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001)
- 2023(20137)
- 2022(16965)
- 2021(15524)
- 2020(13055)
- 2019(29330)
- 2018(28692)
- 2017(55330)
- 2016(29803)
- 2015(32990)
- 2014(32562)
- 2013(32165)
- 2012(29316)
- 2011(26544)
- 2010(26304)
- 2009(24096)
- 2008(23147)
- 2007(20031)
- 2006(17275)
- 2005(14988)
- 学科
- 济(132412)
- 经济(132277)
- 管理(86411)
- 业(81536)
- 企(68188)
- 企业(68188)
- 方法(57010)
- 数学(49935)
- 数学方法(49328)
- 中国(31043)
- 农(30733)
- 财(30539)
- 业经(28787)
- 学(28579)
- 地方(26222)
- 贸(22099)
- 贸易(22089)
- 制(21589)
- 易(21447)
- 农业(20863)
- 务(19803)
- 财务(19729)
- 财务管理(19693)
- 理论(19308)
- 环境(19151)
- 银(19127)
- 银行(19058)
- 融(18821)
- 金融(18819)
- 和(18777)
- 机构
- 大学(425065)
- 学院(422934)
- 济(174831)
- 经济(171437)
- 管理(165433)
- 理学(144634)
- 研究(144290)
- 理学院(143033)
- 管理学(140384)
- 管理学院(139630)
- 中国(105171)
- 科学(90673)
- 京(88805)
- 财(76540)
- 农(73254)
- 所(72552)
- 业大(66943)
- 研究所(66851)
- 中心(64681)
- 财经(62641)
- 江(59407)
- 农业(57975)
- 经(57194)
- 北京(55168)
- 范(54022)
- 经济学(53799)
- 师范(53373)
- 院(52381)
- 经济学院(48394)
- 州(47951)
- 基金
- 项目(298197)
- 科学(233898)
- 基金(217852)
- 研究(210644)
- 家(192785)
- 国家(191231)
- 科学基金(163652)
- 社会(134953)
- 社会科(128039)
- 社会科学(128001)
- 省(115707)
- 基金项目(115168)
- 自然(108311)
- 自然科(105840)
- 自然科学(105809)
- 自然科学基金(103914)
- 划(98180)
- 教育(96469)
- 资助(89678)
- 编号(83307)
- 重点(66898)
- 成果(65844)
- 部(65213)
- 发(63323)
- 创(61949)
- 创新(57929)
- 科研(57760)
- 课题(56999)
- 国家社会(56418)
- 教育部(55764)
- 期刊
- 济(185281)
- 经济(185281)
- 研究(120066)
- 学报(73839)
- 中国(73496)
- 农(65375)
- 科学(64876)
- 管理(60087)
- 财(57978)
- 大学(55324)
- 学学(52692)
- 农业(45072)
- 教育(39967)
- 技术(35822)
- 融(34397)
- 金融(34397)
- 经济研究(31740)
- 财经(30886)
- 业经(29170)
- 经(26597)
- 业(23788)
- 问题(23645)
- 技术经济(20838)
- 版(20660)
- 科技(20601)
- 图书(19728)
- 统计(19085)
- 业大(19068)
- 商业(18989)
- 理论(18703)
共检索到602727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齐俊妍 任奕达
本文基于国家层面对数字经济不同维度的测度和"行业数字强度"的区分,构建了行业层面的数字经济渗透指标,以更好地识别数字经济渗透到不同行业的差异,重点考察数字经济渗透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机制与作用效果。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不同维度显著提高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并以数字基础设施的影响最为显著。就机制而言,数字经济渗透通过贸易成本降低与人力资本结构升级驱动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向高端攀升。细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行业异质性显示,数字经济渗透对中低技术制造业与信息通讯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的影响最为显著。此外,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关税和服务贸易壁垒对行业数字经济渗透影响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调节作用。最后从识别数字经济渗透行业差异等方面提出了较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冉
文章基于81个国家2005—201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静态面板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能否提高一国的文化产业出口技术复杂度,以考察数字经济对文化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文化产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对文化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具有正向影响;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经济通过“人力资本效应”“研发效应”和“贸易成本效应”提升文化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异质性分析表明,高等收入国家文化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效应显著且大于发展中国家。中国应加大数字基础设施投入,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先发优势,助力文化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亮雄 林子月 王贤彬 肖霞
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增强的“机器换人”趋势,不仅促进当前全球化的生产组织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变革,还对全球价值链的动态演化产生重大影响。本文运用双边随机前沿分析法,测算全球价值链议价能力指数,选取2002—2019年71个经济体12个行业的面板数据,结合理论推导和实证分析,检验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对经济体各行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有正向促进效用,且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究其机制,工业机器人应用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效用在资本相对充裕、制度环境相对稳定的经济体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上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深化了对于工业机器人应用如何影响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理解,为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参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郑江淮 戴玮
全球范围内的发明人才流动对各国不同行业研发和生产分工进行了重构,加速了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变动,为中国实现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探讨发明人才跨国流动是否提升了全球价值链地位及其可能的内在机制,利用2000—2014年PATSTAT数据和WIOD数据对世界各国(地区)技术异质性行业进行实证,研究发现:(1)在全球范围内,发明人才流入和流出均促进了高、中高和中低技术行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同时降低了低技术行业间接附加值出口份额,推动其优化调整;(2)对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进行分解发现,受发明人才跨国双向流动影响,高技术和中高技术行业进口中间产品依赖缓解是其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主要机制,中低技术行业形成国内中间产品替代国外中间产品的攀升机制,低技术行业表现出行业内部的自我优化;(3)中高、中低技术行业发明人才流入和流出对其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作用受经济危机影响较大,经济危机对高技术行业发明人才流动的促进作用没有显著影响。此外,合作更密切的国家(如欧盟成员国)之间发明人才跨国双向流动对全球价值链地位改善的效果更为显著。基于上述发现,本文提出了中国异质性行业吸引人才和攀升全球价值链高端的战略含义与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秦雪阳
选取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35个部门的面板数据,测度各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深入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及其子维度均会促进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攀升。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制度创新在数字经济发展提升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中发挥正向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的提升作用在东部地区更明显。据此,应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实施动态差异化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借力数字经济提升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秦雪阳
选取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35个部门的面板数据,测度各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深入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及其子维度均会促进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攀升。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制度创新在数字经济发展提升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中发挥正向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的提升作用在东部地区更明显。据此,应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实施动态差异化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借力数字经济提升全球价值链区域分工地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璇
发展数字经济不仅能够助力我国企业加强研发能力,开发出高附加值的产品与服务,同时还能促进我国企业实现高产能、高质量转型,从而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然而,数字技术在我国企业的应用范围还有待扩大,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数字化程度较低,价值链分工地位尚待提升。因此,为了促进我国企业提升数字化程度,进而提高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本文构建价值链分工地位模型,并收集相关数据,对数字经济发展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总体上,数字经济、出口总额、研发力度显著正向促进价值链分工地位;外商直接投资、资源禀赋程度显著负向促进价值链分工地位。在劳动密集产业中,仅有数字经济对价值链分工地位存在显著正向作用。在资本密集产业中,数字经济、出口总额显著正向促进价值链分工地位;外商直接投资、资源禀赋程度显著负向促进价值链分工地位。在技术密集产业中,数字经济、研发力度显著正向促进价值链分工地位,资源禀赋程度显著负向促进价值链分工地位。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钧霆 李若曦 王子睿
双向FDI协调发展是推动全球价值链分工深入发展的重要动力,空间溢出效应在其中发挥的作用需要深入探讨。本文基于2007—2019年53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双向FDI协调发展对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第一,双向FDI协调发展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升级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特征。第二,双向FDI协调发展在促进本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升级的同时,还会产生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促进其他国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升级,同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也会产生空间溢出效应。第三,异质性分析发现,发展中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升级受双向FDI协调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更为显著。第四,双向FDI协调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通过提高研发投入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进行传导,促进其他国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升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洪铎 曹瑜强
该文基于行业上游度测算理论并结合世界投入产出表,对1995-2011年中美两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分工地位进行测度及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整体、大类行业还是单一行业,中美两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分工地位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具体表现为:首先,在考察期内,中国整体及大部分行业的上游度指数均明显大于美国,这意味着中国整体以及大部分行业相对于美国位于全球价值链的偏上游位置;其次,中美两国整体或分行业的上游度指数的变化趋势存在明显的分化特征。其中中国整体的上游度指数在迂回波动中趋于上升,与此相反的是,美国的上游度指数则呈下降走势。上述差异一方面说明中国存在向价值链的上游环节转移的迹象,其所从事的与中间投入...
关键词:
中国 美国 全球价值链 行业上游度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余骁 郭志芳
本文构建了一个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的委托代理模型,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对一国全球价值链分工收益的影响,并基于跨国行业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对不同收入水平国家价值链分工收益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就后发国而言,知识产权保护对自身价值链分工收益存在倒U型影响,过高的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可能成为发达国家链主企业增强价值链利润掌控能力的外在制度性保障;在参与分工过程中,本土企业若能注重技术进步并形成"差别优势",则将显著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分工收益;进一步研究发现,我国部分高技术行业已经处于知识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 全球价值链 分工收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萍
数字贸易领域制度型开放是当前中国推进高水平开放的重要抓手,数字贸易开放对新发展格局下中国攀升GVC中高端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基于ADB-MRIO(2021)与OECD的DSTRI数据库构建了2014—2020年的中国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贸易开放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贸易开放显著促进了中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贸易成本削减、要素配置效率提升及研发创新激励效应是其重要作用机制;拓展分析表明,数字贸易开放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作用因出口市场、产业类别、行业显性比较优势及行业数字化水平的差异而呈现明显不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国良
文章选取2007—2021年中国上市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运用计量回归模型、调节效应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深入探究数字金融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金融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呈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且该曲线关系会受营销环境的调节,即良好的营销环境会使曲线形态收窄、拐点右移、整体水平提高。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数字金融既可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也可通过增加企业杠杆率降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进一步研究发现,营商环境的调节作用在高技术型、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倒U”型关系中更显著。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马建峰 赵田明娣
利用TiVA数据库和中国制造行业匹配数据,从行业出口异质和技术异质视角出发,测算并分析中国制造行业的全球价值链(GVC)分工地位和行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指数变化,检验了GVC分工地位对不同行业TFP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GVC分工地位提高对行业整体TFP具有促进作用;在出口型行业和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中,该作用更强且更显著;但在非出口型行业和资源劳动密集型行业中,GVC地位提升对TFP的正向影响并不明显;具有出口导向的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GVC分工地位提升是促进中国制造业TFP提高的主导力量。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利用GVC国际分工地位变动促进中国制造行业TFP提升的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晶 林如意
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WIOD)2000—2014年37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分析了数字经济对农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农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这种作用主要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双重机制来实现,且农业资源禀赋、贸易开放度及金融服务水平对农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产生了一定的正向效应。进一步,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发展中国家农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效应更为显著。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数字经济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持续扩大对外贸易开放度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业全球价值链 分工地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秀香 黄伟凤
生产性服务是增加值创造过程中重要的中间品投入,对农业嵌入全球价值链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OECD AMNE投入产出数据,运用系统GMM模型考察生产性服务对农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机制检验表明,生产性服务通过资源配置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贸易成本进而促进农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从细分生产性服务来看,专业与科学技术服务、金融与保险服务投入均能显著提高农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运输和储存服务对农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有一定正向影响,而信息和通信服务对农业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有负向影响,对后向参与度则有正向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农业产业链上游对农业信息技术的利用。本文研究结论为推动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经济体的农业竞争力提升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政策启示。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