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443)
2023(18744)
2022(15803)
2021(14398)
2020(12049)
2019(27206)
2018(26797)
2017(51928)
2016(27410)
2015(30590)
2014(30063)
2013(29528)
2012(27201)
2011(24543)
2010(24530)
2009(22519)
2008(21493)
2007(18756)
2006(16574)
2005(14266)
作者
(77209)
(64646)
(63935)
(61150)
(41242)
(30786)
(28994)
(25171)
(24557)
(22769)
(21872)
(21695)
(20470)
(20107)
(20023)
(19523)
(19067)
(18571)
(18496)
(18381)
(15788)
(15591)
(15427)
(14760)
(14460)
(14252)
(14019)
(13853)
(12883)
(12584)
学科
(130962)
经济(130835)
管理(84070)
(78940)
(66006)
企业(66006)
方法(55614)
数学(48689)
数学方法(48122)
中国(32992)
(29910)
(28498)
业经(28229)
地方(27744)
(24523)
技术(21523)
农业(20864)
(19760)
理论(19517)
(19191)
贸易(19178)
(18472)
环境(18250)
(17937)
财务(17867)
(17843)
财务管理(17829)
(17015)
金融(17013)
企业财务(16973)
机构
大学(393566)
学院(391112)
(167372)
经济(164018)
管理(159166)
理学(138720)
理学院(137260)
管理学(134966)
管理学院(134241)
研究(128900)
中国(94688)
(82209)
科学(76501)
(73965)
(61791)
财经(60286)
中心(58285)
研究所(56241)
(55744)
(55459)
(54987)
业大(54955)
经济学(51994)
北京(51419)
(50523)
师范(50105)
(47353)
经济学院(46687)
(45156)
财经大学(45045)
基金
项目(271607)
科学(216300)
基金(199688)
研究(199450)
(172515)
国家(171104)
科学基金(149767)
社会(129791)
社会科(123270)
社会科学(123241)
基金项目(105846)
(104939)
自然(96101)
自然科(93980)
自然科学(93961)
自然科学基金(92305)
教育(91585)
(87807)
资助(81509)
编号(79829)
成果(63204)
(60146)
重点(60030)
(59099)
(57647)
创新(54675)
国家社会(54324)
课题(54301)
教育部(52661)
人文(51501)
期刊
(180223)
经济(180223)
研究(116917)
中国(70452)
管理(59897)
学报(56505)
(55809)
科学(53710)
(48999)
大学(44208)
学学(41650)
教育(40331)
技术(35927)
农业(33717)
(32053)
金融(32053)
财经(30170)
经济研究(30068)
业经(27803)
(25910)
问题(24273)
技术经济(21040)
图书(20004)
统计(18951)
科技(18915)
理论(18298)
(17764)
商业(17616)
现代(17520)
(17450)
共检索到5665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周霞  于娱  施琴芬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以数字经济带动城市创新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选取2015—2020年我国27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门槛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的赋能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城市创新力,且城市行政等级越高,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力的赋能效应越强,利用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后,这一结果仍然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字经济赋能城市创新存在多种门槛效应,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PE/VC活跃度越高,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力的赋能效应越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曹书维  徐英东  田广辉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和经济学概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其发展必然会对投资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将重点关注数字经济发展对外商直接投资(FDI)动机的影响方面,先采用全局熵值法测算各市的数字经济指数,通过构造中国27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来探究中国FDI流入动机,并通过调节效应分析数字经济对FDI流入动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FDI流入具有显著的市场寻求和知识寻求动机,但并不存在显著的资源寻求动机;(2)数字经济削弱了中国向外国直接投资(IFDI)的市场寻求和知识寻求动机,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资源诅咒”问题。研究结论对于在数字时代如何更好地引入外商投资具有一定的启示,并为中国引资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司玉静  曹薇  赵伟  
运用2012—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将知识产权保护纳入研究框架,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从区域创新整体及五个维度上识别创新对知识产权保护影响数字经济发展的中介效应。在此基础上,基于2016年“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的提出及东、中、西部发展的差异性,从时间和空间上对区域创新中介效应的异质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区域创新在推动知识产权保护赋能数字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五个维度也起到了一定的中介作用,且创新环境的中介效应最大,滞后期的创新绩效也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此外,从区域创新中介效应的异质性检验结果看,东部区域创新中介效应最优,中部次之,西部略有显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于志慧  何昌磊  
中国创新驱动正由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提升创新质量是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文章基于2010—2020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在理论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影响城市创新质量内在机理的基础上,以“宽带中国”示范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考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质量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质量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且该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增强人才集聚、提高互联网发展水平和强化政府战略引领等途径促进了城市创新质量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长江经济带一般城市和上游、中游地区的创新质量提升作用更明显。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倪进峰  李华  
本文利用校正后的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从城市维度实证考察经济集聚、空间结构与技术创新能力的链式反应关系。结论显示:经济集聚与技术创新能力之间呈正U型关系,但总体来看经济集聚的边际创新效应递增;城市的单中心结构与技术创新之间呈倒U型关系,最优空间结构的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值约为0.423;经济集聚与空间结构的交互效应为负,抑制创新的"拥挤效应"会出现在集聚程度高的单中心结构城市,但集聚度较低的多中心城市也不利于创新。由此得到政策含义十分明显:考虑到经济集聚度越高越有利于技术创新,不宜过分强调"城市病"而控制大城市规模;注重城市经济集聚度与空间结构的合理匹配,引导中小城市走紧凑式空间发展道路,适度推动大城市的郊区化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颖  贺俊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跃进的攻坚期,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是确保我国跻身世界级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把握时代契机,通过数字经济“鼎新革故”赋能产业创新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价值创造和分配的逻辑发生改变,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打破边际递减规律,生产模块化激发架构创新。这些变化从要素、价值、技术、资源全方位为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创新提供新思路。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产业创新的基础路径包括数据要素驱动、底层技术推动、新型商业模式和产业组织变革带动以及跨产业联动等;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产业创新的具体路径包括以优化区域布局弥合“数字鸿沟”以及以行业选择破除“卡脖子”技术封锁。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韩先锋   魏欣   肖远飞  
数字技术创新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建设“数字中国”的关键,而科技金融政策能否为城市数字技术创新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值得进一步探究。基于2011—2022年282个地市级面板数据,以“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为准自然实验,应用双重差分、双重机器学习等方法实证探讨了科技金融政策对城市数字技术创新的内在赋能机制。结果发现:(1)科技金融政策实施切实有利于激发城市数字技术创新,该结论经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科技金融政策能通过提高金融发展效率、增强科技人才储备和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等方式间接对城市数字技术创新产生积极影响,但相比于试点政策的间接激励,现阶段的直接赋能效果更为明显;(3)科技金融政策的数字技术创新激励效果在沿海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一带一路”城市中表现得更为明显。研究证实了新发展格局下国家深化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为有效释放科技金融政策的数字技术创新红利提供了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彭川宇   何劲松   杨佳雯   朱玲莉  
为探究人才创新高地建设的政策效应,基于26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将人才创新高地建设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研究人才创新高地建设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人才创新高地建设显著提高了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城市创新能力在人才创新高地建设赋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人才创新高地建设对规模较大城市和中西部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效果更显著。进一步机制研究表明,人才创新高地建设通过提高城市的科技投入水平进而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晓   张鑫奥   王育宝  
数字技术创新的强劲“东风”助力中国“双碳”目标实现是兼顾环境与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基于2006—2021年中国内地279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297万件数字技术授权专利衡量中国地级市数字技术创新水平,从城市碳强度视角考察数字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技术创新通过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国家智慧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城市和国家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有助于增强数字技术创新的减碳作用;(2)空间计量结果显示,数字技术创新通过城市间“虹吸效应”和“示范效应”产生空间协同降碳作用,整体上通过空间溢出对周边经济水平相近城市群产生碳强度削弱效应;(3)数字技术创新降碳程度因城市地理区位不同、能源禀赋差异存在异质性,不同类型数字核心产业创新及不同研究类型数字创新均能显著降低碳强度。因此,应把握数字技术创新机遇,构建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体系,因地制宜做好城市科技创新以支持碳达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羽   蔡茜   焦柳丹   唐颖  
为缓解城市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突出问题,绿色技术创新已成为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高效发展的关键保障。论文以2014—2018年长江经济带7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来衡量绿色技术创新的效率,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总体水平较低,且各城市的发展极为不均。(2)从空间分布来看,位于长江下游地区的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表现较好且发展水平也较稳定,而中上游城市的改进空间较大。(3)从动态变化来看,在整个研究期间,样本城市整体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了13.1%,技术创新效率指数提高了4.5%,技术进步变化指数提高了12.1%。通过上述的实证分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羽   蔡茜   焦柳丹   唐颖  
为缓解城市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突出问题,绿色技术创新已成为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高效发展的关键保障。论文以2014—2018年长江经济带7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来衡量绿色技术创新的效率,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总体水平较低,且各城市的发展极为不均。(2)从空间分布来看,位于长江下游地区的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表现较好且发展水平也较稳定,而中上游城市的改进空间较大。(3)从动态变化来看,在整个研究期间,样本城市整体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了13.1%,技术创新效率指数提高了4.5%,技术进步变化指数提高了12.1%。通过上述的实证分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吴文生   荣义   吴华清  
选取2008—2021年长三角41个城市为样本,从产业创新体系、人才供给体系、经济支撑体系和未来产业发展体系四个维度构建新质生产力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此探究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推动技术创新和优化就业结构提高长三角地区新质生产力水平;数字经济发展能促进本地区新质生产力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促使邻近区域的新质生产力水平提升;数字经济发展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存在着门槛效应,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水平的促进作用呈现出先增加后削弱的趋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郝寿义  范晓莉  
文章以新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基于1999-2009年我国25个城市面板数据,对物质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存量、技术创新和城市化水平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人力资本投资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没有显现出来,但城市化水平、物资资本投资及技术创新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经济增长,并且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其中,城市化水平和物质资本投资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较高,而技术创新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并不明显。这一结论对于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城市化进程,推动城市经济增长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朱洁西  李俊江  
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加速推进,数字经济日益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本文重点关注数字经济的绿色价值,探讨了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与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之间的内在机理。基于2011—2019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和熵值法,分别构建城市层面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绿色经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测度。运用空间滞后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并识别传导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不仅可以显著提升城市绿色经济效率,而且对邻近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产生了积极的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特征,东部地区城市、大城市和中心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强;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技术创新是驱动绿色经济效率优化的关键途径。政府应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升级,实施因地制宜的差异化政策,增强数字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充分释放数字经济为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带来的红利。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宋敬   陈良华   叶涛  
数字经济是把握时代方向赋能企业战略转型的必行选择。在数字经济迭代更新的背景下,本文基于企业创新信息披露的视角,选取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创新信息披露的影响效应。实证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提升了企业创新信息披露水平,印证了“数字技术赋能—数字数据推动—公司治理重构”的衍变思路;第二,支持了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对企业创新信息披露的协同作用。即外部媒体关注度会强化数字经济发展与企业创新信息披露之间的正向关系,而高管私人关系会弱化上述正向关系;进一步地,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创新信息披露的行为路径取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完善和专利信息披露成本的降低。本文揭示了创新信息披露动因以及数字经济赋能企业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为公司治理效应提供了参考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