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80)
2023(15453)
2022(12280)
2021(11018)
2020(8763)
2019(19702)
2018(18775)
2017(35667)
2016(18796)
2015(20840)
2014(20113)
2013(20270)
2012(19083)
2011(17549)
2010(17331)
2009(16033)
2008(15431)
2007(13342)
2006(11885)
2005(10644)
作者
(55781)
(46723)
(46562)
(44071)
(29994)
(22460)
(20873)
(18294)
(17921)
(16254)
(16115)
(15486)
(14805)
(14642)
(14462)
(14383)
(13801)
(13567)
(13438)
(13281)
(11483)
(11297)
(11238)
(10670)
(10665)
(10456)
(9928)
(9763)
(9197)
(9078)
学科
(108638)
经济(108538)
管理(55299)
(49119)
方法(42023)
数学(38559)
数学方法(38399)
(37610)
企业(37610)
中国(29304)
(22666)
地方(22541)
业经(20654)
(20604)
(18935)
贸易(18927)
(18603)
(18377)
环境(18198)
农业(15832)
(15501)
(14667)
金融(14667)
地方经济(13977)
(13837)
银行(13804)
产业(13649)
(13283)
(12702)
(12701)
机构
大学(286231)
学院(282333)
(137904)
经济(135712)
管理(108439)
研究(104160)
理学(94608)
理学院(93531)
管理学(92434)
管理学院(91900)
中国(78717)
(59731)
科学(59074)
(58238)
(51414)
财经(47703)
研究所(46892)
(46297)
中心(45799)
经济学(45553)
(43808)
经济学院(41179)
业大(40676)
(38324)
北京(37605)
(37329)
农业(36484)
财经大学(35865)
(34551)
师范(34168)
基金
项目(193620)
科学(155115)
基金(147301)
研究(136864)
(129877)
国家(128922)
科学基金(110989)
社会(95778)
社会科(91285)
社会科学(91263)
基金项目(77478)
(70857)
自然(69805)
自然科(68301)
自然科学(68280)
自然科学基金(67131)
(60894)
教育(60420)
资助(59112)
编号(49968)
(44295)
重点(43795)
(42814)
国家社会(42521)
(40204)
成果(38817)
教育部(38673)
创新(37860)
人文(37222)
科研(36960)
期刊
(146754)
经济(146754)
研究(87925)
中国(49103)
学报(44124)
(42426)
科学(42184)
(40762)
管理(38295)
大学(33769)
学学(32385)
农业(27856)
经济研究(26757)
(26636)
金融(26636)
财经(24914)
(21611)
问题(20712)
业经(20438)
技术(20158)
(18050)
世界(16634)
教育(16483)
国际(16009)
(15777)
技术经济(15291)
统计(14423)
(13186)
商业(13106)
资源(12473)
共检索到4151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田淑英   郭浩   董战峰  
基于2011—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组成的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等,实证研究了人口流动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了数字经济对二者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人口流动显著提升了碳排放绩效,但也受到城市资源禀赋、地理位置差异以及人口流动规模的影响;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是人口流动提升碳排放绩效的重要机制;数字经济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发展水平越高,人口流动对碳排放绩效的促进作用越强。基于研究结论,从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提升数字经济低碳化水平等方面提出促进碳排放绩效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田淑英   郭浩   董战峰  
基于2011—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组成的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等,实证研究了人口流动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了数字经济对二者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人口流动显著提升了碳排放绩效,但也受到城市资源禀赋、地理位置差异以及人口流动规模的影响;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是人口流动提升碳排放绩效的重要机制;数字经济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发展水平越高,人口流动对碳排放绩效的促进作用越强。基于研究结论,从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提升数字经济低碳化水平等方面提出促进碳排放绩效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祥炎  冯晓玲  
运用2011—2020年27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税收税源背离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和税收税源背离度呈U形关系,即当数字经济发展未达到拐点时,数字经济的发展会缓解全国范围内的税收税源背离,而当数字经济发展达到拐点后,其进一步发展会加剧全国范围内的税收税源背离。影响机制分析显示,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提高可以缓解U形关系,但是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的提高会加剧U形关系。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孔希贤   郎丽华   王钰良  
数字贸易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对提振经济韧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城市数据探究数字贸易对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贸易对经济韧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数字贸易提升经济韧性的主要渠道为新经济部门发展效应、外商直接投资效应与绿色技术创新效应。空间效应检验表明,数字贸易发展对毗邻城市经济韧性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检验发现,在非资源型城市、大型城市、沿海城市以及第三产业发达城市,数字贸易发展对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这一推动数字贸易发展的政策能够显著促进经济韧性提升,并且数字贸易对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具有边际递增的演化效应。研究结论为建设数字贸易强国和强化经济韧性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潘启娣   肖峻  
本文以2011-2020年中国地级城市数据为样本,对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影响劳动力流动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金融供给增加、消费水平改善来增强劳动吸引力、促进劳动力流动;其影响在中部地区、人口非连续净流入地区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提高当地的就业水平,尤其是提高非农产业的就业率,且会增强常住人口流动,但对户籍人口流动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巫云仙   孙成己   侯冠宇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构建创新型城市成为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力。然而,居高不下的企业杠杆对城市创新发展的影响已不能忽视。基于此,本文利用2011—2020年27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探究企业杠杆对城市创新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杠杆将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影响经济稳定性两个渠道对城市创新发展产生倒U型影响,且这一结论在替换解释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同时,数字经济将发挥“催化剂”作用,加剧企业杠杆对城市创新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相较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杠杆在经济发达地区对城市创新发展的影响更为显著,且企业杠杆的平衡点较高。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在积极推进企业合理兼并重组、健全监管机制的同时,应当根据企业的性质、发展情况、所属地区发展程度等多种因素,分门别类、有序地推进企业“去杠杆”政策,以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扬  余壮雄  舒元  
本文利用我国232个地级市1999-2006年的数据,探究我国经济集聚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并试图考察在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Williamson假说是否成立。研究表明,在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该假说成立,即城市经济集聚与城市经济增长速度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经济集聚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增长;而伴随经济增长,经济活动在城市的进一步集中将阻碍城市经济的增长。实证结果表明实际人均GDP水平28283元为我国城市经济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临界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闵路路  许正中  
文章基于2011—2019年我国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结果显示,不论是用差分GMM还是系统GMM估计方法,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均显著为正。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高于东部地区;对中小城市的影响高于大城市和超特大城市。中介效应分析的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通过促进创新绩效提升来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彤进   郭正燕   李鑫  
基于中国城市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城市面板数据以及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测算我国市级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收入机会不平等,在考虑内生性基础上,评估数字经济对收入机会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降低收入机会不平等。在东部地区、财政科技支出较高以及知识产权保护较好的地区,数字经济的作用尤为明显。就传导机制而言,数字经济发展通过促进企业创新、提升农民社会资本,有效改善劳动力需求侧环境,增加劳动力就业机会,进而缩小收入机会不平等。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韦施威  杜金岷  潘爽  
本文从绿色技术创新的视角出发,利用城市面板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创新产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发现,数字经济有效提升了城市绿色创新的产出,表现出兼顾中小城市的普惠功能且在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区域作用更大。数字经济提升城市绿色创新的机制在于:数字经济推动经济集聚和优化区域金融结构,在促进绿色技术溢出效应的同时为绿色创新提供优渥的金融环境。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绿色创新有效降低了污染排放。本文的结论为深入理解数字经济的绿色创新效应提供了中观层面经验证据,也为加快新发展格局下的绿色转型给予理论指引和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谭玉松   董直庆  
碳排放绩效提升是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协调发展的关键。本文从新一轮智能技术革命出发,利用中国城市层面样本数据,实证检验工业智能化发展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及可能的传导路径。研究发现:工业智能化有助于碳排放绩效的提升;产业结构升级与要素优化配置是工业智能化提升碳排放绩效的有效路径;城市规模与资源依赖属性成为工业智能化作用存在差异的重要成因,适度的城市规模与非资源依赖型城市工业智能化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外部环境是影响工业智能化作用效果的关键,其中高水平的人力资本增强了中国工业智能化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而市场化环境却表现出显著负向作用,暗示了环境规制在降低污染排放中的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顾洪明  郭晨  张卫东  
本文以人口老龄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研究主题,基于2004—2016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分析梳理了四种作用机制。机制识别表明,人口老龄化通过影响产业结构布局、缩小储蓄投资规模、降低劳动力生产效率、加剧不平等程度,抑制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异质性检验发现,在高人力资本水平和“有为政府”下,能够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的负面影响。因此,建议从调整生育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劳动力生产效率、塑造“有为政府”等方面完善相关政策。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和文娜  赵选民  
以低碳经济为出发点,结合我国石油行业环境方面的实际情况,采用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和OLS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石油行业2000~2010年的数据进行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较高的资源消耗及污染排放量对企业财务产生负面影响,而环境治理在短期内会削弱企业的财务实力,但长期积极有效的环境治理将成为企业潜在的竞争优势,可带来环境与财务的双赢局面。结论有助于石油企业实施相应的环境管理措施,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俐   郭忠宇   闫周府  
数字经济在蓬勃发展的同时表现出碳减排效应。理论上,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从而赋能农业碳减排。实际操作中,利用熵值法测度了2014—2020年中国30个省份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指标,利用中介模型分析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数字经济影响农业碳排放的过程中的中介效应。在此基础上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业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呈现出区域发展不均衡态势,东部的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数字经济能够显著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但是这种减排效应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西部地区减排效果明显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在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的过程中,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比为31.1%。这一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俐   郭忠宇   闫周府  
数字经济在蓬勃发展的同时表现出碳减排效应。理论上,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从而赋能农业碳减排。实际操作中,利用熵值法测度了2014—2020年中国30个省份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指标,利用中介模型分析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数字经济影响农业碳排放的过程中的中介效应。在此基础上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业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呈现出区域发展不均衡态势,东部的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数字经济能够显著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但是这种减排效应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西部地区减排效果明显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在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的过程中,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比为31.1%。这一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