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60)
2023(17238)
2022(13964)
2021(12413)
2020(10517)
2019(23755)
2018(23326)
2017(45000)
2016(24151)
2015(27315)
2014(27382)
2013(26867)
2012(24601)
2011(22309)
2010(22180)
2009(20481)
2008(19961)
2007(17878)
2006(15764)
2005(14156)
作者
(70667)
(59588)
(59111)
(56585)
(37572)
(28270)
(27130)
(23204)
(22415)
(21043)
(20121)
(19812)
(18842)
(18552)
(18521)
(18257)
(17752)
(17617)
(17110)
(16918)
(14730)
(14425)
(14414)
(13575)
(13555)
(13226)
(12994)
(12753)
(12015)
(11682)
学科
(124944)
经济(124837)
管理(68518)
(65281)
(53286)
企业(53286)
方法(51119)
数学(44625)
数学方法(44119)
中国(29272)
(28894)
业经(27640)
地方(26416)
(25429)
(23351)
农业(19653)
(18466)
贸易(18460)
产业(18266)
(18236)
(17838)
理论(17293)
(16387)
环境(16323)
地方经济(16133)
(16034)
金融(16031)
(15825)
银行(15780)
(15633)
机构
大学(357609)
学院(357360)
(158399)
经济(155471)
管理(138186)
理学(119934)
研究(119792)
理学院(118624)
管理学(116523)
管理学院(115845)
中国(88717)
(73810)
科学(72346)
(68670)
(59578)
(57867)
财经(55854)
中心(55454)
研究所(54365)
(52657)
业大(52188)
经济学(50707)
(50695)
经济学院(45621)
北京(45552)
(45542)
农业(45459)
师范(45075)
(42557)
(41557)
基金
项目(241031)
科学(191128)
基金(176734)
研究(174525)
(153962)
国家(152742)
科学基金(131993)
社会(114383)
社会科(108768)
社会科学(108738)
(94118)
基金项目(93133)
自然(83832)
自然科(81956)
自然科学(81936)
自然科学基金(80493)
教育(79578)
(78475)
资助(71525)
编号(69757)
成果(56025)
重点(54393)
(53248)
(53160)
(50159)
国家社会(48749)
课题(47188)
创新(46945)
科研(46111)
教育部(46049)
期刊
(172990)
经济(172990)
研究(102400)
中国(62868)
学报(55018)
(53612)
(52103)
管理(50620)
科学(50416)
大学(42004)
学学(39674)
农业(35290)
技术(32463)
教育(31550)
(29334)
金融(29334)
经济研究(29078)
财经(28433)
业经(26918)
(24712)
问题(23046)
技术经济(19730)
统计(19622)
(18720)
图书(17681)
(17601)
(17373)
商业(16775)
(16405)
理论(16403)
共检索到5186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之瀚  杨曦  
构建异质性企业动态均衡模型,结合理论研究与量化分析,考察数字经济对产业生产率、产业内资源整合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引入数字经济后,出口临界生产率提升,生产临界生产率和产业平均生产率的变动由相应的生产率提升指数临界值决定,而产业内生产竞争程度缓解,产业内出口竞争程度加剧。数字经济通过改变要素边际产出和产业进入成本两条路径同时作用于产业经济,对产业内资源整合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即存在对应的数据相对价格临界值,在此临界值两侧,数字经济带来的影响截然相反,而这一相对价格临界值的取值大小和变化趋势取决于数据要素密集度、产品差异化程度和产业贸易成本等产业特征。本文研究不仅构建了产业数字化理论分析范式,为今后有关数字经济的产业效应研究打好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中国稳步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政府应根据各方面产业特征实施精准的产业引导政策,因地制宜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苟枥文   郭旭  
本文在阐释数字经济对物流业发展的影响机制后提出相应的理论假设并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对2012-2021年我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数据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之一,贡献的大小取决于数字化水平;数字经济对物流业发展具有正向赋能作用,数字化水平与物流业的运行效率正相关;科技研发投入既是物流业数字化转型的持续动力,也是数字经济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最后,提出物流业转型发展的相关建议。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科  
继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之后,人类已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继土地、劳动、资本等之后的又一重要生产要素。数字经济时代,数据生产要素化的原因、难点以及由此产生的数字经济核算问题值得深入研究。研究发现,数据作为数字化的载体,具有非竞争性、边际成本趋近于零和价值存在不确定性等特征;在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上,应建立数据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的协同联动机制、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机制和反垄断机制。数据所有权的模糊、数据的可复制性和信息悖论导致了数据资产确权、交易和定价的困难。数据生产要素化过程中,数字经济面临统计挑战,传统GDP核算方法会产生GDP规模的漏统计和增速被低估。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数据生产要素的价值,应在个人隐私权益和经济收益之间进行合理取舍;完善数据交易机制设计,解决交易中的信用问题;转变测算思路,通过界定数字经济,识别核算主体和界定产业活动,构建新的数字经济核算体系;引入新兴技术,改善数字经济核算体系,使数据要素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推动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文革  贾卫萍  
数据要素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其理论机理:(1数据要素作为生产要素直接投入生产促进经济增长,发挥直接效应;(2)数据要素投入后与其他生产要素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同时也会改变生产结构、促进禀赋结构变迁,间接促进经济增长,发挥间接效应。本文采用增长核算模型和发展核算模型,在对新古典生产函数以及新结构生产函数进行拓展的基础上,考察数据要素积累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研究发现,在两种新生产函数下,数据要素积累均能产生直接效应;长期跨国收入差距均取决于技术差距和人均数据积累速度。此外,依据新结构的新生产函数,数据要素积累还能发挥间接效应;人均资本结构变迁差距和人均数据结构变迁差距也是长期跨国收入差距的原因。因此应该重视数据要素积累,发挥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加速实现中国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欧阳日辉  
数据是数字经济的关键生产要素,在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中发挥重要引擎作用,并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数据进入实体经济循环系统,快速融入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等各环节,优化资源配置,畅通流通渠道,促进供需精准匹配,激发新兴需求,形成数字技术应用—传统实体企业转型—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融合发展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特征,数据驱动要素融合、产品融合、企业融合、产业融合和市场融合,培育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循环系统。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政府和各类经营主体应更加重视数据驱动发展的作用,着力提升企业构建数据能力和开发利用水平,探索多元化的企业数据流通模式,打造典型应用场景和产业数据空间,提升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循环效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江浩   刘寒波  
采用2014~2022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研究数据要素和数字载体、省际壁垒与地区发展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和数字载体均与地区发展差距呈现非线性关系,但是前者与地区发展差距呈现“U”型形态关系,后者则为倒“U”型形态关系。省际壁垒在数字经济对地区发展差距的影响中发挥着调节作用,省际劳动力流通壁垒会强化数据要素和数字载体对地区发展差距的作用力,表现为正向调节效应;而省际商品贸易壁垒则仅表现出对数据要素作用力的弱化,显示为负向调节效应。鉴于此,应加快推进后发地区数字载体建设及产业数字化转型,破除商品贸易壁垒,引导人才合理流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洪田芬  
选取2011—2022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基准回归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考察新质生产力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影响效应,并探讨数据要素市场化在新质生产力与现代化产业体系二者之间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可以显著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该结论在经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分析后仍然成立。调节效应结果显示,数据要素市场化可以增强新质生产力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正向促进作用。空间效应检验发现,新质生产力存在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此,提出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优化数据要素市场配置,推动省份间新质生产力联动发展的建议,以期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一定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洪田芬  
选取2011—2022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基准回归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考察新质生产力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影响效应,并探讨数据要素市场化在新质生产力与现代化产业体系二者之间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可以显著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该结论在经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分析后仍然成立。调节效应结果显示,数据要素市场化可以增强新质生产力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正向促进作用。空间效应检验发现,新质生产力存在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此,提出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优化数据要素市场配置,推动省份间新质生产力联动发展的建议,以期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一定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薇   卫珂卉  
数字经济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引擎,为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核心驱动力。区别于以往研究多从宏观视角考察数字经济对产业转型升级的直接影响,在对产业转型升级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框架进一步拓展完善的基础上,从创新要素配置这一微观视角,对数字经济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直接、间接作用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数字经济通过人力和资本创新要素配置的中介效应正向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和绿色化,反向抑制产业结构合理化,且更多依赖资本创新要素的配置来影响产业转型升级;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并存在区域异质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赵晓东  汪克夷  
文章在文献研究与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初步探索出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化的成功要素,随后运用DEMATEL方法分析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化的关键成功要素及其关系,指出"选择发展载体"是解决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化的核心关键成功要素,而"消除规模壁垒"、"建立企业间信息交换机制"、"界定环境产权与资源价格"是解决"选择发展载体"这一核心问题的驱动因素。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孙成浩  耿强  
在数理模型的辅助下,本文从要素投入的视角,重新解释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形成机理。将经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随着环境资源存量的变化,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人群的比例会逐渐提高,并最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故而带动人力资本污染弹性下降到负值域。在人力资本投入越过一个特定"门槛"后,环境曲线便呈现出倒U型的趋势。实证检验表明,经济增长从物质资本驱动型向人力资本驱动型的转变,正是在降低产出的污染弹性。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乔晗  李卓伦  黄朝椿  
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项系统工程。提高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水平,是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关键举措。现有文献对提高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水平的条件和机制缺乏深入研究。本文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OE)理论框架,以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案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从复杂经济系统管理的组态视角,探讨技术、组织和环境条件对区域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技术、组织和环境因素的联动匹配可以形成5种产生高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水平的条件组态,包括技术-均衡型、环境-均衡型、技术和环境-均衡型、市场环境-组织型和竞争环境-组织型。其中,技术和环境-均衡型路径能够解释的高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水平案例最多,最具有代表性。2.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对比研究发现,东、中、西部地区提高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水平的组态路径存在差异。本文基于复杂经济系统管理视角的组态效应分析,不仅将TOE框架的应用范围从微观组织拓展到了宏观经济系统,也丰富了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研究的方法和视角,为进一步开展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的机制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实践启示方面,建议全国统一的数据要素市场建设要结合发展实际分步骤、分区域稳步推进,统筹规划、充分考虑各区域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选择相适应的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路径。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乔晗  李卓伦  黄朝椿  
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项系统工程。提高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水平,是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关键举措。现有文献对提高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水平的条件和机制缺乏深入研究。本文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OE)理论框架,以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案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从复杂经济系统管理的组态视角,探讨技术、组织和环境条件对区域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技术、组织和环境因素的联动匹配可以形成5种产生高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水平的条件组态,包括技术-均衡型、环境-均衡型、技术和环境-均衡型、市场环境-组织型和竞争环境-组织型。其中,技术和环境-均衡型路径能够解释的高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水平案例最多,最具有代表性。2.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对比研究发现,东、中、西部地区提高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水平的组态路径存在差异。本文基于复杂经济系统管理视角的组态效应分析,不仅将TOE框架的应用范围从微观组织拓展到了宏观经济系统,也丰富了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研究的方法和视角,为进一步开展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的机制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实践启示方面,建议全国统一的数据要素市场建设要结合发展实际分步骤、分区域稳步推进,统筹规划、充分考虑各区域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选择相适应的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路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涛  沙玮华  
通过测算2011—2018年中国30个省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采用Tobit、GMM实证回归检验了数字经济对能源效率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渠道。结果发现:数字经济对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显著正向推动作用,市场贸易是重要的中介传导途径;数字经济对能效产生的促进作用呈东-西-中部地区逐渐递减的趋势,且这一趋势存在地域差距。因此,政府要大力推进各地区数字经济与能源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均衡发展;激发国内市场需求;为低能效省份绿色发展提供助力与支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尹龙   陈强  
数字经济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深入分析数字经济如何影响全要素生产率,探讨创新效率的中间作用,对推动经济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具有强烈的实践意义。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各省份面板数据,分别测算全要素生产率与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并利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索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经济可以显著促进我国全要素生产率进步,创新效率起中介传导作用。从长短期效应、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来看,不论长期或短期,数字经济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且直接效应更为明显。此外,数字经济的作用存在区域和时间差异性,相较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享受数字经济的红利更为明显;在数字经济发展前期,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明显的正向影响,但在特定时期后作用不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