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84)
- 2023(8355)
- 2022(5958)
- 2021(4990)
- 2020(3901)
- 2019(8499)
- 2018(8431)
- 2017(15934)
- 2016(7948)
- 2015(9327)
- 2014(9423)
- 2013(9469)
- 2012(8945)
- 2011(8282)
- 2010(8718)
- 2009(8056)
- 2008(7624)
- 2007(7011)
- 2006(6629)
- 2005(6160)
- 学科
- 济(62805)
- 经济(62772)
- 管理(27559)
- 业(25001)
- 企(20780)
- 企业(20780)
- 地方(15923)
- 方法(15832)
- 业经(14650)
- 数学(13713)
- 数学方法(13634)
- 中国(13239)
- 技术(12850)
- 地方经济(12054)
- 产业(10427)
- 农(10364)
- 信息(9574)
- 总论(9363)
- 学(9344)
- 信息产业(8883)
- 融(7718)
- 金融(7717)
- 农业(7549)
- 制(7466)
- 银(7283)
- 银行(7275)
- 环境(7249)
- 财(7126)
- 理论(7082)
- 技术管理(7073)
- 机构
- 学院(133469)
- 大学(131330)
- 济(66419)
- 经济(65166)
- 管理(49532)
- 研究(47602)
- 理学(41526)
- 理学院(41095)
- 管理学(40569)
- 管理学院(40310)
- 中国(35760)
- 京(27247)
- 财(26793)
- 科学(25997)
- 所(23558)
- 经济学(21909)
- 中心(21287)
- 江(21087)
- 财经(21084)
- 研究所(21039)
- 经济学院(19360)
- 经(18951)
- 范(17536)
- 北京(17533)
- 师范(17375)
- 农(16799)
- 院(16734)
- 州(16661)
- 业大(15794)
- 财经大学(15264)
- 基金
- 项目(82379)
- 科学(64777)
- 研究(63832)
- 基金(57948)
- 家(49769)
- 国家(49391)
- 社会(42551)
- 科学基金(42350)
- 社会科(40567)
- 社会科学(40552)
- 省(32970)
- 基金项目(29608)
- 教育(28335)
- 划(26330)
- 编号(25968)
- 自然(23515)
- 自然科(22968)
- 自然科学(22965)
- 资助(22825)
- 自然科学基金(22520)
- 成果(20920)
- 发(20042)
- 重点(18677)
- 国家社会(18610)
- 创(18291)
- 课题(18129)
- 部(17564)
- 创新(17268)
- 发展(16775)
- 展(16539)
共检索到2143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姝楠 陈江生
技术-经济范式理论始创于1983年,历经提出、构建和完善三个理论发展阶段,到2010年趋于成熟。该理论在详细考察了历史上五次技术革命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技术-经济范式"这一由技术革命产生的经济最佳实践模式,系统阐述了技术-经济范式的形成条件、扩散过程、创新类型、核心部门和体系构成等内容。21世纪初,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破将数字经济范式带入黄金发展时期。数字经济范式在关键要素、主导技术和基础设施三个方面呈现出与以往范式明显不同的特征规律,推动传统产业向创新驱动转变。在数字经济范式的潜力殆尽之后,以信息通信技术和生物技术融合为基础的生物技术范式将会形成,推动人类社会在生命的起源与演化、脑神经的结构与功能、基因的测序与剪切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从历史上看,每一次技术-经济范式的变革都推动着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协同演进。数字经济范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体现在边际收益递增、交易成本下降、市场作用增强和生产关系的对立性减弱四个方面。中国作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经济体,要抢抓数字经济范式带来的发展机遇,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效率优势,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解决在关键要素投入和核心技术突破上的难题,为社会主义强国建设增添动力。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川川 刘刚
数字经济是基于网络空间发展的以数据和算法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新经济形态。无论是数字产业化还是产业数字化,数据和算法要素的引入带来了创新范式变革。本文通过对创新范式变革理论的回顾,在分析数字经济创新范式变革背景的基础上,对数字经济创新范式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进行了总结。基于网络空间的发展,数字经济创新范式内涵包括全时空性、强互动性、高开放性、跨边界性四方面内容。与工业经济创新范式不同,数字经济创新范式表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网络化和生态化特征。数字技术深度渗透和广泛赋能不断重构创新活动的秩序和运行规则,使创新范式朝着民主性、包容性、共生性方向演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冯之浚
循环经济不仅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它遵循减量化原则、再使用原则、资源化原则等基本指导原则,在实践中包含了企业、产业园区、城市和区域等层次。当前,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亟需法律的支持和保障,循环经济立法需要注意四个法理原则:重估自然资源的价值、关注不同生态伦理的整合与提升、深化对生态阈值的研究、深层生态学的研究与追问。在这些立法原则指导下,有关部门已经就循环经济法的立法目标、指导思想、试用范围、基本框架及主要法律制度和措施做了规定,形成循环经济法草案的初步框架设想稿。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冯之浚
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重要途径。借鉴"范式"理论探讨和研究了循环经济范式替代末端治理范式的变革:①自然资源的价值得到重估。循环经济范式中将自然资源列为最重要的资源形式,认为它是人类社会最大的资源储备,提高资源生产率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②不同生态伦理得到整合、提升。循环经济的生态伦理基础强调"生态价值"的全面回归,主张在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向生态化转向,承认"生态位"的存在和尊重自然权利。它既包含了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生命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三种生态伦理追求人类道德完善的合理成分,又补充了各自其不完善的方面。③生态阈值的研究得到深化。循环经济范式的基本前提之一...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曹光辉 齐建国
本文对循环经济技术经济范式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对其经济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发展循环经济必须进行技术经济范式创新。通过对循环经济内涵的分析,提出了循环经济技术体系是传统技术范式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的观点,据此探讨了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内容。在对循环经济技术体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把循环经济技术开发与高技术研究开发一样纳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观点,探讨了促进循环经济技术创新政策体系。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程广斌 李莹
本文基于数字经济的技术-经济范式结构构建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测算2012~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运用Dagumn基尼系数和方差分解法探究其区域差异来源和结构差异来源。研究发现:(1)研究期内中国各省市、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华东地区发展水平最高,中南、华北地区次之,西南、西北、东北地区数字经济欠发达;(2)研究期内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总体差异不断缩小,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且其贡献率不断提高;数字经济发达地区的区域内差异更显著;数字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区域间差异最为明显;(3)华北、华东和西北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结构来源是社会应用体系和核心产业体系,中南和西南地区则是核心产业体系和数字技术体系。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鄢显俊
技术经济范式是西方经济学家研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时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作为一种理论框架,它指因科技-产业革命引起的技术创新对宏观和微观经济的结构和运行模式进行变革后所形成的经济格局。科技-产业革命在技术经济范式形成及转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这一作用通过"关键生产要素"的变迁实现。信息技术革命促使传统的技术经济范式转型为信息技术范式,这是最深刻的技术经济范式变革,它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赵凯 陈甬军
对循环经济的技术范式,人们有着不同的认识和说法。本文通过从“清洁生产”、“生态产业”及“循环经济”三个层面对循环经济微观、中观、宏观的技术范式“XR”原则中的X进行探讨,最后总结并提出了循环经济技术范式的新内容。
关键词:
清洁生产 生态产业 循环经济 “XR”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马国旺 刘思源
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催生一种新技术-经济范式。成熟的技术-经济范式会从核心(领跑)国家向后发国家扩散,并为"有作为"的后发国家提供范式追赶契机,新兴的技术-经济范式则会给经过几轮范式追赶且步入"并跑"阶段的后发国家创造范式领跑的历史机遇。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三次成功跨越技术-经济范式的"卡夫丁峡谷",目前爆发的工业智能化革命给我国带来领跑新兴范式的历史机遇。从技术-经济范式赶超角度诠释中国70年经济发展历程,在理论反思的基础上探析制约我国范式领跑的体制机制缺陷,并提出应对之策。
[期刊] 预测
[作者]
刘昌年 梅强
本文基于范式的视角,从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出发,提出了新型工业化是一种新的技术经济范式确立的理论命题,进而从理论上分析和论证了新型工业化范式确立的内在依据,并从四个方面揭示了新范式不同于旧范式的"突变"特征。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范式 技术经济范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邹坦永
技术经济范式体系由主导范式、非主导范式、组织范式和制度环境范式构成;范式转换的动力来源于社会福利与利润预期、产业差异化和环境适应。范式转换与产业升级的过程,就是不断打破旧范式的自稳性、形成主导科技创新簇群、降低关键生产要素成本、新型基础设施与市场制度供给的过程。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朱恒源 王毅
很多对于技术经济范式的研究试图利用其将企业的微观层面与经济的宏观层面联系起来,但这一方面导致技术经济范式概念的理解层面跳跃甚至混淆,另一方面削弱了技术经济范式的宏观解释力。因此,本文尝试利用技术经济范式主导逻辑来解决此类问题。技术经济范式主导逻辑是参与主体关于通用技术、经济租金、组织形态形成的共识。蒸汽革命使人类生产摆脱了对人力和畜力的依赖,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电气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的工业化进程;信息革命推进了贸易和商业的全球化;智能革命以增强人类思维能力为特征推进智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应把握智能革命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参与主体对数据技术、智能经济和网络化生产组织的推动力,以需求引领技术经济范式跃迁的方向,推进数据基础服务,赋能新基建,从而形成新时期发展优势。
关键词:
产业革命 智能革命 技术经济范式主导逻辑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马国旺 刘思源
新技术革命为我国带来了新的技术赶超机遇,但也加剧了国家间的技术竞争。"中兴事件"暴露出我国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短板。根据佩蕾丝、弗里曼等对技术革命浪潮的研究,当前我国正处在新旧技术-经济范式转换阶段,处于技术赶超机遇期。美、德两国在19世纪下半叶赶超英国的经验给我国的启示是,以追踪世界新技术-经济范式为导向的创新政策是我国实现技术赶超的必要条件。要抓住技术赶超机遇就必须反思目前我国创新政策缺陷,通过创新政策转型和创新,营造促进民族企业创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从而引导创新环境特征转变、促进向世界新技术-经济范式转换并跻身于并跑和领跑行列。因此,加强金融规制、系统性支持民族创新企业、培育民族高技术产业创新集群、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和鼓励人才流动等成为我国创新政策转型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技术-经济范式 赶超机遇 创新政策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宝义
低空经济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典型的新质生产力特征。从低空经济的发展看,其符合技术经济范式的一般特征。低空经济发展遵循包含驱动力、新结构与新形态、价值创造活动、价值创造结果四要素的范式。目前,我国低空经济发展总体处于起步阶段,政策风口效应明显,发展前景广阔。依照技术经济范式,从驱动力看,我国正在逐步构建低空技术牵引、低空基础设施保障、低空经济政策助推的驱动力体系;从新结构与新形态看,我国低空经济已经广泛融入农业生产、观光旅游、物流配送、环境监测、应急救援等领域,在信息维度、能量维度、情绪维度的价值不断显现,同时部分城市依托低空经济产业链走出低空经济特色发展之路;从价值创造活动看,我国在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服务、低空运营维保等领域涌现出一批代表性企业,低空经济的场景和规模不断扩充,价值创造活动前景广阔;从价值创造结果看,近年来我国低空经济规模保持较快增长,在直接带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展现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促进就业等社会效益。总体而言,发展低空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尽管我国通用航空发展为低空经济奠定了基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低空经济发展仍然存在诸多不足,顶层设计亟待加强,体制机制有待理顺,技术创新有待加强,场景拓展有待加快,综合成本有待下降,行业保障有待提升。因此,应制定战略规划,统筹低空经济发展,优化低空空域管理,加大财政金融支持,推动低空经济产业链协同发展,加快技术创新与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和法规标准体系建设以及安全保障。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沈建明
关于经济学分析范式的纯理论争论,不外乎是两种分析方法的对立。一种是古典传统剩余理论的"社会关系"分析,另一种是新古典传统供求理论的"技术关系"分析[1]。马克思经济学坚持的是由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竞争及其博弈规则的理论,是以货币量值计量的,与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的生产函数的技术关系分析无关,并从资本存量与收入流量的联系中讨论经济稳定增长状态及其波动的分析框架。
关键词:
经济学 社会关系 本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