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383)
2023(20476)
2022(17209)
2021(15809)
2020(13211)
2019(29837)
2018(29581)
2017(56794)
2016(30864)
2015(34458)
2014(34515)
2013(34402)
2012(32111)
2011(29477)
2010(29740)
2009(27881)
2008(27349)
2007(24560)
2006(22224)
2005(20396)
作者
(93629)
(77824)
(77335)
(73553)
(49435)
(37202)
(35011)
(30328)
(29536)
(27949)
(26599)
(26074)
(25094)
(24794)
(24126)
(23892)
(23015)
(22969)
(22348)
(22262)
(19580)
(19478)
(18809)
(17729)
(17569)
(17467)
(17324)
(17217)
(15783)
(15221)
学科
(141050)
经济(140879)
管理(90328)
(86173)
(69334)
企业(69334)
方法(52842)
数学(45283)
数学方法(44866)
中国(39444)
(37506)
(33394)
业经(32774)
地方(32339)
(29308)
(28926)
农业(25136)
(24585)
贸易(24568)
(23801)
(23418)
银行(23346)
(22445)
(22190)
金融(22187)
环境(20895)
技术(20338)
(20171)
(20006)
理论(19606)
机构
大学(455857)
学院(453566)
(190481)
经济(186446)
管理(172293)
研究(161681)
理学(147223)
理学院(145527)
管理学(143213)
管理学院(142402)
中国(121616)
(98599)
科学(98162)
(89517)
(82892)
(78755)
研究所(74844)
中心(71549)
财经(69930)
(68688)
业大(68376)
(63279)
北京(63172)
农业(61591)
(59679)
师范(59024)
经济学(58234)
(57955)
(55038)
经济学院(52141)
基金
项目(297693)
科学(232571)
研究(216584)
基金(214456)
(188123)
国家(186537)
科学基金(158134)
社会(137762)
社会科(130581)
社会科学(130549)
(116204)
基金项目(113169)
自然(101132)
自然科(98650)
自然科学(98622)
教育(98043)
(97905)
自然科学基金(96861)
资助(87743)
编号(87565)
成果(72401)
重点(67074)
(66899)
(65213)
(61638)
课题(61221)
创新(57660)
国家社会(56966)
科研(56123)
教育部(55633)
期刊
(222379)
经济(222379)
研究(141575)
中国(93040)
学报(74658)
(72914)
(67394)
科学(66976)
管理(65997)
大学(56118)
学学(52908)
农业(49273)
教育(48762)
(45124)
金融(45124)
技术(38373)
业经(35807)
经济研究(35782)
财经(35311)
(30401)
问题(29147)
(24876)
技术经济(23038)
(22766)
图书(22729)
科技(21922)
理论(21649)
(20999)
商业(20822)
现代(20699)
共检索到6959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钺  
立足于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深入分析数字经济推动我国产业发展低端解锁的内在机理,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中国产业发展低端锁定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能够直接推动我国产业发展的低端解锁;数字经济通过促进要素结构升级、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提高交易效率,间接推动我国产业发展的低端解锁;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全国、东部和中部地区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以及高端服务业的发展,而这一效应在西部地区并不显著;在考虑不同的估计方法和模型的内生性之后,上述结论依然具有稳健性。本文研究为进一步促进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更好利用数字经济推动我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郭进  徐盈之  顾紫荆  
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变迁之间的矛盾运动关系表明,扭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是造成我国产业发展低端锁定的重要的社会结构原因。文章将我国的产业发展低端锁定问题拓展至工业化弱质和服务业滞后两个部门,将城镇化扭曲投影到城镇化建设的动因扭曲、主体扭曲和功能扭曲三个维度,构建"两部门-三维度"分析框架,采用典型化事实与评价指标体系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我国产业发展低端锁定的困境,并构建PLS-SEM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探讨了矫正城镇化扭曲,实现我国产业发展低端解锁的路径选择。研究结论表明,我国的工业化弱质问题表现为结构演进受阻和效率提升缓慢,我国的服务业滞后问题表现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配套生产能力和生活性服务业的保障消费能力不足。改善地方财税制度可以显著地降低土地城镇化水平,加强对农民工劳动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可以显著地降低农民工城镇化水平,在供给侧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可以显著地降低城市病水平,进而矫正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动因扭曲、主体扭曲和功能扭曲。矫正城镇化扭曲对于改善我国工业化弱质和服务业滞后问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可以推动我国产业发展的低端解锁。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春风  司登奎  
数字普惠金融促进经济社会包容性发展已备受关注,其技术创新效应如何亦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城市创新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文章利用2011—2018年中国2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论表明:首先,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改善我国城市技术创新及其“低端锁定”困境,使得城市更倾向于进行含有高端技术的实质性创新。其次,机制方面,在供给侧,数字普惠金融能够缓解区域融资信贷约束(提高银行业竞争力、促进传统金融供给),从而促进城市总体技术创新、高端技术创新和低端技术创新;在需求侧,提升市场消费需求(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规模扩张)是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城市高端技术创新的重要渠道,但对城市总体技术创新和低端技术创新的渠道效应不显著。最后,数字普惠金融改善城市技术创新“低端锁定”困境的正外部效应在高市场化与高互联网水平城市中更为明显,同时对低市场化水平、低互联网水平城市的总体技术创新存在“雪中送炭”效应。研究结论为有效发挥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城市创新和协调发展提供了稳健的经验证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东阁  庞瑞芝  
将数据要素纳入企业创新决策模型,并将企业创新分为高端创新与低端创新,从理论上阐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及其“低端锁定”的影响。基于此,利用2008—2019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不仅有利于促进企业整体创新,而且有助于改善企业创新“低端锁定”困境;由于数据知识溢出对高端创新的成本抑减效应更大,因而数字化转型对具备更强知识溢出吸收能力企业的高端创新作用更大;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低端锁定”困境的改善作用在制造业、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较高行业以及国企、非劳动密集型企业中更为明显。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马诗卉   肖婷婷  
随着数字技术逐渐加入社会生产过程,数字经济对产业内部结构将产生深刻影响,为研究数字经济对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影响,在2011—2019年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基础上,构建实证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服务业结构的影响效应为“高端促进”,而非“低端锁定”,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成立。在作用机制上,数字经济通过提高地区人力资本水平促进服务业结构升级。空间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本地的数字经济发展能够带动邻地的服务业结构升级。数字经济对服务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受人力资本水平的调节,当人力资本水平超过门槛值时,表现出持续增强的促进作用。本文的研究证实数字经济是服务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推动力,能够为数字经济时代破除经济“结构性减速”、优化产业内部结构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敏  巴桑卓玛  
"碳锁定"是事关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利用问题,这一问题的形成有多方面原因。目前,我国"碳锁定"困境不仅导致气候恶化,同时也危及能源安全,妨碍低碳经济发展。本文分析了碳税开征对破解"碳锁定"困境的作用,认为,碳税开征有利于显著降低碳排放,推广新技术、新能源的利用,对破解"碳锁定"困境作用明显。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胡大立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深入,全球价值链各环节越来越具有空间上的可分布性。我国地方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载体,正快速以不同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产业集群被长期"锁定"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并被陷入"贫困性"增长和"逐底式"发展的困境当中。该文对我国产业集群被锁定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的诱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突围措施。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白雪洁  李媛  
近年来我国的风力发电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但由于内源性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技术高度战略化与产品低市场利基的矛盾等原因,使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低端锁定的风险。本文以风电设备制造业为例,通过分析全球的竞争格局以及我国以引进技术支撑规模制造优势、通用零部件的生产优势与关键零部件的进口依赖并存等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特征,得出距离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标准仍有不小差距。为避免低端锁定,本文提出关键共性技术的战略性攻关、赋予龙头企业创新责任与创新激励等六条风电设备制造业实现价值链攀升的路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盘锦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本文试图就辽宁省盘锦市的产业锁定与金融锁定作个案研究 ,探讨资源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金融的相应职能。文章认为 :第一 ,锁定效应是资源型经济的突出特征 ;第二 ,通过对资源禀赋的探讨 ,可以寻找到反锁定安排的“产业可行集” ;第三 ,适当的金融支持是可以起到通过关键性资源配置引导产业结构变迁作用的。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晖  
产业升级是当前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路径依赖的锁定效应,产业升级往往面临困境,无法摆脱。产业升级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可以用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产业升级过程中产生路径依赖的各种因素如规模报酬递增、学习效应、协调效应、适应性预期、转换成本、利益集团等,从而提出了实现路径创造的方向,即除了利用政府的外部冲击外,更重要的是发挥产业组织的内部动力,就是产业分立和产业融合。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湛泳   马从文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解决关键技术领域“卡脖子”问题。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对企业高端创新的作用机制及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1)“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能助力企业高端创新,缓解企业创新“低端锁定”困境;(2)“专精特新”企业培育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和增加分析师关注促进企业高端创新;(3)数字金融、数字化转型和高管海外背景能强化“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对企业高端创新的影响,而行业竞争则会削弱“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对企业高端创新的影响;(4)“专精特新”企业培育通过促进企业高端创新提高企业国际化深度。据此,提出完善“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政策和提高企业高端创新的相关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崔艺瑄  熊晓轶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推动力之一。本文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直接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维度测算数字经济发展,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衡量产业结构优化水平,并利用直接效应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直接效应,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积累在数字经济发展影响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直接效应比较显著,且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对此,我国应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数字经济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拓宽中介效应渠道,以助力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升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阁斐  
本文基于A股市场商贸流通企业的纵向面板数据,分析了市场分割对流通企业创新发展、高质量全要素发展的双重低端锁定效应。研究发现:市场分割对流通企业创新和全要素生产率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并且这一负向效应对民营流通企业的影响更大。据此,提出打破隐性地方保护主义、加速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充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改善创新环境、加强市场竞争、推进创新赋能的高质量发展,落实不同流通企业的同等市场竞争地位、为民营流通企业提供更多金融支持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戴美虹  李丽娟  
民营企业是中国出口贸易主力军,然而其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较低,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不高。文章从互联网视角探究其对民营企业出口升级即出口国内附加值提升的影响。首先,依托于理论模型揭示互联网影响民营企业出口升级的作用机理。其次,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和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合并数据、倾向得分匹配和离散选择模型,验证理论命题并量化估计互联网影响企业出口升级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互联网从总体上促进了中国民营企业的出口升级。对于出口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国家、所属劳动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纯粹一般贸易企业和处于低市场分割度地区民营企业,上述促进效果更为显著。中介效应模型估计结果表明,企业创新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是互联网促进民营企业出口升级的重要影响机制。此外,互联网有助于促进民营企业出口升级的持续。研究结论有助于为民营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出口升级提供依据,为国家引导民营企业转型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海明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低端锁定"的现象愈发明显,即:大量加工制造企业处于产品价值链低端,缺乏核心技术和品牌,升级乏力。而韩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先后三次大规模承接了国际产业转移,其切入点也是加工、组装等低端环节。但韩国的制造业在政府政策等因素的引导下成功实现产业升级,走出了"低端锁定"。这其中原因值得我们分析和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