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93)
- 2023(12352)
- 2022(9803)
- 2021(8328)
- 2020(6679)
- 2019(14379)
- 2018(13559)
- 2017(25427)
- 2016(13553)
- 2015(14507)
- 2014(14050)
- 2013(13889)
- 2012(12886)
- 2011(11971)
- 2010(11855)
- 2009(10817)
- 2008(10155)
- 2007(8975)
- 2006(8147)
- 2005(7137)
- 学科
- 济(83966)
- 经济(83913)
- 管理(38114)
- 业(32796)
- 方法(28614)
- 数学(26116)
- 数学方法(25961)
- 企(24831)
- 企业(24831)
- 地方(21106)
- 中国(17602)
- 业经(17322)
- 农(16174)
- 学(15619)
- 地方经济(14342)
- 财(12969)
- 环境(12952)
- 产业(12207)
- 农业(11690)
- 贸(11112)
- 贸易(11107)
- 易(10654)
- 信息(10226)
- 融(9931)
- 金融(9929)
- 总论(9861)
- 制(9623)
- 信息产业(9374)
- 发(9316)
- 银(9094)
- 机构
- 大学(207172)
- 学院(206326)
- 济(97722)
- 经济(96122)
- 研究(76944)
- 管理(76471)
- 理学(67266)
- 理学院(66391)
- 管理学(65319)
- 管理学院(64943)
- 中国(54844)
- 科学(48449)
- 京(42527)
- 农(39442)
- 所(39149)
- 财(38143)
- 研究所(36282)
- 业大(34162)
- 中心(33556)
- 经济学(32100)
- 财经(31713)
- 农业(31388)
- 江(29314)
- 经(28958)
- 经济学院(28869)
- 院(27783)
- 范(26270)
- 师范(25910)
- 北京(25856)
- 科学院(24820)
- 基金
- 项目(148183)
- 科学(117987)
- 基金(110832)
- 研究(100383)
- 家(99962)
- 国家(99238)
- 科学基金(84527)
- 社会(69851)
- 社会科(66631)
- 社会科学(66610)
- 基金项目(59394)
- 省(57624)
- 自然(54648)
- 自然科(53434)
- 自然科学(53417)
- 自然科学基金(52455)
- 划(48853)
- 教育(43627)
- 资助(42667)
- 编号(36647)
- 重点(34033)
- 发(33954)
- 部(31595)
- 创(31060)
- 国家社会(31006)
- 创新(29300)
- 计划(28500)
- 科研(28428)
- 成果(27178)
- 教育部(26771)
共检索到2955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余紫菱 任孟成 马莉莉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这种集聚对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建立SDM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别论述数字经济空间集聚对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空间集聚对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呈现为“倒N”型非线性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外溢效应和异质性,并且产业结构在该过程中发挥着显著的中介作用。因此,中国发展数字经济需要注意数字经济空间集聚对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的不同阶段影响,增加新兴城市群建设,充分发挥空间外溢效应;推动“东数西算”工程,形成能源与数字要素良性互动的产业生态,避免掉入产数融合不足和过度集聚造成能源效率递减的陷阱;最后在数字经济中后期着重关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成能源效率的长效提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余紫菱 任孟成 马莉莉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这种集聚对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建立SDM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别论述数字经济空间集聚对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空间集聚对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呈现为“倒N”型非线性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外溢效应和异质性,并且产业结构在该过程中发挥着显著的中介作用。因此,中国发展数字经济需要注意数字经济空间集聚对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的不同阶段影响,增加新兴城市群建设,充分发挥空间外溢效应;推动“东数西算”工程,形成能源与数字要素良性互动的产业生态,避免掉入产数融合不足和过度集聚造成能源效率递减的陷阱;最后在数字经济中后期着重关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成能源效率的长效提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朱英明
本文分析了产业集聚对中国区域制造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组成部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引致的共有集聚经济与规模经济的增长显著负相关,共有集聚不经济却与规模经济的增长显著正相关。产业集聚引致的城市化经济与规模经济的增长显著正相关,城市化不经济却与规模经济的增长显著负相关。产业集聚对技术变化率的影响不显著,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类似于对区域制造业规模经济增长的影响。
关键词:
规模经济 技术变化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晖 金凤君
回顾了技术要素集聚的基本理论,对技术要素集聚的形成动因与形成条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技术要素集聚的相关理论,包括增长极理论、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以及集群理论等。文章的最后针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差异与技术要素聚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人们了解技术要素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可对解决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技术要素 集聚 区域经济增长差异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米娟 张楚宜
本文以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采用索洛增长方程,通过实证检验来分析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经济增长受资本、劳动、制度和要素集聚四个因素影响的差异情况,特别是研究要素集聚对不同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程度的差异性,以期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
要素集聚 区域经济 经济增长 影响差异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汪彩君 徐维祥 唐根年
本文分析了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空间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进展,把相关理论研究成果按照对CP模型基本假设放松部门和生产要素两方面的约束条件分类,并进行了梳理,同时根据集聚水平测度的不同角度对现有实证研究进行了归纳,最后评述了研究现状的不足和展望了进一步研究方向。
关键词:
要素空间集聚 区域经济增长 CP模型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建江 李渊浩
依据2011-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检验数字经济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全要素能源效率,且在区域、时段和资源禀赋方面存在差异。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是其重要传导机制。鉴于此,需进一步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鼓励不同区域发挥好比较优势,实现数字经济差异化发展;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助推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赋能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颖
利用2003—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从集聚质量和深度的视角探究了产业协同集聚对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协同集聚与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呈显著的"U"型关系;但相对于集聚深度而言,集聚质量的提高能够显著推动全要素能源效率较早越过拐点从而进入上升阶段。机制检验表明,当集聚质量和集聚深度均较低时,产业集聚会通过规模效应显著抑制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而当集聚质量和深度均较高时,产业集聚则通过技术效应显著促进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此外,对于不同地区而言,东部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能够率先摆脱产业协同集聚的抑制作用而进入上升阶段,中西部地区则需要在更高的集聚水平上实现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攀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颖
利用2003—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从集聚质量和深度的视角探究了产业协同集聚对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协同集聚与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呈显著的"U"型关系;但相对于集聚深度而言,集聚质量的提高能够显著推动全要素能源效率较早越过拐点从而进入上升阶段。机制检验表明,当集聚质量和集聚深度均较低时,产业集聚会通过规模效应显著抑制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而当集聚质量和深度均较高时,产业集聚则通过技术效应显著促进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此外,对于不同地区而言,东部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能够率先摆脱产业协同集聚的抑制作用而进入上升阶段,中西部地区则需要在更高的集聚水平上实现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攀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姜沂秀 宋炳良 任阳军 张鑫
基于2005-2016年中国24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本文运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DSDM)实证检验生产服务业集聚对全要素能源效率(TFEE)的影响作用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本身存在"时间惯性"和"空间溢出"效应。生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不仅显著促进本市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还对相邻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产生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生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仅有利于本市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且长期影响大于短期影响。东部地区生产服务业多样化和专业化集聚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及空间溢出效应,中部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仅得益于生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而西部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并未受到生产服务业集聚的显著影响。
关键词:
生产服务业 能源效率 TFEE DSDM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建国
自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以来,国内外学者从理论和实证层面对区域经济效率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文章讨论了区域经济效率的内涵、深入分析了区域经济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构建了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及其实证分析模型,并深入分析了各个影响因素的影响机制。运用理论和实证分析模型,对我国不同空间尺度区域经济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演变规律进行深入研究,探索经济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对于指导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是未来的方向。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海良 黄德春 姚惠泽
三大经济区域能源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我国总体能源利用水平。通过研究能源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关系,可以较好分析能源效率提高的原因,从而为全国节能工作提供有益的建议。本文将知识存量纳入生产函数,使用1995-2008三大经济区域的面板数据,选取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出三大经济区域的能源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并回归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分解的各指标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能源效率普遍要高于环渤海区域;2007年经济危机导致三大经济区域能源效率降低,同时却迫使产业转型,技术进步增长较快。另外,能源效率的改善依赖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增长都可...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潘雅茹 陈峥 罗良文
文章采用2006-2015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广义矩模型实证检验产业集聚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非线性效应,并利用面板门限模型检验产业集聚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门限值。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升,且二者之间存在稳健倒"U"形关系,产业集聚对能源效率存在显著门槛效应;当产业集聚水平低于门槛值1.45时,产业集聚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显著正向效应;当产业集聚水平高于1.45时,产业集聚则会抑制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潘雅茹 陈峥 罗良文
文章采用2006-2015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广义矩模型实证检验产业集聚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非线性效应,并利用面板门限模型检验产业集聚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门限值。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升,且二者之间存在稳健倒"U"形关系,产业集聚对能源效率存在显著门槛效应;当产业集聚水平低于门槛值1.45时,产业集聚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显著正向效应;当产业集聚水平高于1.45时,产业集聚则会抑制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升。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郝爱民 谭家银 任禛
本文基于2003—2019年中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经济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绿色TFP在时间维度上具有经典的“滚雪球效应”,在时空维度上具有明显的“警示效应”;经济集聚与绿色TFP存在“U型”关系,并且经济集聚通过规模经济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和劳动力池效应等路径来影响绿色TFP。进一步研究发现,放松经济活动向区域中心城市集聚的限制有利于绿色TFP的提升;Ⅰ型及以上大城市经济集聚对自身和周边城市绿色发展转型产生了明显推动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