发挥数字经济促进高端人才集聚和降低环境不确定性的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彭红星  毛新述  
增加高科技公司研发投入是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本文以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市场失灵理论、寻租理论和公司资源理论,探讨政府创新补贴的配置状况,并检验其对高科技公司研发投入的影响,以探讨我国科技政策改革的优化路径。研究发现,当公司高管具有研发技术背景或政治关联背景时,高科技公司均可以获得更多创新补贴资源;高管研发技术背景可以有效增加高科技公司研发投入,但政治关联背景无法提升研发投入。进一步分析显示,当公司所处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越高时,高管研发技术背景对高科技公司研发投入的促进效果更加显著,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彭红星  毛新述  
增加高科技公司研发投入是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本文以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市场失灵理论、寻租理论和公司资源理论,探讨政府创新补贴的配置状况,并检验其对高科技公司研发投入的影响,以探讨我国科技政策改革的优化路径。研究发现,当公司高管具有研发技术背景或政治关联背景时,高科技公司均可以获得更多创新补贴资源;高管研发技术背景可以有效增加高科技公司研发投入,但政治关联背景无法提升研发投入。进一步分析显示,当公司所处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越高时,高管研发技术背景对高科技公司研发投入的促进效果更加显著,具有研发技术背景的高管更加注重公司研发投入,而政治关联背景显著地提高了员工冗余程度。可见,通过政治关联获得创新补贴时,公司付出了社会性代价(如超额雇员);高管研发技术背景是高科技公司重要的人力(知识)资本,政府需要引导高科技公司积累人力资本,增加创新投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