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709)
2023(19668)
2022(16068)
2021(14427)
2020(11936)
2019(26260)
2018(25725)
2017(49564)
2016(26074)
2015(28925)
2014(28305)
2013(27484)
2012(24826)
2011(22216)
2010(22076)
2009(20643)
2008(19355)
2007(17049)
2006(15124)
2005(13780)
作者
(71600)
(60072)
(59638)
(56729)
(37780)
(28281)
(27065)
(23131)
(22723)
(20878)
(20436)
(20064)
(19036)
(18709)
(18509)
(18237)
(17820)
(17319)
(17107)
(17077)
(14787)
(14390)
(14307)
(13756)
(13485)
(13428)
(13036)
(12805)
(11807)
(11560)
学科
(125345)
经济(125209)
管理(80027)
(71511)
(59315)
企业(59315)
方法(45426)
数学(39577)
数学方法(39118)
中国(31903)
(30417)
业经(29206)
地方(28972)
(28607)
(23498)
(22151)
环境(21558)
农业(20447)
产业(18322)
(18237)
贸易(18227)
(18018)
金融(18014)
(17845)
银行(17828)
(17640)
(17633)
地方经济(17216)
(17166)
财务(17106)
机构
学院(367079)
大学(363997)
(162051)
经济(159059)
管理(141801)
研究(123488)
理学(122321)
理学院(121054)
管理学(119029)
管理学院(118327)
中国(92940)
(74915)
(73941)
科学(71324)
(59151)
财经(58631)
中心(56949)
(54759)
研究所(53397)
(53229)
(52159)
经济学(51528)
业大(49149)
(47358)
师范(46907)
北京(46158)
经济学院(46118)
(45484)
财经大学(43491)
(42934)
基金
项目(250212)
科学(200420)
研究(186630)
基金(183887)
(158661)
国家(157416)
科学基金(137550)
社会(123718)
社会科(117530)
社会科学(117508)
(98015)
基金项目(96495)
自然(85478)
教育(84725)
自然科(83524)
自然科学(83508)
自然科学基金(81960)
(81089)
编号(74595)
资助(72971)
成果(59350)
重点(56638)
(56097)
(55074)
(53130)
国家社会(52711)
课题(51005)
(50321)
创新(49797)
教育部(48290)
期刊
(184043)
经济(184043)
研究(108717)
中国(70473)
(57877)
管理(55118)
学报(50201)
科学(48702)
(48247)
大学(39978)
学学(37866)
教育(35130)
(33715)
金融(33715)
技术(33436)
农业(32744)
经济研究(30627)
财经(29684)
业经(29513)
(25760)
问题(23580)
技术经济(18614)
(17744)
统计(17306)
(16744)
商业(16642)
现代(16609)
(16384)
科技(16094)
世界(16040)
共检索到5457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侯建   严文华  
在数字经济快速扩张和“双碳”目标背景下,基于中国区域省级面板数据,系统探究中国各区域产业智能化水平及其异质性结构,并将环境规制异质门槛纳入产业智能化驱动区域绿色转型的影响机理框架,探讨不同地区环境规制异质门槛下产业智能化对区域绿色转型的非线性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当前中国区域产业智能化水平整体上仍然存在较大发展空间,区域异质性显著。产业智能化对区域绿色转型作用呈现出显著的环境规制异质门槛效应:较低强度的环境规制水平显著抑制了产业智能化对区域绿色转型的驱动作用,而随着环境规制强度增大并超过门槛值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激发了产业智能化的驱动效应,进而显著推动区域绿色转型。研究为探索区域数字化转型和“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提供有效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侯建   严文华  
在数字经济快速扩张和“双碳”目标背景下,基于中国区域省级面板数据,系统探究中国各区域产业智能化水平及其异质性结构,并将环境规制异质门槛纳入产业智能化驱动区域绿色转型的影响机理框架,探讨不同地区环境规制异质门槛下产业智能化对区域绿色转型的非线性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当前中国区域产业智能化水平整体上仍然存在较大发展空间,区域异质性显著。产业智能化对区域绿色转型作用呈现出显著的环境规制异质门槛效应:较低强度的环境规制水平显著抑制了产业智能化对区域绿色转型的驱动作用,而随着环境规制强度增大并超过门槛值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激发了产业智能化的驱动效应,进而显著推动区域绿色转型。研究为探索区域数字化转型和“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提供有效参考。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林川   吴沁泽  
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以数字化转型带动绿色化转型。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外部监督效应提高企业绿色化转型意愿,通过信息改善效应增加企业绿色化转型资源,通过生产智能化效应提升企业绿色化转型能力,从而促进企业绿色化转型。以2010—2022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技术创新、生产水平、环境保护、社会评价4个维度的8项指标综合评价企业绿色化转型水平,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化转型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该促进效应在高科技企业、非重污染企业、非西部地区企业中更为显著;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提高媒体关注度、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生产智能化水平等路径来促进企业绿色化转型;政府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会强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化转型的促进作用,但该调节效应在重污染企业中不显著。因此,应重视和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大力推进信息平台建设,以数智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环境规制制度体系,有序推进企业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贺星星   阮俊杰   卞彩杏  
文章以2011—2021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人工智能应用对绿色创新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人工智能应用水平与绿色创新水平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同时绿色创新水平的Moran's I值呈现距离衰弱特征。(2)在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范围内人工智能应用能够显著促进本地绿色创新水平产生“数字红利”,但对其邻地绿色创新水平的负向溢出加剧了“数字鸿沟”,并且这种关系会伴随地理区位差异显著变化。此外,进一步分析发现人工智能应用对绿色创新水平的本地效应和溢出效应均存在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影响关系。(3)空间效应衰减分析发现,人工智能应用对绿色创新水平的负向溢出效应呈地理距离衰减态势,450 km处达到最大溢出衰减边界。数字普惠金融和数字产业集聚在人工智能应用水平与绿色创新水平的“倒U型”影响关系中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聚焦人工智能与绿色创新双重视角,为推动中国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文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随着数字经济进化到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智能经济新阶段,智能化生产作为产业变革和产业创新的主要方式,在对劳动力就业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提供了契机。本文在详细分析工业智能化对就业影响机理的基础上,着重从行业就业结构变动的视角对工业智能化是否推动了高质量就业进行实证考察。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9—2017年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工业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显著降低了制造业就业份额,同时增加了服务业特别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就业份额,促进了行业就业结构高级化,有助于实现高质量就业。为在数字经济时代充分发挥智能化对就业质量的提升效应,减少劳动者在新旧岗位转换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福利损失,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创业创新、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力度。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竹君  魏婕  任保平  
中共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推进绿色发展,强化环境保护制度。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大背景下,中国对外开放重点在于实现"走出去"与"引进来"的结合。鉴于此,以双向FDI和绿色发展的关系作为逻辑起点,探讨不同类型环境规制背景下双向FDI对中国省级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环境规制强度下双向FDI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当环境规制强度较低时,由于"污染天堂"与"底线竞赛"等现象存在,双向FDI会降低中国地区绿色经济效率;当环境规制强度较高时,由于"污染光环"效应以及寻找新"污染天堂"的需要,双向FDI合力促进高技术、轻污染产业集聚的形成,从而通过结构优化途径促进中国绿色经济效率提升。因此,未来我们在全面深化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双向FDI形成合理布局,特别是应该强化环境规制,因地制宜完善环境保护政策,激励双向FDI以减少污染损害,从而使得双向FDI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侯建   康围   白婉婷  
“双碳”背景下,数字经济是推动区域实现绿色创新的重要驱动路径和动力来源。文章系统构建了数字经济测度体系,并以环境规制异质性门槛为切入点,采用非线性动态面板计量模型,实证探究数字经济对区域绿色创新绩效的环境规制门槛机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且区域异质性明显;特别地,数字经济对区域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受限于环境规制的异质门槛效应:较低水平的环境规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数字经济的区域绿色创新绩效提升作用,而随着环境规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有效激发了数字经济的驱动效应,进而促进区域绿色创新。即数字经济与区域绿色创新绩效呈现出U型关系。研究厘清了数字经济利用环境规制对区域绿色创新绩效的驱动效应,为区域政府制定绿色创新绩效提升路径提供切实依据和参考借鉴。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宋美喆  柒江艺  
在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下,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实现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数字经济在增强创新能力、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环境规制力度的加大是否有助于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还有待探讨。选取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型两类环境规制手段,基于2009—2020年我国281个地级市(未含港澳台地区城市)样本数据,理论探讨并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在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中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环境规制显著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其中,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的影响为负,遵循成本效应占主导;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的影响为正,创新补偿效应占主导。数字经济有助于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并逆向调节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的负向影响,正向调节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的正向影响,能够有效抑制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阻碍作用,强化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在考虑模型内生性问题及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间动态性、空间溢出性后,结论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绿色技术创新是环境规制和数字经济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渠道。异质性检验发现,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负向影响程度最高的是东部地区,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正向影响在西部地区不显著,数字经济对环境规制的赋能作用在东部地区表现更突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的负向影响趋于减弱,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的正向影响趋于增强,数字经济的正向调节效应不断凸显。我国应加速数字经济发展,完善数字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的使用,实现环境规制从命令控制型向市场激励型转变,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监督,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齐举  
本文基于我国2013-2019年30个省级行政区流通业面板数据,分别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和超效率SBM-DEA模型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衡量了样本时间内30个省级行政区的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动态测量中,将能源投入和环境管制纳入考量,以碳排放为非期望产出,测算出省级层面其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率,从动态角度展示各省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和区域差异。在静态分析中,结合超效率SBM-DEA模型测算出的静态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运用高维固定效应回归模型,从实证视角研究了数字经济发展给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带来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经济水平的提升可以显著提高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数字经济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在区域间的表现有所不同。通过分组后的分析可以看出数字经济可以显著提高东、西部地区的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因此,要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字经济与流通业产业融合发展;要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流通业绿色发展战略;要加快流通业绿色转型升级,统筹流通业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国华   朱培灵   邬昶俊  
以绿色信贷为主的绿色金融是我国推动经济绿色发展、实现工业绿色转型的重要助力。运用熵值法测算2006~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工业绿色转型水平,并实证检验绿色信贷是否促进区域工业绿色转型。研究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其工业绿色转型完成较好。绿色信贷对工业绿色转型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资源型与非资源型地区存在异质性,在资源型地区其促进作用不明显。机制分析结果显示,绿色信贷有助于提升绿色创新水平,推动产业结构向清洁化和高技术化方向发展,通过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最终促进工业绿色转型,而数字经济政策在这一过程中起着正向调节作用。因此,应充分激励商业银行进一步提升绿色信贷规模;精准识别信贷投放目标,提升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积极推进地区数字化建设。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锴   纳超洪   樊骁  
加快资本跨区域流动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以2008—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借助异地并购这一重要的资本跨区域流动形式,考察新发展格局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资本跨区域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降低并购交易成本和提高集团管控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异地并购决策,尤其对跨省并购决策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当并购企业所在地区市场化程度更高、税负水平更低、数字金融发展水平更高以及目标企业所在地区营商环境更好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异地并购决策的促进作用更强;同时,这一促进作用在民营企业、非高新技术企业以及高管具有金融背景或海外背景的企业中更显著。本研究丰富了数字经济时代资本跨区域流动驱动因素的研究,从异地并购视角提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资本跨区域流动的微观证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邓玉萍  王伦  周文杰  
本文基于国泰安数据库和中国专利数据库的合并数据,以《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节能低碳"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实证分析了"节能低碳"政策带来的环境规制效应对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节能低碳"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排他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检验表明,"节能低碳"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其中对东部和中部地区、技术密集型行业、大型企业和成熟期企业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而该效应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还发现,"节能低碳"政策引致的创新补偿效应大于遵循成本效应,据此从环境规制视角解释了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提升的事实与机制。本文的研究为如何合理利用环境政策推进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邓玉萍  王伦  周文杰  
本文基于国泰安数据库和中国专利数据库的合并数据,以《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节能低碳”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实证分析了“节能低碳”政策带来的环境规制效应对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节能低碳”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排他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检验表明,“节能低碳”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其中对东部和中部地区、技术密集型行业、大型企业和成熟期企业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而该效应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还发现,“节能低碳”政策引致的创新补偿效应大于遵循成本效应,据此从环境规制视角解释了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提升的事实与机制。本文的研究为如何合理利用环境政策推进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曹长帅   苏迎娟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为实现工业绿色转型的多驱动要素联动调控,厘清各系统要素的因果反馈回路,文章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了不同情景下工业绿色转型驱动要素的动态效应和实现路径。研究发现:物质资本与技术资本对工业绿色转型存在最佳协同驱动效应,且具有内在耦合关系;数字经济、能源结构、环境政策、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等要素均能显著推动工业绿色转型,但人口要素的缓慢增长对工业绿色转型具有抑制效应;与单要素驱动相比,多要素协同对工业绿色转型的拉升作用最为明显。多要素协同的累积效应能够促使各独立要素形成耦合共同体,产生“1+1>2”的协同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于连超  张卫国  毕茜  
中央对地方的环境执法监督是中国环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环保约谈这一准自然事件出发,以合法性理论和震慑理论为基础,考察了环境执法监督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环境执法监督显著地促进了企业绿色转型,即与未被环保约谈地区企业相比,环保约谈显著地促进了被约谈地区企业的绿色转型;环境执法监督对企业绿色转型的正向影响主要发生在被环保约谈的下一年。拓展性检验与分析后发现,环境执法监督对企业绿色转型的正向影响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低融资约束企业、重污染行业企业中。渠道探索后发现,环境执法监督通过降低企业运营效率、提高企业环境成本、提高环保处罚力度,进而促进企业绿色转型。研究结论揭示了环境执法监督的长期经济后果,为完善中国生态环境督察体系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