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89)
2023(13230)
2022(10538)
2021(9149)
2020(7279)
2019(15573)
2018(15237)
2017(27367)
2016(13988)
2015(15196)
2014(14580)
2013(14086)
2012(12717)
2011(11663)
2010(11909)
2009(11364)
2008(10450)
2007(9446)
2006(8560)
2005(7622)
作者
(39447)
(32806)
(32723)
(30994)
(21026)
(15464)
(14558)
(12559)
(12246)
(11635)
(11273)
(10795)
(10457)
(10384)
(10072)
(9892)
(9778)
(9567)
(9363)
(9138)
(8179)
(7803)
(7704)
(7571)
(7492)
(7246)
(7131)
(7077)
(6418)
(6359)
学科
(78127)
经济(78088)
管理(51768)
(48555)
(42364)
企业(42364)
方法(23210)
技术(20226)
中国(19381)
数学(19377)
数学方法(19208)
业经(19090)
地方(18726)
(15838)
(13303)
技术管理(13298)
地方经济(13137)
(12591)
产业(12376)
农业(11028)
理论(10965)
(10842)
信息(10714)
(10682)
贸易(10668)
(10454)
金融(10453)
(10294)
总论(10280)
(10248)
机构
学院(204403)
大学(200845)
(94208)
经济(92505)
管理(80846)
理学(69346)
研究(68801)
理学院(68667)
管理学(67726)
管理学院(67314)
中国(50948)
(40688)
(39329)
科学(38267)
(32641)
(31309)
财经(31201)
中心(31186)
经济学(29664)
研究所(29289)
(28189)
经济学院(26319)
(26029)
师范(25821)
(25608)
北京(25418)
业大(25337)
(25104)
(24834)
技术(22862)
基金
项目(135395)
科学(109252)
研究(103938)
基金(97737)
(84076)
国家(83406)
科学基金(73476)
社会(69704)
社会科(66464)
社会科学(66450)
(54997)
基金项目(50295)
教育(47423)
(44467)
自然(43655)
自然科(42774)
自然科学(42767)
自然科学基金(42018)
编号(41667)
资助(37567)
(34624)
成果(32647)
创新(31354)
(31238)
重点(30520)
国家社会(29842)
课题(29192)
(28812)
(26542)
项目编号(26287)
期刊
(110431)
经济(110431)
研究(64133)
中国(44601)
管理(34822)
(30495)
教育(25805)
科学(25342)
学报(24706)
(23716)
技术(23287)
经济研究(19678)
大学(19621)
学学(18206)
业经(17580)
(17220)
金融(17220)
农业(16601)
财经(15984)
(14090)
技术经济(13653)
问题(12664)
科技(12064)
(10808)
论坛(10808)
图书(10651)
商业(10625)
(10486)
(10464)
统计(9891)
共检索到3158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宋敏  徐瑞峰  
作为数字经济领域最具革命性但也广受争议的技术,区块链是概念炒作还是高质量创新?本文将2012年-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与区块链专利数据进行匹配,基于事件研究法和股票日度数据,发现虽然区块链发明专利公告前后的累计异常收益率为正,但在剔除投资者基于企业研发强度对股价增长的理性预期后,区块链专利市场价值均值为负,说明区块链创新炒作性质不强,反而存在市场支持不足的问题。基于企业-年度面板数据,本文发现,在缓解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区块链创新确实是能够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高质量创新,均值水平上每项区块链专利应用价值约1125万元。本文还进行了机制分析和异质性分析,并据此为中国的区块链发展战略提供了参考建议。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玉珂  陈云贤  
当前,区块链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新焦点,其在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成为资本市场的投资热点。基于2016—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披露的区块链信息数据,实证检验了区块链对金融市场稳定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研究发现:公司披露区块链信息显著提高了股价崩盘风险,支持了区块链信息披露的概念炒作假说。机制检验结果显示,公司或管理层出于资源获取和个人私利等动机操纵区块链信息披露,降低了信息质量,从而提高了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研究表明,公司涉足区块链产生的股价崩盘效应主要存在于非国有公司和非高科技公司;加强外部监督、提高内部治理效率会有效抑制公司涉足区块链所导致的股价崩盘风险。因此,应该警惕区块链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过程中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通过优化内外部治理机制保障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稳步推进。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任博  
高质量发展供应链金融对于推动我国产业链与供应链稳定运行、强化并保持我国支柱产业及世界制造业大国地位具有极为重要的建设性作用。结合我国近年来供应链金融阶段性发展情况,无论是传统供应链金融亦或是“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合谋欺诈”问题依旧是我国供应链金融在实践过程中由主体信用建设向生态信用建设转变所面临的主要障碍。文章以解决传统供应链金融中“合谋欺诈”问题为目的,以识别“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中因虚假共识而产生的“合谋欺诈”问题为宗旨,通过充分探析AI技术与区块链技术的交叉互补特性,构造兼具分布式、不可篡改、可追溯、智能分析等特点的“智能区块链”,进而探索助力我国供应链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阳   牛子正   段淏文   冯银虎  
当前,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正逐渐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文章以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新发展理念视角,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衡量高质量发展水平,通过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对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在全国层面,数字经济和技术创新均能对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且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技术创新产生中介效应。(2)受到地区发展基础、发展阶段迥异等因素影响,数字经济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和维度异质性。其中,分地区来看,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呈现显著正向激励作用,而在中部地区则呈现显著的抑制作用;分维度来看,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均呈现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开放在现阶段的促进作用尚不显著。(3)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全要素生产率能够在数字经济促进技术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韩冬雪  符越  
数字经济有利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但数字经济存在严重信息非对称、数字信任及信息安全风险等问题,因而需要将区块链技术纳入“新基建”,以应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挑战。区块链技术对数字确权、助推数字信息流动与交易、解决数字经济“新基建”壁垒等具有一系列优势,由此提出在区块链技术赋能下传统产业数字转型模式基本思路与具体实施策略:加快区块链技术核心创新研发,构筑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的数字经济产业;建立区块链技术监管体系,加快行业标准制定,打造区块链生态体系;注重高端人才培养,抢占区块链技术发展高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庄雷  赵成国  
鉴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探索,比较分析数字货币演化历程和动因,从货币价值、发行主体、数量调节三大基本问题总结数字货币的本质、属性、锚定、信用创造四大机理。基于金融创新效率和风险侧重选择不同,分析数字货币核心机制的设计思路、实践探索和未来前景,从二元间接信用创造的融合式到一元直接信用创造的重构式来实现数字货币信用模式的应用调整。结合数字货币的风险理论和监管原则,提出从单维平面到多维立体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来实现数字货币体系的有效监管,共享数字经济时代信用人格化的普惠效应。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庄雷  赵成国  
鉴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探索,比较分析数字货币演化历程和动因,从货币价值、发行主体、数量调节三大基本问题总结数字货币的本质、属性、锚定、信用创造四大机理。基于金融创新效率和风险侧重选择不同,分析数字货币核心机制的设计思路、实践探索和未来前景,从二元间接信用创造的融合式到一元直接信用创造的重构式来实现数字货币信用模式的应用调整。结合数字货币的风险理论和监管原则,提出从单维平面到多维立体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来实现数字货币体系的有效监管,共享数字经济时代信用人格化的普惠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小花  
选取2007—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产业结构—技术创新—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实证分析产业结构趋同、数字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产业结构趋同与经济高质量增长具有倒“U”型非线性关系;数字技术创新正向影响经济高质量增长;在产业结构趋同影响经济高质量增长过程中,数字技术创新发挥倒“U”型调节效应和门槛效应;产业结构趋同与数字技术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影响作用存在明显区域异质性。基于此,提出加快推动数字技术创新与应用、合理优化区域产业布局、高位驱动数实融合的建议,以期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小花  
选取2007—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产业结构—技术创新—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实证分析产业结构趋同、数字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产业结构趋同与经济高质量增长具有倒“U”型非线性关系;数字技术创新正向影响经济高质量增长;在产业结构趋同影响经济高质量增长过程中,数字技术创新发挥倒“U”型调节效应和门槛效应;产业结构趋同与数字技术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影响作用存在明显区域异质性。基于此,提出加快推动数字技术创新与应用、合理优化区域产业布局、高位驱动数实融合的建议,以期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孙会峰  
新经济模式下,互联网的渗透无处不在。企业的应对之策,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过去的20年里,企业发展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产业环境、商业环境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发展对传统企业带来了颠覆性影响,如何以主动的姿态去适应这种变化,创造发展新机会,是每个企业必须认真思考的。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任娟  殷亮  
本文针对目前住宅设计中的“概念炒作”现象展开论述,简要介绍了“概念炒作”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对住宅设计的影响,具体分析了“概念炒作”影响下住宅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建筑设计不应被房地产开发商的商业利益主导,应该走出理念化的误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昕  赵守国  
数字经济与工业高质量创新协同互促是加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必然要求。基于数字技术应用的不同维度与创新价值链理论,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解析数字经济与工业创新效率的协同互促效应。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与工业两阶段创新效率的耦合协调水平总体呈不断上升态势,但目前尚处于协调发展的过渡区间,且数字经济与工业高质量创新的协同效应主要表现为产业数字化及其与工业科技研发效率的同步共进;(2)数字经济与工业成果转化效率之间存在显著互促效应,而与工业科技研发效率互动的系统特征则主要表现为工业科技研发效率提升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正向驱动;(3)数字经济与工业高质量创新的互促效应主要源自数字产业化及其与工业成果转化效率的交互响应;(4)数字经济与工业高质量创新的协同效应和互促效应存在链条错位,稳步提升工业成果转化效率是加快数字经济与工业高质量创新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工业科技研发效率提升的赋能作用是实现数字经济与工业高质量创新互促融合的潜在路径。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孟韬  董政  关钰桥  
介绍区块链内涵及分类的基础上,采用了聚类分析的研究方法,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于该技术相关领域内最新研究成果,并联系企业管理实际情况,阐述了该技术给企业管理实践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现阶段,加大在区块链技术上的资源投入是非常必要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腾  蒋伏心  
文章基于2005—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总体影响。研究表明,科技金融提升了我国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技术创新也发挥显著的积极影响,同时技术创新与科技金融的深度协同也能够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分析发现,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可以通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与市场运行效率、社会福利水平与共享经济成果、自然资源利用率与生态环境污染三个维度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通过作用于经济结构与市场体系、国民经济素质与人力资本两个维度抑制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对于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影响并不显著。分区域观察,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的互动融合能够显著促进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但却抑制了中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袁野  李林汉  
本文采用我国31个省际2011~2020年有关数据,分别运用熵值法、SBM模型计算了各省域的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数水平,并且建立了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三者耦合协调模型,然后运用Dagum基尼系数法分析了东、中和西部地区耦合度差异的来源。实证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指数、技术创新指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均遥遥领先于西部和中部地区;全国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三系统耦合协调度近似呈现U型变化趋势,属于中等耦合协调,但波动不大,东部地区三系统处于高度耦合的状态,中部和西部地区处于低度耦合的状态;“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和“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对三系统的耦合起到支持作用;全国的三系统耦合度基尼系数最高,接下来是东、西和中部,东、中与西部三系统耦合度的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的差异。最后提出继续提高数字经济和技术创新的良性互动水平,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尽快实现各个区域间三者高度耦合协调持续发展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