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904)
- 2023(19873)
- 2022(16463)
- 2021(14896)
- 2020(12623)
- 2019(28156)
- 2018(27325)
- 2017(52334)
- 2016(27746)
- 2015(30557)
- 2014(30109)
- 2013(29586)
- 2012(27202)
- 2011(24622)
- 2010(24543)
- 2009(22241)
- 2008(21686)
- 2007(19072)
- 2006(16909)
- 2005(14781)
- 学科
- 济(132210)
- 经济(132090)
- 管理(82342)
- 业(78613)
- 企(65621)
- 企业(65621)
- 方法(53657)
- 数学(46494)
- 数学方法(45866)
- 中国(30928)
- 农(30547)
- 业经(29509)
- 财(28502)
- 地方(27562)
- 学(27146)
- 技术(21426)
- 农业(21027)
- 贸(20955)
- 贸易(20943)
- 制(20340)
- 易(20291)
- 理论(19107)
- 产业(18666)
- 务(18285)
- 财务(18223)
- 财务管理(18191)
- 环境(17946)
- 和(17785)
- 企业财务(17391)
- 银(17315)
- 机构
- 大学(404032)
- 学院(402858)
- 济(169938)
- 经济(166759)
- 管理(154939)
- 研究(139158)
- 理学(134707)
- 理学院(133151)
- 管理学(130655)
- 管理学院(129885)
- 中国(101075)
- 科学(87143)
- 京(83994)
- 财(73740)
- 农(71084)
- 所(70358)
- 研究所(64655)
- 中心(62982)
- 业大(62802)
- 财经(60169)
- 江(59419)
- 农业(56178)
- 经(54758)
- 经济学(52973)
- 范(52152)
- 北京(51552)
- 师范(51495)
- 院(50052)
- 经济学院(47644)
- 州(47047)
- 基金
- 项目(280009)
- 科学(221413)
- 基金(206080)
- 研究(196779)
- 家(183123)
- 国家(181675)
- 科学基金(155423)
- 社会(128556)
- 社会科(122182)
- 社会科学(122149)
- 省(109016)
- 基金项目(108688)
- 自然(101942)
- 自然科(99734)
- 自然科学(99702)
- 自然科学基金(97938)
- 划(92311)
- 教育(90053)
- 资助(83345)
- 编号(76504)
- 重点(63731)
- 成果(61145)
- 部(60981)
- 发(60688)
- 创(58819)
- 创新(55097)
- 国家社会(54806)
- 科研(53891)
- 课题(52609)
- 计划(52205)
- 期刊
- 济(182837)
- 经济(182837)
- 研究(112395)
- 中国(74603)
- 学报(70372)
- 农(63086)
- 科学(63020)
- 管理(58169)
- 财(56913)
- 大学(52348)
- 学学(49607)
- 农业(42950)
- 教育(37129)
- 技术(36147)
- 融(31780)
- 金融(31780)
- 经济研究(31215)
- 财经(30203)
- 业经(28496)
- 经(26230)
- 问题(23562)
- 业(23540)
- 技术经济(21494)
- 图书(21065)
- 统计(20164)
- 版(20047)
- 科技(19759)
- 贸(19178)
- 策(18895)
- 商业(18125)
共检索到5860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贺刚 向天星
在考虑空间外溢性的基础上,从政府维度与市场维度出发,运用2010—2019年我国29个省级的面板数据,构建莫兰指数,同时选取空间杜宾模型进行空间计量分析,考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空间集聚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程度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其中北京、广东、上海、江苏的产业集聚水平和程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具有一定的空间关联性,能够产生一定的空间外溢效应;政府政策、人力资本、创新能力、关联产业以及城镇规模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有助推作用;比起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市场对具有较高收益的金融业、城镇化更具有偏好性,因而对新兴产业发展存在抑制效应。为此,应转变城镇化进程中政府对土地财政的偏好,增加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的财政扶持力度。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申俊喜 刘元雏
本文采用产出角度的DEA (MUILTI-STAGE)方法,利用上市公司数据,根据Fare定义的有偏产能利用率概念,测算了2007—2016年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产能利用率、技术效率和设备使用率,并运用随机面板Tobit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能利用率平均值仅为0. 647,远低于国际公认的正常产能利用水平,沿海地区产能利用率高于内陆地区,制造业行业产能利用率远低于服务业;政府补助和金融支持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能利用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沿海地区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制造业的负向效应更为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鲁夫 邵云飞
基于对现实和理论的考察,在现有文献与"钻石模型"的基础上,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新一代信息产业为例,利用2010—2014年的相关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对各因素的具体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众多因素共同影响时,新一代信息产业的生产要素、需求多样性、相关产业以及政府等因素对创新绩效具有更为显著的影响,而市场规模、支持产业以及竞争等因素的影响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与产业相关性,存在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但也存在创新型人才不足、垄断以及与政府支持脱节等问题。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鲁夫 邵云飞
基于对现实和理论的考察,在现有文献与"钻石模型"的基础上,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新一代信息产业为例,利用2010—2014年的相关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对各因素的具体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众多因素共同影响时,新一代信息产业的生产要素、需求多样性、相关产业以及政府等因素对创新绩效具有更为显著的影响,而市场规模、支持产业以及竞争等因素的影响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与产业相关性,存在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但也存在创新型人才不足、垄断以及与政府支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鲁夫 邵云飞
基于对现实和理论的考察,在现有文献与"钻石模型"的基础上,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新一代信息产业为例,利用2010—2014年的相关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对各因素的具体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众多因素共同影响时,新一代信息产业的生产要素、需求多样性、相关产业以及政府等因素对创新绩效具有更为显著的影响,而市场规模、支持产业以及竞争等因素的影响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与产业相关性,存在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但也存在创新型人才不足、垄断以及与政府支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谢欢 杨柳
构建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构建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第一步是对存量信息资源情况开展调查,调查的关键是实现"分类"向"主题"的转换,传统信息资源组织基于分类,而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据主题划分。从主题的角度筛选出JCR中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有关的外刊资源,选择重点期刊的国内纸本收藏情况进行调研。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欢芳 张幸 宾厚 何燕子
基于对中国31个省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区位熵和Moran’s I指数的测算,考量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空间集聚状况。结果显示:中国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总体上呈现较高水平的空间集聚,特别是在中国东部地区表现显著,且其产业集聚的空间差异会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空间相关性、信息技术应用等因素的影响。鉴此,建议开拓网络经济新空间,推动"互联网+"、发展信息技术新优势及深化信息体制改革等,以促进其产业集聚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华军 王耀辉 雷名雨
研究目标:揭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集聚及其演变。研究方法: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和标准差椭圆技术考察了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集聚程度及区位分布特征,并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探究了其空间集聚模式。研究发现:样本考察期内,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集聚处于较低水平;区位分布呈现出偏东北—偏西南走向的空间格局,分布重心趋于南移;空间集聚模式以高—高型集聚和低—低型集聚为主,高—高型集聚的省份较少且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研究创新:从空间集聚程度、区位分布特征及空间集聚模式等多个层面考察并揭示了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集聚及其演变特征。研究价值:本文的研究对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优化和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项本武 齐峰
本文使用2004~2011年中国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46个样本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并构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实证测度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效率,并进一步检验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样本期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活动存在技术无效率;样本行业技术效率值差异很大,极不平衡;在控制行业异质性后,行业平均企业规模、对外开放度及行业盈利能力对生产技术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影响;国有产权比重对生产技术效率产生显著的负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范晓莉 黄凌翔 卢静 王丽艳
文章在对我国29个省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度和发展水平进行测算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区域差异特征。结果显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程度区域分异明显,东部地区的集聚程度最高,中西部地区的集聚水平较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呈现集聚与扩散并存的现象;信息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对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均有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规模经济、城市化率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较大,资本存量的提升则有助于中西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范晓莉 黄凌翔 卢静 王丽艳
文章在对我国29个省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度和发展水平进行测算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区域差异特征。结果显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程度区域分异明显,东部地区的集聚程度最高,中西部地区的集聚水平较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呈现集聚与扩散并存的现象;信息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对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均有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规模经济、城市化率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较大,资本存量的提升则有助于中西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娜娜 胡斌 杨坤
本文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DEMATEL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和原因度。结果表明: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因素是技术转化能力、技术产出能力、同质组织之间的协作、社会创新文化氛围和技术开发能力,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娜娜 胡斌 杨坤
本文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DEMATEL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和原因度。结果表明: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因素是技术转化能力、技术产出能力、同质组织之间的协作、社会创新文化氛围和技术开发能力,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许晔
通过分析信息技术领域中网络与通信技术、先进计算与应用技术、微电子支撑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发展应当以关键技术为发展核心、以应用创新为发展导向和以技术集成创新为发展重点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生霞 裴晶晶
文章以数字经济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切入点,探讨了数字经济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耦合协调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并采用2012—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以来,数字经济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态势,表现出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特征。虽然数字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但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强,并且表现出“先增后减”的非线性效应和区域异质性特征。西部地区的线性带动效应较强,而东部地区的门槛效应更为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