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47)
2023(17413)
2022(14536)
2021(13132)
2020(10712)
2019(24475)
2018(23977)
2017(46151)
2016(24334)
2015(27322)
2014(27305)
2013(26893)
2012(24497)
2011(22068)
2010(21758)
2009(19872)
2008(18665)
2007(15957)
2006(13928)
2005(11841)
作者
(69274)
(58117)
(57577)
(54821)
(36815)
(27626)
(26185)
(22908)
(22046)
(20224)
(19621)
(19590)
(18232)
(18066)
(17870)
(17512)
(17251)
(16894)
(16544)
(16373)
(14202)
(14046)
(13854)
(13267)
(13075)
(12839)
(12574)
(12395)
(11601)
(11234)
学科
(120045)
经济(119929)
管理(71260)
(66709)
(54529)
企业(54529)
方法(49593)
数学(43739)
数学方法(43186)
(30215)
业经(27290)
(27257)
中国(27163)
地方(25691)
(22656)
农业(21097)
(16757)
(16749)
贸易(16740)
理论(16428)
环境(16423)
(16182)
(16167)
(15340)
财务(15269)
财务管理(15236)
技术(15131)
地方经济(15130)
产业(14732)
企业财务(14415)
机构
大学(351910)
学院(351023)
(149329)
经济(146372)
管理(142124)
理学(124426)
理学院(123119)
管理学(120979)
管理学院(120342)
研究(115589)
中国(83553)
(72579)
科学(69823)
(64910)
(55604)
财经(53022)
中心(52197)
(52080)
研究所(50938)
业大(50746)
(48733)
(48364)
经济学(46235)
(45852)
师范(45458)
北京(45137)
(42369)
经济学院(41456)
农业(40232)
财经大学(39632)
基金
项目(247609)
科学(195951)
研究(182095)
基金(181187)
(156904)
国家(155600)
科学基金(135185)
社会(117914)
社会科(111798)
社会科学(111769)
基金项目(95910)
(95715)
自然(86192)
自然科(84206)
自然科学(84185)
教育(83009)
自然科学基金(82640)
(79859)
编号(73782)
资助(73736)
成果(58414)
重点(54703)
(54598)
(52866)
(51253)
课题(49626)
国家社会(49377)
创新(47795)
教育部(47543)
科研(47138)
期刊
(162291)
经济(162291)
研究(102446)
中国(59000)
学报(52944)
管理(51423)
科学(49433)
(48527)
(47948)
大学(41288)
学学(39080)
教育(34051)
农业(33447)
技术(31695)
经济研究(27040)
业经(26029)
财经(25953)
(25687)
金融(25687)
(22277)
问题(20626)
技术经济(18406)
图书(18045)
理论(16452)
统计(16399)
科技(16132)
(15848)
商业(15694)
(15533)
现代(15469)
共检索到4976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柏旭  
进入新发展阶段,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并运用多种计量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呈现先强化后抑制的变化趋势;数字经济会通过沟通成本降低的城乡融合效应、农业技术进步的乡村振兴效应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但会通过产业结构升级的就业替代效应扩大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同时,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市场化水平均对数字经济的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缩减效应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的门槛检验结果证明,由于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压力不同,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应紧紧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时代趋势,利用数字经济新优势,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带来的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等效应;加快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培育统一、完善的数据要素市场,提升地区市场化水平,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要素支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根据当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制定针对性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利   黄韵雪   汪发元  
文章利用2011—2022年中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以城乡收入差距为切入点,实证检验了产业数字化、产业结构升级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数字化、产业结构升级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了共同富裕;并且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在不同地区产生差异,产业数字化、产业结构升级分别在欠发达地区、发达地区的效果更显著;在产业数字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中,产业结构升级和城镇化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东平  丁力人  高名姿  
优化分配结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实现我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基于2011—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研究数字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而言数字金融能够显著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具体来说,银行开展的数字金融服务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边际作用递减,而互联网企业开展的数字金融服务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边际作用递增。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具备明显的普惠性和规模经济特征,对中西部地区、对中大规模城市的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通过推动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来提高工资性收入水平,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研究结论为有关部门在数字经济时代下优化宏观要素配置结构和流动机制、改善收入分配格局,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东平  丁力人  高名姿  
优化分配结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实现我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基于2011—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研究数字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而言数字金融能够显著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具体来说,银行开展的数字金融服务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边际作用递减,而互联网企业开展的数字金融服务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边际作用递增。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具备明显的普惠性和规模经济特征,对中西部地区、对中大规模城市的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通过推动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来提高工资性收入水平,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研究结论为有关部门在数字经济时代下优化宏观要素配置结构和流动机制、改善收入分配格局,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孟雨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发展数字经济与实现共同富裕具有一致的逻辑性,数字经济的发展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微观家庭层面出发,实证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居民收入水平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可以降低居民家庭收入水平差距,有利于推动实现共同富裕。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可以通过提高居民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来降低居民家庭收入差距,同时该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和收入异质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诚  
我国推动共同富裕恰好与迈入数字经济时代在时间上相吻合,在均衡共享等内涵上相契合,故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必然依托于数字经济形态。本文从收入分配的角度辨析数字经济发展如何推动共同富裕:首先,从市场机制、要素分配制度、新分配关系三个方面梳理数字经济的收入分配一般分析框架,提出数字经济要坚持市场化运行规则,并要处理好数据要素的分配以及新业态、新模式下的新分配关系;其次,从初次、再次、三次分配视角详细分析了数字经济活动中的分配问题,并发现数字经济总体上改善了收入分配关系,使不同群体、地区和城乡的分配更加均衡;最后,从长期视角提出了数字红利被少数平台垄断、公平分配机制尚未形成、创新越来越形式化等数字经济发展的制度性问题并据此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夏会琴  朱火云  
从共同富裕的视角出发,基于2001—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检验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社会保障支出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关系,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待遇“共享”程度在其中起到中介传导作用。进一步分地区考察,发现这一倒U型关系依然成立,且中部和西部地区倒U型曲线更宽,社会保障支出的边际影响效应更大,曲线拐点处对应的社会保障支出更多。为此,切实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不仅要扭转社会保障支出中存在的城镇偏向,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待遇“共享”程度,而且要持续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增强社会保障“富裕”程度,此外要注重调整社会保障支出的区域偏向,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社会保障投入。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郑军  丁钊颖  
本文尝试构建一个同时包含农业与非农业两部门的CES生产函数模型与理论分析框架,并采用混合回归与GMM法,系统诠释普惠保险、三产融合对城乡收入差距和共同富裕的作用渠道与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三产融合是普惠保险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机制;非农生产资本要素的上升是普惠保险影响三产融合的重要渠道;因三产融合水平的提高,农业部门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从而提高其增收保障水平,缩小差距促进共同富裕;进一步扩展分析发现,相比中、东部地区,普惠保险通过三产融合中介效应对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作用效果更为显著。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杨志安   胡博  
基于2010-2021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借助2016年央地增值税分享比例调整这一事件构建强度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增值税分成改革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果与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增值税分成改革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这一效应存在一定的政策滞后性;异质性分析发现,增值税分成改革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促进作用在西部、东北部以及改革前城乡收入差距较高的地区显著,在东部、中部以及改革前城乡收入差距较小的地区不显著;机制分析发现,增值税分成改革通过促进地方政府采取工业偏向型发展战略、城市偏向型支出策略,进而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研究结论廓清了增值税分成改革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理论逻辑,并提供经验证据,同时为建立健全适应共同富裕发展的央地财政分配关系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奥  张双龙  
本文以城乡收入差距为切入点,基于2009-2019年1950个县域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实施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为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发现: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实施能缩小县域城乡收入差距、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且主要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地方财政投入、提高城镇化水平和促进农业发展等途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实施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县域、中西部县域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县域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效果更突出,且只有当县域城乡收入差距较大时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实施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才有效。此外,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实施还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能缩小毗邻县域的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瑶  杨博旭  黄莉  
数字经济作为驱动产业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其在推动共同富裕、统筹城乡协调均衡发展中的作用尚不明确。基于城乡均衡发展视角,选取2011—2020年20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探析数字经济影响共同富裕的路径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整体上对城乡均衡发展具有抑制效应,且这一影响存在典型的“俱乐部收敛”现象,表现为在东部地区会抑制城乡均衡发展,在中部地区有利于推进城乡均衡发展。同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这一影响路径中存在双重门槛效应,随着经济水平提升,数字经济对城乡均衡发展的影响表现为“先抑制、后促进、再抑制”的趋势。研究结论对中国依托数字经济发展,实现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理论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瑶  杨博旭  黄莉  
数字经济作为驱动产业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其在推动共同富裕、统筹城乡协调均衡发展中的作用尚不明确。基于城乡均衡发展视角,选取2011—2020年20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探析数字经济影响共同富裕的路径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整体上对城乡均衡发展具有抑制效应,且这一影响存在典型的“俱乐部收敛”现象,表现为在东部地区会抑制城乡均衡发展,在中部地区有利于推进城乡均衡发展。同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这一影响路径中存在双重门槛效应,随着经济水平提升,数字经济对城乡均衡发展的影响表现为“先抑制、后促进、再抑制”的趋势。研究结论对中国依托数字经济发展,实现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理论参考。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徐小君  张婷婷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合理控制收入差距,减少并最终消灭贫困,迈向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目标。本文研究经济增长对收入差距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运用“分位数-分位数”回归方法,探讨经济增长处于何种状态才能够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同时收入差距不被过度拉大。研究发现:经济增长可能会拉大群体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及行业收入差距,而对区域收入差距的扩大作用较小;相比经济出现萧条或过度繁荣,处于潜在水平的经济增长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收入差距扩大;经济增长能够提高农村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减少贫困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推动共同富裕。经济增长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收入差距,但在减少贫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实现共同富裕作出了重要贡献。最后,文章建议实施跨周期与逆周期政策相结合,在确保经济稳定增长、平衡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韩谷源  张忠宇  邵皖宁  成春林  
将数字经济具象化,构建七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通过冲击模拟研究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经济效应,并以209个地级市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并从“共同度”“富裕度”两个维度推动共同富裕进程;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经济推动共同富裕的中介变量,数字经济发展越快的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对共同富裕的边际影响越强;从数字经济的二级指标看,数字技术、数字金融、互联网经济平台均有助于提升“富裕度”,但数字技术对“共同度”的影响不显著。对此,建议大力引导数字经济赋能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更重视解决数字技术的负外部性问题,让数字经济红利更好为全体人民共享,从而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陶金国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改革成果令人瞩目。但随着体制转轨,在我国地区、部门、个人等诸多领域,收入分配差距也不断扩大,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和不安。因此,为顺利推进改革,正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